《半截蜡烛》优秀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截蜡烛》优秀教学设计
第1篇:《半截蜡烛》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
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
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周旋的?
2、提供句式:当_________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半截蜡烛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围绕题目“半截蜡烛”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一天晚上,德*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
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
(第一教时,就要求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概括得是比较全面的。
第二教时,复习主要内容,体现从整体入手。
发问,紧扣题目。
)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巧妙周旋,保住了绝密情报的呢?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3节。
(1)自读。
想一想:德*官突然闯进伯诺德夫人家,一个中尉无意中点燃蜡烛。
(板书:点燃。
)一旦绝密情报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伯诺德夫人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提问交流。
(板书:吹熄。
)追问:为什么两个孩子脸*苍白?
(3)指名朗读,注意读好描写伯诺德夫人动作、语言、神情和心
理活动的词句。
(4)小结。
伯诺德夫人面对这样的危机,巧妙地与德*周旋,保住了蜡烛。
2、讲读第4—5节。
过渡:危机暂时过去了。
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半截蜡烛》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读了课文,知道《半截蜡烛》是发生在二次大战期间,当时的法西斯用非常残暴*……
2、看录像:
(这里的多媒体课件用得恰到好处,非常有效。
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也是比较适中的。
)
3、看着这血淋淋、沉甸甸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⑴打倒法西斯、和法西斯斗争。
⑵教师点评。
(一种情境的渲染。
)
二、新授
1、就是这样的誓言,伯诺德夫人一家也是为了这一目标而去和敌人进行斗争,知道他们怎么做的?
⑴学生说。
⑵千方百计地和敌人周旋。
2、在这场斗争中,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⑴学生说:伯诺德夫人和机智。
⑵学生说:杰克……杰奎琳……
⑶当时戴高乐将*要颁发一枚勋章给他们,你们觉得应该给谁呢?
⑷学生不一。
3、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看勋章颁发给你支持的那个人究竟有什么理由呢?把你认为能够体现他的词句划下来。
⑴学生读。
⑵找到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座好好交流,好好说说你们的想法。
4、你想把这枚勋章颁发给谁呢?
学生:颁发给伯诺德夫人,因为是她起头保护秘密的,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老师不断地追问:这样的办法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做敌人就不怀疑呢?
我们来看看,这么好的办法是在情况下想到的呢?
学生说:她看着两个脸*苍白的孩子(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
这么危急的情况,这么严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半截蜡烛》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一、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读了课文,知道《半截蜡烛》是发生在二次大战期间,当时的法西斯用非常残暴*……
2、看录像
(1)法西斯、和法西斯斗争
(2)教师点评
(一种情境的渲染)
二、新授
1、就是这样的誓言,伯诺德夫人一家也是为了这一目标而去和敌人进行斗争,知道他们怎么做的?
(1)学生说
(2)千方百计地和敌人周旋
2、在这场斗争中,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1)学生说:伯诺德夫人和机智
(2)学生说:杰克……杰奎琳……
(3)当时戴高乐将*要颁发一枚勋章给他们,你们觉得应该给谁呢?
(4)学生不一
3、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看勋章颁发给你支持的那个人究竟有什
么理由呢?把你认为能够体现他的词句划下来。
(1)学生读
(2)找到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座好好交流,好好说说你们的想法
4、你想把这枚勋章颁发给谁呢?
(1)学生:颁发给伯诺德夫人,因为是她起头保护秘密的,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老师不断地追问:这样的办法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做敌人就不怀疑呢?
我们来看看,这么好的办法是在情况下想到的呢?
学生说:她看着两个脸*苍白的孩子(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
这么危急的情况,这么严重的情况,这么同学有没有读出来,请一位学生来读读。
(自读――指名读――齐读)
看看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伯诺德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课文《半截蜡烛》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敌*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时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3、通过朗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沉着、镇定,抓住文中的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等,并用课本剧形式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有感情的朗读,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的镇定、沉着。
【教学准备】
课件(重点段落、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说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装着情报的、关系到一家人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利益。
)
2、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居然牵涉到这么大的利益,而它却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我们不得不佩服伯诺德夫人聪明的才智和过人的胆识。
3、然而,一天晚上,这半截蜡烛却成了所有人特别是伯诺德夫人一家关注的焦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7自然段,读的时候思考,为什么在这天晚上这半截蜡烛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
(晚上会用到蜡烛,蜡烛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
他们一家三口人的姓名也会结束。
)
4、蜡烛随时会熄灭,情报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教学设计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的关头是怎样与德*周旋的。
2、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险境中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增进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分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装有情报)
2、是呀!正是这与众不同的半截蜡烛,引发了一场没有**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精*的战斗过程.
二、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
1、学习课文,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跟德*周旋的。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自学*:(10分钟)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3-7自然段,完成练习:
1、说说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与德*周旋的。
用曲线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描写她动作神情的句子。
体会人物的特点。
2、想想大儿子杰克又是怎样与德*周旋的?体会人物的特点。
3、找出小女儿杰奎琳的语言、动作的句子,想想从中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四、交流探讨(15分钟)
1、当德*点燃蜡烛后,伯诺德夫人是怎么想的?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语文教学设计:半截蜡烛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率,绿线中的3个生率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怕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
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回.学习本课生宇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率新词
l.自读课文,要求:(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位)划出生字新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率新词。
zhodu6woxi
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
zdo占dthgkuilfn
遭到厄运盯着杰奎琳
行xiny全
楼梯灯芯摇曳
(2)指读、正音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半截蜡烛》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一、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读了课文,知道《半截蜡烛》是发生在二次大战期间,
当时的法西斯用非常残暴*……
2.看录像
(这里的多媒体课件玫们〉胶么Γ?浅S行АD谌莸难≡窈蜕杓埔*潜冉鲜手械摹#?br>
3.看着这血淋淋、沉甸甸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1)法西斯、和法西斯斗争
(2)教师点评
(一种情境的渲染)
二、新授
1.就是这样的誓言,伯诺德夫人一家也是为了这一目标而去和敌人进行斗争,知道他们怎么做的?
(1)学生说
(2)千方百计地和敌人周旋
2.在这场斗争中,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1)学生说:伯诺德夫人和机智
(2)学生说:杰克……杰奎琳……
(3)当时戴高乐将*要颁发一枚勋章给他们,你们觉得应该给谁呢?
(4)学生不一
3.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看勋章颁发给你支持的那个人究竟有什么理由呢?把你认为能够体现他的词句划下来。
(1)学生读
(2)找到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座好好交流,好好说说你们的想法
4.你想把这枚勋章颁发给谁呢?
(1)学生:颁发给伯诺德夫人,因为是她起头保护秘密的,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老师不断地追问:这样的办法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做敌人就不怀疑呢?
我们来看看,这么好的办法是在情况下想到的呢?
学生说:她看着两个脸*苍白的孩子(在非常危急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课文《半截蜡烛》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周旋的。
2、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危急时紧张可怕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
2、
3、
4、幻灯出示一组关于二战场面的图片。
说一说,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简介二战。
(幻灯出示)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二战时的法国,聚焦在法国一户普通的家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半截蜡烛》(板书课题)
二、导读达标
1、集体读课题,思考: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这绝妙的方法就万无一失吗?它有什么隐患?
2、生交流。
(幻灯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
3、指导朗读。
⑴、蜡烛一但燃烧到金属管处,秘密情报将会暴露,这是多么可怕地事情啊!谁愿意读出这可怕的后果。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可怕地后果。
)
⑵、师引读:
这是伯诺德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半截蜡烛》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通过关键词体会人物机智、勇敢、沉着的品质、
3、进一步明白人物身上的共同点,深深的爱国。
4、通过感悟课文,学习“体会特别语境中词的特定含义”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
半截蜡烛
问:你对我有感觉吗?
任何事物,在你看到、摸过后,都应该有感觉。
比如读书,你既听到,又看到,就要特别有感觉。
2、指名读,有什么感觉?
3、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你信不信?
一个二十寸的大蛋糕,上面点燃着半截蜡烛,有什么感觉?
一张餐桌,两杯红酒,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中间银*的烛台上燃着半截蜡烛,什么感觉?
突然停电了,屋里漆黑一片,心里十分害怕,忽然,门开了,妈妈的脸在烛光里格外温柔,你有什么感觉?
4、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
伯诺德夫人一家,看到半截蜡烛被德国人点燃了,那是什么感觉呢?
5、请学生说,引读第3自然段。
6、出示:
半截蜡烛,越来越短的蜡烛。
冒着青*的烛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此时此刻,它仿佛变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
指名读,带着你的感觉读。
想想这些词在课文中什么情况下出现,带着感觉一起读。
7、这是一个方法,读一个词一句话都要联系当时具体的情况,读出感觉。
为了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国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的战
未完,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