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如何在聋生语文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阐述如何在聋生语文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我校选用的是聋初中语文教材与普通中学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爱憎分明。

引领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尤其是教聋生如何做人,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觉得应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是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基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聋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对社会危害会更大。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固然重要,但语文课毕竟不是政治思想课。

由于聋生的特殊性,理解能力有限,教师不能像正常学生一样对学生进行长篇大段的理论说教。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特点,诱导学生去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道德规范。

因此,教学中我始终以以下思想贯穿于教学之中。

1.1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在教材中,表达爱国爱家乡主题的作品很多,如《难忘的一课》,课文中三次出现了,“我爱你—— 中国”。

我让学生们模仿作者、文中教师去读,去写,体会当时倍受日本蹂躏的台湾人民回归祖国的热切情怀,以及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通过课外延伸,课件展示如今我们强大的祖国,大灾大难面前应对自如,全国一心奋力抗灾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通过展示宇宙飞船航天的成功、国庆阅兵式的雄壮,让学生感受我国科技的发达与进步;展示各界人士的善举,说明祖国到处都充满了温暖……这一切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这是一种大爱,虽是聋生,但他们也被祖国巨大的变化震撼了,读的热情激昂,感情充沛。

1.2 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德
教学生活中,我发现很多聋生自卑,缺乏自信,厌学,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结合我所教聋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注重矫正学生的这些缺陷。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聋初中教材九年级的一篇课文,那么小的一个小女孩,大年夜还在卖火柴,最后被活活冻死了。

学生很受启发。

还有冰心作品《小桔灯》中的小姑娘“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在这两
课的教学中,我让同学们构思,说说“我和小姑娘比童年”。

还可以用作文的形式写下来。

从中我發现大部分学生缺乏自理能力,有的学生都快20了,一切还要父母去干;有一位同学,由于家长的溺爱,在学校十来天的衣服还要拿回家让父母洗……面对学生,我体会到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爱心、同情心,缺少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所以培养聋生自立自强的性格,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前提。

因为他们将来面对社会所遇到的困难会更多。

通过对比,教师的讲解,学生们深感自己生活的幸福,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今后一定自强自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学校、家庭减轻负担。

1.3 学会感恩,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我曾经教过一批聋生,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的整个阶段,刚刚升入初中时,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在理解问题上和正常人有一定的差距。

对老师毫无亲情可言。

于是我在教学《师恩难忘》一课时,抓住学生的不良倾向,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经过学习,学生理解了作者对老师的亲情,在联想到实际生活,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和作者写得很多事是那么的相似,有的学生马上悔悟过来。

觉得以前对老师的做法不够恰当。

深感老师对自己教育的不易。

从此,学生们和老师无话不谈。

老师的话几乎言听计从。

如教学《背影》一课,我让同学们列举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然后我问:“你们对父母做了一些什么?”有的能说一些,有的闭口无言。

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我激励学生要学会爱别人。

百善孝为先,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

教育学生懂得爱,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自立自强,成为一个对父母对社会有用的人。

2 利用作文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聋语文教学的重点。

《背影》一课学完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写自己的父亲,你和父亲之间有哪些事想说一说,这些事说明父亲对我们有怎样的情感。

通过构思、联想,学生感悟颇深。

实际生活中的事很多很多,对于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净化了心灵,增加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渐渐地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懂得珍惜亲情,并主动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学习了课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我让学生们写出读后感,学习课文中的主人公,他们身残志坚,都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

尤其海伦.凯勒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们应该充满自信,学习本领,为社会做贡献,而不能因为我们有残疾,事事就等、靠、要,成为社会、家庭的负担。

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放射光芒。

树立乐观主义精神,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3 教师是语文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者
在聋校,教师是影响学生思想、心理与情感的主导者。

特教教师要有高度的工作热情,用心、用爱启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实现他们思想与情感的升华,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与学生同心、同情、同感,又能保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权威。

尤其对于聋生,更应注意这一点。

有人说:“学生的身上有老师的影子”。

的确,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对学生都有着重要的道德影响力,因为学生和教师接触的时间最多,他们相信老师的做法都是对的。

引导学生自珍、自爱、自尊、自重,从而在认识真、善、美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关心社会,逐步培养出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教师要从课文中受到感动,并把课文中的情感点传递给学生。

实现知、情、义、行的良好结合,使语文教学在学生的身心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聋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每一位特教工作者要不断地尝试与探索,发挥语文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用心去呵护他们,关爱聋生的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自食其力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