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赏析
(2)《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秋词》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传统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赏析加点的字,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

(2分)
__“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__
(2)请从题材、景致、情思、意境、艺术手法方面对本诗作简要赏析。

(3分)
__刘禹锡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自铸新词,唱出对秋天的赞美,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乐观胸怀。

诗人描绘的“胜春朝”的秋景图——晴空万里,明净辽阔,天高云淡,飞鹤高翔,矫健凌云,直冲云霄。

如此美妙的景物,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表现手法上,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富有理趣。

想象大胆奇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__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李商隐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2)本诗共28个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就占据了8个字。

第一个表现的是眼前对现实的愁苦感受,第二个表现的是他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作用是突出思亲念归。

(3)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与亲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离别重逢的感情。

(4)本诗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剪烛西窗。

成语的含义是在西窗下剪烛,用以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情感。

3.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答: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
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4.“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

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5.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6.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答: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7.“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答: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8.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答: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

10.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答: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11.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答:这两句是实写,两个“期”写出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惆怅和无奈,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这两句诗用巴山夜雨的景象表达愁思之深重,情景交融。

13.理解性默写。

(1)《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
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芨芨可危)。

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4、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

5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句略作赏析。

[答]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

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

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6)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一点理由。

[答]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表达了作者要为光复故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9.说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表达效果。

答:两句一果一因,两相照应,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乐观豪迈的精
神状态。

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的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高云、孤城、秋风、马蹄声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后两句。

运用拟人,赋予江河高山以人的情感,河水奔流还嫌拘束,山入潼关桀骜不驯,生动表现了潼关山水的壮阔,也表现出诗人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