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_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律动等方式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并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力度变化带给歌曲的不同效果。

3、了解蒙古族,激发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律动等方式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并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通过律动辅助附点节奏的准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小骏马》
二、律动感受音乐
1、你们的声音真欢快!同学们,你们骑过马吗?说说你骑马的感受吧!说到骑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民族,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游牧业为主,擅长骑马、射箭、摔跤等等。

人们都称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

它就是......蒙古族!今天我们就来和蒙古族的小牧民们一起来赛马怎么样?看谁模仿的最像!
2、同学们,骑马是很有讲究的,动作一定要规范,胸脯挺起来,眼睛盯紧前方,再来试试!注意上下颤动膝盖。

(师哼唱)
纠正:(1)拉紧缰绳时抬起下巴,加上头的动作。

(2)蒙古族人民挥动马鞭的时候有时候幅度比较大,有时候幅度比较小,你能准确模仿吗?
(3)要想让马儿跑得快,马鞭挥动大圈的时候就要有力度有节奏,
再来试试!
(提示:请你卡好节奏点,把鞭子甩出去)
3、你们模仿的太像了,让我们配上蒙古族的音乐在草原上飞奔吧!
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音乐是怎么告诉你的?(发现音色有弹性,速度较快引导:声音可以通过很多种形式来表达情感,比如说速度、力度、声音......)
4、让我们用动作表达出此时此刻的心情吧!看看谁把动作记得最牢!注意你的表情也是欢快激动的。

5、从你们的动作中我能感受到你对骑马游戏的喜爱,你想不想也像我这样一边骑马一边唱着蒙古族的歌呢?(注意口腔打开,声音集中)
6、你的声音可真欢快,那么这个游戏的背景音乐有几部分呢?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动作、节奏、情绪)
7、同学们都很会感受音乐,让我们再到音乐中边唱边体验吧!
三、模唱歌曲
1、注意看好,红色的第一部分用la来模唱,la是开口音,演唱时要注意什么?好!我们来试试
2、纠正第二句,唱谱,这里有什么节奏?注意附点节奏用拉紧缰绳和抬头的动作来提醒自己,用la唱。

3、第二部分也有很多附点节奏,你能唱准确吗?快用小马鞭来帮帮自己吧!(引导:如果你的演唱能够像小马鞭那样时而舒展有力,时而轻快灵巧就更好了。


4、完整演唱
5、没问题,老师发现不少同学早已把旋律牢牢记在了心里,街向来我们分组来赛马怎么样?注意第一部分要唱得欢快有弹性,第二部分要唱得再舒展有力。

试试看!注意后面出现了什么记号?要唱几遍?歌曲的结束句由老师来演唱,仔细听听你有什么发现?
是啊,老师的结束句和第一部分比较像,完全一样吗?哪里发生了变化呢?原来呀,结束句师根据第一部分变化而来的,这时候我们就说它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你能唱准确吗?(提示:要和第一部分一样轻快有弹性,用马鞭的高度提醒自己。

唱高音时,声音不用太大,嘴巴张开,轻轻的唱出来)
6、可以不看大屏幕了吗?我们再来合作一次,两边同学交换角色,结束句我们一起来唱。

相信这次你们的声音会更动听,配合会更有默契。

四、学唱歌曲
1、刚才大家演唱的旋律来自一首好听的蒙古族民歌《那达慕之歌》(出示课题),我们快来听一听吧!你知道什么是那达慕吗?(微视频介绍)。

2、那达慕大会上的人们都在干什么呢?快到歌词里去寻找答案吧!(2听)太精彩了,你能有节奏的读一读吗?(引导:声音要像马蹄一样短促有力,读歌词时声音要像唱歌一样有位置,声音饱满。


3、请你保持刚才读歌词的位置和声音,让我们把这精彩的歌词带入到欢快的旋律中去吧!你能小声试试第一段吗?(生唱)
4、第一部分要唱得像马蹄一样短促有弹性,第二部分要像马鞭那样
舒展有力,你听老师是怎样唱的?(师范唱)
5、你可以吗?用明亮有弹性的声音试试吧!
6、太棒了,第二段你能唱得一样好吗?好声音继续保持,别忘记结束句。

7、可以完整唱吗?这次我们在保持整齐、动听演唱的基础上,我们在加点速度来唱,看看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跟音乐)
由此可见,速度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在音乐中,还有一个音乐的要素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力度。

看看力度对音乐形象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用结束句来做个例子。

首先呢,我们看这样的力度表现方式:开头强,结尾弱这样设计能让你想象到怎样的画面?
下面,我们在看第二种力度表现方式:开头弱,结尾强
8、请你选择喜欢的力度结束方式来一起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好
不好?全体起立!让我们共同欢度热闹的那达慕大会吧!(跟伴奏)
五、拓展
今天我们了解了蒙古族的重大节日——那达慕,其实我国56个民族都有他们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想不想再来了解一些?
(以各民族音乐为背景介绍)
六、小结
同学们,各民族的风俗节日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多样的民族
特色造就了我们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希望同学们能继续探索并将他们传承下去!
《那达慕之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对音乐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够分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喜欢模仿,注意力持久性比较差,对富有童趣的事物易产生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因此,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本节课我通过对律动和音乐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情境当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融入到音乐的学习当中去。

在音乐技能上,他们能够轻松理解歌曲的含义,并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并自主探究学习。

《那达慕之歌》效果分析
课堂一开始,我利用骑马导入,激发学生对骑马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跟音乐模仿骑马的动作。

此时孩子的心情十分愉悦,都十分积极的参与模仿,不由自主的置身于学习环境中来,在感受音乐所带来乐趣的同时又自然的接受了新知识。

当学生用自己欢快的方式亲自感受音乐后,不知不觉中对乐曲已有了切身的体验。

当我询问音乐情绪和结构时,孩子们都能非常准确的回答。

不但有理解地接受了音乐知识,还从参与中得到了愉悦和美感。

反复的活动之后,孩子自然就会有音高的感觉,而且这首歌曲的旋律较为简单,孩子基本上都能哼唱下来,只是节奏在学唱中会出现
一些小问题。

我为难点节奏设计了一些骑马的动作,比如前八后十六设计了拉紧缰绳抬下巴的动作,附点四分音符设计了用力甩马鞭的动作,休止符让孩子想象赛马比赛的终点线等等。

孩子们很乐于在他们的骑马表演中加上这些有意思的动作,同时也有效的提示了他们难点节奏的准确演唱。

在学生对赛马比赛和那达慕大会有了充分了认知经验后,在本首歌曲的拓展活动中,“设计不同力度演唱歌曲的结束句,感受力度的变化给歌曲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处,孩子们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

因为有了切身的体验,根据自身喜好他们很轻松的设计出了喜欢的力度结束方式,他们审美体验的生成也令我倍感高兴。

《那达慕之歌》教材分析
《那达慕之歌》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欢腾的节日》中的一课学唱歌曲,四二拍,表现了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热闹、欢腾的景象。

歌曲的表情记号是热烈、欢快的。

歌曲为四个乐句构成的“起、承、转、合”结构的一段体,结束句再现歌曲的前两个乐句。

歌曲旋律最大的特点是同一旋律连续反复,如第一乐句中的“55 23”和第二乐句中的“11 56”,都是连续重复了三次。

第一、二乐句并不对称,但有平衡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下方五度的模仿。

第三乐句中出现的“X. X”节奏与之前的节奏形成对比,感觉舒展。

第四乐句与第二乐句基本相同。

《那达慕之歌》评测练习
选择题:
1.第一部分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
A.轻快有弹性
B.舒展有力
2.第二部分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
A.轻快有弹性
B.舒展有力
3.结束句是第几部分的变化再现?()
A.第一部分
B.第二部分
简答题:
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
让音乐课“动起来”
——《那达慕之歌》教学反思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

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因此,音乐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

在《那达慕之歌》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蠢蠢欲动。

课堂一开始,我利用发声练习《小骏马》导入,激发学生对骑马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跟音乐模仿骑马的动作。

此时孩子的心情十分愉悦,都十分积极的参与模仿,不由自主的置身于学习环境中来,在感受音乐所带来乐趣的同时又自然的接受了新知识。

二、在动的过程中,加深对乐曲的感受。

当学生用自己欢快的方式亲自感受音乐后,不知不觉中对乐曲已有了切身的体验。

当我询问音乐情绪和结构时,孩子们都能非常准确的回答。

不但有理解地接受了音乐知识,还从参与中得到了愉悦和美感。

三、利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语言。

反复的活动之后,孩子自然就会有音高的感觉,而且这首歌曲的旋律较为简单,孩子基本上都能哼唱下来,只是节奏在学唱中会出现一些小问题。

我为难点节奏设计了一些骑马的动作,比如前八后十六设计了拉紧缰绳抬下巴的动作,附点四分音符设计了用力甩马鞭的动作,休止符让孩子想象赛马比赛的终点线等等。

孩子们很乐于在他们的骑马表演中加上这些有意思的动作,同时也有效的提示了他们难点节奏的准确演唱。

四、营造想像空间,激活创造思维
在学生对赛马比赛和那达慕大会有了充分了认知经验后,在本首歌曲的拓展活动中,“设计不同力度演唱歌曲的结束句,感受力度的变化给歌曲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处,孩子们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

因为有了切身的体验,根据自身喜好他们很轻松的设计出了喜欢的力度结束方式,他们审美体验的生成也令我倍感高兴。

回顾本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1、在询问歌曲感受时,应深入的引导孩子对音乐要素的理解。

2、模唱环节没有充分发挥母音la和lu的作用,没有及时归拢声音。

在音乐课中,“听”是主要感受通道,但如果动静结合,让每位学
生在音乐中“动起来”,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那达慕之歌》课标分析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四年级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知识。

因此本课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我采用情景体验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欣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把握歌曲内涵,自然、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在突破重点和难点时,我通过学生喜欢的骑马律动作为切入点,将学生带入情景,逐步渗透乐理知识、音准问题和正确演唱习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