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7df397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8.pn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应用很广的分析仪器。
它的应用领域涉及制药、医疗卫生、化学化工、环保、地质、机械、冶金、石油、食品、生物、材料、计量科学、农业、林业、渔业等领域中的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用来进行定性分析、纯度检查、结构分析、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反应动力学研究等。
因为仪器涉及到光学、电学和结构等,所以它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应用。
(1)定量分析根据琅伯-比尔定律,样品的浓度和吸光度是成正比关系的,浓度越大,吸收值越高,所以分光光度计用的的还是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种类有很多,这里介绍常用的几种定量分析方法:A、法:法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诸多分析方法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这是一种以琅伯-比尔定律A=£bC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某一物质在一定波长下£值是一个常数,石英比色皿的光程是已知的,也是一个常数。
因此,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入max波长处,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A。
然后,根据琅伯比尔定律求出C=A/£b,则可求出该样品溶液的含量或浓度。
B、标准法:在选定的波长处,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分别测试标准样品溶液C标和被测试样品溶液C样的吸光度A标和A样。
然后,按下式求得样品溶液的浓度或含量。
C样二A样/A标XC标C、标准曲线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是标准曲线法。
即先用标准物质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再将该溶液配制成一系列的标准溶液。
在一定波长下,测试每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标准溶液对应得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将样品溶液按标准曲线绘制程序测得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溶液对应的浓度或含量。
A、其它分析方法除上述几个分析方法外经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外,还有比吸收系数法、二乘法、解联立方程法和示差分光光度法。
(2)定性分析如果未知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入max、吸收峰波长入Inin、摩尔吸光系数£max,以及吸收峰的数目、位置、拐点与标准光谱数据完全一致,就可以认为是同一种化合物。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1d44824caaedd3383c4d39c.pn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它是利用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某一波长范围的光的吸收作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 所依据的光谱是分子或离子吸收入射光中特定波长的光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按所吸收光的波长区域不同,分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合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
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波长长(频率小)的光线能量小,波长短(频率大)的光线能量大。
分光光度测量是关于物质分子对不同波长和特定波长处的辐射吸收程度的测量。
吸收光谱描述物质分子对辐射吸收的程度随波长而变的函数关系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通常由一个或几个宽吸收谱带组成。
最大吸收波长(λmax)表示物质对辐射的特征吸收或选择吸收,它与分子中外层电子或价电子的结构(或成键、非键和反键电子)有关。
朗伯-比尔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的基础。
这个定律表示:当一束具有I0强度的单色辐射照射到吸收层厚度为b,浓度为c的吸光物质时,辐射能的吸收依赖于该物质的浓度与吸收层的厚度。
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的A 叫做吸光度;I0为入射辐射强度;I为透过吸收层的辐射强度;(I/I0)称紫藤为透射率T;ε是一个常数,叫做摩尔吸光系数,ε值愈大,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灵敏度愈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稳定的、有足够输出功率的、能提供仪器使用波段的连续光谱,如钨灯、卤钨灯(波长范围350~2500纳米),氘灯或氢灯(180~460纳米),或可调谐染料激光光源等。
②单色器[1]。
它由入射、出射狭缝、透镜系统和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组成,是用以产生高纯度单色光束的装置,其功能包括将光源产生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和分出所需的单色光束。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8f0d292f60ddccda38a0ec.png)
热辐射光源 气体放电光源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可见光源 钨灯和碘钨灯 使用的范围在350 ~2500 nm, 最适宜380 ~1000 nm 。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可见光源 供电方式:常采用12V直流电源。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紫外光源 在近紫外区测定时常用氢 灯和氘灯。 可在160 ~ 375 nm范围内 产生连续光源。 氘灯的灯管内充有氢的同 位素氘,它是紫外光区应用 最广泛的一种光源,其光谱 分布与氢灯类似,但光强度 比相同功率的氢灯要大3~5倍, 寿命更长。
提
光学分析概述 基本原理
纲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法 组分的测定方法
提
光学分析概述 基本原理
纲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法 组分的测定方法
4 分光光度法
4.1 配合物的形成 (1) 显色反应的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 (高锰酸钾) 配合反应 (双硫腙与金属离子) 氧化还原反应和配合反应共同参与(铁-邻二 氮菲)
苯蒸汽的吸收曲线
2 基本原理
2 基本原理
2.2 吸收定律 透射比 T = (It / I0) ×100%
A = lg(I0/ It) = -lgT
(1)朗伯-比尔定律 朗伯定律 A = kb
比尔定律 A = k/c
朗伯-比尔定律 A = Kbc A= εb c
摩尔吸光系数:光程单位为cm、浓度单位为mol/L时的K值
提
光学分析概述
纲
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法 组分的测定方法
提
光学分析概述
纲
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法 组分的测定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be1e60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7.pn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1. 引言1.1 引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通常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或测定物质的吸光度。
该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样品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情况,从而推断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或结构。
在化学分析实验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和简便易行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该方法测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并探讨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通过对仪器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的详细讨论,我们将深入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并为今后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本实验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分光光度法的实际操作经验,提升我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1.2 背景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分析方法,通过测定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特性,从而确定物质的浓度或者进行定性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药品质量控制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实验室分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吸收情况,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物质性质的重要信息,如浓度、溶解度、稳定性等。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提高实验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仪器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份系统全面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指南。
通过总结和展望,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
1.3 研究目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技术,可以用于测定物质的吸光度,从而推断物质的浓度。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 研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测定物质浓度方面的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4da9f1eefdc8d377ee3228.png)
成
E1% 1cm
,测得值应符合下表中规定的允差范围。
波长(nm)
235 257 313 350
分光光度法允差范围
吸收强度
吸收系数( E1% ) 1cm
最小
124.5
最大
144.0
最小 最大
48.62 106.6
允差范围
123.0~126.0 142.8~146.2 47.0~50.3 105.5~108.5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定
1. 波长准确度 1.波长准确度的允差范围 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允许误差,紫外
为 ±1.0nm,500nm处±2.0nm,700nm处±4.8nm。
2. 波长准确度检定方法
1.
用低压汞灯检定 关闭仪器光源,将汞灯(用笔式汞灯最方便)直接对准
进光狭 缝,如为双光束仪器,用单光束能量测定方式,采用波长扫描方式,扫描 速度“慢”(如l5nm/min)、响应“快”、最小狭缝宽度(如0.lnm)、量程0~100%,在 200~800nm范围内单方向重复扫描3次,由仪器识别记录各峰值(若仪器无“峰检测” 功能,必要时可对指定波长进行“单峰”扫描)。
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朗伯-比尔(Lambert-Beer) 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 为:
式中 A为吸光度; T为透光率; E为吸收系数; C为溶液浓度;
A=log 1 =ECL T
L为光路长度。 如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lcm,相应的吸光度即为 吸
本法可供没有单光束测定功能的双光束紫外分光光
高氯酸钬溶液的配制方法:取10姑高氯酸为溶剂,加入氧化钬(Ho203)配成4%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ee5dc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0.png)
录
Conten点 方法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对照品 比较法
定量分析
比色法
定量 分析
吸收系 数法
计算分 光光度
法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对照品比较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 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规定量的100%±10%, 所用溶剂也应完全一致,在规定的波长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 吸光度后,按公式计算供试品中被测溶液的浓度
求得cb。
对于(3),需要解方程组
感谢观看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对照品比较法
计算供试品中被测溶液的浓度∶ cx=(Ax/Ar)cr
式中 cx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Ax为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 cr为对照品溶 液的浓度; Ar为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吸收系数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 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用本 法测定时,吸收系数通常应大于100,并注意仪器的校正和检 定。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单组分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曲线法:配制一系列(5-9)个不同c的标准溶液,在 适当λ-通常为λmax下,以适当的空白溶液作参比,分别测定 A,做出A-c曲线,在相同测定条件下测得试液吸光度Ax, 计算出对应的Ax。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单组分定量分析方法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计算分光光度法
计算分光光度法有多种,使用时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 行。当吸光度处在吸收曲线的陡然上升或下降的部位测定时, 波长的微小变化可能对测定结果造成显著影响,故对照品和供 试品的测试条件应尽可能一致。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c026f3caaedd3383c4d3dd.png)
(三)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1.对最大吸收波长的影响 溶剂极性增大, *红移, n*蓝移。
产生*跃迁的基团, 激发态的极性比基态强, 溶剂化作用使激发态能 量降低,吸收峰红移。
产生n*跃迁的基团, 基态时n电子会与极性 溶剂形成氢键,n轨道 能量降低,吸收峰蓝移。
11
溶剂对亚异丙酮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3、*跃迁 吸收峰一般接近或大于200 nm,其特征是摩尔吸光 系数大,一般max104,为强吸收带。如乙烯(蒸气) 的最大吸收波长max为162 nm(孤立)。丁二烯为 217nm(离域)。
5
4、n*跃迁 虽然所需跃迁能量最小,但n轨道和*
轨道重叠少,跃迁机率很小。其特点是谱带强度弱, 摩尔吸光系数小,通常小于100,属于禁阻跃迁。
共轭体系 最大吸收波长红移,但摩尔吸收系数
显著变化。 1,3-丁二烯 217nm, 20 900 Lmol-1cm-1
*
碳氧双键与烯键
220nm, 15 000 Lmol-1cm-1
的共轭
CH3CH=HCHO 322nm, 28 Lmol-1cm-1
170nm
280nm
n*
8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184OnHm、 5-O0R0、00 -LNmHRo、l-1-cSmH-、1 -Cl、 -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 204于nm200n7m40的0光L,m但ol-是1c当m它-1 们与生 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收 254峰nm向长2波00方L向m移ol动-1,cm并-1且增加其 吸收强度。
1
2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有机化合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电子跃迁类型
3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https://img.taocdn.com/s3/m/3a8acf5af46527d3240ce093.png)
T与A的关系
T 100% 50% 25% 10% 1.0% 0.1% 0.01% 0.001% 0%
A 0 0.301 0.602 1.00 2.0 3.0 4.0
5.0
上述说明: T值为0%至100%内的任何值。 A值可以取任意的正数值。
入射光强度 I0
等 条件一定时, E 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与待测物浓度无关; (3)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E 值是不同的。在最大 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收系数E max表明了该 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 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4)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5)物质的吸光能力的度量
? EK2带
B带 R带
苯乙酮的紫外吸收光谱
四、影响吸收带的因素
• 位阻影响 • 跨环效应
共轭系统共平面性↓→共轭效应↓ → max ↓(短移), ↓
• 溶剂效应 溶剂极性↑→ K带长移,R带短移
• pH影响
max 210.5nm,270nm
235nm,287nm
位阻影响
顺式
反式
二苯乙烯顺反异构体 的紫外吸收光谱
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吸收曲线的形状、λmax及吸收强度等与分子 的结构密切相关。
在吸收曲线上,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是最大吸收波长 (λmax),为不同化合物的特征波长。吸收曲线的形状是物 质定性的主要依据,在定量分析中可提供测定波长,一般以灵 敏度较大的λmax为测定波长。
峰与峰之间的部位叫谷,该处对应波长为最小吸收波长。 在图谱短波端只呈现强吸收但不成峰的部分称为末端吸收 (end absorption)。
北大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3
![北大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3](https://img.taocdn.com/s3/m/c69c194002768e9951e738c1.png)
示例
芦丁含量测定 分别移取0.200mg / mL标样0 ~ 5mL 25mL
样品3.0mg 25mL
0.710mg/25mL
(三)对照法
前 提 :固 定 仪 器 和 测 定 条 件截;距 为0; 标样与样品浓度相近
过程:一定 分别测定A样和A标
• 同样条件:、C标、A标、A样
随着导数阶数增加,极值数目增加 (极值数=导数阶数+1)。谱带宽度 变小,分辨能力增高 可分离和检 测两个或两个以上重叠的谱带。
• 药物中的杂质: 制定一个允许其存在的限量
(与分析误差的存在相比较)
A < 最大值 A 峰 / A 谷 > 最小允许值
例:肾上腺素中微量杂质——肾上腺酮含量计算 用0.05mol/L的HCL配制成2mg/mL的溶液,λ 310nm下测 定。规定 A310≤0.05 即符合要求的杂质限量≤0.06%
C
A E11c%m
l
0.05 435 1
1.1104 g /100ml
1.1103 mg / ml
肾上腺酮% 1.1103 100 0.06% 2
三、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定量依据:
A = C l A~C(一定)线性
注意要求:
选择:吸收峰, 大,A大,测定灵敏度高。 几个峰,选不易被其它物质干扰的、较高吸收峰。 不选光谱中靠短波长末端的吸收峰。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
一、定性分析 二、纯度检查和杂质限量测定 三、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四、同时测定多组分的定量方法——计算分光光度法 五、结构分析 六、比色法
一、定性分析 (一)定性鉴别
定性鉴别的依据→吸收光谱的特征 吸收光谱的形状 吸收峰的数目、位置(波长) 吸收峰的强度 相应的吸光系数
分析化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592e9dba1aa8114531d918.png)
试液 无色 无色 有色 有色
显色剂 无色 有色 无色 有色
参比溶液 溶剂参比(蒸馏水) 试剂参比 试样参比 控制适当条件,使显色剂不与 被测物质显色
§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定性分析 Qualitative analysis
根据吸收光谱的光谱特征进行定性分析
2. Double-Wave Spectrophotometers
光源
单色器1 λ1 吸收池 λ2
检测器
单色器2
功能:测量样品的ΔA = Aλ2 - A λ1 优点:消除背景吸收和干扰吸收。
显示器
酶标仪:
用于酶免疫测定
生化分析仪: 用于临床检验
尿液分析仪: 用于临床检验
血红蛋白测定仪: 用于临床检验
结构:在光电管的基础上,增加9 ~16 个 倍增光敏阴极。
特点:信号被放大, 放大倍数与外加电压有关。
5.信号显示装置 / 读数装置 Indicators / Readout Devices
数字显示式: 吸光度、透光率、浓度
二、Types of Spectrophotometer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 d - d 跃迁: 过渡金属离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后,d 轨道上的
电子产生能级跃迁。 摩尔吸光系数较小。
2)电荷跃迁: 金属配合物吸收紫外-可见光后,电子从配位体
轨道跃迁到中心离子轨道。 摩尔吸光系数较大。
四、光的吸收定律 Absorption law of light
(一) Lambert - Beer 定律
➢ 不同物质的吸收曲线形状不同,说明物质对光 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吸收曲线的特征(吸收峰的个数、吸收峰波长) 取决于吸光物质的结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6384376c175f0e7dd13711.png)
1% E 1cm
2
例如 3位酮体4位烯键的甾体类化合物在 240nm处都有吸收峰
安宫黄体酮
炔诺酮
1% = 408 E1 cm
= 571
有明显差别
3
2. 对比吸收度或吸收系数的比值
1 处 A1=E1cl
2处
A2=E2cl
A1 E1 = A2 E2
例如:VB12的鉴别,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
A361 = 1.70~1.88 A278 A361 A550
= 3.15~3.45
4
3. 对比吸收光谱的一致性
例如:醋酸泼尼松、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
可的松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光谱数据 max 240nm
1% E1 cm
390
1.57104
但从它们的吸收光谱上可看出其中的差别
5
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时需注意:
当两种纯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有明显差别时,可以肯定
根据A = Ecl 当A = 0.05时
A 0.05 c 0.00012 g / 100ml El 435 1
产品溶液:2mg/ml = 0.2g/100ml 杂质含量:
c杂质 c产品
0.00012 100% 100% 0.06% 0.2
10
杂质限量检查
有时用A峰/A谷来控制杂质限量
基线法 峰谷法 峰零法 d∝C p∝C
z∝ C
z
P1
d
1-空白醇
P2
2-醇中含苯0.0001%
3-醇中含苯0.001%
4-含苯0.0001%二阶
5-含苯0.0001%四阶
28
定量分析
苯
AB ∝c苯
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9.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的分子对200~800nm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灵敏度高,测定下限可达10-8.②选择性好,可在多种组分共存的溶液中,不经分离而测定某种欲测定的组分。
③通用性强,用途广泛。
大部分无机元素都可用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许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以及某些平衡常数、配位数等,也可用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
④设备和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
⑤准确度较好,通常相对误差为2﹪~5﹪,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9.1.1 物质对光的吸收⑴光的颜色与波长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在同一介质中直线传播,而且具有恒定的速度。
光具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人们眼睛能感觉到的光是可见光,它只是电磁辐射中的一小部分。
各种颜色光的近似波长范围列于表9-1.⑵光的色散与互补当一束白光通过光学棱镜时,即可得到不同颜色的谱带也叫光谱,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白光经色散后成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光,说明白光是由这7种颜色的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所以叫复合光。
将白光中不同颜色的光彼此分开,即可得到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如果只把白光中某一颜色的光分离出去,剩余的各种波长的光将不再是白光,而是呈现一定的颜色,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
例如在白光中分成蓝光,剩余的混合光呈黄色,因此黄色是蓝色的互补色,蓝色也是黄色的互补色。
换句话说,若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后能得到白光,这两种颜色的光称为互补色光。
这种色光的互补关系见表9-1。
表9-1 可见光中各种吸收光颜色、波长与物质颜色之间的关系⑶物质的颜色物质呈现的颜色与光有密切的关系。
物质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程度的透射或反射。
当白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其余波长的光被反射,人们看到的是物质所反射的光的颜色。
由于色光的互补,所以物质呈现出所吸收光的互补色。
例如某物质吸收黄色光,则呈现蓝色;若吸收绿色光则呈现紫色;若吸收所有波长的光则呈现黑色,若全部反射所有波长的光则呈现白色。
对于那些透明物质,除了某些波长被吸收外,其余波长的光都透过介质,同样由于色光的互补,也呈现出与吸收波长互补的颜色。
例如,高锰酸钾稀溶液呈紫红色,是由于它吸收500~550nm的绿光,所以呈现出绿光的互补光紫红色。
⑷物质对光的吸收曲线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特性可以用吸收曲线来描绘。
让不同波光的光通过一定浓度的溶液,分别测出各个波光的吸光度。
以波长λ(nm)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图,即可得到一条吸收曲线。
曲线上有吸收峰,吸收峰最高处对应的波长称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表示。
对于可见分光光度计而言,测定的是有色溶液。
图9-1是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该曲线最大吸收波长对应的颜色就是物质吸收光的颜色。
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25nm,正是绿光的波长,因此KMnO4溶液吸收绿光,透过紫光,呈现紫红色。
比较不同浓度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就会发现,它们的形状相似;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不变,只是吸收峰的高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对于紫外分光光度计而言,测定的是在紫外光区有吸收的物质,主要是含有共价键的不饱和集团,如C=C、共轭双键、芳环、C≡C、N=N、C=S、NO2、NO3、COOH、CONH2、C=O等。
图9-2为苯的紫外吸收曲线。
⑸吸收曲线与物质结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收曲线,就会发现这些曲线的形状、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都不相同,这是由物质的分子结构决定的。
分子外层的价电子处于不同的能级状态,价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时需要能量,这能量正好相当于可见和近紫外光辐射所具有的能量。
分子结构不同,价电子跃迁时吸收的能量也不同,因此吸收曲线中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不同。
如饱和的醛酮等羰基化合物,在270~300nm有一个特征吸收峰,苯类及其衍生物在230~270nm有一个特征吸收带,其中心在254nm。
由此可见,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对各种物质来讲是特征的,可作为定性鉴定的依据;而吸收峰的强度大小又与物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吸收峰越强,因此可作为定量分析的依据。
9.1.2 光吸收定律⑴光吸收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一均匀的有色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池表面反射回来,一部分被溶液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图9-3),如果入射光强度为I0,吸收光强度为I a,透射光强度为I t,反射光强度为I r,它们之间的关系为:I0=I a+I t+I r在分光光度分析法中,都是采用同样材质的吸收池,反射光强度基本不变,其影响可以相互抵消,于是上式可简化为:I 0=I a +I t透射光强度I t 与入射光强度I 0之比称为透过率(也称透射比),用T 表示:T =ot I I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透光率,即;T /=o t I I ×100﹪ (9-1) 溶液的透过率越大,说明溶液对光的吸收越小;相反透光率越小,则溶液对光的吸收越大。
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浓度、溶液厚度以及入射光波长等因素有关。
如果保持入射光波长不变,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则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有关。
光吸收定律具体表达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1g tI I 0=Kcb (9-2) 式中 K ——比例常数的数值;C ——溶液浓度的数值;b ——液层厚度的数值。
1g to I I ——透光率的负对数,表示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称为吸光度。
如果用A 表示吸光度,则: A=-1gT=1g tI I 0 (9-3) 于是公式(9-2)可简化为:A=Kcb (9-4)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一均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透过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郎伯-比尔定律。
⑵摩尔吸收系数 在光吸收定律的表达式中,比例常数K 称为吸收系数,它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入射光波长、溶液温度、溶剂性质及吸收物质的性质等。
如果上述因素中除吸收物质外,其他因素都固定不变,则K 值只与吸收物质的性质有关,可作为该物质吸光能力大小的表征。
实际上温度的影响不大,可以忽略,入射光波长也是固定的,多用吸光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因此当溶液浓度和透光液层厚度都为1时,溶液的吸光度A 即为K 值。
由于使用的单位不同,K 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当溶液浓度以mol ·L -1为单位,透光液层厚度以cm 为单位,K 称为“摩尔吸收系数”,用ε表示。
这时光吸收定律应表示为:A=εcb (9-5)式中 ε——摩尔吸收系数的数值,L ·mol -1·cm -1;c ——溶液浓度的数值,mol ·L -1;b——液层厚度的数值,cm。
摩尔吸收系数ε的物理意义是:溶液浓度为1mol·L-1,透光液层厚度为1cm时该物质的吸光度,其单位是L·mol-1·cm-1。
对于同一种化合物,在不同的波长下有不同的摩尔吸收系数,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摩尔吸收系数最大,说明对该波长的光吸收能力最强。
在最大吸收波长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灵敏度也最高。
⑶光吸收定律的适用范围根据光吸收定律,溶液的吸光度A 应当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但在实践中常发现有偏离吸收定律的情况,从而引起误差。
这是由于光吸收定律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了适用范围,就会引起误差。
①光吸收定律只适用于单光色,但各种分光光度计提供的入射光都是具有一定宽带的光谱带,这就使溶液对光的吸收行为偏离了吸收定律,产生误差。
因此要求分光光度计提供的单色光纯度越高越好,光谱带的宽带越窄越好。
②光吸收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当溶液浓度较高时,就会偏离光吸收定律。
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设法降低溶液浓度,使其回复到线性范围内工作。
通常只有在溶液浓度小于0.01mol·L-1的稀溶液中朗伯-比尔定律才能成立。
③光吸收定律只适用于透明溶液,不适用于乳浊液和悬浊液。
乳浊液和悬浊液中悬浮的颗粒对光有散射作用,光吸收定律只讨论溶液对光的吸收和透射,不包括散射光,因此这样的溶液不符合光吸收定律。
④光吸收定律也适用于那些彼此不相互作用的多组分溶液,它们的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即:A(总)=A1+A2+…+A n=K1c1b+K2c2b+…+K n c n b (9-6) 式中字母的下脚标代表各个组分。
这种吸光度的加和性,在测定多组分共存的溶液时,要充分考虑到共存组分的影响。
⑤有色化合物在溶液中受酸度、温度、溶剂等的影响,可能发生水解、沉淀、缔合等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有色化合物对光的吸收,因此在测定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显色反应条件,以减少测定误差。
9.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结构9.2.1 基本结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都是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显示及数据处理等5个部分组成。
⑴光源光源的作用是提供符合要求的入射光。
光源必须有足够的输出功率和稳定性。
对于可见分光光度计,用的光源是钨丝白炽灯。
它的波长范围是320~2500nm,足够作可见光的光源。
白炽灯的发光强度和稳定性与供电电压有密切关系。
只要增加供电电压,就能增大发光强度;只要保证电源的电压稳定,就能提供稳定的发光强度。
钨丝白炽灯的缺点是寿命短。
对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除了由钨丝白炽灯提供可见光外,还用氢灯或氘灯提供紫外部分的光源,波长范围是200~350nm。
它们是氢气的辉光放电灯,氘灯的发光强度比氢灯要高2~3倍,寿命也比较长。
为保证发光强度稳定,也要用稳压电源供电。
目视比色法中,以太阳光为光源。
⑵单色器单色器的作用是把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成各种波长的单色光,并能准确方便地取出所需要的波长。
单色器是由色散元件、狭缝和透镜系统组成的。
能把复合光变成各种波长单色光的器件称为色散元件。
狭缝和透镜系统的作用是条件光的强度,控制光的方向并取出所需波长的单色光。
经典的单色器是用棱镜作色散元件,它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进行分光的。
工作原理如图9-4所示。
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聚焦在入射狭缝上,进入单色器后由棱镜分光,再由平面反射镜反射至出射狭缝。
棱镜由玻璃或石英制成,玻璃棱镜只适用于可见光范围,紫外区必须用石英棱镜。
棱镜的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波长短的光折射率大,波长长的光折射率小。
因此,平行光经色散后就按波长顺序分解为不同波长的光。
调整棱镜和平面反射镜的位置,让所需波长的光通过狭缝。
狭缝的宽度也是可调的,通过它可调节光的强度和谱带宽度。
棱镜单色器的分光能力较差,加上手工调节,波长的重复性也比较差。
目前的单色器用光栅作色散元件。
光栅是在玻璃表面刻上等宽带间隔的平行条痕,每毫米的刻痕多达上千条。
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光栅上,由于光栅的衍射作用,反射出来的光就按波长顺序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