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冈市2016年秋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 C(理解错误。
“表述一致,观点统一”错。
具体见原文第一自然段末句和第五自然段首句。
原文“在具体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且观点也不尽相同。
)
2. A(强加因果。
各家推崇《周易》,并不仅仅是因为《周易》最早表述“天人合一”,具体见第二自然段。
)
3. C(主观臆断。
“完全得益于《周易》的重要作用”错,主要是各家对“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的一致认同,具体见第二自然段。
)
4. D(上谕曰:“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廷玉言:“宋、明配享诸臣,亦有乞休得请者。
且七十悬车,古今通义。
”)
5. B(“会元”应改为“解元”。
)
6. C(“康熙”应为“雍正”。
)
7.(1)对于那些愿意读书学习的人,或力气大武艺高强的人,朝廷应该加以考察、检验,合格者予以录用,希望朝廷能够聚集百姓物力,教育训练,不要歧视他们。
(“膂力”“技勇”“教训”各1分,大意正确2分。
)
(2)雍正皇帝因为张廷玉器量纯正,忠心尽职,下达遗诏命令以后让他配享太庙。
(“以”“抒诚”“他日”各1分,大意正确2分。
)
【参考译文】
张廷玉,字衡臣,是安徽桐城人。
在康熙三十九年时考中进士,后改做庶吉士。
后又通过考试被授与检讨职务,入直南书房,因为服丧回家。
服丧期满,升迁为太子洗马,历任庶子、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官职。
清世宗(雍正皇帝)即位,命张廷玉与翰林院学士阿克敦、励廷仪应奉几筵祭告文字,赐予廕生视一品,提升为礼部尚书。
雍正元年,又下诏命他入直南书房。
与左都御史朱轼一起任顺天乡试考官,皇帝赞许他公正谨慎,加封他为太子太保。
不久又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调任到户部。
他上书说:“浙江的衢州,江西的广信、赣州,临近闽、粤等地,那些流离失业没有户籍的人,进入山里种植大麻,搭建草棚居住,称作‘棚民’。
日子长了,(他们)繁衍的人口会一天天地多起来,(他们中)那些体格强健剥悍的人就会四处抢劫。
请下诏命令督抚谨慎选择廉洁能干的州县长官,(对棚民)
雍正八年,皇上对西北用兵,命令增设军机房隆宗门内,让怡亲王允祥、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
总管事务。
接着改称办理军机处。
廷玉制定规制:诸臣上奏,一般的事用疏章,从通政司上达,下放给内阁拟旨;重要的事用摺,从奏事处上达,下放给军机处拟旨,必须皇上硃笔亲自批复再下发。
从此以后,内阁权移交给了军机处,大学士必须充任军机大臣,才能够参与政事,每天必须进宫面见皇上,接受旨意,商议国家大事,参与国家机密。
张廷玉做事周密敏捷勤奋谨慎,尤其为皇帝所仰仗。
十三年,世宗的病情越来越重,张廷玉与大学士鄂尔泰等一同任命为顾命大臣。
(雍正皇帝)因为张廷玉器量纯正,忠心尽职,就下达遗诏命令以后让他配享太庙。
高宗即位,命张廷玉总理事务,授予他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合为三等子。
乾隆元年,明史编写完成,上表进献给皇帝,皇帝命令他仍然兼管翰林院的事务。
乾隆十三年,因为年老多病,上书请求退休。
皇帝颁发圣旨说:“爱卿受到两代皇帝的厚恩,况且尊奉先皇的遗命(你)可以配享太庙,哪有享受配享的元老之臣回家养老的呢?”张廷玉说:“宋代和明代享受配享待遇的各个大臣也有请求退休被允许的呀。
况且七十岁退休,古代和现在都是一样的啊。
”皇上才答应廷玉退休,命令他等到第二年春天冰雪消融后,再乘船回到故乡。
二十年三月.张廷玉去世,皇帝诏命依然遵照世宗的遗诏,(让他)配享太庙,谥号文和。
到清朝结束,汉人大臣中,享受配享太庙待遇的,只有张廷玉一人。
8.两诗都有爱花惜花之情,并借此表达对春光的留恋之情(2分)。
《东栏梨花》哀而不伤,无颓废衰飒之感,表达对自然的纯美欣赏和对人生的哲理透视(1分)。
《海棠》借花自喻,表达无人赏识、孤独寂寞的苦闷之情,以及达观潇洒的胸襟(2分)。
9.(1)寻常意象,颇具神韵。
眼前之物,但又很美,很亲切。
“梨花”花色如雪,品行“清明”,纯洁高雅;“海棠”随风摇曳,幽香阵阵,独自绽放,惹人怜爱,秉烛夜观。
(2)用词浅近,晓畅明白。
《东栏梨花》正面描写梨花,运用对比、衬托、比喻、动态描写等手法来写梨花美丽但又不妖艳、不轻狂的特点,如同白话;《海棠》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
借环境烘托海棠,写爱花、惜花的心事。
袅袅的东风、融融的春光、空濛的雾气、迷离的月色为海棠营造了一种似真似幻的意境。
“只恐”“故烧”把爱花之情写得痴绝动人,突显花之美。
诗人以花喻己,借花剖白。
(一点3分,观点1分,分析2分)
【诗歌赏析】苏东坡最为得心应手且作得最好的诗体,自然是七言古诗,然而苏轼另有一绝,在宋朝诗坛堪称独步的,那就是七言绝句。
比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七古,这些清新绝俗的小品诗或许更有它令人喜爱的特色。
苏东坡的七绝纯粹是灵性的流露、天才的横溢,不加修饰,不用典故,几乎全是白话的作品,这些全是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伟岸的心灵在闲暇时偶发的,对人生明澈观照。
有的如晶莹浑圆的
明珠,有的如清晨,有的如朝露,有的如儿童的嬉笑。
总之这些作品是读者一读就会喜欢的而且百读不厌的。
《东栏梨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东栏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写得出这样的诗,但古今以来却只有这一首写梨花的诗篇,传诵千古,至今仍脍炙人口。
至于原因,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实在不容易,只觉得他所描写的景物很美,又很亲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柳絮飘飞,梨花亦开遍了一城的雪白。
这里更加强调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万紫千红,花团锦簇,如锦绣般的大地——但是这里单只描写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衬),更着眼于自己家门口东栏边的一株梨花——它愈开得热闹,愈引人惆怅——到这里,此诗的获烈特色完全显现出来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强烈的白色这引起人共鸣的主要关键所在,任何人面对如此一幅画面,也会为之动容:东坡此诗似伤春而实未伤春,一点也没有颓废衰飒的调子,只是纯美地欣赏与人生哲理地透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清明时节,草熏风暖,梨花如雪,已是暮春繁华过眼即空,但是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几度清明? 诗人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
其实,这“一株雪”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吗?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
“二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二不是指有两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更增添悲凉的气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须得细细品味,不过,有时没必要字斟句酌的理解诗句,意境更重要。
《海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
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
“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
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运用了对比、暗喻.拟人等手法,将诗人的失意以及郁郁寡欢的心情体现了出来。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
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只恐夜深花睡去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
“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
“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
“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
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
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
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
”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10.(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每题2分,每小句1分,错、漏、多一字,该小句不给分。
)11.(1)答A,3分;答E,2分;答B,1分(B项,概括内容不完整,还有“竹庄沉思”; C项,“主要是正面描写”错,正侧结合,没有心理描写。
D项,“控制不住的恐惧”错。
)
(2)特点:描写一幅压抑沉闷、死气沉沉的夏日黄昏景色图(2分)。
作用: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血色苍茫的黄昏,暗示社会环境——“残阳如血”暗示清军屠城的惨烈②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
“血色”“凄厉的鸦声”暗示悲剧结局。
③烘托人物复杂的心理—
—到底是为民而死还是为名节而死。
(特点2分,作用任意答两点,并有简要分析给满分4分,意思对即可。
)
(3)①忠于国家(2分);②舍生取义(深明大义)(2分);
③爱民如子(1分);④德高望重(1分)。
(6分。
此为答题要点及分值。
分析略。
)
(4)我认为尤竹庄的行为不是“晚节不保”而是坚守“大义”。
“大义”就是恪尽职守,坚守使命。
①尤竹庄身为朝廷命官,爱护百姓是职责所在,开城救百姓,是尽职的表现。
②司马迁身受腐刑,忍辱修书,完成《史记》,不仅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是为了恪守自己作为史官的使命,更是他要借史表现自己不屈从于命运的人生观。
这都是司马迁的使命。
③苏武无论是宁死避免受辱,还是持节牧羊,坚贞不屈,都是为了维护大汉的尊严,是恪尽职守、坚守使命的表现。
观点二:我认为尤竹庄的行为不是“晚节不保”而是对生命的敬畏。
①尤竹庄开城投降,避免生灵涂炭,是对生命的敬畏;②司马迁受辱修书,为了彰显生命的价值,也是对生命的敬畏。
③苏武选择自杀,用生命捍卫大汉尊严;北海牧羊,吞雪啮毡,坚持活着,都彰显生命的价值,对生命的一种敬畏。
(观点2分,理由一点2分。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12.(1) E3分,A2分,C1分(B项,“坚持文化抗战”是学校行为,不是个人行为。
C项,“后来还被他护送回国”错,鲍林只是帮助他回国。
D项,“结晶牛胰岛素”是来自北大和中科院等科研队伍的成果,不是唐有祺个人成果)
(2)①沉迷化学,刻苦学习②海外求学,携艺还乡③学科奠基,一派之长,④授业传道,广育栋梁。
(每点2分,任意答三点,意思对即可)
(3)①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
承接上文,写唐有祺冲破阻碍,回国后潜心搞科研,为祖国的化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分);开启下文,从科学转向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大量化学人才(1分);
②内容上,凸显传主的精神(1分)赞美唐有祺为深爱的祖国全身心的工作,体现了学者的治学风范和人格魅力(2分)。
(4)主观上:①对理科有浓厚的兴趣,沉迷于化学中的微观世界。
②激情无限,全身心的投入,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能坚持学习;③具有良好的治学风范,既能高瞻远瞩,又能脚踏实地。
④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甘心奉献,为祖国培养大量人才。
(一点2分)
客观上:师从大师鲍林,鲍林让他学到了结构化学的前沿知识和精髓,并帮助他回国。
(2分)(必须从主客观两方面作答,主观6分,客观2分)
13. C(络绎不绝:强调前后相接,往来不断;川流不息,强调来来往往的行人、车马、船只很多。
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流逝;似水流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此处强调时光易逝。
“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
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讨”可见用其主动行为,“残羹冷炙”更合语境)
14. C.(A项,歧义。
“他”指代不明。
B项,成分残缺,“实行的是”缺乏宾语中心词,在“政府定价、政府管理”加“政策”。
D项,结构混乱。
把“在”提到句首。
)
15. B(承接“万山皆在脚下”)
16. (1)和青春期孩子相处并非难事,(2)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3)过多道理不但不会使孩子学到“道理”。
(一句2分,2句3分,3句5分)
17. 用户将订单交业务经理(1分),检验后,不合格订单返回由用户重新填写(1分),合格订单交仓库作出库处理(1分):查阅库存账(1分),若有货,则向用户开发票,发货(1分);若无货,通知采购员订购。
(1分)(注意关键流程和先后顺序,共6分)
18.参照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建议切入分44分。
【参考立意】(1)名人效应(2)迷信权威(3)榜样的力量(4)阅读经典
(5)独立思考
【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
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
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