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外洗方结合冲击波治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拟中药外洗方结合冲击波治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刘其赞; 胡朝鹏; 沈向楠; 刘锡津; 崔书国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19(034)006
【总页数】4页(P25-27,44)
【关键词】中药外洗方; 足底筋膜炎; 冲击波疗法; 外治法; 痹病; 筋痹; 脚跟颓
【作者】刘其赞; 胡朝鹏; 沈向楠; 刘锡津; 崔书国
【作者单位】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石家庄05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32
足底筋膜炎又称足跟疼痛综合征、慢性足跟疼痛、赛跑者足跟(run-ner’sheel)、跟骨下疼痛。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早晨起床下地行走或者久坐后行走时足跟部疼痛,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明显好转,然而久行后或者剧烈活动后疼痛会再次发作,疼痛部位位于足底筋膜跟骨的起点、跟骨内侧结节处。
[1]足底筋膜炎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因其发病缓慢、隐秘,且症状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久而久之较多就诊患者出现焦虑、烦躁心态,导致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工作效率下降,成为骨科门诊比较棘手的难题。
西医在治疗足底筋膜炎方面,有手术、口服镇痛药物、局部封闭注射、矫正鞋垫等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治疗初期症状缓解明显,一段时间后病情反复,很难根除。
因此,临床上寻找一个安全、便捷、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年来,冲击波治疗法被大量应用在骨肌疾病中,以此为基础,笔者采用自拟中药外洗方结合冲击波治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河北省中医院骨伤二科门诊收治的符合足底筋膜炎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双足发病的患
者只选取较重的一侧。
将6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自拟中药方外洗
结合冲击波治疗法)和对照组(单纯冲击波治疗法);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
平均年龄(42.1±6.3)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1±8.2)岁。
2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1)跟跖侧疼痛,
早晨起床下地行走或者久坐后行走时足跟部疼痛,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好转,然而久行后或者剧烈活动后疼痛会再次发作;(2)跟骨前内侧压痛明显;(3)局部无红肿、发热等炎性反应;(4)足弓加深,可触及呈弓弦状的跖长韧带和跖腱膜;(5)B超或MRI检查可见跖腱膜增厚、水肿;(6)X线检查跟骨无骨刺形成;(7)同意参加本实验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1)1月内对于本病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者;(2)腰椎间盘突出或坐骨神经痛的患者;(3)治疗部位有骨刺及骨折病史的患者;(4)有风湿、痛风、皮肤
病或感染类疾病的患者;(5)有凝血机制障碍以及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6)有严重
骨质疏松的患者;(7)依从性较差以及不能完全配合实验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对照组选用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在患肢踝关节前侧处放一枕头垫高足跟部,在足跟周围依据病人口述,仔细查找压痛
点或刺激点,用黑色记号笔做好标记,在标记处涂抹适量耦合剂,打开治疗仪将探头压力调整为2.5~5.0 bar,频率为12 Hz,对准痛点范围进行冲击(手柄纵轴要与探头按压部位皮肤尽量垂直),冲击过程中可进行多点冲击,次数为2 000次,1周1次,4周为1疗程。
[3]嘱患者治疗后避免下地活动,卧床休息,第2 d可正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部分患者冲击后会可能出现皮下瘀血情况,告知患者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愈。
1.3.2 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按照对照组的方法治疗后的第4 d,运用河北省中医院骨伤二科自拟中药方外洗:川芎、红花、当归各15 g、,威灵仙20 g,独活、延胡索各12 g,熟地黄15 g,炮附子10 g,花椒15 g,干姜10 g,杜仲、桑寄生各12 g,甘草10 g,以上中药均由河北省中医院中药房提供,将以上中药清水浸泡30 min后,加水1 500 mL,放置容器内大火煮开后调至小火熬20 min,将药渣滤出,将汤剂放入足够大的容器中,待汤剂温度合适后将患肢浸入药中20~30 min,浸泡过程中可在汤剂中加少许热水保持适宜温度。
并且在浸泡过程中做足底部的牵拉动作(牵拉要领:患肢熏洗10 min后双手帮助其做跖屈、背伸运动,每个动作坚持10 s,并且不断按揉跖筋膜足跟附着点),早晚各1次,连续熏洗4 d 为1个治疗周期。
4个治疗周期为1疗程。
患者在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汤剂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而烫伤皮肤,中药外洗后的患肢用干毛巾包裹,避免外洗后受寒。
1.4 观察指标
1.4.1 疼痛: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估[4]:在纸上画一条长10 cm直线,从左至右标记0~10分的刻度,数值越大表明疼痛越厉害:(1)无痛(0分);⑵安静状态下偶有疼痛(2分);⑶安静状态下持续疼痛,但可以忍受(4分);⑷疼痛明显,影响睡眠,但尚能忍受(6分);⑸疼痛严重影响睡眠质量,需口服止疼药物缓解(8分);⑹痛不欲生(10分)。
让患者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在横线上标记出自
己的疼痛值,观察数值变化。
1.4.2 疗效评定:利用疼痛减轻的百分数评估。
计算方法:疼痛减轻百分数=(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100%,分治愈、显效、好转、无效4个等级。
(参考标准:治愈:疼痛减轻百分数≥75%;显效:疼痛减轻百分数为50%~75%;好转:疼痛减轻百分数为25%~50%;无效:疼痛减轻百分数
<25%),[5]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3 统计学方法:本次试验应用spss 24.0软件对收集并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经检验后,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来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Q)表示,同一组治疗前后整理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或相关样本Wilcoxon符合秩检验,2
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结果比较 2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无显著性(t=0.134,P>0.05),具有可比性。
2组治疗后VAS评
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t治疗组=13.25,t对照组=11.18,P<0.05),提示2组
在治疗足底筋膜炎均能很好地减轻疼痛症状。
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t=4.7,P<0.05),提示自拟中药外洗方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相对于单纯冲击波治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能更好的减轻疼痛。
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组别治疗前治疗后ZP 治疗组6.0(2.0)1.0(2.0)∗△-4.842<0.001对照组6.0(2.0)2.0(2.0)∗ -
4.897<0.001Z101.000272.500P 0.872 0.00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治愈率为8
3.3%,明显高于对照组30.0%,
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组别例数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治愈率/% 有效率/%治疗
组302550083.3△100.0对照组309210030.0 1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足底筋膜炎在中医学里并没有准确的名称,不同的医学典籍里对其的描述有所不同。
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称其为“脚跟颓”,曰:“脚跟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地,世俗呼为脚跟颓。
”吴谦在《医宗金鉴》论述本病:“此症生于足跟,顽硬疼痛不能步履,始着地更甚,由脚跟着冷或遇风侵袭于血脉,气血瘀滞而生成”[6]。
但都可归结为“痹病”“筋痹”的范畴内。
因此,本病的发作多为久行久站,运动过量,加之感受风寒湿邪,导致患处气滞血瘀、筋脉痹阻,不通则痛,久而久之,筋脉得不到濡养,不荣则痛。
治宜活血通络、化瘀散结、理气止痛,从而使气血运畅、瘀血消散,筋脉得到濡养,病痛得以消除。
根据本病的发病机制,导师自拟中药外洗方,方中川芎、红花活血通络、化瘀散结为君药,以当归、延胡索、独活、威灵仙、干姜、花椒、炮附子祛风散寒、理气止痛为臣药,熟地黄、杜仲、桑寄生共奏补血养血、强筋健骨之功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为使药。
以上中药共奏活血化瘀、补血柔筋、理气止痛之效。
在中医的悠久发展史中,中药外洗是外治法之一,因其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通过将中药汤剂直接作用于病灶,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驱邪扶正等作用。
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便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有良丁不废外治之说。
用本方熬制汤剂外洗后,用干毛巾包裹足跟处注意保暖。
每用此方皆有良效。
足底筋膜炎的发病机制众说纷纭,例如:体质量增长过快、扁平足、外伤、过量运动以及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其发病根本是慢性劳损引起足弓力学结构异常,继而出现足底筋膜在跟骨止点处的反复牵拉损伤,引发无菌性炎症的
一系列表现。
[7]因此,松解足底筋膜、趾短屈肌在跟骨结节止点处的组织黏连,
消除无菌炎症最为关键。
随着冲击波治疗法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足底筋膜炎作为冲击波治疗法的第一适应证,其治疗优势在于:(1)可以有效的松解组织黏连。
当冲
击波治疗仪产生的高能量冲击波进入人体,在不同密度的组织间产生不同的机械效应,如能量在不断扩散中,会在各密度组织间产生能量差、在不同组织细胞表面产生压应力、拉应力、剪切应力,从而有效的松解组织黏连,减轻炎性疼痛。
(2)可
以直接抑制痛觉神经。
高能量的冲击波直接作用于局部,对神经感受器产生超刺激,降低了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能力,并且改变了周围的化学介质,有效的抑制了神经末梢细胞的活性,以提高疼痛阈值来达到镇痛的作用。
[8](3)可以促进组织快速愈合。
高能量的冲击波作用在局部不仅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而且改变了离子通道的通透率,加快了细胞内外离子的交换过程,使代谢产物及时被清除,从而加快了慢性炎症的吸收。
[9]
综上所述,本实验采用自拟中药外洗方结合冲击波治疗法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自拟中药外洗方能够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冲击波能够松解组织黏连,镇痛抗炎,两者结合能够快速有效的减轻病人痛苦,并且该治疗方法无创伤、无副作用、简单可靠、疗效长久更易被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ROXAS M.Plantar fasciitis: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considerations[J].Altern Med
Rev,2005,10:83-93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
[3]李炯华.体外冲击波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8,27(17):173-174
[4]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修订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6
[5]孙德海,纪春梅,姜长林,等.DOLOR CAST·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70-71
[6]张立宁,丁佩,唐佩福.足底筋膜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3):429-431
[7]张建华,郑南国.跟痛症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1:79-80
[8]李明亮,高根德.体外冲击波在骨科中的应用及作用原理[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12(3):60-63
[9]刘辉,刘波,伍萨,等.骨科弹道式冲击波配合冷疗治疗跟痛症和网球肘[J].中医正骨,2014,26(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