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主体为图书馆的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网络中图书、信息资料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问题

浅谈网络中图书、信息资料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问题

浅谈网络中图书、信息资料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问题摘要: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

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资料信息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得到有效利用,图书、资料、档案等信息也不例外,在图书、资料、档案信息的传播过程中。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图书资料档案信息的传播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现代图书资料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

本文通过对当前在互联网中突出存在的复制权、合理使用及网络链接、数字化图书馆等涉及著作权问题研究,从而提出在图书等信息等管理及使用中,应从法律的视角开展对图书资料信息在网络环境中如何正确管理使用和保护相关问题的研究。

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资料、档案等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图书资料信息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资料著作权暂时复制合理使用网络链接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络商业化以来,人类真正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

互联网以其无限的复制性,全球的传播性和变幻莫测的交互性已成为现代资迅化社会的新兴媒体,其发展已显而易见的,对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媒体改写了传统的平面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占据越来越多的传播市场,图书资料、档案管理和使用中越来越需要借助现代的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图书资料档案等信息管理、传播。

尤其是它在资讯快速流通方面,众所周知,网络中的信息是以数字化形式出现的信息。

数字时代的作品创作和传播方式相对于传统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所有传统作品,例如文字、资料、档案、图像、音乐、电影作品等等,都可以成为数字化作品。

通过网络技术,所有数字化作品都可以快速在全球范围传播。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构成了作品流通的数字环境。

故由于数字化互联网络所传播的许多信息大都可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数字化所具有的特性(大量复制产生、传播范围广泛、快速、小而廉价、互动式传输、无时间空间限制等)更使得著作权的保护更加迫切。

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的世界立法现状及特点剖析

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的世界立法现状及特点剖析

批评 目前 随着数字信息技 术 的发展 , 世界 知 这些例外包 括… 出于研 究 或 学 习 的 目的 、 在《 报 图 识产 权组 织版权条约》 w0l It lc a Poe— 或 评 论 的 目的 、 道 新 闻 的 需 要 、 书 馆 和 档 案 ( r e et l rpr dnl u t O gnzt nC pr h T et, T 、 与贸易 馆交流馆藏 资 源 的需要 等 情 况下 的例外 , y ra i i oyi t r y WC ) 《 ao g a 还包 有关 的知 识产 权 协定 》( gemeto rd— — 括临时复制 中的复制权 例外 和教育 机构 的复制 A re n n Taer e
lt d As e t o I tle t a Pr p ry Riht ae p cs f ne lc u l o e t g s,
l rr o mu i rm te t e o tn a d c aa t s c .T ee t,te t e o g b e s t n s tso o y g t i ayc m nt f y ,cne tn h rc r t s h ri o h y l a lg l i t u f p r h b y o h p e i i n p f ol i a o a c i ec pi p l a l b aycm nt i cas e codn elg l i r i a dc ne t hl em i otn xe t n a pi bet l rr o mu i l i d a cr igt t i a o o g o t i t anc ne t o c oi ys sf i o h e s t n i nn n w eh
a to u uh rs mma ie v h a trs is o o y g t e c p in p lc l o l r r o rz s f e c a ce t c p r h x e t s a p i a e t i a y c mmu iy n me y p oe t n o tt t i r i c f i o b b nt , a l r tc i fsa u e o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版权法律问题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版权法律问题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版权法律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图书馆也逐渐数字化其资源,以提供更便捷的借阅途径和更广泛的知识传播。

然而,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涉及到众多版权法律问题,这是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讨论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版权法律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一、数字化资源的版权问题在数字化资源中,许多作品受到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的使用可能构成侵权行为。

图书馆在数字化资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版权问题:1. 数字复制权: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时,需要复制原始作品以进行数字化处理。

根据版权法,复制作品需要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否则可能构成侵权。

因此,图书馆需要与版权持有人进行合作,获得合法授权。

2. 数字化转型权:数字化资源往往是将纸质作品转化为电子形式,这涉及到原始作品的转型权。

未经原著作者授权,图书馆独自进行数字化转型可能构成版权侵权。

因此,图书馆应尽量与作者进行沟通,获得授权或解决转型权问题。

3. 数字资源的存储和展示:数字化资源需要在图书馆的服务器上进行存储和展示,这可能涉及到公开传播权。

图书馆在展示数字资源时需要遵守版权法的规定,必要时可能需要获得相关授权。

二、数字化资源的授权解决方案为解决数字化资源的版权问题,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合法的授权解决方案:1. 授权许可协议:图书馆可以与著作权人签订数字化资源的授权许可协议,通过许可协议获得合法授权。

许可协议应明确授权范围、使用期限、使用方式等重要条款,以确保合法使用数字资源。

2. 引入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数字资源的使用和传播。

图书馆可以采用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对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确保合法使用。

3. 公平使用原则: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根据版权法的公平使用原则,图书馆可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合理使用数字资源。

但是,公平使用原则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需要符合法律规定,图书馆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避免侵权行为。

三、数字化资源的版权管理机制为了更好地管理数字化资源的版权问题,图书馆可以建立健全的版权管理机制:1. 建立版权意识:图书馆应加强员工的版权意识培养,提供版权法律知识培训,并确保员工了解数字资源的版权问题,避免侵权行为。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刍议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刍议

相 当一部分或者内容 比较陈旧 , 或者质量不是很高 , 仅有 这些是不够的。信息资源采集需对一大批新的、 高质量的
信 息进 行加 工 、 理 , 处 而这 些 加工 对 象大 部 分享 有 著作 权
保护 , 尤其是期刊 、 论文等 , 享有 双重 的著作权保护 。所 以, 在将其收入数据库时就更容易涉及著作权问题 。 尽管 在数据库开发过程 中可以标明作者姓名和机构名以示尊
C C n m e : 20 6D 2. L u b r G 5 . :93 7 4
D c m n cd :A ou e l oe
Atl l 0 36 3(00 0— 04 05 r e D:10— 982 1 )3 06 —0 i c
数 字 图书馆 是 以计算 机 技术 、 网络 通讯 技术 、 数字 技 术 为依 托 的新 一代 互 联 网数字 信 息 资源 管理 模 式 。我 国 数 字 图书 馆 的研 究始 于 2 世 纪 9 年 代 中期 ,中 国 国家 0 0 “ 试 验 型数字 图书馆 项 目”的启 动 标志 着 我 国数字 图书馆
Ab ta t W i h a i e e o me t o ii l tc n lg n ewo k r t cin o h g t o p e d n no main t r u h s r c : t t e r p d d v l p n fd gt e h oo y a d n t r ,p o e t f t e f h f s r a i g if r t h o g h a o i o n t r s at ci g ic e sn t ni n h s x e so k si d f c l f rt e l r r ’ e s n b e a p iai n o e o r e n ewok i t a t n r a ig at t ,w o e e t n i n ma e t i u t o i a Sr a o a l p l t fr s u c s a d r n e o i h b y c o a t o z t n o i h s I s o l e k p n b n e b t e h u l e p n i i t ft e l r r n h r tc in o e r h f u h r a i f g t. t h u d b e ti Ma c ewe n t e p b i r s o s l y o i a a d t e p o e t ft g to i o r c b i h b y o h i

图书馆可适用的复制权例外的若干情形研究

图书馆可适用的复制权例外的若干情形研究
[ 摘 要 ]根 据对世 界 多数 国 家现 行著作 权 法律有 关 图书馆 可适 用 的复 制权例 外规 定 分析 ,从 适 用 复 制 权例 外 的 目的上划 分 ,将 图书馆 适 用的 复制权例 外 归纳 为五种 类型 :图书馆 为保 存或 替换 制作 复制件 而
适 用的复制 权例 外 , 图书馆 为他馆 提供 复 制件 而适 用的复制 权例 外 ,图 书馆 为私 人使 用提 供 复制件 而适 用
公众 提 供 。
制权 例外
的而制作的数字化复制件 向图书馆或档案馆以外 的 件 ,而且 该 复 制 件 的 质 量 并 不 影 响 使 用 ,则 条 件
件而适 用 的复制权 例外 加 以规定 ,fO美 国、法 国 e n L
2 图 书 馆 为 保 存 或 替 换 制 作 复 制 件 而 适 用 和 日本 。 的 复 制 权 例 外 从 当前 立法 情况看 ,《 国著 作 权法 ( 0 7 、 美 20 )
法 20 ) 保存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神圣使命 。赋 《 国 著 作 权 法 ( 0 6 》 和 《日 本 著 作 权 法
和复制 手段等 做 出具 体规 定 。
2 1 图书馆 为保 存 的需 要 制作 复 制 件 而 适 用 的 复 .
制权例 外
的复制权例外,图书馆为私人使用提供复制件而适
用 的复制 权 例外 ,图 书馆为管 理 的需要 或 提 高服 务 水 平制 作复 制件 而适用 的复制 权 例外 ,以及 图书 馆 为 研究 或学 习制 作复制 件而 适用 的复 制 权例 外 。考 虑 到 图书馆 为研 究或 学 习制 作复 制件 而适 用 的复 制 权 例外 较为 复杂 ,笔 者 已另行撰 文加 以分析 ,本 文 重 点分 析前 四种 图 书馆可适 用 的复制 权例外 。

网络传播权和图书馆数字信息服务中的版权问题

网络传播权和图书馆数字信息服务中的版权问题
P “ 以 络 引 起 的 知 识 产 权 震 荡 中 受 到 日益 猛 烈 的 冲 击 。 版 权 保 护 权 利 的 阐述 。 wP T第 十 条 规 定 : 表 演 者 应 享 有 专 有 权 , 的方 式 就 是 赋 予 版 权 人 控 制 作 品 传 播 方 式 的 专 有 权 。 从 这 授 权 通 过 有 线 或 无 线 的 方 式 向 公 众 提 供 其 以 录 音 制 品 录 制
报 U

关键 词 : 共 传 播 权 ; 共 提 供 权 ; 字 图 书 馆 ; 权 ; 识 产 权 公 公 数 版 知
中 图硌 类 号 : 9 3 4 分 DF 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献 编 号 :0 8—3 4 ( 0 2 0l一0 5 l0 9420 ) 0 0—0 3

摘 要 : 络 传 播 权 是 新 的 国 际 版 权 条 约 赋 予 权 利 人 的 一 项 新 的 权 利 , 对 图 书 馆 服 务 的 制 约 涉 及 公 共 传 播 权 网 其 和 公 共 提 供 权 两 个 方 面 。 这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阻 碍 了 数 字 图 书 馆 建 设 , 图书 馆 无 法 充 分 利 用 新 技 术 为 读 者 开 展 更 使 原
冷 战 的 结 束 . 互 联 网 因 纯 粹 的政 治 、 事 利 益 的 长 期 定 的 地 点 和 时 间 获 得 这 些 作 品 。 该 规 定而 积 聚 起 来 的 力 量 倾 刻 间 进 发 出 来 , 统 版 权 制 度 在 网 尔 尼 公 约 》 传 中传 播 权 的 肯 定 , 二 部 分 是 对 网络 传 播 这 种 新 第
只适 用 于 特 定 传 播 方 式 但 适 用 于 所 有 作 品 的 传 播 权 , 文 字 利 ” 第 二 , 共 传 播 权 适 用 于 所 有 种 类 作 品 的 传 播 ; 三 , 如 ; 公 第 公 和 艺 术 作 品 的广 播 权 。 共 传 播 权 适 用 于 所 有 传 播 手 段 和传 播 方 式 , 仅 包 括 现 有 的 不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遭遇知识产权问题论文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遭遇知识产权问题论文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遭遇的知识产权问题探析摘要: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工程。

而知识产权的问题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一个瓶颈。

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对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等5个方面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进而为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提供一些建议与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中图分类号:g250.76数字信息资源是一种重要的信息知识来源,高校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信息知识服务功能,都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视为一项重要的工程。

该建设对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保存组织,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用和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对资源开发的广度与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当新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政策出台时,高校图书馆又需要相应调整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策略。

因此,无论在任何时期,高校图书馆都应对数字资源建设内容所牵涉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予以足够重视。

目前,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引进数字资源作品、购买网络版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建立学科信息门户等。

作者针对以下3个方面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探讨,期望与同仁共勉。

一、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知识产权问题高校图书馆要将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或直接通过网络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服务,就会涉及信息资源数字化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有关信息资源数字化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将有价值的印刷型文献或视听文献通过数字技术转化为数字化文献。

关于信息资源数字化行为的性质界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公约》第1条第4款和《伯尔尼公约》第9条均规定:复制权及其所允许的例外完全适用于数字环境,尤其是以数字形式使用作品的情况。

文献作品的数字化转换,同以往采用的摄影、影印等技术手段处理作品一样不是新作品,只是提供更新的表现形式而已,作品进行数字化的目的是实现制作与原产品相同或相似的复制而不是改变作品本身,因此它是一种复制行为。

试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有关版权的问题

试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有关版权的问题

3 李朝应 . 品的数字 化问题 . 作 北京 : 知识产权 出版局 ,
20 00
用 的措施 主要有 : 件和数 据加 密技 术 。② 数字水 ①软 印技术 。③数字签 名技术 。④采用 多种 密码 算法 , 能 防止 通过 网上 传 输的 数 据被 修 改 、 删除 、 入 、 插 替换 , 以保 证合法 用户 接 收 和使 用该 数 据 的真实 性 。⑤论
l 江 向东 . 2 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 网络传播 服务版权问题研 究现状 . 文献信息论坛 , 0() 2 33 o
维普资讯
第l ( 期 总第 9 9期)
Hale Waihona Puke 李珊 : 试论数字 图书馆 建设 中有关版权 的问题
2O O6年 1月
性质 , 法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 一种认为是类似翻 译的演绎行为, 另一种则认为是复制行为。笔者倾 向于第二 种观 点 , 即作 品 的 数 字 化 只是 作 品 的新 的
与事 后法 律 手段 的惩处 , 二者相 辅 相成 才 能够 根本 、
完善 地 解决 问题 。 网络发 展到今 天 , 版权 保 护 技术 多 种 多样 , 常 但
1 徐 宁. 数字图 书馆 的版权保 护和 版权例外 . 宁警 辽
官高等学校学报 ,o33 2 0 ()
2 金渝林 . 字化 技术对 版权保 护 的影 响 . 数 中国专利 与商标 。96 2 19 ( )
数 字 图书馆 数据 库 数 字化 版权 知识 产权
馆 自身的版权保护 问题 , 对数字图书馆建设 中如何处理版权问题提 出了建议。
关键 词
在 数字 图 书 馆将 大 量 的各 种 文 献 资 源 数 字 化 、 网络化 的过 程 中 , 可 避免 地 引发 作 品使 用 的版权 不 问题 。本文 从法 理 的角度 就此 问题 做 一些 探讨 。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版权问题初探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版权问题初探

子信 息 和印刷 信 息 同样 适 用 ; 2 对 超 出这 些 条 款 的 () 复 印应有 一个 简 单 的行 政 支 付 计 划 ; 3 使 用 版 权 材 () 料 中偶然 的临 时或 技术 复 制 应 被 排 除 在 复 制 权 的 范 围之 外 ;4 对 于 作品 的 电子形 式 , () 一个 图 书馆 的所 有 用户 在不 需付 费 或请 求许 可 的情 况下 可 以 : 浏览 可 ①
观 看 公 开 标 明 的 版 权 材 料 ; 为 个 人 、 育 或 研 究 的 ③ 教 目的复印 或 由 图书馆 与 信 息 人 员 为 其 复 印 一部 电子
地 涉 及 著 作 权 问题 。但 随 着 作 品 的数 字 化 、 算 机 录 计 入 、 描 、 拟 复 印 、 真 复 制等 技 术 的 出现 , 献 传 扫 模 传 文 递 过 程 中则 存 在 作 品 的 复 制 行 为 。 著 作 权 法 对 作 品 的复 制 有 严 格 限 制 , 此 实 际 上 对 图 书 馆 的 文 献 传 递 因 有严 格 限制 , 能 违反 著作 权法 的规 定 。 不
述该 组织 在文 献 传 递 的知 识产 权 问题 上 的态 度 。其 1 条 原 则 可 概 括 为 :1 在 国家 版 权 法 中 , 《 尔 尼 2 () 被 伯 公 约 》 许 及 被 WIO条 约 认 可 的 对 版 权 和 相 关 权 的 允 P

3 规避网络环境下文献传递中的版权风险的对策
存 资料 及相 关 的 目的将 受 版 权法 保 护 的材 料 转 化 成
电 子 形 式 ;9 法 律 也 应 覆 盖 对 电 子 媒 介 的 合 法 保 存 ; ()
场观 点 , 国际借 阅 与 文 献 传递 : 则 与程 序 方 针 》 即《 原 和《nA数 字环 境下 的版权 立场 》 I 。 在《 国际借 阅与文 献 传递 : 则 与程序 方 针》 原 中所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分析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分析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分析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建立起来的一个供读者免费或付费使用的在线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学习,但与此数字图书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版权保护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进行分析。

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主要体现在内容的来源和使用上。

数字图书馆需要从各种渠道获得图书资源,如出版社、作者等,然而很多资源可能没有经过授权。

对于这些未经授权的资源,数字图书馆需要通过与权利方进行合作、购买版权或者与其达成许可协议来解决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版权费用高昂或者权利方不愿意与数字图书馆合作,导致这些资源无法获得合法授权,进而波及到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营和用户的利益。

第二,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还体现在读者的使用行为上。

由于数字图书馆的特性,读者可以在网上免费或付费下载、复制和传播图书内容。

这就给版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一方面,图书内容被无授权地下载和传播会损害权利人的利益,使得他们无法得到应有的经济回报。

读者的使用行为可能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即使获得了授权,也可能违反了版权法的规定,如未经许可地进行翻译、改编、演绎等行为。

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还涉及到技术保护手段的问题。

为了保护版权,数字图书馆通常会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对图书内容进行加密和防护。

这些技术手段本身也面临被破解和绕过的风险。

一旦技术保护手段被攻破,就可能导致图书内容的非法传播和使用,进而使版权保护工作陷入困境。

针对这些版权保护问题,我国数字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进行解决。

数字图书馆应加强与权利方的合作和沟通,促成合法授权的达成。

数字图书馆应建立完善的版权管理制度,明确读者的使用行为范围,并通过技术手段对图书内容进行监控和管理。

数字图书馆应加强用户教育和宣传,提高读者的版权意识,引导他们合理使用和分享图书资源。

我国数字图书馆面临着一系列的版权保护问题,是数字阅读和数字出版领域发展过程中的挑战。

例外原则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例外原则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例外原则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文章通过阐述例外概念的含义,进一步探讨例外原则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例外原则;图书馆管理;应用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机构,承担着文化传播、思想引导和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管理学理论日趋成熟,管理学理论及实践方法不断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体系中,给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的新的理念和模式。

例外原则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一种先进的领导理念,文章主要就例外原则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例外原则概述例外原则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概念之一,由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

例外原则主要是指单位领导及负责人对相关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之外的偶发事件所进行的特殊管理,对于一般常规性、例行性、流程化的工作及事件,则按照规章制度由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处理。

例外原则所针对的工作和事件具有偶发性、关键性和不规范性。

偶发性是指由于客观环境,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变化给企业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关键性是指由新问题和新情况所产生的例外工作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是决定企业能否实现既定工作目标的关键。

不规范性是,所产生的例外工作无先例可循,相关领导和主要负责人必须根据问题和情况的变化制定新的工作规范和处理方案。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例外原则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图书馆领导者走出常规管理模式的框架,从日常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方向在重大事件和核心工作的研究上,正确把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有利于调动相关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解决图书馆管理工作缺少重点、方向和效率的严峻现状,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益和管理水平。

二、例外原则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1、正确认识例外工作与例行工作的关系例外原则认为图书馆管理者应将主要精力放下处理首次出现的例外事件和事关图书馆发展的重大事件上。

如图书馆整体发展规划、日常工作规范章程的制定、改革创新措施的落实、适应社会发展的机构和机制的建立、职工队伍的建设和完善、经费预算和支配、各部门之间存在较大分歧问题的处理、与其他图书馆及文化机构合作协同关系的建立等。

浅谈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的法律问题

浅谈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的法律问题

浅谈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的法律问题摘要:本文结合参考咨询实际工作,对参考咨询服务中利用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时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参考咨询法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的一项传统服务类型,属于读者服务工作范畴。

网络的普及使得用户获取信息更加便捷,用户对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图书馆参考咨询员能够以文献为依据,通过编制资料或利用检索工具等方式,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揭示、检索和传递知识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探讨参考咨询服务中情报研究型咨询中的几点法律问题。

1 目前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形式参考咨询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大型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1 一般答复型咨询对读者提供的一般知识性问题进行解答,即“事实型咨询”。

1.2 信息检索型咨询此类型咨询需要有一定检索技巧、检索途径和专业知识。

参考咨询员通过对馆藏文献或者数据库资源进行检索,找出用户所需内容。

1.3 情报研究型咨询情报研究型咨询是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为用户搜集、处理、研究和提供情报信息。

这类咨询服务通过搜集大量的一次和二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以综述、专题报告等形式提供给用户。

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探讨参考咨询服务中情报研究型咨询中的几点法律问题。

2 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内容2.1 为政府机关提供决策情报和舆情服务参考咨询人员对国内外平面媒体(报刊)、互联网、数据库等载体上的信息内容进行采集、甄选、整理。

通过分析研究、归纳综述制作成决策内参和热点事件的舆情分析报告提供给政府领导机构。

这些报告在社会发展战略、新技术革命对策、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为政府出谋献策,成为领导日益信赖的决策顾和参谋。

2.2 为企业提供情报信息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充分获取情报,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否则将会在市场的竞争中被无情地淘汰。

这时依靠咨询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出谋献策,往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图书馆版权侵权案例研究

图书馆版权侵权案例研究

图书馆版权侵权案例研究
法律保护知识产权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信息化进程和技术进
步的基础。

图书馆的活动是通过有形的书籍和无形的文字、图片创作等形式保护原创者的合法权利。

然而,由于新兴的网络技术及其他外部因素,图书馆版权侵权案件频繁发生,使得图书馆管理者们面临严重棘手的问题。

一般而言,图书馆版权侵权案件可以分为物理侵权和网络侵权两类。

物理侵权
是指在图书馆复制、翻版出售或提供自制版本的活动,网络侵权指在图书馆网站上传或使用有版权的作品服务。

在物理侵权的情况下,《版权法》和《行政法》规定,原创者有权提出财产诉讼;而在网络侵权的情况下,原创者有权要求侵权者终止侵权活动、发布赔礼道歉或支付一定的赔偿金额。

图书馆健全的版权保护机制是避免版权侵权案件发生的重要步骤。

图书馆应建
立健全的图书购置制度和资源分享机制,落实资源管理、保护和分享的责任。

此外,图书馆有义务加强自身的版权教育,向公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负责版权管理的能力,辅助当局维护版权政策,并以法律手段惩戒内外侵权行为。

作为劳动者和推广者,图书馆也应关注当前的版权保护领域的发展,积极采取
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信息安全,更好地保护原创者的权利,从而为促进信息化进程和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适用于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著作权例外研究

适用于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著作权例外研究

传 播 豁 免 诉 求 及 其 合 理 性 分 析 ” 的论 述 ; 王 晓 军 关 于 “ 数 字 图 书 馆 合 理 使 用 规 范 适 用 的思 考 ” 的 论 述 ;张 平 关于 “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的版 权 问 题 :以 数 字 图 书 馆 信 息
服务 为 对 象 ” 的论 述 等 。
t h eb a s i s o f l i b r a r yc o p y r i g h t e x c e p t i o nq u e s t i o n .
p a p e r a c r e g u l a t i o n s 0 1 1
c o p y r i g h t
先 遇 到 的就 是 著 作 权 问 题 。 这 个 问题 解 决 不 好 , 就 会
著 作 权 问 题 进 行 了 大 量 研 究 .主 要 集 中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中外 知 识 产 权 法 律 制 度 与 相 关 案 例 研 究 ;著 作 权
领域 公共政 策 、利益 平衡 、信 息资源公 共获 取领 域的
研 究 ;著 作 权 合 理 使 用 ;用 户 服 务 所 涉 及 著 作 权 问 题 等 。 代 表 有 陈 传 夫 、周 淑 云关 于 “ 维 系 网 络 传 播 与 公
共 利 益 的 协 调 ” 的 论 述 : 肖燕 对 “ 公 益 性 图 书 馆 网 络
影 响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 《 普通 高等学 校图书馆规程》
藏体系” 。特色数据库是指依托 馆藏信息资源 ,针对用
户 的 信 息 需 求 .对 某 一 学 科 或 某 一 专 题 有 利 用 价 值 的
信 息 ,进 行 收 集 、分 析 、评 价 、处 理 、存 储 ,并 按 照 Nhomakorabea一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条文详解(七).doc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条文详解(七).doc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条文详解(七)()著作权法规最新著作权法最新著作权法条例著作权处罚办法著作权解释作品转载的规定第七条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和依法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利益。

当事人另有约定第七条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和依法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利益。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应当是已经损毁或者濒临损毁、丢失或者失窃,或者其存储格式已经过时,并且在市场上无法购买或者只能以明显高于标定的价格购买的作品。

[提示]本条规定了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对于作品的合理使用。

[注意]1.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合理使用的要件:其一限制服务对象――仅为本馆舍内;其二限定作品――本馆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及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

2.所谓收藏版本应当是图书馆等购买的合法发行的数字化作品,并非是其根据原有纸质作品自行数字化产生的作品。

3.所谓陈列或保存版本是特定条件下,图书馆等可将相关作品自行数字化复制产生的作品。

[讨论] 本条能否成为数字图书馆的避风港?本条例公布后,有人认为,该条解决了数字图书馆的法律问题,得到了国家法律的明确界定,即该条是数字图书馆的避风港。

笔者认为,该条能否成为数字图书馆的避风港,关键在于数字图书馆的性质是否具有公益性或非营利性的认定。

从本条例相关内容讲,商业用途的数字图书馆,如超星、书生等仍不能适用本条规定。

即使是公益性或非商业性图书馆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作品,也应当限定在确定的受众范围不得任意扩大,并且须采取防范措施,防止信息泄漏损害著作权人利益。

图书馆数字资源著作权限制与例外原则探讨

图书馆数字资源著作权限制与例外原则探讨

公 共利益 , 反 映 的是 社 会 对 公 众 知 识 权 利 的 保 障 。
在 数字 网络 环 境 下 , 著作权 有扩张趋势 , 图 书 馆 的 合 理使 用权 利 受 到 压 缩 , 对 著 作 权 的过 度 保 护 , 将 会 影 响到 公 众 获 取 公 共 知识 的 权 利 。如 果 没 有 限 制 与例 外条 款 , 许 多 信 息 利 用 活动 将 因为 著 作 权保 护 而无 法 开 展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著 作 权 法 》 以 下
Ma y. 2 0 1 3
图书馆数 字 资源著作权 限制与例外原 则探讨
蒋 丽
( 广 西壮族 自治 区桂 林 图书馆 广 西 桂林 0 5 4 1 0 0 1 )
摘 要 :图书馆 数 字资 源涉及数 字 资 源建设 、 数 字资 源传输 和数 字 资 源服务 三 个环 节 ,
分析 图书馆 资 源建设 和 传 播 过程 中面 临 的著 作 权 问题 , 在 现 有 的 法律 框 架 中 , 探 讨 著作
1 图 书馆 数 字 资 源 面 临 的 著 作 权 问题
1 . 1 资 源建设 方式 涉及 的著 作权 问题
按 照建 设方 式分 类 , 图 书馆 的数 字 资 源 包 括 自 建 资源 、 接受 捐赠 资 源 、 购买资源、 合 作 共 建 资 源 和 免 费获 取 资 源 等 。其 中 , 自建 、 合 作 共 建 和 免 费 获 取 等资 源建 设方 式都 可能 涉及 到著作 权 问题 。
担采 取技 术措 施 、 防 止法 律 规 定 的 服 务 对象 以外 的
人 获得著 作权 作 品的义 务 , 否则会 遭 遇侵 权风 险 。
2 与 图 书馆 相பைடு நூலகம்关 的著 作 权 限 制 与 例 外 原 则

图书馆文献复制与传播的版权问题研究

图书馆文献复制与传播的版权问题研究

图书馆文献复制与传播的版权问题研究在当今信息时代,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和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其文献的复制与传播在满足读者需求、促进知识共享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版权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法律规定的复杂性,还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宗旨、读者权益以及版权所有者的利益平衡。

图书馆文献复制的常见形式包括复印纸质文献、扫描数字化文献以及对电子文献的下载和打印等。

这些复制行为的初衷往往是为了方便读者获取信息,满足学术研究、教育教学等正当需求。

然而,如果没有合理的规范和限制,就可能侵犯版权所有者的复制权。

传播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通过在线数据库、网站等途径向读者提供文献的远程访问和传递。

这种传播方式在扩大知识覆盖面的同时,也使得版权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比如,未经授权的大规模传播可能导致版权作品的市场价值受损,影响版权所有者的经济利益。

那么,如何在保障版权的前提下,实现图书馆文献的合理复制与传播呢?首先,需要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著作权法》为图书馆的文献复制与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和限制。

例如,为了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图书馆可以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但这种复制应当是少量的,并且不能损害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图书馆应当建立完善的版权管理制度。

这包括对工作人员进行版权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复制与传播的合法界限;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规定何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复制和传播,以及复制和传播的数量和方式等。

同时,图书馆还应当积极与版权所有者进行沟通和协商,争取获得更多的授权许可。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也应当增强版权意识。

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时,应当遵守图书馆的规定,不得将复制的文献用于非法目的或超出合理使用的范围。

比如,不能将复制的文献用于商业盈利或者未经授权的传播。

在技术手段方面,图书馆可以采用数字版权管理技术(DRM)来控制文献的复制和传播。

通过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防止未经授权的使用。

构建可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

构建可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
21 0 2年 9月
图书 馆 论 坛
Lir r i n b a y Trbu e
S p, 2 1 e 02 Vo . 2 No 5 13 .
第 3 第 5期 2卷
构建可 适用于图 书馆的 著作权 例外研究的 基本理论 体系
黄 国彬
(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 学院,北京 10 7 ) 0 8 5
1 0
21 O 2年 9月
图 书馆 论 坛
Li ay Trb n brr i u e
S p, 2 2 e 01 V0 . 2 No 5 13 .
第 3 第 5期 2卷
过程 中,遵照现行著作权法律或依据版权人对 自身专 其立法原理 、发展演变 、修订 的触发要 素 ,有 利于我
各种例 外规 定 ,合 理 利 用 版 权 作 品 开 展 读 者 服 务 ; 另一方 面 ,图书情报 机 构 更需 要 表 明 自身 在 著作 权 例外方 面的立场 与 主张 ,有效 参 与 版权 法 律 的制 定 或修订 ,这有利 于图 书情 报机 构 开 展 服务 和 资 源建
的著作权例外问题的热烈关注有力表 明 ,厘清并根 据 实践需求动态修订 图书馆 可适用 的著 作权例 外条 款 , 同时围绕此方 面开展研 究 ( 下 图) 见 ,对 于 图书馆 事 业 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
体 系的十项基 本 内容 ,指 出开展这 方 面研 究 的基 本思路 和重 点难点 。有 关可适 用于图 书馆 的著作权例 外 的研 究 ,其 实际意义和应 用价值 最终关 系到公众的信 息获取和人类知识的广泛传播 与有效利 用。 [ 关键词] 图书馆 ;著作权 ;著作权例 外 ;理论体 系
要 。如何动态调整 自身 可适用 的著作 权例外条款 以方 便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是 近年来世 界图书馆界较为关

世界性、地区性著作权条约中适用于图书馆的例外的发展演变

世界性、地区性著作权条约中适用于图书馆的例外的发展演变

著 作 权 条 约 中可 适 用 于 图 书馆 的 著 作 权 例 外 的发 展 演 变 , 以 求进 一 步 分 析 这 种 演 变
的 触发 机制 与 内在 规 律 。
是一项极其重要 的国际性著作权条约。( 尔尼公约》 ( f 白 最早 制定于 18 86年 ,在 17 、17 9 1 99年经过修订 。根
的 发展 变化 ,梳 理 、归 纳 出世 界性 、地 区性
出这 种 演 变 的触 发机 制 与 内在 规 律 。 2 18 8 6年 制定 的 《 尔 尼公 约》 f 白
保 护 文学 和艺 术作 品的 《 伯尔 尼公 约》 (e e Br n
C n e t nfrh rtci f i rr n rsi Wok ) o vni ePoet no t ayadA t t rs o ot o Le ic
图书 馆 可享 有 技 术措 施 规 避 例外 ,适 用 于 图 书馆 的著
[ 要]选取 《 尔尼公约》 《 界版 摘 f 白 世. 权 公 约》 《 贸 易有 关 的知 识 产 权 协 议》 与
( 界 知 识 产 权 组 织 版 权 条 约 (96 》 及 ( 世 19)
作权 例外 已走 过 了一 段段令 图书馆界 心潮起伏 的历
据 有 关 统 计 ,WIO的 14个 成 员 国 中 , 已 经 有 14 P 8 6
[ 中图 分类 号 ] G 5 20 [ 文献 标志 码 ]A [ 文章编 号] 10 -8 1(0 0 1-00 -0 0 5 24 2 1)2 05 6
1 弓言 I个 成员 国成为《 尔尼公 约》 的签 约 国。这就 意味 伯
作为前提条件 ,那么,任何 《 伯尔尼公约》 的成员 国 均不得要求版权作品创作者需要通过版权通告或者 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 ,以及适用主体为网络信息提供者 的信息网络传播
[ 金 项 目 ]本 文 系教 育 部 人 文 社 科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用 于 图 书 馆 的著 作 权 例 外 及 图 书 馆 界 的著 作 权 例 外 立 法 诉 求 研 究 ” 基 适 ( 目编 号 :1 Y C 70 1 研 究成 果 之 一 项 0 J 80 1 )
就可 以借助有 线或无 线的形式来 传播 、利 用版权 作 品,但要补偿版权拥有人 ;或者是不需要承担侵权责
任 的其他特定情形。而 图书馆可适用的信 息网络传播
权例外 ,则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在图书馆资源建设 与信息服务中的特定适用情形。 当前 ,国内已有王园 、李凤龙 、严玲等学者 围绕 图书馆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问题开展研究 ,但多集中
[ 关键 词] 图书馆 ;信息 网络传播权 ; 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 ;著作权例外
[ 摘 要 ] 以 美 国现 行 著 作 权 实体 法 、 澳 大 利 亚 现 行 著 作 权 实体 法 和 我 国 《 息 信 网络传 播 权保 护条例》 为 基础 ,从 信 息 网络
传 播 权 立 法 模 式 的 角度 ,将 适 用 于 图 书馆 的信 息 网络 传 播 权 例 外 分 为 适 用 于 图 书馆 的信 息 网络 传 播 权 例 外 , 以 及 以承 载 了信 息 网 络 传 播 权 保 护 功 能 的 若 干 项 著 作 权 专
于研究 图书馆如何保护 自身 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图书 馆侵犯信息 网络传播权的案例分析及应对 策略,但却 少有从信息 网络传播权例外 的角度 ,研究 图书馆作为
IP c 、搜索 引擎等角 色可 以适用 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
有 使 用权 例 外 所 构 成 的 、 可 适 用 于 图 书 馆 的 信 息 网络 传 播 权 例 外 , 并 深 入 分 析 这 种
体 明确 界定 为 图书 馆 的可 适 用 于 图书 馆 的信息 网络 传
31 《 . 澳大利亚著作权 法 (08} 适用主体为图书馆 2 0)
的 信 息 网络传 播 权 例 外
与多数国家著作权法律未有明确规定适用主体 为 图书馆 的信息 网络传播 权例外相 比,20 08年修订 的 《 澳大利 亚著作权法》 对图书馆可适用 的信息 网络传
8 0 第1麓 21 0
学术 探 讨 ・ 工作 研 究
图书馆理 论与 实践
熬 A歉Y 簸O 陡¥ A D 焱C l e《
权例外 。第二类是从信息网络传播权是否被分解的角 度 ,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可以分为适 用于图书馆的信息 网络传播权例外 ,以及以承载了信 息 网络传播权保护功能的若 干项著作权专有使用权例 外所 构成 的 、可适 用于 图书馆 的信息 网络 传播 权例 外 。第三类是从适用 主体 明确界定为 图书馆 的角度 , 可细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适用于图书馆 的信息 网络 传播权例外 ,一种是 以承载 了信 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功 能的若 干项著作权专有使用权例外所构成 的 、适用主
图书 馆 理 论 与 实 践
融 众辩 T O R 焱 D PR嶷C l
学术 探讨 ・ 工作 研 究
●黄 国彬 d京 范 学管 学 , 京 18) E师 大 理 院 北 07 05
适 俸为 馆 图书 信 网 传 权 外 究 用 书 息 播 例 研 图 的 馆 络
有所差 异 。依我 国现行 《 息 网络传 播权保 护条 例 信
( 0) 2 6) 0 )的规定 ,信息 网络传播权是指 以有线或者无 线方式 向公众提供作品 ,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 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 人的作 品、表演 、录音 录像制品通过信息 网络 向公众 提供 ,应 当取得权 利人许可 ,并支付 报酬 。笔者认 为,信息 网络传播权例外是指依据著作权法律或相关 法律 的规定 ,或者是依据版权拥有人让渡部分专有权
1 引 言
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的三类基本立法模式 ,并重点剖
析适用主体为图书馆的信息 网络传播权例外 ,以此厘
清这 一研 究 领 域 的研 究 思路 。 2 适 用 主 体 为 图书 馆 的 信 息 网络 传 播 权 例 外 的 立 法
模式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边界 因各国法律规定 的差异而
馆可适用的信息 网络传播权例外的立法现状 ,可将其
划分为三类立法模式。第一类是从信息 网络传播权例 外 的适用主体来看 ,适用于图书馆 的信息 网络传播权 例外可 以分为适用主体 为图书馆的信息 网络传播权例
拥有人授权 ,也无须补偿信息网络传播权拥有人就可
以借助有线或无线的形式来传播 、利用版权作品 ;或 者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不经信息网络传播权拥有人授权
适 用 主 体 为 图 书馆 外 ,并借助这种例外规避信息 网络传播权侵犯风 险。
本文将立足于图书馆依托数字 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 环境 ,梳理出当前世界 主要 国家有关 图书馆可适用 的
[ 中图分类号]D 4 ;G 5 . F 9 207 6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 —81 (0 1 l—0O —0 05 24 2 1 )0 0 8 5
的声 明 ( C 如 C协 议 ) ,在 一定 情 况 下 ,可 以不 经 版权
在一些 国家的著作权法律 中,信息 网络传播权被 分散到已有 的若 干项著作 权专有使用权 中加 以保护 。
因此 ,在这些 国家 中,有 关信息 网络传播权 的例外 ,
就转嫁为针对若干项与信息网络传播权有关的著作权 专有使用权的例外 。同样 ,适用于图书馆 的信息网络 传播权例外 ,也就转化为可适用 于图书馆 的若干项著 作权专有使用权 的例外 。依据世界 主要 国家有关 图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