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电荷库仑定律

合集下载

第一节 电荷 库仑定律

第一节 电荷 库仑定律

• P6 2、答:因为木屑在接近带电棒时,其
上的电子重新分布。木屑在靠近带电棒的 一端会带有异号电荷,因此木屑被吸引。 然后异号电荷被中和,致使木屑上与带电 棒带有相同的电荷。又由于同号电荷互相 排斥,木屑又跳离带电棒。 • 5、答:目前人类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原子是 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电荷量,原子核 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 子、电子带等量异种电荷。既然组成物质 单元所带的电荷只有两种,自然界的电荷 也只有正电荷和负电、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
• 古人对雷电的认识 • 马森布罗克触电 • 富兰克林“引接雷电下九天”
二、电荷
• 电荷:电荷是物质、原子或电子等
所带的电的量。我们常将“带电粒 子”称为电荷,但电荷本身并非 “粒子”。 •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是库仑 (记号为C)简称库。 • 静电:静止在物体上的电荷。
【例题】对于一个已经带电的物体,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上一定有多余的电子; B.物体上一定缺少电子; C.物体的带电量一定是1.6×10-19C 的整数倍; D.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任意的一个值。
【答案】C
四、库仑定律
• 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 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 它们的连线上。 • 公式:F=k*(q1*q2)/r^2 • 库仑定律成立的条件:处在真空中,必须 是点电荷。 • 带电体的形状 、大小可以忽略不计 ,即可 将它看作是一个几何点,则这样的带电体 就是点电荷。
•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
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 传导起电、感应起电
三、电荷守恒定律: • 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

大学物理第8章

大学物理第8章
实验事实指出,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不因为第 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有所改变.因此,两个以上的点电荷对一个 点电荷施加的作用力等于各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对该点电荷的 作用力的矢量和.这个结论称为静电力叠加原理.
每个点电荷所受的总静电力,等于其他点电荷单独存在时 作用在该点电荷上的静电力的矢量和.数学表达式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量的单位为库仑(C),简称库.
第一节 电荷 库仑定律
2. 电荷的量子化
实验证明,自然界中带电体所带的电量总是一个基本单 元的整数倍.物体所带的电荷不是以连续的方式出现,而是以 一个个不连续的量值出现的,电荷的这种特性称为电荷的量 子化.电荷的基本单元就是一个电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即 e=1.602×10-19C
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通过扭秤实验,首先对两个静止点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了定量研究,作用力的大小与这两个点电荷的 电量之积成正比,与两个点电荷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 向沿着两点电荷的连线,同号电荷互相排斥,异号电荷互相吸引.
第一节 电荷 库仑定律
其数学表达式为
k由实验测定. f表示q1对q2的作 用力,r为q1、q2之间的距离,r为由q1指向q2的单位向 量,图8-1 两静止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如图8- 1所示. 当q1、q2为同号时,f的方向与er的方向一致;当q1、 q2为异号时,f的方向与er的方向相反.
见摸得着,但是依然对外有物质性表现.静电场的物质性表现有两
个方面,即
第二节 电场 电场强度
(1)在静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会受到电场的作用力. (2)当带电体在静电场中运动时,电场力会对它做功. 以上两种物质性表现是研究静电场的基础,根据静电场 的第一种表现,从力的观点出发引入电场强度;根据静电场 的第二种表现,从功和能的角度引入电势.

1、库仑定律( 上课)

1、库仑定律( 上课)

点电荷: 1.带电体本身的线度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
带电体本身的大小对研究的问题影响甚小,
可把带电体视为一个点----称为点电荷。
2.点电荷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3.点电荷本身的线度不一定很小,它所带的电量
也可以很大.
点电荷这个概念与力学中的“质点”类似.
例1.关于点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 B.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 C.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只 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作点电荷 D.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体积对它们之间相互 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作 点电荷. E.对于任何带电球体,总可把它看作电荷全部 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
结论:保持两球间的距离不变,改变两球的带 电量,从实验结果中库仑得出静电力与电量的 乘积成正比,即: F ∝q1q2
(二)库仑定律的内容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静 电力或库仑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 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 q1q2 它们的连线上. 大小: k 2 F 其中:K--静电力常量:k=9.0×109 N·2/C2 m r--点电荷间的距离. 适用范围: 1.真空中; 2.点电荷. 3.均匀带电球体. r--球体球心间的距离.
m1m2 F2 G 2 r
9.1 1031 1.67 1027 (1.6 1019 )2 N 9.0 109 N 6.67 1011 11 2 (5.3 10 ) (5.3 1011 )2
8.2 10 N
8
3.6 10
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 原子的构成 (正电)
原子 (中性)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负电)
(正电) 质子

一、电荷库仑定律

一、电荷库仑定律
答: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
问题:在一个带正电的大导体附近P点放置一个试探正电荷q, 实际上测得它受力F。若考虑到电荷电量不足够小,则F/q比 P点的场强E大还是小?如果大导体带负电,情况如何?
答:要考虑静电感应问题,由于正正排斥,F/q比实际小。
静电场 稳恒电场
静电场----相对于观察者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 稳恒电场—不随时间改变的电荷分布产生不随时间
和 反向,
引力
注意:只适用两 个点电荷之间
叠加原理 实验表明: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并不因
第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改变。
两个以上的点电荷对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
等于各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对该点电荷作用力
的矢量和
F
Fi
i
在电磁场的量子效应中,经典叠加原理不成立。
电场和电场强度
任意电荷分布 静止或运动
惯性系,点 p(x,y,z)
电子与质子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忽略!
所以库仑力与万有引力数值之比为
库仑定律归纳:
点电荷
可以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
d << r
Q1
r
观察点 P
d
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相互
作用力与这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q1和q2的乘积成正 比,而与这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r12(或r21)的 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这两个点电荷的
改变的电场 两个物理量:场强、电势; 一个实验规律:库仑定律; 两个定理:高斯定理、环流定理。
二、静电力的叠加原理 作用于某电荷上的总静电力等于其他点电荷单独
存在时作用于该电荷的静电力的矢量和。 数学表达式 离散状态
3.电荷守恒 :在宏观和微观上,电荷总量守恒。 4.电荷是一个洛仑兹不变量

一电荷库仑定律

一电荷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本节教材分析两种电荷及其彼此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这些在初中都已学过,本节重点是讲述静电感应现象.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明白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明白起电的实质,进而说明电荷守恒定律.本节的库仑定律是这一章的大体规律,对库仑定律的讲述,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熟悉动身,采纳了一个定性演示实验,进而得出结论.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白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2.明白电荷守恒定律.3.明白什么是元电荷.4.把握库仑定律,要求明白点电荷的概念.明白得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明白静电力常量.5.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能力目标培育学生对实验的观看和分析的能力.三、德育目标使学生学到抓住要紧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经常使用的科学方式.●教学重点库仑定律●教学难点物体带电的实质,电荷守恒.●教学方式实验教学法●教具预备有机玻璃棒两根、丝绸一块、细丝线一条、枕形导体两个、球形导体(均带绝缘柄)大小各一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明白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2.明白事实说明电荷守恒.(1)明白使物体带电确实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离.(2)明白一个电子或质子的电荷量e叫做元电荷.3.把握真空中的库仑定律.(1)明白点电荷概念.(2)明白库仑定律的文字表述.(3)会用库仑定律求解和判定点电荷间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学习目标完成进程一、温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彼此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学生答]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彼此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问题]一样情形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不是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学生答]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用摩擦的方式能够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问题]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学生答]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取得这些电子而带负电.(教师用多媒体模拟,验证学生回答)[过渡语]在温习初中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再来看有无别的方式使物体带电?电荷间彼此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究竟和什么量有关,是何关系?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问题:[板书]电荷库仑定律.二、新课教学(投影片出示板书)电荷: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1C=1A·s3.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及其实质:a.摩擦起电→实质:使自由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问题]是不是有其他方式使物体带电?[演示]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反复多次接触球形导体C,使之带正电.将C移近A,用与有机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别离靠近A、B.[现象]线绸靠近B,而远离A.[学生得出]B带正电,A带负电.[问题]如将A、B分开,再移走C,A、B带电情形如何?[学生答]A仍带负电,B仍带正电.[演示证明]将A、B分开,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查验,学生回答正确.[问题]将A、B接触,它们是不是带电?这说明什么?[学生答]不带电,说明接触前A、B带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中和.[演示证明]使A、B接触,仍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查验,学生回答正确.[问题]假设先把C移走,再将A、B分开呢?[学生答]A、B不带电.[演示证明]把C移走,将A、B分开,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查验,学生回答正确.[追问]什么缘故?[学生答]因为将C移走,A上负电荷、B上正电荷不受C上电荷作用,而使A、B所带电荷从头恢恢复状,在导体内中和而不带电.[学生分析前面结论,教师总结,并用投影片出示板书]b.静电感应:将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能够使导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感应起电.[结论]不仅摩擦起电能够使物体带电,静电感应也可使物体带电.[问题]静电感应的实质是什么?[学生分析得]当带电球C移近不带电导体A、B时,导体上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使导体A、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即便电荷从物体一部份转移到另一部份.[问题]联系摩擦起电的实质,学生考虑使物体带电的实质?[学生讨论得]使物体带电,不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教师引导学生得,并用投影片出示板书]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份转移到另一部份,在转移的进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过渡语]这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大体定律之一.通过前面的学习,清楚了物体带电的本质,而一个带电体究竟带多少电?通过大量实验证明,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等于电荷量e 或是电荷量e的整数倍.[投影片出示板书]电荷量e:指电子(或质子)的电荷量,叫元电荷.e=×10-19C[指出]e的那个数值最先是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电子电荷量e和电子质量m e之比,叫电子的比荷.[问题]电荷间彼此作使劲跟什么有关,有何关系?[演示]用与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反复多次使球带正电,再用丝线将小球悬于铁架台上,使较大的球靠近小球放在不同位置.[现象]位置不同,偏角不同,且距离越近,偏角越大.[学生得]偏角越大,说明小球所受电力越大,即两球距离越大,电力越大.[演示]将较大球放在同一名置,增大或减小其所带电量.[现象]带电量越大,偏角越大.[学生得]带电量越大,电力越大.[教师总结且出示板书]与电荷间彼此作使劲有关的因素:a.两电荷间距离:距离越近,电荷间彼此作使劲越大.b.两电荷电荷量:电荷量越大,电荷间彼此作使劲越大.[过渡语]早在我国东汉时期已经把握了电荷间彼此作用的定性规律,定量讨论电荷间彼此作用,那么是两千年以后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库仑做了大量实验,于1785年得出了库仑定律. [投影片出示板书]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彼此作用的电力 ,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使劲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 式中,F 、Q 1、Q 2,r 均取国际单位,由实验测得: k =×109N ·m 2/C 2.电荷间彼此作用的电力F 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让学生从文字表述中提炼出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出示板书]适用条件:a .真空 b .点电荷[教师指出]通常在干燥的空气中也适用. [提问]大伙儿类比以前所学知识,可否说出点电荷指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且出示板书]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当带电体的线度比起彼此作用的距离小很多时,带电体可视为点电荷. [教师指出]应用库仑定律解题时应注意:a .先看所给题中是不是知足真空(或干燥空气)中点电荷的适用条件.b .大小:F=k 221r Q Q ,Q 1、Q 2仅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各物理量均取国际制单位. 方向: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例题]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 1=×10-31kg ,质子的质量m 2=×10-27 kg ,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0-19C.解:电子和质子的静电力F 1和万有引力F 2别离是F 1=k 221r Q Q F 2=G 221rm m ∴2327311119199212121103.21067.1101.91067.61060.11060.1100.9⨯=⨯⨯⨯⨯⨯⨯⨯⨯⨯⨯==-----m Gm Q kQ F F [指出]从例题中看出,电子和质子的静电引力F 1是它们间万有引力F 2的×1039倍.正因如此,以后在研究带电微粒间彼此作历时,常常忽略万有引力.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都遵从二次平方反比规律,人们至今还不能说明它们的这种相大小:221rQ Q k F =方向: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似性,物理学家还在继续研究.希望大伙儿能学有所成,以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冲破. [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求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大体定律之一.任一带电体都可看成由许多点电荷组成,若是清楚带电体的电荷散布,依据库仑定律和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即可求得. 三、巩固练习1.两个相同的均匀带电小球,别离带Q 1=1 C ,Q 2=-2C ,在真空中相距r 且静止,彼此作用的静电力为F .(1)今将Q 1、Q 2、r 都加倍,问作使劲转变?(2)只改变两电荷的电性,作使劲如何?(3)只将r 增大两倍,作使劲如何?(4)将两个球接触一下后,仍放回原处,作使劲如何?(5)接(4)题,为使两球接触后,静电力的大小不变,应如何放置两球? 答:(1)作使劲不变.(2)作使劲不变.(3)作使劲变成F /9,方向不变.(4)静电力的大小变成F /8,方向由原先的相吸变成相斥.(5)将两带电体间的距离变成r/8.2.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Q 1=×10-11C,另一个带电Q 2=-×10-11C.a .两球相距50 cm 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力?b .把两球接触,分开后使它们仍相距50 cm ,它们之间的静电力?解:a .两球相距50 cm 时静电力大小:2111192215.0100.6100.4100.9--⨯⨯⨯⨯⨯==r Q Q k F N=×10-11N 两球带异种电荷而相吸.b .两球接触后,部份电荷中和,净电荷为-×10-11C,因两球相同,分开后各带-×10-11C 的电荷量,故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221192215.0)100.1(100.9-⨯⨯⨯=''='r Q Q k F N=×10-12N两球带同种电荷而相斥.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紧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①使物体带电的实质:不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上正、负电荷分开.②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份转移到另一部份.转移中,电荷总量不变. ③库仑定律:a .适用条件:真空(干燥空气)中,点电荷b .大小:221r Q Q k F =,Q 1、Q 2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方向:同种相斥、异种相吸. 五、作业 ①阅读本节内容②练习一:4题,习题A 组:1题,B 组:1题.③预习电场、电场强度六、板书设计⎪⎪⎪⎪⎪⎪⎩⎪⎪⎪⎪⎪⎪⎨⎧⨯=−−−→−↓↓→−−→−⎭⎬⎫-C1060.1:: ..:.:.19e b a Q 元电荷另一部分物体一部分电荷守恒定律另一个物体一个物体使物体内正负电荷分开静电感应摩擦起电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实电荷的多少电荷量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电荷转移电荷实质转移过程中电荷总量不库 仑 定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公式:221r Q Q k F = 适用条件:①真空 ②点电荷 应用:大小:221r Q Q k F =,Q 1、Q 2代电荷量的绝对值.教案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白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并非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2.明白电荷守恒定律.3.明白什么是元电荷.4.把握库仑定律,明白点电荷的概念,并明白得真空中的库仑定律.5.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能力目标:1.渗透理想化方式,培育学生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成立物理模型的能力.2.渗透操纵气宇的科学研究方式.(三)德育目标:通过元电荷的教学,渗透物质无穷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和库仑力的教学.三、教学难点:关于库仑定律的教学四、教学方式:实验归纳法、教学法五、教学用具:静电感应演示器、玻璃棒、丝绸、有绝缘支架的小球、细线、小球、验电器.六、教学进程:(一)引入:1.演示:用和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觉箔片张开,说明玻璃棒带了电.2.问:①玻璃和丝绸什么缘故会带电?别离带什么电?②它们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叫什么?③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什么?3.除用摩擦使物体带电,还有其他方式也可使物体带电,本节课咱们就来学习这些方式:(二)新课教学:1.电荷守恒定律:①做讲义演示实验14—1,观看在带正电的C 向A 、B 靠近时,A 、B 的箔片张开情形. ②分析现象,结合查验,取得A 、B 别离带上了负电荷和正电荷.③介绍这种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物体,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感应起电,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④介绍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并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份转移到另一部份.⑤结合上述两种起电方式的实质,进一步总结归纳取得电荷守恒定律.2.元电荷:①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②提出问题:不同的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不相同,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最小为多少? ③总结取得什么是元电荷.3.库仑定律:问:咱们明白,两个电荷之间会产生力的作用,那么电荷之间的彼此作使劲和什么有关系呢?①做讲义图14—2的实验.②注意观看小球偏角的转变和引发这一转变的缘故.③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定性分析取得:电荷之间的作使劲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④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实验研究了电荷间彼此作用的电力,这确实是库仑定律. a :内容:b :表达式221r Q Q k F . c :k 叫静电力常量,k =9×109 N ·m 2/C 2.⑤介绍点电荷:a :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散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b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c :介绍把带电体处置为点电荷的条件.d :库仑定律给出的虽是点电荷间的静电力,可是任一带电体都可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据库仑定律和力的合成法那么就能够够求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大小和方向.4.例题分析:①用投影片出例如题1.②学生在投影片上解答.③抽查评析.④说明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相似的地方,并激发同窗们的学习爱好.(三)巩固练习相距为L 的点电荷A 、B 的带电量别离为+4Q 和-Q ,要引入第三个点电荷C ,使三个点电荷在库仑力作用下都处于平稳状态,求点电荷C 的带电量和放置的位置.(四)小结:本节咱们要紧学习了电荷及库仑定律,在用库仑定律进行计算时,要用电荷量的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依照电荷种类来判定是引力仍是斥力.(五)作业:P 94练习一(六)板书设计:电点电荷:带电体的线度远小于相互作用距离 荷 元电荷: . 库 仑。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1课件: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1课件: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

2.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 (1)电荷守恒定律的另一种表达: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 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如接触带电时不带电物体与带电物体接触后,电荷在 两物体上重新分配,但总电荷量不变。 摩擦起电实质上是电子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接触带电时,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相互接触,则电 荷量平分。若两导体球带同种电荷,会把总电荷量平分;若 带异种电荷,则先中和然后再把剩余电荷量平分。
[重点诠释] 1.对点电荷的理解 (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如果带电体之间的距 离比它们自身线度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和大 小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带电体就 可以看成点电荷。
(2)两个带电的导体球,当忽略导体上的电荷由于相互 作用而重新分布的影响时(即将球看成均匀的带电体),也可 看成点电荷,电荷之间的距离等于两球心之间的距离。
2.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
C.元电荷就是原子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解析:元电荷是物体带电的基本单位、任何物体的电量都 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的电荷量指的是电子、质子所 带的电荷量,而不是电子、质子本身,所以A、C错误。 答案:BD
(3)点电荷与我们在必修一中所学的质点相似,都是理 想化模型,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是相对于具体研究的问 题而言的,与带电体的实际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2.电荷量 电荷的 多少 叫做电荷量,用 Q(或q) 表示。在国 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库仑 ,简称 库 ,用符号 C 表示。 3.感应起电 把电荷 移近 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 象,叫做感应起电。
[重点诠释] 1.摩擦起电的实质 正常情况下,构成物质的原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 量与周围电子的负电荷数量一样多,原子对外表现为电中 性,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一些被原子核束缚得不紧的电子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 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电荷 库仑定律

电荷 库仑定律
electrica---electricity(电)
检验电荷的工具
验电器
二、电荷
正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负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 原子核和一定数目的绕 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组成.
原子核所带正电量的总 数与核外所有电子的负 电量总数是相等的。
大小不同。
结论:电荷之间的作用力F 随着电荷量q 的 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r 的增大而减小。
库仑定律 Coulomb low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 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 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电荷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F叫做静电力或
库仑力
F k Q1Q2 r2
仑力.
2、大小:
F k Q1Q2 r2
k:静电力常量 k=9.0×109N·m2/C2
3、方向: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4、适用条件: ⑴.真空(空气中近似成立) ⑵.点电荷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1.1 电荷 库仑定律
1、电磁学的发展史 2、电荷 3、电荷守恒定律 4、库仑定律
一、接引雷电 — 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
1752年6月的一天,在北美洲
(Benjamin Franklin)(1706-
的费城,一位名叫富兰克林的
1790)——资本主义精 科学家,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
富兰克林大胆地提出设想。经过反复思考,他 推测雷电就是普通的电,并找出它们两者间的12 条相同之处:
都发亮光;光的颜色相同;闪电和电火花的路线 都是曲折的;运动都极其迅速;都能被金属传导; 都能发出爆炸声或噪声;都能在水或冰块中存在; 通过物体时都能使之破裂;都能杀死动物;都能 熔化金属;都能使易燃物燃烧;都放出硫磺气味。

库仑定律 高中物理课件11-1

库仑定律  高中物理课件11-1
A.34kaQ2 ,沿 y 轴正向 B.34kaQ2 ,沿 y 轴负向
C.54kaQ2 ,沿 y 轴正向 D.54kaQ2 ,沿 y 轴负向
第1节 库仑定律 场强
三、电场强度与电场强度的计算
2.对称法 【原型题 6】如图所示,一半径为 R 的绝缘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 Q 的电荷,在垂直于圆
盘且过圆心 c 的轴线上有 a、b、d 三个点,a 和 b、b 和 c、c 和 d 间的距离均为 R,在 a 点处有
q 3.矢量性: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第1节 库仑定律 场强
三、电场强度与电场强度的计算
4.场强公式的比较: E=F q E=kQr2 E=Ud
笔记:电场强度
①适用于任何电场 ②场强与试探电荷是否存在无关 ①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②Q 为场源电荷的电荷量 ①适用于匀强电场 ②U 为两点间的电势差,d 为沿电 场方向两点间的距离
笔记
(1)起电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2)带电实质:物体带电的实质是得失电子. (3)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 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4)电荷分配原则∶两个形状、大小相同且带电的球形导体,接触后再分开,若两导体带同 种电荷,则两导体上的电荷先叠加后平分;若两导体带异种电荷,则两导体上的电荷先中和, 余下的电荷再平分.
第1节 库仑定律 场强
一、电荷的产生 电荷守恒定律 2.电荷守恒定律
【原型题 3】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 A、B 带有相同的电荷量,并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 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 C,先后与 A、B 接触后再移开.求:
(1)当 A、B 两球带同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 (2)当 A、B 两球带异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

第1节 电荷库仑定律

第1节 电荷库仑定律

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

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电学中的第一个定律-库仑定律

电学中的第一个定律-库仑定律

电势差的定义和计算
总结词
电势差是描述电场中两点之间电势能差别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电荷从一点移动到 另一点所做的功。
详细描述
电势差是标量,其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电场源电荷的位置和分布,以及两点之间的位置。 电势差的计算公式为ΔU=W/q,其中ΔU表示电势差,W表示单位电荷从一点移动到另
一点所做的功,q表示单位电荷的电量。
03
库仑定律的应用
电场和电势的计算
计算电场强度
根据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等于电荷密 度与介电常数的乘积,通过测量电荷 密度和介电常数,可以计算出电场强 度。
计算电势
电势是描述电场中某点能量的物理量, 可以通过积分电场强度得到。在已知 电场分布的情况下,通过积分电场强 度可以得到电势分布。
电容器的设计和分析
06
库仑定律பைடு நூலகம்扩展和推广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
总结词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对电荷作用力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
详细描述
电场强度是矢量,其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电场源电荷的位置和分布,以及观察点的位置。电场强度的计算公 式为E=F/q,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F表示单位电荷所受的力,q表示单位电荷的电量。
静电除尘
利用静电场对气体中悬浮的尘粒产生 静电力,使尘粒向电极移动并沉积下 来,从而实现除尘效果。
静电喷涂
利用静电场对涂料微粒产生静电力, 使涂料微粒吸附在工件表面形成均匀 的涂层。
04
库仑定律的推导和证明
库仑定律的推导过程
库仑定律的推导基于电荷之间的相互 作用力,通过分析点电荷之间的电场 力和电场分布,推导出库仑定律的数 学表达式。
结果分析
比较实验结果与库仑定律的理论值,分析误差来源, 验证库仑定律的正确性。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 电荷、库仑定律 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 电荷、库仑定律 PPT课件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的大小:
F
F 2F1 cos300 0.25N
合力的方向沿q1与q2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向外。
总结:
1 探究思路: 分析问题——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2 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3 库仑定律:
适应条件:
Q1Q2 F k 2 r
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
4 理想模型:
点电荷
荷的斥力,情况相同,只要求出一个点电荷 (例如q3)所受的力即可。 q3共受F1和F2两个力的作用, q1=q2=q3=q,相互间的距离r都相同,所以
+
q2
+
+ q3
F2
F1
300
q 2 9.0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 (2 106 )2 F1 F2 k 2 N 0.144 N 2 r 0.5
师、物理学家。
1785—1789年,库仑用扭秤 测量静电力和磁力,导出有名的 库仑 定律。
back
库仑扭秤结构:
固 定 带 电 小 球
刻度盘与指针
扭 丝
平衡小球
可动带电小球
刻度尺
绝缘平衡杆 back
库仑扭秤录像:
点电荷:没有大小的带电体.
(1)点电荷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 的. (2)实际的带电体在本身的大小跟带电体间的距离相比 小得多时可看作是点电荷.
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并完成练习册相应练习.
2.把课后2,4题做到作业本上.
再见
back
2、库仑当时得到的一组数据
转角比 (即库仑力比)
A、C两球距离 距离比 扭秤转角/度
36个刻度
18个刻度 8.5个刻度

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

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

A.4/7 B. 3/7 C. 9/7 D. 16/7
真空中有三个点电荷,它们固定在边长 50cm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 点电荷都是+2×10-6C,求它们各自所受 的库仑力
解:质子与电子之间的库仑力 F电为
q1 q 2 F 电 k 2 r (1.6 1019 )2 9
(5.3 10 ) 8.2 10 N
8
库仑力与万有引力 的比值为
F电 2.3 1039 F引
9.0 10
11 2
N
质子与电子之间的万有引力 F
m1 m 2 F引 G 2 r11
回顾:
1、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如何 使物体带电?
2、如何检测物体是否带电? 3、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表现? 4、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闪电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章 电场 库仑定律
第一节 电荷 库伦定律
2004年7月23日,一道闪电和紧跟着的一 声巨雷让挤在居庸关长城烽火台避雨的数十 人被震倒在地上,一些游客瞬时失去了知觉 至少有15人因伤住进医院。
思考
3、接触带电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
接触结果:
先中和再均分
电荷中和现象及电荷均分原理:
1)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 后都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电中 和现象。 2)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导体接触后 电荷要重新平均分配,这种现象叫 做电荷均分原理。
++ +
++
++
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 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 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指针 的金属球时,电荷该怎样运 转动吗,验电器的带电情况 动,验电器有何种表现?移 移走玻璃棒后指针的表现? 走玻璃棒后指针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

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师: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解几种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电荷守恒定律(二)新课教学复习初中知识:师:根据初中自然的学习,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请举例说明。

生:用摩擦的方法。

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

演示实验1:先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让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摩擦过的物体性质有了变化,带电了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此时物体带了电。

而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摩擦起电。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摩擦起电的现象,例如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就写下了“顿牟掇芥”一语,指的是用玳琩的壳吸引轻小物体。

后来人们认识到摩擦后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两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的所带的电荷是一种,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另一种。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一、电荷: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①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②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符号:C“做一做”验电器与静电计为了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多少,从18世纪起,人们经常使用一种叫验电器的简单装置:玻璃瓶内有两片金属箔,用金属丝挂在一条导体棒的下端,棒的上端通过瓶塞从瓶口伸出(图甲)。

如果把金属箔换成指针,并用金属做外壳,这样的验电器又叫静电计(图乙)问: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1、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特别是离核较远的电子受到的束缚较小。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实质:电子的转移.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问:摩擦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生:没有,摩擦起电是带电粒子(如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师:很多物质都会由于摩擦而带电,是否还存在其它的使物体起电的方式?在学习新的起电方式之前,我们先来学习金属导体模型。

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动画演示)自由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

带正电的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

2、感应起电【演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

起初它们不带电,帖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①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1).金属箔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提出静电感应概念:(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2)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3)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原因?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

如上面的这个演示实验中,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演示】②如果先把C移走,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③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可以看到金属箔仍张开,表明A和B仍带有电荷;④如果再让A和B接触,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金属箔就会闭合,表明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问:感应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生:没有。

感应起电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

师: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得出电荷守恒定律.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师: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四、元电荷师:迄今为止,科学家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它相同,但符号相反。

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

e =1.60×10-19C注意:迄今为止,发现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

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三)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巩固练习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16 C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作业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时相关知识问:什么是元电荷?答: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

e =1.60×10-19C。

强调是一个电荷量,不是一个电荷。

问:上一节学过起电的方式有哪些?答: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问: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有没有违背电荷守恒定律?答:没有。

问: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这说明电荷之间存在作用力,那么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规律?生:……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第2节、库仑定律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演示】如图2,先把表面光滑洁净的绝缘导体放在A处,然后把铝箔包好的草球系在丝线下,分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给导体和草球带上正电,把草球先后挂在P 1、P 2、P 3的位置,带电小球受到A 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对竖直方向的偏角大小显示出来。

观察实验发现带电小球在P 1、P 2、P 3 各点受到的A 的作用力依次减小;再增大丝线下端带电小球的电量,观察实验发现,在同一位置小球受到的A 的作用力增大了。

提问四:电荷间作用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答:与电荷间距离及电量多少有关,电荷的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电量的增大而增大。

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板书】: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师:电荷间的作用力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这隐约使我们猜想:电荷间的作用力会不会与万有引力具有相似的形式呢?也就是说,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不会与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事实上,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引力的相似性早已此起当年一些研究者的注意,卡文迪许和普里斯特利等人都确信“平方反比”规律适用于电荷间的力。

然而,他们也发现,引力与电荷间的力并非完全一样,而且我们上面的实验也仅仅是定性的,并不能证实我们的猜想。

这一科学问题的解决是由法国学者库仑完成的。

【板书】2、库仑定律(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启发与设问: 18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库仑也研究了这个问题,他的猜想是 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克服了,困难一:电荷量的测量问题和困难二:作用力的测量问题,用实验研究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证实了这个猜测,并提出了以下的规律: 库仑定律:(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确认)(1)内容表述: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2)公式:221rq q k F = 静电力常量k = 9.0×109N ·m 2/C 2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3)电荷间这种相互作用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介绍】(1)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2)要强调说明课本中表述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气体介质,对其它介质对电荷间库仑力的影响不便向学生多作解释,只能简单地指出:为了排除其他介质的影响,将实验和定律约束在真空的条件下.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巩固练习1.真空中有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 和B ,相距为r ,带电量分别为q 和2q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F .有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C ,大小跟A 、B 相同,当C 跟A 、B 小球各接触一次后拿开,再将A 、B 间距离变为2r ,那么A 、B 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为:[ ]21,r F Q F ∝∝A.3F/64 B.0 C.3F/82 D.3F/162.如图14-1所示,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各点都有一个点电荷,它们所带电量相等.A、B两处为正电荷,C处为负电荷,且BC=2AB.那么A、B、C三个点电荷所受库仑力的大小之比为________.3.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q1=5×10-3C,q2=-2×10-2C,它们相距15cm,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它应带电量为________,放在________位置才能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静止状态.4.把一电荷Q分为电量为q和(Q-q)的两部分,使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想使它们有最大的斥力,则q和Q的关系是________.●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