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的历史综述_对美学研究的宏观问题的深层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学的历史综述
对美学研究的宏观问题的深层思考
孔凡娟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收稿日期:2008-04-30
摘 要:以美学史为观照视角,可以清晰地界定 中国古代美学!这一宏观概念,进而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没有美学。

同时, 中国近代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 中国当代美学!这几个概念需要认真甄别,如果对时间纬度的时代和空间纬度的内容进行科学严谨的比较分析,可以显见中国美学的历史分期的划分依据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

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为标准,中国美学在不同的历史分期呈现出不同的概貌。

关键词:追认;原创性;填空白;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B83-09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154(2008)04-0120-03
The H istorical Su mmary of Chinese A est hetics
The Deep Thoughts abou tM acroscop ica lProb le m s o fAesthetics
Kong Fan j u an
(Shandong U niversit y ,Jinan ,250100,Ch i na)
Abstract :In v ie w o f aesthetics hist o ry ,the concept of Ch i nese anc ient aesthe ti cs can be clearly de fined and a conclus i on can be draw t hat there w as no aestheti cs i n anc i ent Chi na .A t t he sa m e ti m e ,concepts of "Ch i nese neoter i c aesthetics","Chi nese modern aes theti cs","Ch i nese conte mporary aesthetics"shou l d be de licately disti nguished .T he history o f t he Chinese aest he tics was ca rved up by Chinese h isto rica l deve l op m en t and d ifferent genera l p i ctures o f Chi nese aestheti cs w as taken out in d ifferent histo rical ti m es .
K ey word s :R ecognoxe R etroacti v ely ;O r i g i na lity ;F ill G aps ;M odern i ty
中国从上世纪初到现在,国人对美学的热情一直未减,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现代美学理
论的涌入,美学普及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形成了美学研究的繁荣昌盛的局面。

然而中国美学在这所谓的繁荣的背后毫无疑问地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一些基础性概念性的。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美学,中国美学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学者们往往莫衷一是,美学界也并没有统一的澄清与界定。

时下,不少学者把 美学!与 中国古代!、 中国近代!、 中国现代!、 中国当代!这几个限定词任意组合,试图为中国美学做一个宏观的史的体系建构,但又不能够清楚地界定这些相关的概念。

一、中国古代是否有美学
首先来看 中国古代美学!这一宏观概念。

中国美学起源于对西方的接受,是一个地道的舶来品。

如果按西方美学的标准来看,中国古代没有美学。

中国美学的奠基人王国维先生就曾感慨: 呜呼!我中国非美术之国也!![1]。

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
先生认为 中国向来只有诗话而无诗学![2]
(这里的 诗学!即是指西方美学意义上的诗学,犹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

当代美学家张法先生也认为: 中国文化有美无学![3]。

在中国近代之前,我们找不出来诸如西方∀文艺对话录#、∀诗学#、∀论崇高#等探讨美的内涵、美的范畴、美的形态等等有关美学的研究专著,我们也难以找到诸如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朗加纳斯等等之类的美学大家。

如果硬要说中国古代有美学,正如当代学者张卫东先生所指出的 ∃中国诗学%、∃中国文学理论%等名称都带有追认的性质!
[4]

样, 中国古代美学!势必也带有了同样的 追认!的性质。

追认的结果极易导致主观臆断、牵强附会、缺少理论实证、甚至有悖于历史,脱离客观事实。

120
基于此,笔者认为美学家李泽厚先生的中国美学的四大主干(儒、释、道、屈骚)[5]
,美学家张法先
生的中国美学史的五大主干(儒、释、道、屈骚、明清
思潮)
[6]
,还有著名学者王振复先生的道、气、象动
态三维结构[7]
,著名学者张节末先生的审美优先、两
大品格(自然主义、人格主义)、两次突破(庄子美学、从玄到禅)、三次综合(荀子 美善相乐!、玄学美学、王夫之的美学)、基础文本、核心问题
[8]
等等,就
客观来看,难免不带有追认的性质以及主观臆测的色彩,甚至于有误解的成分。

也就是说,其中不乏有勉强是美、似美、甚至是非美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把这些美学研究的成果放在哲学或者文化而非美学的层面上审视,笔者以为这样更能体现它们价值和意义。

由此看来,笔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美学。

换句话说,中国真正的美学始于中国近代。

二、中国美学的历史分期依据
众所周知,中国从近代开始引进西方美学,在西方美学传入中国之始,主要是以其现代美学观念的内容和身份进入国人眼界的。

西方现代美学典型的特征是强调审美无功利性、游戏、形式等自足的审美观念,而近代美学家王国维先生正式引进了这些观念,当今著名学者彭锋先生在∀中国现代美学的动向#一文中,把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三位美学大家称为西方现代美学的传人,其中 可以说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真正奠基人![9]。

在这里,彭锋先生所用的 中国现代美学!概念,显然是指 中国的∃西方现代美学%!,而且这个概念涵盖了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代。

中国美学史的划分,到底是依据时代,还是依据内容,这个问题在当今的美学界并没有厘定清楚。

笔者认为美学在中国只是近代才引进来的学科,总共也就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 美学!在中国理应是一个新兴的、舶来的学科,毫不客气地说 美学!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浓厚的西方思想文化乃至哲学观念的嫁接色彩。

中国美学依据西方美学的程度太深,当代学者潘知常先生指出 把西方美学当作中心,把自己当作边缘!
[10]
,从而 不惜∃与狼共舞%,迫不
及待地把西方的理论话语,套在中国审美实践的身上去印证它的正确以及无可争辩的权威性!
[11]
,于
是中国美学自己的原创性、填空白的东西太少了,以至于我们根本拿不出来像古代的诗、词、文、赋、小说等可以跨越历史时代作为一种类型或者范式的美学
史的分界性成就。

此外,一些学者强调按内容划分,更能体现中国美学的 现代性!价值,殊不知 现代性!这一概念正是西方现代社会文明文化的范式,我们中国自己的美学为什么总要以西方观念为标准,非要去靠拢它、贴近它,以此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笔者认为把中国美学按内容划分,是不合理的。

如果硬性地按西方的美学成就为内容标准来划分中国美学的历史,这必然造成了中国美学史姓 中!还是姓 西!的问题。

所以笔者认为当今著名学者叶朗先生在∀中国美学研究之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按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来对中国美学史的划分更为合理。

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的时代来划分,简洁明晰,既能涵盖某个时期段的美学发展、美学研究状况,包括对西方美学引进、学习、转化的情况,又能较为全面地概括突出这一时期中国美学自身的发展和研究的特点。

因而这种划分方法也为多数学者所接受或者所默认。

三、中国美学的历史分期概貌
美学在中国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按照叶朗先生的划分,也就是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来划分,中国美学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近代,指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这段时间。

这时期的美学可称作中国近代美学。

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等,其中以国学大师王国维对美学的贡献最大,可以说他是中国美学的奠基者。

他的 艺术独立!和 审美无用之用说!,还有他的美学理论研究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批评等,无可争辩地代表了中国近代美学的最高成就。

此外,被誉为 学术泰斗!的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最早译出 美育!一词,并且提出了 以美育带宗教!的观点,大力提倡美育,并在北大开设美学课,这就使得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从近代开始在中国学术的大地上被确立了下来。

可以说,中国近代美学是美学这一学科的草创期,这一时期引进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基本观念,打开了国人的视野,使 美!、 美学!这些字眼纳入了中华文明之中,这就为以后中国美学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理论积淀和理论传统。

第二个时期是现代,指的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一九四九年这段时间。

这时期的美学可称作
121
中国现代美学。

在这时期,出现了一批美学家,如吕徵、范寿康、陈望道、黄忏华、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冯文潜、马采、蔡仪等等。

其中以朱光潜、宗白华的成就最高。

正如当代学者彭锋先生所说,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个将西方现代美学观念综合为完整体系的美学家。

他的美学思想一方面反映了西方美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自中国近代以来美学发展的历史趋势,即寻求中西美学的融合, 所以在中国现代美学界,朱先生在理论上的贡献最大,最值得后人重视!
[12]。

另一位大师宗白华先生则是一位特别注重去发现开掘中国传统美学资源的美学家,他将中国的传统美学带到了一个让西方现代美学家羡慕赞叹的层次。

宗白华先生在对中国各门古典艺术进行独创性研究的基础之上, 建立了较为系统的中国美学和艺术学理论体系,从而造就了他在这个领域无与伦比的一代宗师的地位!
[13]。

可以说,中国现代美学是中国美学的初步发展期,对西方美学的引进更为深入,并且美学家们都有较为强烈的中西比较及融合意识和反省与开掘中国传统资源的自觉意识,进而为中国美学提供了一种以西方为镜子,反观自身,试图发掘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自身美学资源的独特价值的美学研究的方法类型,接下来的当代美学中诸多学者转向中国古代的美学传统和美学资源的研究,无不采用了这种方法。

第三个时期是当代,指的是建国到现在这段时间。

这时期的美学可称作中国当代美学。

这一阶段的美学在继承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并不是完全顺着前两个阶段呈现的历史趋势进行发展的,而是出现了迥异于它们的特点,某些地方是有悖于甚至抛弃了前两个阶段积累下来的传统,从而走向 异端!的发展,这是美学历史的进步,还是停滞,抑或是倒退,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在此期间,中国发生了两次美学热潮。

在两次美学热潮以后,中国相继出现了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等以马克思哲学为依据的美学流派。

随后又出现了诸多美学热点: 手稿热!、 新三论美学热!、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热!、 现象学美学热!、 存在主义美学热!、 西马美学热!、 符号学美学热!、 阐释学美学热!、 分析学美学热!、 结构主义美学热!、 解构主义美学热!,从而形成了美学研究的 多元化!趋势,许多非文学艺术美学也开始兴起。

总之,这一时期的美学界普遍弥漫着浓厚的浮躁色彩,美学研究文本或者研究活动中,充斥着大量西方的美学或非美学的理论术语。

可以说,此时的中国美学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 中国!这一质的规定性。

与此同时,许多学者转向了中国古代美学传统和美学资源的研究,许多学者还出了相关的专著或者合著,这些著作如前所述,或多或少地带有着后人 追认!性质和主观臆测色彩。

所以在这里,笔者想强调一下,今人写的 中国古代美学史!只是代表我们今天的美学研究在研究古代美学传统和古代美学资源方面成就显著,而这些都不能取代中国古代没有美学这一不争的事实。

参考文献:
[1]姚淦铭、王燕.孔子之美育主义[A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三卷)[C ].北京:燕山出版社.158.
[2]朱光潜.诗论[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张法.美学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
[4]张卫东.论中国文论的 理论性![J].文艺理论,2007,(1).
[5]李泽厚.美学三书[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6]张法.美学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王振复.中国美学史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8]张节末.中国美学史写法之我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6).
[9]彭锋.中国现代美学的动向[J/OL ].北大美学网,2007,6,26.
[10][11]潘知常.在对话中重建中国美学[J].文艺理论研究,1997,(3).
[12]叶朗.胸中之竹 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257.
[13]章启群.重估宗白华建构现代中国美学体系的一个范式[J/OL ]﹒北大美学网.
(责任编辑:时雁)
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