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被遗忘的米兰·昆德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4石梓元的小说《以为》开篇,回到南京的胡堇坐在地铁里,用手机阅读兰波的那首诗《生活在别处》,让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二年,昆德拉完成了他第二部长篇小说,写的是一位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

原稿取名为《抒情时代》,1973年在法国得以出版,改名为《生活在别处》,出典也是兰波的这句名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及整个九十年代,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出版为标志,米兰•昆德拉的小说风靡中国文学界、读书界,进而爱屋及乌,他的关于小说的文集《小说的艺术》也备受青睐。

近代社会小说兴盛以后,小说理论与小说风格一样,环肥燕瘦各呈精彩;相对而言,写实主义理论稍占上风。

极致的写实主义观念要求小说作者在叙事中持中立态度,“零度写作”,不发表议论,或者仅发少量议论以便于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

列夫•托尔斯泰和维克多•雨果小说中的大段议论,通常被视为美中不足的瑕疵。

昆德拉的小说作品及小说理论对传统进行了近乎颠覆性的修正,他重新解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赫尔曼•布洛赫(Hermann Broch)的作品,提出了与巴赫金异曲同工的“复调小说”理论。

在评论布洛赫时昆德拉谈到了他的小说理想:“一、一种彻底的简洁的新艺术(可以包容现代世界中存在的复杂性,而不失去结构上的清晰性);二、一种小说对位法的新艺术(可以将哲学、叙述和梦幻联成同一种音乐);三、一种小说特有的随笔艺术(也就是说并不企图带来一种必然的天条,而仍然是假设性的、游戏式的,或者是讽刺式的)。

”照此推论,如果托尔斯泰那些说教文字用假设性、游戏式或讽刺式的口吻(作为基督徒这样做很困难)表述出来,保持其相对性,就不会与故事本身过于粘滞,不会因理念隔阂而显得迂腐。

小说《以为》也有类似于复调的存在:在第三人称叙事之外,每节有一段文字,对刚发生的情节进行解析评述,如同设置在舞台之上的画外音,也可以视为故事的另一个声部。

它让人物从线性结构中暂时离开,接受聚光灯的照射;又在评述中减弱客观叙事的严肃性、唯一性,揭示了人物思想和行为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进入新世纪,昆德拉热在中国渐渐冷却,其实他的文学贡献远未得到充分地诠释和借鉴。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洪流将宏大历史和个人琐碎都浮出水面,如何用一个简洁清晰的结构呈示现代世界的复杂性?如何运用复调使得简洁清晰的结构保持恰当的张力,并以此丰富故事、加强效果?如何用思辩力穿透繁复的表象,用幽默对抗单向度思维,摒弃对绝对真理和决定论的顽固信仰?昆德拉的小说文本和小说理论,依然能为我们导航引路。

被遗忘的米兰·昆德拉顾建平主持
人语顾建平
著名编辑家,文学评论家
新 力 量 _ Young Writers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