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 睛〗本题考查了聚落形成原因,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及传统聚落 保护措施,综合性较强。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区域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西北→东南B.西南→东北
C.东北→西南D.东南→西北
7.西北部地区,常绿阔叶林呈手指状嵌入其他自然带中,其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下游,土质好B.崖下深谷,海拔低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我国重点生态脆弱区包括北方风沙区、西北干早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和西南喀斯特区,如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对我国重点生态脆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正确判断是( )
A.甲区土壤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B.乙区草地退化,沙化问题严重
C.丙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D.丁区湿地退化,自然灾害频繁
2.戊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
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②河流稀少,且径流量小③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④地势阶梯过渡带,多地质灾害
5.2%
3%
2.6%
2.4%
19%
1.9%
31.6%
8.据表中信息,推测马铃薯的生长习性( )
A.耐寒耐旱,耐贫瘠B.怕冷怕干,怕强光
C.喜热喜湿,喜肥土D.适生性小,生长期长
9.我国马铃薯优势区中,商品率最高的可能是( )
A.西南马铃薯优势区B.南方马铃薯优势区
C.东北马铃薯优势区D.华北马铃薯优势区
〖4题详解〗
读图可知,丙分布于该区域最外围,且面积大,最可能为林地,C、D错;甲、乙距离房屋较近,但甲更靠近房屋布局(图中乙有四块土地,只有两块靠近房屋),甲最可能为菜地,便于日常耕作与管理(相比于水田而言,菜地的经营与管理更为频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传统聚落的保护措施注重“历史文化价值”。旧村拆迁、村庄合并、迁入企业均会对该地房屋设施造成一定破坏,这种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独特的村庄聚落将不复存在,不利于聚落的保护,A、B、C错误;可以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同时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展特色旅游业,既能保护和传承当地历史文化,也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积极性,D正确。故选D。
〖解 析〗
〖分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自然村落历史悠久,布局分散,规模一般不大,少则几户、多则不过百余户,竹木繁茂、小巧如盘,房屋朝向自由,讲究通风,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可知,该区域位于亚热带、热带地区,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渭河平原位于北方地区,不适合竹木大面积分布,成都平原位于亚热带,C正确。故选C。
A.甲一菜地乙一水田丙一林地B.甲一水田乙—菜地丙一林地
C.甲一菜地乙一林地丙一水田D.甲一林地乙一菜地丙一水田
5.近年来,当地很多村落的常住人口减少,关于这类村落的利用问题,合理措施是( )
A.旧村拆迁,增加耕地B.迁入企业,促进就业
C.村庄合并,集中居住D.保护修缮,发展旅游
〖答 案〗3. C 4. A 5. D
〖7题详解〗
西北部地区,常绿阔叶林呈手指状嵌入其他自然带中,常绿阔叶林带与被嵌入的自然带最主要的差异为热量,且两者间变化较为突然,最有可能是崖下深谷,海拔低,热量充足,B正确。土质和降水对自然带的分布影响小,AD错误。地势高,光照充足,但热量条件不一定好,C错误。故选B。
〖点 睛〗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的主要因素为水热条件。
某平原地区的自然村落历史悠久,布局分散,规模一般不大,少则几户、多则不过百余户,竹木繁茂、小巧如盘,房屋朝向自由,讲究通风,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下图为该类村落的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这种村落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成都平原D.渭河平原
4.图示序号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我国已经启动马铃薯(俗称土豆)主粮化战略。下表为2017年世界十大马铃薯生产的产量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中国印度Βιβλιοθήκη 俄罗斯乌克兰美国
德国
孟加拉国
波兰
荷兰
法国
其他国家
产量(万吨)
9921
4861
2959
2221
2002
1172
1022
917
739
734
12271
占比
25.6%
12.5%
7.6%
5.7%
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2题详解〗
戊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植被茂盛,河流纵横,河网稠密,径流量大,①②错。南方地区多低山丘陵,且位于地势第二三阶梯过度地带,地质灾害多发,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③④对。故选D。
〖点 睛〗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地质灾害多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地区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 案〗1. B 2. D
〖解 析〗
〖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外力以风力为主,土地荒漠化严重,A错。乙地区位于内蒙古草原地区,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草地退化、沙化严重,B对。丙位于青藏高原区,东南部降水量大,为我国多条大江大河发源地,水资源丰富,C错。丁位于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D错。故选B。
C.地势高,光照充足D.迎风坡,降水丰沛
〖答 案〗6. A 7. B
〖解 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
〖6题详解〗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常绿灌木、山地灌木草地分布区的热量依次变差,因此海拔逐渐升高。结合指向标可知,图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西北方向为山地灌丛,东南方向为常绿林,因此该地的地势特征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故A正确, B、 C 、 D 错误。故选 A。
〖答 案〗8. A 9. C
〖解 析〗
〖分析〗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区域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西北→东南B.西南→东北
C.东北→西南D.东南→西北
7.西北部地区,常绿阔叶林呈手指状嵌入其他自然带中,其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下游,土质好B.崖下深谷,海拔低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我国重点生态脆弱区包括北方风沙区、西北干早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和西南喀斯特区,如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对我国重点生态脆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正确判断是( )
A.甲区土壤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B.乙区草地退化,沙化问题严重
C.丙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D.丁区湿地退化,自然灾害频繁
2.戊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
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②河流稀少,且径流量小③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④地势阶梯过渡带,多地质灾害
5.2%
3%
2.6%
2.4%
19%
1.9%
31.6%
8.据表中信息,推测马铃薯的生长习性( )
A.耐寒耐旱,耐贫瘠B.怕冷怕干,怕强光
C.喜热喜湿,喜肥土D.适生性小,生长期长
9.我国马铃薯优势区中,商品率最高的可能是( )
A.西南马铃薯优势区B.南方马铃薯优势区
C.东北马铃薯优势区D.华北马铃薯优势区
〖4题详解〗
读图可知,丙分布于该区域最外围,且面积大,最可能为林地,C、D错;甲、乙距离房屋较近,但甲更靠近房屋布局(图中乙有四块土地,只有两块靠近房屋),甲最可能为菜地,便于日常耕作与管理(相比于水田而言,菜地的经营与管理更为频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传统聚落的保护措施注重“历史文化价值”。旧村拆迁、村庄合并、迁入企业均会对该地房屋设施造成一定破坏,这种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独特的村庄聚落将不复存在,不利于聚落的保护,A、B、C错误;可以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同时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展特色旅游业,既能保护和传承当地历史文化,也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积极性,D正确。故选D。
〖解 析〗
〖分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自然村落历史悠久,布局分散,规模一般不大,少则几户、多则不过百余户,竹木繁茂、小巧如盘,房屋朝向自由,讲究通风,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可知,该区域位于亚热带、热带地区,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渭河平原位于北方地区,不适合竹木大面积分布,成都平原位于亚热带,C正确。故选C。
A.甲一菜地乙一水田丙一林地B.甲一水田乙—菜地丙一林地
C.甲一菜地乙一林地丙一水田D.甲一林地乙一菜地丙一水田
5.近年来,当地很多村落的常住人口减少,关于这类村落的利用问题,合理措施是( )
A.旧村拆迁,增加耕地B.迁入企业,促进就业
C.村庄合并,集中居住D.保护修缮,发展旅游
〖答 案〗3. C 4. A 5. D
〖7题详解〗
西北部地区,常绿阔叶林呈手指状嵌入其他自然带中,常绿阔叶林带与被嵌入的自然带最主要的差异为热量,且两者间变化较为突然,最有可能是崖下深谷,海拔低,热量充足,B正确。土质和降水对自然带的分布影响小,AD错误。地势高,光照充足,但热量条件不一定好,C错误。故选B。
〖点 睛〗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的主要因素为水热条件。
某平原地区的自然村落历史悠久,布局分散,规模一般不大,少则几户、多则不过百余户,竹木繁茂、小巧如盘,房屋朝向自由,讲究通风,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下图为该类村落的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这种村落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成都平原D.渭河平原
4.图示序号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我国已经启动马铃薯(俗称土豆)主粮化战略。下表为2017年世界十大马铃薯生产的产量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中国印度Βιβλιοθήκη 俄罗斯乌克兰美国
德国
孟加拉国
波兰
荷兰
法国
其他国家
产量(万吨)
9921
4861
2959
2221
2002
1172
1022
917
739
734
12271
占比
25.6%
12.5%
7.6%
5.7%
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2题详解〗
戊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植被茂盛,河流纵横,河网稠密,径流量大,①②错。南方地区多低山丘陵,且位于地势第二三阶梯过度地带,地质灾害多发,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③④对。故选D。
〖点 睛〗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地质灾害多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地区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 案〗1. B 2. D
〖解 析〗
〖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外力以风力为主,土地荒漠化严重,A错。乙地区位于内蒙古草原地区,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草地退化、沙化严重,B对。丙位于青藏高原区,东南部降水量大,为我国多条大江大河发源地,水资源丰富,C错。丁位于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D错。故选B。
C.地势高,光照充足D.迎风坡,降水丰沛
〖答 案〗6. A 7. B
〖解 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
〖6题详解〗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常绿灌木、山地灌木草地分布区的热量依次变差,因此海拔逐渐升高。结合指向标可知,图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西北方向为山地灌丛,东南方向为常绿林,因此该地的地势特征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故A正确, B、 C 、 D 错误。故选 A。
〖答 案〗8. A 9. C
〖解 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