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统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统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依据摩尔定律,人们成功地在纳米尺寸的微小空间里不断提升计算力。
(甲)当人工智能行业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法继续按照摩尔定律提升计算力时,一个新的问题就产生了,究竟该如何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
有人说:“摩尔定律的终结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开启一个新的‘算法即芯片’时代。
”“算法即芯片”意味着什么?(乙)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朱珑博士——由他领衔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求索”目前在上海正式亮相——以为,这意味着算法要和芯片设计实现“强耦合”,更多由算法来决定如何在芯,片设计上做取舍。
“求索”芯片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架构,针对依图的算法做了专门优化,能够充分发挥依图在机器视觉领域的专业积累和行业知识,适用于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分析等多种图像和视频实时智能分析任务。
(丙)在后摩尔定律时代,人工智能只有找对问题、找对场景、用对算法,并以此来订制芯片,才有可能不断提升性价比。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翻天覆地
B . 亮相
C . 基于
D . 订制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20高三下·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一批文化类的慢综艺节目迎来发展好时期。
诗词类、成语类、汉字类等传统国学内容的节目风靡一阵之后,又兴起了一波音乐类、表演类等泛文化艺术节目,去年起热播的表演竞技类节目《演员的诞生》、今年以来的《幻乐之城》以及近期新开播的《一本好书》等,成为接力的“第二梯队”,在导向引领的同时,不断发掘文化综艺节目的可能性。
文化综艺节目不是当下的新事物,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读书类、朗读类、电影推介类的节目就曾经占据电视屏幕的半壁江山,但产品的种类并不丰富,产能有待提高。
文化综艺由于背靠广阔的文学经典,可供利用的内容取之不尽;另一方面,由于传媒介质和平台的因素,文化综艺非常适合家庭“客厅化”的观演场景。
这是文化综艺曾经走在综艺类节目前沿的重要原因。
而当下这波文化综艺热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毋宁说,供给侧选择文化综艺的理由,更多是对过度娱乐化、强刺激的娱乐综艺节目“霸屏”的一种排异。
这种选择,在初始确实给受众带来了口味和节奏上的耳目一新,由强资源、强制作能力的机构输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确一上来就占据了该类综艺节目能达到的品质高峰。
目前看来,文化综艺如何产生行业原创力仍需探索。
社会形态和消费心理的跃迁,媒介和平台的发展,使得文娱类产品的消费场景发生巨大改变。
院线、音频、短视频等形式,对内容和受众都进行了彻底的分化、切割、重塑。
读书类的内容更适合音频平台,人们习惯于在开车、家务等场景下收听;影视类的内容则偏向短视频形式,以两分钟的高频剪辑加上个性解说对内容进行“三度创作”;而弹幕和社交媒体等则改变了人们观看和消费文娱内容的目的。
上述情况在文娱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方面的影响非常明显,以《我是演员》为例,如果对节目形态进行归纳,这仍然是一档“明星+话题”,乃至需要主动制造议题、引起舆论话题的娱乐节目。
而一些没有引进竞技、制造话题等操作手法、相对静态的节目,其热度则在本轮文化综艺的浪潮中便很快地消退了。
文化综艺仍需解决文化产业原创力这个根本性问题。
有的综艺形式,仅仅是将一些经典文艺作品的选段进行朗读,缺乏综艺元素的二次加工,这样一种快餐式的“知识点提炼”,能够产生多大的艺术效果是值得思考的。
因此,文化类综艺,如何突破知识介绍的框架,形成与观众的有效互动,构成观众深度参与和讨论的娱乐模式,仍需要继续探索。
(摘编自沈河西《文化综艺仍需挖掘行业原创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世纪之交时的文化综艺节目种类较少,产能不高,而当下此类节目则在不断丰富创新。
B . 文化综艺发展向好的条件,一是有丰富的文学素材,二是适合家庭客厅化观演场景。
C . 不同消费场景的受众对文化综艺节目有不同需求,如司机往往选择读书类的音频。
D . 《我是演员》虽依赖明星效应,但也需要靠制造议题、引起舆论话题来増加吸引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主要围绕当下文化综艺的现状、背景以及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展开论述。
B . 文章以时间为序,梳理了文化综艺的历史,分析了现状,展望了未来,思路清晰。
C . 文章运用举例和对比的论证方法,对当下文化综艺的节目形态既有肯定,也指出了问题。
D . 文章紧扣社会热点,透过现象分析原因,探究问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过度娱乐化、强刺激的娱乐综艺节目的日渐式微,是文化供给侧被动选择的结果。
B . 强资源、强制作能力使得《中国诗词大会》一上来就占据了文化综艺节目的品质高峰。
C . 那种快餐式“知识点提炼”的文化综艺节目没有什么艺术效果,需要进行创新改革。
D . 要保持文化综艺的生命活力,热度不退,必须解决文化产业的原创力这个根本问题。
3. (9分) (2018高二上·东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7年注定要在中国文化产业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十九大报告将文化战略、文化定位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认为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表明社会从追求物质财富的“物质经济时代”,进入了“文化精神时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要“美”还要“好”,要心情舒畅、幸福指数高,对精神文化产品提出新需求。
这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是红利更是机遇,新一轮文化消费能量将积聚和喷发。
江西景德镇有两千年的制瓷史,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十大瓷厂”相继关停,逐渐走向衰败和没落。
拒绝房地产的开发,保留工业遗产,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横空出世,让“千年瓷都”重焕光彩。
7000多青年创意人才的加入让瓷都焕发生机。
文化创意不仅让创意陶瓷走入现代生活,也让传统制造业获得新生。
6年前,智明星通还是一家只有5个人的创业公司,到现在已发展成为全球拥有500名员工的游戏“小巨人”,2017年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海外市场。
智明星通打开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渠道。
(选自张玉玲《2018年文化产业前瞻:天高任鸟飞》)
材料二:
材料三:
以北、上、粤、苏、浙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今年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北京特色”源于特殊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作为文化“大码头”,最新的上海“文创50条”成为沪市发展的新重点。
作为文化产业第一方阵、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居省域首位的江苏省,实则是民营文化企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真实写照。
融合发展看广东,从2012年到2016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5年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翻倍增长,这就是浙江文化产业的“速度与激情”。
重走海上丝绸之路,2017年福建文化产品出口额25. 85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六。
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相对较低的人均GDP制约着河南文化建设的总体投入,文化创意人才紧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主客观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制约着河南文化建设的发展。
(选自《2017年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大揭底》)
材料四:
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应走怎样的发展之路?关键是“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良好的大环境。
在外部环境的营造过程中,政府就像一名优秀的“管家”一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政府并非“亲力亲为”,而是要积极搭建平台,建立更好的制度,加强监管,为文化产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练好内功”。
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今,80后、90后,甚至00后消费群体不断壮大,其新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对文化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想扩大文化消费,释放文化产业的新活力,就要
坚持内容为主,秉持工匠精神,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在第四届世界互联大会上,国家文物局展出的3D兵马俑、数字敦煌壁画让体验者赞不绝口、直呼过瘾。
无疑,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也给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启示,即文化与创意,二者缺一不可。
(选自刘坤《靠质量吐芳华》,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1月1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社会从追求物质财富的“物质经济时代”,进入了“文化精神时代”,这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B . 国家把文化战略提高到全新的高度,百姓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新需求,将促使文化消费能力的积聚与喷发。
C . 7000多青年创意人才的加入让人们认识到文化创意的重要性,从而使陶溪川文创园横空出世。
D . 人均GDP相对较低,文化创意人才紧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都在不同程度制约着河南文化建设的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与其他文化产业相比,2017年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的发展增长速度是一枝独秀,是文化艺术服务增速的两倍多。
B . 2017年我国各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速各不相同,其中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与文化专用设备生产的差距最大。
C . 2017年我国各文化相关产业中,服务类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显然低于生产类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要引起重视。
D . 江苏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居省域首位,得益于当地民营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相互融合发展。
(3)要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从哪些方面下功夫?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4. (12分) (2017高一上·云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地冷。
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
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
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
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
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
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
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
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
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
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
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
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
这就是,红苕片,100斤。
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
”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
”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
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
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
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
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嘛要借他的。
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
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
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家里无米下锅。
借一袋红苕干片。
春天还。
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
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 . 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 . 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 . 小说的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2)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3)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20高三上·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廷鸳,字翔仲,饶州乐平人。
甘贫力学,既冠,里人聘为童子师,遇有酒食馔,則念母藜逐不给,为之食不下咽。
登淳祐七年进士第,调池州教授。
宝祜三年.迁大学录,召试馆职。
时外戚谢堂厉文翁、内侍卢允升董宋臣用事,廷鸾试策言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
大与时辻,辻耘书省正字。
初、丁大全令浮梁,推慕廷鸾,弥欲钩致之,廷鸾不为动。
试策稍及大全,及廷霄当轮对,大全私谓王持厘往间焉。
廷鸾素厚持厘且同馆,不虞其谍也,密露大意。
持厘绐曰:“君犹未改秩.姑托疾为后图乎?”廷霄曰:“此微臣千一之遭,其何敢不力。
”持垕以告大全,及候对殿门,格不得见。
翼日,以监察御史朱熠劾罢。
宋臣遣八厢貌士索奏稿,稿虽焚,闻者浸广,而廷鸾之名重天下。
开庆元年,笑潜入相,召为校书郎。
景定元年,兼沂靖惠王府教授。
时大全党多斥,宋臣尚居中,言路无肯言者,诸学官抗疏,疏上即行。
会日食,与秘书省同守局,因相与草疏。
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越数日,宋臣竟坐谪,徙安吉州。
兼权枢密院编修官。
时贾似道自江上还,位望赫奕,廷鸾未尝亲之。
度宗初年,诏询故老,专以修攘大计叩之赵葵。
葵极意指陈曰:“老臣出入兵间,备谙此事,愿朝廷谨之重之。
”似道作色曰:“此三京败事者。
”廷鸾每见功赏稽迟,将校不出死力,于边阃升辟一稍越拘挛。
似道颇疑异己,黥堂吏以泄其愤。
及辞相位,帝恻怛久之曰:“丞相勉为朕留。
”廷鸾言:“陛下与元老大臣惟怀永图,臣死且瞑目。
”顿首涕泣而退。
自罢相归,又十七年而薨。
(选自《宋史•马廷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B . 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C . 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D . 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弯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外戚:指与皇帝、皇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往往通过血缘关系而拥有权力。
B . 试策:古代考试取士的方法之一,以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
C . 故老:一般指年龄大而见识多的人,文中指天子的老臣或资望高深的大臣。
D .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也常常作为敬辞用于书信、奏表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马廷鸾颇有学问,富有孝心。
马廷鸾二十岁就被同乡聘请为老师,碰上有酒菜的食物就想起母亲连野菜都吃不上,并因此难受得吃不下饭。
B . 马廷鸾不惧权势,直言上书。
当时外戚、内侍掌权,马延鸾应考试策时直言加强君主仁德,加重宰相权力,招揽正直的大臣,提防亲近的宠臣。
C . 马廷鸾交友不慎,被人算计。
当轮到马廷鸾策对时政时,丁大全让王持厘前往试探,马延鸾一向厚待王持厘,向他透露了大致内容,但没料到他是密探。
D . 马廷鸾尽心公事,遭遇忌恨。
马廷鸾常常见到军中办事不力的情况,于是对边帅的提升征召加以牵制,贾似道便怀疑这是与自己作对,将他直接问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丁大全令浮梁,雅慕廷鸾,弥欲钩致之,廷鸾不为动。
②持厘绐曰:“君犹未改秩,姑托疾为后图乎?”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7高一上·遵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①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②姮娥:嫦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间思念之深。
B . 词的上片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C . “飞雪似杨花”侧面烘托宋人离别时思妇内心的凄苦,“杨花似雪”乐景写哀情,表现春将尽时思妇对未归丈夫的深深思念。
D . 词的下片转写夜晚,“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
E . 词的结尾三句作者将妻子与“姮娥”对比,虚实相衬,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的画面,衬托出梁下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
(2)这首词的构思“有点特别”,从对方着笔,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6高一下·市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柳永《雨霖铃》中描写恋人依依不舍离别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无限幽怨。
③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局面和孙权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19高三上·贵港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数到一个新的地区,在新的区城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
关于生物入侵的历史可追溯到很久以前,但①________。
1958年爱尔通出版了《动植物入侵的生态学》一书,才莫定了研究入侵生物的基础框架,而全球入侵物种计划直到1997年才建立。
②________,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报告,外来物种入侵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亿美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及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货物及人员在全球各地区间快速、大量③________。
9. (5分) (2016高二上·清远期中) 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零件加工过程的流程图。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100字。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只蝴蝶从敞开的窗户飞进采,在房间里一圈一圈地飞舞,显然,它迷路了,无法
飞出房子,原因是它总在房间顶部空间寻找出路,总不往低处飞一一那低一点的位置就
有敞开着的窗户。
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离窗户至多两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
飞低一点!最终,这只不肯低飞一点的蝴蝶耗尽了气力,落在桌子上气息奄奄……
常有人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甚至看不到一丝光亮,这是不是有些像这只蝴蝶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答案:略
4-1、
4-2、
4-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