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词汇语用现象研究十五年之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66760f4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4.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仅在学术界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在语言教学、翻译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进行述评,并通过分析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汉语教学的普及,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在学术研究方面,学者们对于汉语词汇的内涵、外延、搭配、义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逐渐向语言教学、翻译等实际应用领域延伸,为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学术研究方面,近十年来,有关汉语词汇本体的研究从单一的语言学视角逐渐向跨学科方向发展,涉及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从传统的文献分析、实证研究,到实验研究、语料库分析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使得研究结论更加准确和可靠。
在实际应用领域,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对语言教学和翻译等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语言教学方面,通过对词汇本体的研究,设计了更加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提高了学习效果;在翻译领域,词汇本体研究为提高翻译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了汉语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的创新。
二、存在问题尽管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汉语词汇数量巨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提高。
目前研究方法多样化,但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有效整合,导致研究结果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不强。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与现代技术手段的结合还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研究中的作用。
三、展望未来在未来的发展中,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
通过跨学科合作,整合各方面的研究资源,提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加强研究方法的整合和创新,充分发挥各种研究手段的优势,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积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提高研究效率和精度。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42a575a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c.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学术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词汇本体研究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它关注的是词汇的形态、语义、语用以及与其他词汇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汉语词汇本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同时也可以为语言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进展进行一些简要的述评,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理论上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传统的词汇本体研究主要关注词语的语义和语法属性,近年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词汇本体研究也开始注重词汇与人类认知、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有学者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探讨了汉语词汇的概念结构和认知加工机制,为词汇本体研究引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这些理论上的突破,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研究范式,也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和支持。
国内外的学术期刊和会议陆续出现了大量关于词汇本体研究的专题和论文,相关的学术机构和团体也相继成立,为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会。
这些学术资源和平台的建设,有助于不同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展望未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还面临着一些重要的挑战和机遇。
在理论上,需要进一步探讨词汇本体研究与语言认知、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关系,构建更加综合和系统的理论框架。
在方法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特别是要加强计算语言学、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为词汇本体研究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在学术交流和合作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地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推动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走向国际化。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重要的挑战。
我们期待未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理论上不断深化,在方法上不断创新,在学术交流和合作上不断扩大,为研究者们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支持,推动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不断向前发展,为推动汉语言学的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ec31dfe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3.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是近十年来中国语言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研究目标是探讨汉语词汇的本质和本体属性。
本体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语义原型论、认知语言学、语篇分析等。
在近十年来的研究中,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以下就几个方面进行述评。
本体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
通过对汉语词汇中的本体关系进行研究,一些学者提出了“多本体”、“扁本体”等新概念,丰富了对词汇本体属性的理解。
这些新的理论观点明确了词汇本体属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体研究拓展了词语语义的研究范围。
传统的语义研究主要关注词汇的词义和词法关系,而本体研究则将注意力放在词汇的跨语篇关系和语用属性上。
通过深入分析词汇的使用环境和语境,研究者们揭示了词汇本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为词汇语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体研究还对汉语教学和词义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通过本体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和使用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词汇运用能力。
本体研究还为词义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比如基于本体的语义网络分析方法,对词义的描述更为精确和全面。
近十年来的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尽管有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贡献,但对于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某些具体领域和语料上,整体上还缺乏系统性和广度。
尽管本体研究在理论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在实践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
目前,本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界,在实际的语言教学和词义分析工作中还有待进一步的应用和拓展。
近十年来的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期望今后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入,提出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理论框架,同时加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将本体研究的成果有效地运用到语言教学和词义分析中。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139b450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6.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是近十年来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体论的观点被应用于汉语
词汇的分析和描述。
在这个方向上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的结构、内涵
和外延。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汉语词汇的分类、层级结构、关系网
络和概念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词汇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研究者通过对汉语词汇的
共性和差异进行分析,将词汇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建立起词汇的层级关系。
这种分类可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还关注词汇之间的关系网络。
研究者通过对词汇的语义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个词汇可以是另一个词汇的上位词,也可以是下位词。
这种关系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汉语词汇的含义。
在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中,概念分析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研究者通过分析词汇的概念
结构,揭示了词汇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词汇的意义和
使用。
近十年来的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涉及到词汇分类、层级关系、关系网络和概念分析等方
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词汇的结构、内涵和外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
架和研究方法。
随着研究的深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词汇
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近15年国内全语言研究述评
![近15年国内全语言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6f29ae025901020206409c0e.png)
近15年国内全语言研究述评作者:郭芙蓉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09期摘要:本文通过对近15年国内全语言研究的文献分析,从年度数量、研究类型、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四个方面描述其研究现状,发现其主要成就有三点:1.全语言研究日渐深入。
2.全语言在学前教育中应用广泛。
3.全语言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同时存在两点不足之处:应用居多、反思甚少;幼儿外语,研究盲目。
基于此可以预测全语言研究的未来趋势:1.对全语言研究的反思。
2.对全语言的教师研究。
3.对全语言的其他视角研究。
关键词:全语言;语言教学;全语言发展;综述一、全语言的概述尽管早先有很多学者对全语言进行了解释,但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一般认为,全语言是一种教育哲学观。
全语言尤其强调完整性,肯·古德曼认为,全语言学习的基本条件是在完整的语言和社会情境中,把学习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学习整体的语言。
全语言教学摒弃了传统语言教学的弊端,由此形成了一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方案学习、多感官学习和跨领域学习的综合式可持续性学习。
因此,全语言的“全”体现在回归语言的真实状态:语言的情境性和完整性、语言的自发性和自主性、语言的意义性和灵活性。
在全语言教学中,语言的资源无处不在。
语言的生动性在于儿童拥有言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语言的完整性在于主题活动中言语表达的相互融合和渗透。
二、国内全语言研究现状全语言理念自上世纪传人国内,其重要性和关注度日渐提高。
国内全语言研究基本遵循从无到有并日渐丰富的趋势,并在年度数量、研究类型、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等方面特点显著。
(一)年度数量近15年来,我国全语言研究的总体数量逐渐增多,尤其是近五年的研究数量居高不下。
2005年之前,全语言的相关研究呈现缓慢增多趋势,自2005年起全语言的研究飞速上升。
这与2001年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宽有关;同时,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全语言创始人肯·古德曼教授中译本《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这部进一步诠释全语言的著作,使全语言的影响力扩大,更多的学者、教师了解了全语言的真谛。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6e8dc4a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2.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进行述评。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主要关注语言中词汇的本质和内在关系,旨在揭示词汇的原始含义和意义演变规律。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受到了认知语言学和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的影响,研究方法和视角更加多元化。
一方面,近十年来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词源学和语义学分析,而是更加注重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词汇本体的研究方法从单一的语言学分析转向了对语境和认知过程的探索,以认知语义学为基础,通过认知语义分类、框架语义分析等方式来揭示词汇的多义性和联想关系。
基于实证研究,通过大规模的语料库分析和实验研究,使得汉语词汇本体的研究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也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视角。
通过脑成像技术和神经生理学方法,研究者可以观察和分析大脑在词汇理解和联想过程中的活动,探索词汇在大脑中的存储和处理机制。
这种基于脑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于揭示词汇本体的形成和加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十年来的研究中,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研究内容从词源学和字义学扩展到了词汇语义扩散和意义演变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通过跨时空的对比和联想分析,揭示了词汇间关联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研究方法从传统的文献考证扩展到了大数据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新技术手段,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视角从词汇自身扩展到了词汇与文化、语境等因素的关系研究,丰富了对词汇本体的理解和解释。
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延伸到了教育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使得我们对于词汇的本质和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但是也需要指出的是,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研究视角还不够多元化和完善、研究方法还不够科学化和精确等。
今后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d434143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8.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了语言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进行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
许多学者通过对词汇的大规模语料库的建立和整理,为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这些语料库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等文本,还包括了口语、网络语言等多样化的语言材料。
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分析,学者们得以深入研究词汇的形态特征、语义关系、语用功能等方面的本体问题。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框架逐渐得到完善。
基于认知语义学、语用学、形式语言学等理论的启发,一系列关于词汇本体的分类、层级结构、语义范畴等方面的理论模型被提出。
有学者根据词汇的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将词汇本体分为基本本体和引申本体。
还有学者提出了关于词汇的上位本体、下位本体、同位本体等概念,用于描述词汇之间的关系和层级结构。
这些理论模型使得词汇本体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
通过对词汇本体的研究,可以揭示出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语言系统的运作机制。
这对于语言教学、语言技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词汇本体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的用法和搭配关系,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
词汇本体的研究也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和待完善的方面。
目前的词汇本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于词汇的音、字、词等层面的本体问题研究相对较少。
尽管有不少理论模型被提出,但对于这些模型的验证和应用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
词汇本体研究与其他领域如语料库学、计算语言学等的交叉融合还存在较少的研究成果,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词汇本体研究的深入发展。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9976e55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5.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本体是一门研究词汇概念及其关系的学科,它是语义学的一个分支,致力于揭示词汇之间的本质属性和关联。
在汉语中,本体研究主要包括本体特征的确定、本体间的关系、本体的分类和本体的应用等方面。
关于本体特征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
传统上,本体特征主要包括实物本体和抽象本体。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词汇本体具有更加复杂多样的特征。
某些词汇本体具有时空属性,比如“房子”代表了某个特定时间和地点的住宅建筑,而“车”则代表了某个特定时期和地方的交通工具。
还有一些词汇本体具有情感属性,比如“爱”和“恨”等词汇都代表了人类情感体验中的特定方面。
本体特征研究的发展,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义和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体间关系的研究也有所突破。
在本体研究中,人们通常关注本体之间的上下位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以及类别与实例关系等。
这些关系的揭示有助于我们明确本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动物”与“狗”之间存在上下位关系,即“狗”是“动物”的一个特定实例;“汽车”与“车轮”之间存在整体与部分关系,即“车轮”是“汽车”的一个构成部分。
通过研究本体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词汇在语言系统中的位置和意义。
本体的分类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根据本体的不同类型,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
最为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实物本体和抽象本体来划分,这是传统的分类方法。
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了基于语义属性的分类方法,即根据本体所具备的属性特征来进行分类。
这些分类方法的出现,丰富了本体研究的视角,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本体的内部结构和特点。
本体的应用研究也有一定进展。
本体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框架,还可以应用于语言技术、知识图谱等实际应用领域。
在机器翻译领域,本体可以作为词汇的语义描述来辅助翻译工作;在信息抽取领域,本体可以用于提取出特定领域的关键词汇。
这些应用研究的推进,为本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实际案例和验证。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3819d4d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5.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不断深入,在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方面都有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述评。
一、概念理论方面
近年来,有一些新的视角被引入词汇本体研究中,比如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
这个
视角认为,人们对于词汇的理解是基于认知过程而来的,而不是基于传统的形式意义分析。
而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也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更为可靠和丰富的语言数据。
这些发
展使得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不断完善和深化。
二、实证研究方面
近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比较多,并且研究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比如
研究范围在动作、关系、事件、时间、空间等方面。
同时,在实证研究中,不仅仅使用了
传统的实验和调查等方法,还广泛使用了自然语料库等现代语言技术。
三、知识库构建方面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中的知识库构建方面主要是构建形式化的语义知识库。
这些知识库
基于本体论,将汉语词汇进行了分类、关联和定义。
这些知识库的建立可以为自然语言处
理等其他领域提供基础。
总体来说,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了显著进展。
未来,
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扩大实证研究的范围,同时更加深入
地开展知识库的构建工作,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汉语教育、信息检索、机器翻译等应用领
域。
《语言文字应用》近15年相关新词语的研究综述
![《语言文字应用》近15年相关新词语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d7ee863b52acfc788ebc918.png)
odern ChineseM141XIANDAI YUWEN一、引言新词语的出现和研究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密不可分。
根据相关资料和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涉及到新词语相关内容的文章在1980年之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初期,也是我国对汉语新词语研究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学界对新词语的研究较少,学界首推吕叔湘(1984)的《大家来关心新词新意》和陈原(1984)的《关于新语条的出现及其社会意义——一个社会语言学者在北京街头所见所感》,这一时期关于新词语的文章寥寥无几。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重大变革,新事物、新观念不断产生,关于新词语的研究才逐渐发展和繁荣。
学界对新词语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比如说吕叔湘(1984)认为“新词形+新义位”和“旧词形+新义位”的是新词。
邱雪玫(2011)指出,新词、新词语虽然在汉语中有不同的理解,但根据其英语翻译“new word”,实际上是同一含义。
①这从侧面反映了新词、新词语、新词新语是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有关新词语的研究渐渐增多,对新词语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角度多样化。
二、新词语能产性研究能产性研究一直是学界对新词语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是对新词语的造词方式的研究。
在现代汉语课本中,主要意思是以一个词为基本来创造新词,不仅易于让人们接受和理解,而且还有利于流传。
对于这一点,学者大多采用归纳的方法对新词语的能产性进行研究,还有不少学者通过列举一系列的例子来分析新词语产生的渠道,主要包括类推模仿、新出现的词、外来词、英汉杂糅的形式等。
如田宇贺(2003)、郭丽君(2006)、张春华(2009)、惠天罡(2014)。
田宇贺(2003)有一部分是已有的构词方式又细分为两类,一类采用简缩法构成新词;一类运用类推机制合成新词。
本文作者的这一分类方式也《语言文字应用》近15年相关新词语的研究综述朱存亮(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31116)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事物、新观念随之产生,新词语也大量涌现。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686933e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f.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已经有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研究致力于探究汉语词汇的本质和内在结构,为研究者提供了更深刻的汉语语言认识。
本文将回顾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主要成果,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的发展在研究方法上,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早期的研究主要采用语言哲学的方法,探讨汉语词汇的本质和定义。
而现在,研究者们更多地运用了计算语言学、人工智能、语料库语言学等新兴技术和方法,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揭示汉语词汇的本质。
这些新兴方法的运用有效地促进了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发展,使得更为精细的研究成果得以出现。
二、词汇分类的研究汉语词汇分类研究是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十年来,研究者们主要采用概念语义学的理论框架,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层次的语义概念进行了系统分类。
研究结果表明,汉语词汇可分为实体类词汇、属性类词汇、关系类词汇、事件类词汇、动作类词汇、时空类词汇等六大类。
这种分类将汉语词汇按照语义特点进行了系统划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三、词义的认知结构研究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者们开始从认知角度探究汉语词义的本质。
词义的认知结构研究主要关注词汇意义的构成、认知过程和表征模式。
研究中主要采用联想实验、判断实验等方法,探究汉语词汇意义的内部组成以及与其他语言词汇的关联。
研究结果表明,词义的构成是基于概念的,具有概念层次结构;认知过程主要体现为联想和类别推理;表征模式主要包括向量表征和框架表征。
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词汇认知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多语言对比的词汇本体研究在多语言对比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主要关注不同语言词汇之间的联系,探究它们的本质差异和相似点。
近年来,研究者们着重对汉英词汇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涉及到词义的比较、词语的互译和语言分类等方面。
研究结果表明,中英词汇之间存在着相似和差异,表明词汇本体研究具有重要的跨语言性别。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6e54c2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f.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1. 引言1.1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背景近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应用的普及,汉语词汇本体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
传统的语言学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的需求,因此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十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被视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其本体研究对于语义理解、信息检索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的文本数据被积累和传播,如何高效地利用这些数据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和需求的不断变化,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正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它的发展也为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科交叉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为促进我国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意义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化对汉语词汇的认识,促进语言研究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汉语词汇系统也在不断演变,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解析。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汉语词汇的内在规律和逻辑关系,探究词汇的构成要素和结构特点,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对汉语词汇本体的研究,可以深化对汉语词汇的认识,为语言学习和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撑。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意义还在于促进语言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学者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语言研究的发展。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作为语言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国际学术界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意义,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学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推动全球语言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0daf4f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1.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将对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发展进行述评。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是以探讨汉语词汇的本质、属性和关系为主要目标的语言学研究领域。
近十年来,随着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汉语词汇本体研究逐渐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者们致力于构建汉语词汇的本体结构,并利用本体来解决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语义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词汇本体构建和本体应用。
在词汇本体构建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分析汉语词汇的语义关系和语义属性,构建了一系列的词汇本体模型。
这些本体模型不仅包括常用词的本体,还包括领域词、专业词等特殊词汇的本体。
研究者们还努力构建开放式的、可扩展的本体模型,以应对不断涌现的新词和新概念。
在本体应用方面,研究者们利用词汇本体来改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的语义分析能力,提高信息检索、问答系统和机器翻译等应用的准确性和效率。
近年来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语料库和基于知识图谱的方法。
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主要通过分析大规模的汉语语料库,抽取词汇的语义信息,并通过统计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来构建词汇本体。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大量的实际语言使用情况来建模,但受限于语料库的规模和质量。
基于知识图谱的方法则通过构建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属性来表示词汇的语义信息,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人工构建本体知识图谱,但可以更灵活地表示词汇的语义关系和属性。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词汇本体的应用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验证,如智能语音助手、智能机器人、机器翻译等。
通过利用词汇本体,这些应用可以更准确地理解用户的语义意图,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也促进了汉语语义技术的发展,为汉语自然语言处理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研究者们通过构建词汇本体模型和应用本体模型来解决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语义问题。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61db8da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c.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从研究的重要性和背景入手,探讨了本体论在汉语词汇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与词汇本体研究的关联。
总结了近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主要进展,着重分析了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创新,以及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结论部分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同时探讨了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给学术和实践带来的积极影响。
本文对于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为该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望对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关键词】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近十年,本体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本体论应用,词汇本体研究,研究进展,研究方法,研究技术,研究成果,实际应用,未来研究方向,学术影响,实践影响。
1. 引言1.1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的重要性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其对汉语词汇理解和应用的深化和提升,为语言学研究和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本体论研究强调对词汇的内在结构和语义关系的分析,能够揭示词汇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把握词汇的含义,促进词语的准确理解和有效运用。
近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对汉语词汇本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词汇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提高汉语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汉语国际化进程,促进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创新和进步。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推动我国语言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是近年来语言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语言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于词汇的意义以及词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应运而生,成为了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背景主要源于人们对于词汇之间关系的探索和对语义的深入理解。
我国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基于23种外语类期刊15年文献的统计分析
![我国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基于23种外语类期刊15年文献的统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22dac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e.png)
我国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基于23种外语类期刊15年文献的统计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二语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词汇学习作为基础且关键的一环,其策略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习成效。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二语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广泛研究,旨在探索更适合中国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方法,提高二语习得效率。
本文以我国外语类期刊为数据来源,通过统计分析2008年至2023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我国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全面的回顾与述评。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对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及重要性进行梳理,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对所选期刊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总结我国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热点问题及研究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结果,展望未来我国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的可能方向和重点。
本文旨在为我国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提供系统的文献支持和理论参考,以促进该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实践应用。
二、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二语词汇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词汇过程中,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而采取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方法和手段。
这些策略通常涵盖了学习者在词汇习得的各个环节,如词汇的记忆、理解、应用和复习等。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对词汇学习策略的分类多种多样,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1)记忆策略:学习者通过各种记忆技巧和方法来增强词汇的记忆,如联想记忆、重复记忆、构词法记忆等。
(2)认知策略:学习者运用认知技巧来理解和加工词汇信息,例如通过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利用词根词缀分析词义等。
(3)补偿策略:当学习者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时,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词典或使用同义词、反义词等方法来理解和记忆新词。
间接策略则是指那些不直接涉及词汇学习,但能够促进词汇习得的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1)元认知策略: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自己的词汇学习过程,以提高学习效率。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a934a73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1.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是对汉语词汇的本源、核心意义以及构成方式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科领域。
近十年来,随着语言学和语义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理论框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研究者们引入了包括语料库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生成语法等在内的多种理论框架,以探讨汉语词汇本体的构建机制和认知基础。
这些理论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方法手段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语料库资源的丰富,研究者们开始大量采用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语料库中的实际语言数据来揭示汉语词汇本体的特点和规律。
这种基于实证的研究方法不仅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建立更加科学的词汇本体模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展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研究者们不仅对汉语词汇本体的语义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类,还关注了汉语词汇本体与其他语义学概念(如义项、词类、语义关系等)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构建了一些词汇本体知识库来存储和管理词汇本体信息。
这些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对汉语词汇本体的理解和应用,为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搜索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近十年来的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词汇本体的构建和应用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如如何确定本体节点和关系的精确性和一致性等问题。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尚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和完善。
研究者们在大规模语料库的使用和分析方法选择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提升。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为深入理解和应用汉语词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仍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信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将取得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成果,为语言学和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400a396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0.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在逐渐受到重视。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是对汉语词汇意义和使用规律的研究,是语言学中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进展进行述评。
一、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基础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基础逐渐丰富和完善。
在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语言学以及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理论框架。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研究者对汉语词汇的本质特征、意义构成、语境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重点领域涵盖了词汇意义的认知结构、语义类别与范畴、词语语用功能、词义辨析、语义变化、词语语境等方面。
对词汇意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词汇在认知加工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为深入理解词汇的意义构成提供了重要的认知基础。
对词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揭示了词汇在语用交际中的作用和特点,为语境中词语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近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方法与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采用了许多先进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汉语词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计算机辅助研究工具对语料库进行词汇本体分析等等,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推动了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深入发展。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框架,还提供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数据和案例分析,这些成果对于推动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要看到,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理论体系尚不够完善,实证研究数据还不够充分,研究方法和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未来的研究工作还需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0a02236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2.png)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语言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词汇本体研究是对词汇的本质和内在关系进行探究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进展进行简要的述评。
近十年来的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聚焦于词汇的分类和分布。
通过对大规模语料库的分析,研究者们对汉语的词汇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发现了一些具有相似特征和功能的词汇群体,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他们还研究了这些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分布规律,揭示了词汇的用法和含义的多样性。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近十年来注重对词汇的语义特征和关系进行深入探究。
研究者们利用本体论的理论工具,对词汇的意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梳理。
他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语义关系模型,如上下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等,并通过构建本体图谱的方式,清晰地展现了词汇之间的关系和层级。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还关注词汇的变化和演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环境的变迁,汉语词汇不断发生变化。
研究者们通过对历史语料和现代语料的比对,考察了汉语词汇的演化轨迹和规律。
他们发现,词汇的变化是由于社会文化、科技进步和语言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技术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者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语料库中的词汇信息,构建了大规模的词汇本体库,并将其应用于机器翻译、语义搜索和自动问答等领域。
近十年来的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者们通过对词汇的分类、语义特征和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词汇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他们还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技术领域,为语言处理和智能系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数据获取的难度、理论框架的完善等,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深入研究。
国内词汇语用现象研究十五年之述评
![国内词汇语用现象研究十五年之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95b00d7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0.png)
国内词汇语用现象研究十五年之述评2009年第6期总第66期江西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O.6,2009Serial NO.66———————————————收稿日期:2009-07-22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词汇语用理论应用研究”(07K02)作者简介:曾衍桃,广东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用学、英语教学研究;何晓勤,江西财经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英语教学研究;陈开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文化学、语用学、英语教学研究。
一、引言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领域迅速发展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词汇层面为基点,结合语用机制、语境知识和百科知识,对词汇意义,尤其是词汇的未完全表述意义即动态意义进行动态研究,对词义在使用中的演变及变化过程、运作机制、变化规律进行描写和理论阐释。
[1]4该学科研究最早可追溯到McCawley ,[2]但比较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德国洪特堡大学的布拉特纳(Bluntner )1988年在《语义学杂志》发表题为“词汇语用学”的文章,首先提出了词汇语用学这一概念。
[3]他先后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发表了一批论文,对词汇语用学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并开展了一系列个案研究。
此外,还有其他人一些零星的研究,如Mercer [4]、Packard 。
[5][6]我国学界对词汇语用问题的关注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而对词汇语用学涉及的各方面进行较为系统、全面地探讨则是最近十年的事情。
随着对国外理论的引进、吸收和应用,国内有关词汇语用问题的探讨涌现出了不少成果。
本文从六个主要方面对我国十五年来词汇语用现象的研究进行简要回顾与评述。
二、宏观词汇语用问题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有学者提出并阐释了动态词汇学的概念,讨论了动态词汇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指出动态研究是词汇学研究的必然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广东商学院 外 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羹
曾衍桃 ’ ,何 晓勤 ,陈开举 。
5 0 2 ;2 江西财经大学 外 国语学院 ,江西 南 昌 1 30 .
502 ; 14 0 )
l
3 0 1 30 3
国 内词 汇语 用现象研 究十五年之述评
3 .广 东 外语 外 贸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关 键 词 :词 汇语 用 ;跨 面 ;应 用 ;对 比与认 知研 究 中图 分 类 号 :H3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9 2 (0 9 6 0 7 — 7 1 0 8 2 7 2 0 )0 — 0 3 0
一
、
引言
本 世纪 初 ,有 学 者结合 语用 学 、词 汇学 与语义 学理
作者简介 :曾衍桃 ,广 东商学院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语 用学、英语 教学研 究 ;何 晓勤,江西财经大 学教授 ,主要 从事语 用学、英语教 学研究 ;陈开举 ,广东外语 外贸大学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文化学、语 用学、英语教 学研 究。
江 财大 学 I 西 经 学 报
江 西 财 经 大 学学报 2 0 0 9年 第 6期 总 第 6 6期
学这一概念。1 口 他先后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发表 了一批论
文 ,对词 汇语 用 学 进 行 了初 步 的界 定 ,并 开 展 了一 系
列个案研 究。此外 ,还有其他人一些零星 的研究 ,如
M ec r1 P c ado1] rel、 a k r [6 4 5
围、现状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和讨论 ,认 为词 汇语 用学是对 词汇语义进 行社交语用 和认知语用 的多维 、
立 体 、动态 研 究 ,弥 补 了语 义 学 的理 论 缺 陷 。1 学 者 L l 有
我 国学 界 对 词 汇 语 用 问 题 的 关 注 始 于 上 世 纪 9 O
年代 中期 ,而对词汇语用学涉及 的各方面进行较为 系
统 、全面地探讨 则是最 近十年 的事情 。随着对 国外理
论 的 引 进 、吸 收 和应 用 ,国 内有 关 词 汇 语 用 问题 的探
二 、宏 观 词 汇语 用 问题 研 究
每一门学科 自有其学科特征 。词汇语 用学也不例 外 ,它必须具备非组合性原则 、非表征手段 、经济原 则 、取消性原则等学科品格 ,即在进行具体词汇语用
早在 2 0世纪9 0年代末 ,我 国有学 者提 出并 阐释 现象 研究时 ,必须采用非组 合性原则 和非表征手段 , 了动 态 词 汇 学 的 概 念 ,讨 论 了 动态 词 汇学 的研 究 内 容 在解释词汇语用现象时要运用经济原则 ,并且要解释
讨 涌 现 出了 不 少 成果 。本 文 从 六 个 主要 方 面 对 我 国 十
从传统词汇语义学 的困惑 出发 ,探讨 词汇语 用学对词
汇意义的解释力 ,指出词语的使 用与理解不仅仅是语
言 问 题 ,更 是 语 用 与认 知 的问 题 。 l 】
五年 来 词 汇语 用 现象 的研 究 进行 简 要 回顾 与评 述 。
三 、微 观 词汇 语 用 问题研 究
充 。5 【四是 意 义 引 申假设 。词 汇 的 引 申和 比喻义 都 是基 1
人们在对词 汇语用现象进行宏观讨论的同时 ,也 针对微 观的某些典 型词汇语 用现象 做具 体 的分 析研 究 ,这些现象包括词汇歧义 、一词多义 、语用 异常 、
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领域迅速发展的一 门分支学 论 ,对 词 汇 展 开动 态 研 究 ,探 讨 词 汇 语 用 及 词 汇 能 力 科 ,它以词汇层 面为基点 ,结合语用机制 、语境知识 与语 言 、图式 、语 篇 、语用 知识 的关 系 ,认为词汇能 罔 和百科知识 ,对词汇意义 ,尤其是词汇的未完全表述 力是各层 面知识的总和 ;运用关联理论 和语用学理论 研 究词 的语 用 意 义 的定 义 、性 质 及 理 解 ,指 出词 的语 意义即动态意义进行动态研究 ,对词义在使用 中的演 用 意 义 与语 言 意 义 既 有联 系 又有 区别 ,词 的语 用 意 义 变及变化过程 、运作机制 、变化规律进行描写和理论 是词 的使用 意义或语境意义 。1 [ 9 也有学者讨论 了语境在 阐释 。 该 学科研 究最早可追溯到 M C we ,l 比较 cal 1 y2 但 词汇意义研究中的关键作用 , ] 问题实质上就是词 I t 0 这些 系统 的研究始于 2 世纪 8 年代末 。德 国洪特堡大学 0 0 的布拉 特纳 ( l te 18 Bu nr 9 8年在 《 n ) 语义 学杂 志》 发
和范 围 ,指 出 动 态研 究 是 词 汇 学 研 究 的必 然 趋 势 。1 [ 7 自 会 话 含 义何 时可 取 消何 时不 可 取 消 。 【
收 稿 日期 :20 — 7 2 090—2
基金项 目:广 东省哲学社会科 学十一五规划项 目 “ 词汇语用理论应用研 究” (7 2 0K0 )
表 题 为 “ 汇语 用 学 ” 的文 章 ,首 先 提 出 了词 汇 语 用 词
汇语 用 问题 。
与此 同时 ,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用学作为一 门新学科逐步在我 国得到系统的介绍和探讨 。我国学者在 引介 国外词汇 语用学理论 的基础上 ,结合研究实践 ,对词汇语用学
的 基 本 性 质 、缘 由 、背 景 、原 则 、 方 法 、对 象 与 范
摘
要 :本文从宏观 、微观、跨 面、应用、对 比、认知六个方 面对 国 内词 汇语 用现 象研 究做 了简要 的回顾
与评述 。国内学者虽然取得 了一定的研 究成果 ,对词汇语 用 问题的重要性形 成 了共识 ,但还存在 着较 多的不足 。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 尚未形成完备的词汇语 用学理论 ;二是研 究的语料及 对象语 言有待拓 宽到英语以外的 语 言.尤其是汉语 ;三是应加 强对词; 语用学的应用研 究。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