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妻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②【意映卿卿如晤】意思如同“”。
意映,。
卿卿,。
如睬,。
③【竟】。
④【彀】。
⑤【司马春衫】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春衫,。
⑥【太上之忘情】。
⑦【充】。
⑧【与使】。
⑨【无宁】。
⑩【有身】。
⑪【寸管】。
⑫【第】。
⑬【抑】。
⑭【骨化石】。
后人称之为“望夫石”。
⑮【率性】。
⑯【依新】。
⑰【肖】。
⑱【旁】。
⑲【的的】。
⑳【偶】。
㉑【巾】。
㉒【模拟】。
㉓【一恸】。
㉔【辛未】。
㉕【念】。
㉖【四鼓】。
㉗【诸母】。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2、分析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当尽吾意为幸.:
③称心快.意: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⑥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⑧当尽.吾意为幸:
⑨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⑪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⑫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⑬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⑭意洞手.书:
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⑯卒不忍独善.其身:
⑰瓜分之日可以死.:
⑱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
⑲此吾所以
..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⑳吾家后日
..当甚贫:
㉑汝泣告.我:
㉒汝可以模拟
..得之:
㉓钟情
..如我辈者:
3、一词多义
与
①与妻书:
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③吾与(汝)并肩携手:
④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竟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
余
①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②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③前十余日回家:
④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⑤吾今死无余憾:
当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②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吾家后日当甚贫:
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卒
①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②旦日飨士卒:
③鲁肃闻刘表卒:
④五万兵难卒合:
而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谓吾忍舍汝而死:
③汝初闻言而怒:
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⑤谁知吾卒先汝而死:
⑥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
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
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
⑩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以
①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③亦以天下人为念:
④望今后必以告妾:
⑤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⑥且以汝之有身也:
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⑧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⑩汝不必以无侣悲:
⑪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其
①汝其勿悲:
②汝其善抚之:
③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
④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⑤卒不忍独善其身:
⑥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⑦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⑧吾亦望其言是实:
为
①故忍悲为汝言之:
②亦以天下人为念:
③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④虽不谓吾言为是:
⑤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
⑥吾爱汝,所以为汝体着唯恐未尽:
⑦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之
①故忍悲为汝言之:
②及今思之:
③吾能之乎?抑或汝能之乎:
④汝可以模拟得之:
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⑥吾充吾爱汝之心:
⑦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
⑧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⑨回忆后街之屋:
⑩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⑪适冬之望日:
⑫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⑬吾之逃家复归也:
⑭使之肖我:
⑮汝其善抚之:
相
①而亦无词相答:
②当哭相和也:至
①吾至爱汝:
②吾爱汝至:
盖
①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4、文言句式
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②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③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
④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⑥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
⑦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⑧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
⑨吾今与汝无言(可说)矣:
⑩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⑪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
⑫吾爱汝至:
⑬天灾可以死(人) :
⑭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⑮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三、重点句子翻译:
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2、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3、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4、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7、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
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旋属灾潦荐②至,沼堙台圮。
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
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
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
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徐动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
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濫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康之.由,革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
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那,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
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
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②荐:连续③覙缕:逐条陈述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狎:亲近
B.万象迭.入迭:重叠
C.杨君缄书赍.图赍:送
D.成胜概.概:景象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为名也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康之.由,革弊兴利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
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每至河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白洲等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体合,言简意赅。
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翻译:
(2)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翻译:
(3)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翻译: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②【意映卿卿如晤】意思如同“我妻见字如面”。
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
卿卿,旧时夫对妻的爱称。
如睬,如同见而,旧时书信用语。
③【竟】完成。
④【彀】同“够”。
⑤【司马春衫】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里比喻极度悲伤。
春衫,应为“青衫”。
⑥【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
⑦【充】扩充。
⑧【与使】与其。
⑨【无宁】不如。
⑩【有身】有身孕。
⑪【寸管】指笔。
⑫【第】只是。
⑬【抑】还是。
⑭【骨化石】古代传说,有一男子外出未归,其妻天天登山远望,日久天长变成了一块石头。
后人称之为“望夫石”。
⑮【率性】任性。
⑯【依新】作者的儿子。
⑰【肖】像。
⑱【旁】靠近。
⑲【的的】实在,的确。
⑳【偶】婚配,嫁给。
㉑【巾】这封信写在一条白布方巾上,故云。
㉒【模拟】想象,揣摩。
㉓【一恸】大恸。
㉔【辛未】应是“辛亥”,即1911年。
㉕【念】俗同“廿”,二十。
㉖【四鼓】四更天。
㉗【诸母】各位伯母、叔母。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通“够”
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
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
2、分析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尊敬
②当尽吾意为幸.:形容词用作名词,幸事
③称心快.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名词作状语,象切瓜一样
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
⑥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形容词用作动词,写尽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
⑧当尽.吾意为幸:形容词用作动词,领会尽,领会透;
⑨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名词用作动词,追求
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孩
⑪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⑫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动词作状语,小声哭着
⑬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动词用作状语,用哭声。
⑭意洞手.书: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
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名词作状语,用数字
⑯卒不忍独善.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善、好。
⑰瓜分之日可以死.:动词的使动用法,(死其后省略宾语“之”),使……死
⑱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古今异义,古义: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今义:表并列
⑲此吾所以
..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古今异义,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
⑳吾家后日
..当甚贫:古今异义,古义:以后的日子。
今义:后天
㉑汝泣告.我:古今异义,古义:请求。
今义:控告、告诉等。
㉒汝可以模拟
..得之:古今异义,古义:想像、揣摩。
今义:模仿。
㉓钟情
..如我辈者:古今异义,古义: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今义:感情专注3、一词多义
与
①与妻书:动词,给,给予
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介词,和,同,跟
③吾与(汝)并肩携手:连词,表并列,和、同
④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连词,表选择,与其
竟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完毕,终了(使……完毕)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副词,全,整,终身
③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名词,自身,自己
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名词,身孕
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词,推广到
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介词,等到
余
①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副词,以外,以后
②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动词,剩下,留下
③前十余日回家:数词,整数后不确定的零数
④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代词,我的
⑤吾今死无余憾:形容词,遗留的,剩下的
当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能愿动词,应当。
②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词,在。
③吾家后日当甚贫:副词,会,将会。
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副词,会,将会。
卒
①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读zú,终于,副词
②旦日飨士卒:读zú,兵,名词
③鲁肃闻刘表卒:读zú,死,动词
④五万兵难卒合:读cù,通“猝”,仓猝,副词
而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连词表顺承
②谓吾忍舍汝而死:连词表顺承
③汝初闻言而怒:连词表顺承,就
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连词表转折,可是
⑤谁知吾卒先汝而死:连词表修饰
⑥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连词表转折,可是;表并列,又
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连词表示转折,却
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⑩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连词表修饰
以
①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介词,用
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介词,凭
③亦以天下人为念:介词,把
④望今后必以告妾:介词,把
⑤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介词,把
⑥且以汝之有身也:介词,因为
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词,用
⑧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连词,表修饰
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介词,从
⑩汝不必以无侣悲:介词,因为
⑪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介词,把
其
①汝其勿悲:语气副词,表婉商语气,可,希望
②汝其善抚之:语气副词,表期望语气,应当,一定
③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代词,他
④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语气副词,表测度语气,大概,或许。
⑤卒不忍独善其身:代词,自己
⑥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代词,代腹中之物
⑦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代词,代鬼
⑧吾亦望其言是实:代词,那些
为
①故忍悲为汝言之:介词,对,与
②亦以天下人为念:动词,作为
③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介词,替
④虽不谓吾言为是:判断词,是
⑤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动词,作为
⑥吾爱汝,所以为汝体着唯恐未尽:介词,替
⑦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动词,当作。
之
①故忍悲为汝言之:代词,这件事
②及今思之:代词,这件事
③吾能之乎?抑或汝能之乎:代词,这样
④汝可以模拟得之:代词,我的心情
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结构助词,的
⑥吾充吾爱汝之心:结构助词,的
⑦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结构助词,的
⑧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结构助词,的
⑨回忆后街之屋:结构助词,的
⑩为吾与汝双栖之所:结构助词,的
⑪适冬之望日:结构助词,的
⑫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结构助词,的
⑬吾之逃家复归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⑭使之肖我:代词,他
⑮汝其善抚之:代词,他
相
①而亦无词相答:代词,我
②当哭相和也:代词,你
至
①吾至爱汝:副词,最,极
②吾爱汝至:副词,极
盖
①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副词,表示推断性判断,大概
4、文言句式
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判断句
②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倒装句(定语后置)
③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省略句 (省略介词宾语)
④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省略句 (省略介词“于”)
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倒装句(主谓倒装句)
⑥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省略句 (省略介词“于”)
⑦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判断句
⑧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省略句 (省略介词“于”。
)
⑨吾今与汝无言(可说)矣:省略句 (省略谓语)
⑩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倒装句 (定语后置)
⑪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省略句 (省略介词“于”) ⑫吾爱汝至:倒装句(状语后置)
⑬天灾可以死(人) :省略句 (省略宾语)
⑭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固定结构,表选择,与其……不如……⑮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固定结构,表疑问,把……怎么办,对……怎么样,拿……怎么办
三、重点句子翻译:
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翻译: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
2、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翻译: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爱的人,这是我勇敢地(在)你之前死却不顾及你的原因。
3、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翻译: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
4、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翻译:这是我敢于勇敢去死不顾及你的原因啊!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翻译:尊敬自己家的长辈(老人),从而推及到尊敬别人的长辈(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6、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翻译: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正确的,但也无话回答我。
7、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翻译:像我们这样专一爱情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就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
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旋属灾潦荐②至,沼堙台圮。
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
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
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
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徐动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
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③
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濫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康之.由,革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
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那,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
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
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②荐:连续③覙缕:逐条陈述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狎:亲近
B.万象迭.入迭:重叠
C.杨君缄书赍.图赍:送
D.成胜概.概:景象
【解析】B项,迭:交替,轮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
A.因.以为名也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康之.由,革弊兴利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A.因:连词,表承接,于是,就/介词,通过。
B.以:连词,表目的,来。
C.之:结构助词。
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D.若:动词,像,如同/代词,你,与“属”连用,构成复合词,可译为“你们”。
答案:B。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
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
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解析】A.“本文是一篇游记”错。
本文不以记游写景为主,而是因事抒发自己的见解。
应是一篇杂记。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
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解析】A。
“春”“秋”都是季节,而且“汀风春”与“溪月秋”结构相似,所以“春”秋”后可以断开;“花繁鸟啼之旦”与“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与“歌吹作”句式一致,所以要各自保持完整,不可断开。
其余“舟掉徐动”“筋咏半酣”飘然恍然”句式比较整齐,其后可以断开。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文章记叙白洲等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体合,言简意赅。
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
【解析】C.“有批评之意”错。
其意不在批评,而在于借四人突出杨君。
其次,“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也不准确。
文中已指明龚、黄“有善政”。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翻译:面对宽广的池水、看到排列的峰峦的,称它为山光亭。
(2)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翻译:杨君先前治理舒地(或“在舒地做官”),舒地百姓太平;现今治理湖地,湖地百姓安康。
(3)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翻译:二者都具备的,大概就是我的朋友杨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