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触摸春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流连”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

学生:课前体验什么都看不见的盲人生活。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春天的图片(ppt2—39)。

一、初步感悟,谈话揭题
1.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那么多春天的图片,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的确,春天在我们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丽的春天在盲人的眼里却是——(出示ppt40:一幅黑画面)?学生接答:一片漆黑。

昨天老师让大家在家里蒙上眼睛体验什么都看不见的生活,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3.是的,盲人的生活非常不方便,让人同情,可是有一个名叫安静的盲童却能勇敢地面对现实,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去看看身为一个盲人的她会怎样。

出示课题(ppt41),学生读课题。

触摸的意思是什么?(用手轻轻触碰)。

再轻轻地读一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确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难读和喜欢读的句段多读几遍,同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出示ppt42)
2.读准生字词语。

(出示ppt43:盲童小径流畅扑闪悄然划过弧线曲线飞翔权利缤纷一瞬间清香袅袅磕磕绊绊)
(1)请个小老师带读,小老师读准确了,其他同学就跟读一遍,开火车做小老师吧!
(2)老师带读个别难读的词语(出示ppt44):悄然、扑闪、磕磕绊绊等。

(3)指导读好多音字:悄然、划过、曲线。

3.质疑较难理解的词语意思,师随机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理解意思的引导。

(把“流连”的意思理解延后。


4.指导生字书写:(出示ppt45)这课生字中的“磕、瞬”比较难写,怎么才能写好它们?谁给大家提个醒?老师范写,学生试写1个。

5.指导读好长句(出示ppt46)。

(学生基础好就一读而过。


6. 能把课文长句读好,老师相信全文你都能读通顺、流利了。

现在请再次轻轻地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教你一个好办法:可以画出文中关键语句,再连起来说一说,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指名说,老师适时引导评价。

三、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1.课前,老师也读了几遍课文,发现全文只有一处地方用上了“!”。

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并用横线划出。

(反馈后出示ppt47——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谁来读一读,把感叹的语气读出来?
2.为什么说那是奇迹?(板书:奇迹)(反馈后出示ppt48——句子“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
3.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感受一下这一幕“奇迹”吧。

师引读(出示ppt49):奇迹发生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春天来了——生接读(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那天早晨——生接读(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奇迹拉开了序幕,看——生接读(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看哪——生接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4.引导理解“流连”。

(1)读到这里,懂得“流连”的意思了吗?
(2) 是啊,安静是整天在花香中流连,早晨,她——生接读(在花香中流连);中午,她——生接读(在花香中流连);下午她还在——生接读(花香中流连)。

(3)安静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她都闻到了什么?还可能触摸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懂得了“流连”的意思,还有什么想问的吗?同学们可以抓住句子的眼睛(关键词)来提问。

指名说,师小结(预设质疑,出示ppt50):是啊,盲女孩安静身上这种神奇的灵性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安静身上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呢?相信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我们留到下节课。

四、布置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到摘抄本上。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并试着背诵。

教学反思:
本课时我认为最成功的两点是:
1.重视了方法指导。

理解词语是这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随机引导理解“穿梭、流畅、悄然、奇迹、灵性、张望”这些词语意思的时候,我有的采用表演,有的采用联系上下文,有的结合生活的实际,有的展开想象,通过鼓励、引导,一步步达成对词语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如在理解“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对“流连”一词的理解,我不仅仅停留在字典上的解释“留恋,恋恋不舍”,我继续引导学生会想象“安静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她都闻到了什么?还可能触摸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追问,学生不光对“流连”的这个词理解更加具体形象,而且了解到安静是一个热爱春天,心思细腻的女孩。

在理解“悄然”“奇迹”这两个词的时候也是与朗诵结合起来。

学生体会到“悄然”就是悄无声息的,很隐秘地,指导他们在读的时候,就“重音轻读”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法。

2、情味十足。

首先,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在开课前让同学们进行了一次盲人的体验活动,使他们感受到眼睛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更深地体会到盲童安静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可叹之处。

上课前又让学生会欣赏多张春天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如此令人陶醉的美景作为盲人竟然看不见,这是多么悲哀的事,由此勾起对课文人物深深的关心之情。

就是在这样一种浓浓的情味中,学生的阅读期待便也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此外,这节课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尽量用激励性和指导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如:“你的朗读很流畅”“谢谢你的提醒”“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你已经用心思考了”等等,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去小心地呵护他们的心灵,使语文课堂成为文本、作者、教者、学生之间的多向的情感交流的平台,使课堂充满浓浓的人文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