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比较文学史上的三个学派及其特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必要说明的三点
• 1、世界比较文学史上的三个学派,是从比
较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的;有的学者认为中 国学派也自成一家,但我认为还不太成熟, 暂时不算在内;
• 2、三个学派并不一定是按时间前后形成的,
也有交叉、也有重叠;往往形成一种“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
• 3、学派的特点、缺点也是相对的,只是一
• 这一立场所带来的一个后果是要判断一种
文化什么方面是好的,什么又是坏的,无 法从该文化的外部来作出。判断一种特定 的做法或者行为是否与一种文化的价值观 相一致,这是能够做到的事情,而判断那 些价值观本身是好是坏,就做不到了。” (Richard F.Von Dohlen. Culture War and Ethical Theory.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Inc.,2019,p.19)
• C 其比较文学研究仍然没有跨越东、
西方两大文化体系。
• (4)美国学派的特点与缺点之成
因:
• A 正在兴起的新批评的影响; • B 多民族、多种族的社会结构; • C 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气象; • D 比较短的文化与文学传统.
• 3 俄苏学派 • (1)三个主要代表:
• A 维谢洛夫斯基:其《历史诗学三
• (2)俄苏学派的四个特点: • A 历史比较文艺学; • B 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 • C 一种新的类型学研究; • D 同时重视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但
做得不够。
• (3) 俄苏学派的三个失误: • A 局限于文艺学范围之内; • B 时有“苏联中心主义”观念; • C 以政治观念代替学术研究。
四种主要著作查尔斯摩根英国在法国小说中克洛代尔研究比较文学认识比较文学的性质国际文学关系史比较研究的七个方面媒介体裁主题作家渊源思想动向国与国之间的固有看法
第三讲 比较文学史上的 三个学派及其特征
一、学派构成的五个要素
• 1 代表人物
2 理论主张 3 发表阵地 4 学术影响 5 方法论特点
二、三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学派研 究的个案性与整体性)
出“三种文学”概念(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 体文学)、文学的三种类型(放送者、接受者、 传送者)、注重三种文学关系研究(希腊文学与 拉丁文学、中世纪以来的近代文学和古代文学、 近代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
• C 基亚:四种主要著作(《查尔斯摩根》、
《英国在法国小说中》、《克洛代尔研究》、
《比较文学》)、认识比较文学的“性质” (国际文学关系史)、比较研究的“七个方面” (媒介、体裁、主题、作家、渊源、思想动向、 国与国之间的固有看法)。
与多种文化关系参考书录指南》、《世界 文学:人类经历文集》。
• 创办《比较文学通讯》。
• 提出了文学的“环宇主义”和“文化多元
主义”的观点,产生较大的影响。
美国学派在前期的学者
• 在美国,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人相当多,
还没有形成学派之前,还有沙克福德、盖 莱、伍德贝利、钱德勒、坎贝尔等人,只 是没有形成气候而已。但有多少人能够像 天上的星星一样,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能 看到呢?一个学科的发展不是靠几个人就 能够的,必须有一大批人来从事这样的工 作,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才有基础。
表美国学派提出了自己的比较文学定义。
雷马克的比较文学定义
• 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
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及相关领域之间 的关系,例如艺术(绘画、雕刻、建筑、 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政治、 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 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 表现领域的比较。(《比较文学研究资 料》,北师大,1986,第1页)
思考题
• 1、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相比较,其异同点
体现在哪些方面?各自说明了什么样的问 题?
• 2、所谓的“中国学派”,与前三个学派相
比较,还有哪些方面不够成熟?你对中国 学派的发展有什么预期?
• (2)美国学派的四个特点: • A 对于法国学派主张的反叛性; • B 强调比较文学研究“文学性”; • C 认为“平行研究”是可行的; • D 认为“跨学科研究”具有重大
意义。
• (3)美国学派的三个失误: • A 让比较文学研究几乎是无所不包;
• B 将“比较文学”导向了“比较文
化”,从而有可能消失自己的学科特 征;
• C 奥尔德里奇:以《论比较文学》
(1945)为代表作;
• 三种主要著作:《但丁在国外的声
望》、《比较文学大纲—从但丁到奥
尼尔》、《比较文学书目》。
• 创办了《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杂志。
• D 克里斯蒂:五种主要著作:《美国超验
主义中的东方影响》、《亚洲遗产与美国 生活》、《从文学看世界》、《比较文学
文学关系史”;
• B 强调事实联系,崇尚考证方法; • C 治学态度严谨,方法科学; • D 以跨越民族和语言为前提。
• (3) 法国学派的三个失误: • A 研究范围限于西欧文化体系与文化
遗产的范围之内;
• B 有时过分拘泥于实证主义,忽略了
同时要对文学作品的美学分析;
• C 有民族沙文主义的倾向的存在。
题》。
日尔蒙斯基的比较文学定义
• 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
研究国际联系与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 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文学事实相 同,一方面可能出于社会和各民族文化发 展相同,另一方面则可能出于各民族之间 的文化接触;相应地区分为:文学过程的 类型学的相似和文学联系和文学影响,通 常两者相互作用,但不应将它们混为一谈。 (〈苏联大百科全书〉)
• 2 美国学派 • (1)四个主要代表: • A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认为法国学派存
“五大问题”:第一,没有明确的研究内容和 研究方法;第二,机械的研究渊源和影响;第 三,文化民族主义动机;第四,将比较文学和 总体文学分开;第五,丢弃了文学之美的欣赏。
• B 雷马克:提出了“跨学科研究”的主张,并代
卡雷的比较文学定义
• 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
的精神联系,研究阿伦和普希金、歌德和 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 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 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比较文学》, 法国大学出版社,1951年,第5页)
• (2) 法国学派的四个特点: • A 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研究,即“国际
• 他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的‘不见’和
‘洞见’,决定了他对另一种文化如何选 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解 释。”(《重读杨周翰先生的“欧洲中心 主义”,〈中国比较文学〉,2019,3)对 于“欧洲中心主义”,我们可以理解,但 我们不能认同;因为任何文化的意义与价 值都只能是相对的,任何一种文化不可能 永远处于中心,也不可能永远只处于边缘。
1 法国学派:
(1)五个代表人物: A 巴登斯贝格是形成期的领袖人物:三种 主要著作(《歌德在法国》(1904)、
《文学研究》(1907)、《巴尔扎克的外 来影响》(1912))、研究的两个特点
(查阅大量报刊原始文献;严密的考证方 法)
B 梵第根:五种主要著作(《俄相在法国》、《欧
洲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莎士比亚在欧洲大陆 上》、《欧美文学史》、《比较文学论》);提
杨、乐先生对欧洲中心主义的看法
杨说:“所谓的欧洲中心主义,不 过是一种从欧洲的角度思考问题的 方法,而欧洲人不能不从一种欧洲 的视角去看待他者”。
• 乐黛云先生曾说: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 的文化传统、思维方 式,自己熟悉的一切 去解读另一种文化, 一般来说,他只能按 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 认识这个世界。
章》提出了“借用说”和“多源 说”.
• 开创了一种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方法:
历史比较研究;
• B 日尔蒙斯基:四种主要著作:
《文学的历史比较研究问题》
(1960)、《作为国际性现象的文 学流派》(1967)、《作为比较文
学研究对象的中世纪文学》(1970) 《比较文艺学:东方和西方》。
• C 康拉德:《现代比较文艺学问
• D 卡雷:主要著作是《歌德在英国》,为其学
生基亚《比较文学》写序言提出定义,代表法
国学派发言。
• E 艾金伯勒:七种主要著作(《兰波
的神话》、《文学保健学》、《耶稣 会士在中国》、《孔子》、《云雨, 中国的色情》、《比较不是理由》、
《真正的总体文学论文集》);内在
价值与内在规律;人文义学术;东 方的加入才有完整性。
种理论上的表述,不是一种绝对的判断。
冯多伦的“文化相对主义”定义
• 冯多伦对“文化相对主义”有一个定义:
“文化相对主义是这样一种道德理论,即 一切价值均与它们处于其中的文化相关。 反过来说,没有普遍价值。没有超越一切 文化的价值,也没有人类借以判断什么是 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抑或什么是好的, 什么又是坏的这样的普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