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PPT下载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作用:走出滞胀,赢得冷战,是新政以来美国经济 史第二次革命。 ⑷局限:减税和增加军费,财政赤字急剧上升。
【典型例题】☆(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T35)20世纪70年 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 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 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 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 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3.什么是“里根经济学”?(1981-1989年) ⑴理论:以“供给学派”减税政策,为企业提供宽松 的环境和市场自由竞争的空间,来对付经济停滞;以 “货币学派”的削减政府开支和控制货币供应量来降 低通货膨胀。
⑵措施:提倡自由放任,强调市场调节,反对国家干 预;实行有利于富人的减税政策,被攻击为“劫贫济 富”;增加军费开支,用加大政府消费来缓解危机。
三.第三产业兴起 1.概念:服务行业,非物质生产部门。 注意:什么是三个产业? 2.原因: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消 费需求多样化。 3.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比重迅速 上升。 4.作用:三个产业互相促进,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 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 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4.第四阶段 滞胀时期是生产停“滞”(缓慢发展)和通货膨“胀”并存,物价却持续上涨,信贷不断扩张。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⑴积极: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矛盾,稳定社会;
1.目的:为了缩1小.贫富第差距一,缓阶和社段会矛:盾。50~70年代初,繁荣
注意:前两个变化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学思之窗】为什么第三产业在危机期间的波动比较 小?
⑴因为服务行业提供的是劳务,“产”和“销”大体 上是同步进行的,它不会像物质生产部门那样造成产 品积压,因而有助于减轻因产品滞销造成的连锁反应。
⑵第三产业的繁荣也使产业部门增多,行业多样化, 这就使各部门的扩张与收缩差异增大,从而减少了集 中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⑴原因:国家过度地干预经济和福利国家的形成逐渐产生消极影响。
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 尽量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战⑷后局资 限本:主减义税下新和变增没化加军有费,不财政劳赤字而急剧获上升的。 东西。”这表明( ) 注4.意第:四此阶时段正A:值9.中0年国代罗全,面发斯建展设福和文在革时美期。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⑷两者关系:都是应对大危机的产物,凯恩斯主义是 理论探索,罗斯福新政是实践创新,两者异曲同工, 印证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3.什么是“里根经济学”? 其影响不局限于资本主义世界,而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
4.概述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③金融,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出马歇尔计划,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进由而此引 可发知经,济美C停国.滞联和邦罗通政货府斯膨试胀图福。( )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⑵表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4.概述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1.含义: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⑵自由主义: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 由贸易。
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和资本高度集 中,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以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⑷凯恩斯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全面干预经济。降 低利率、通货膨胀、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社会福利以刺激投 资和消费。
⑸新自由主义:经济滞胀之后,减税刺激生产,货币紧缩抑 制通胀,削减社会福利,减少政策开支,国有企业私有化; 尽量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⑹混合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机构和市场机制共同 调控经济,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注意:前两个变化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第二阶段:70大年代力,滞拓胀 展世界市场。 ⑵表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理解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的关系。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⑴积极: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矛盾,稳定社会;
注意:此时正值中国全面建设和文革时期。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4.第四阶段
⑴原因 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以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3.第三阶段:80①年代理,复论苏 ,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 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第二阶段:70年代,滞胀
4.概述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二.福利国家出现 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 障经济安全,保证社会服务。 3.内容 ⑴历程:二战后,发展起来;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 80年代,缩小规模。 ⑵目标: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
⑶措施:建立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 在内的国家制度。 4.影响: ⑴积极: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矛盾,稳定社会;扩大消 费,拉动经济发展。
【典型例题】※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
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 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 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4.概述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⑴重商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保护工商业的发展,鼓励出 口,限制进口,积累金银。
【典型例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 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表明( )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4.第四阶段
4.第四阶段:90年代,发展 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倡导介于 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注意:“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再者,发展新 经济。 “克林顿经济学”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典型例题】☆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以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 ⑴原因:国家过度地干预经济和福利国家的形成逐渐产生消极影响。
☆本课小结
1.经济危机和经济“滞胀”有何区别?凯恩斯主义 与滞胀有何关系?
⑴区别: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而引发价格下跌, 企业破产,信贷萎缩。滞胀时期是生产停“滞”(缓 慢发展)和通货膨“胀”并存,物价却持续上涨,信 贷不断扩张。
⑵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冒通 货膨胀的危险;要抑制通货膨胀,就有加剧经济衰退 的危险。于是,“滞胀”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顽症。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 1.归纳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2.简述现代“福利国家”制度的目的、实质、内容和 影响。 3.战后资本主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4.概述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课文结构示意图之实践发展
⑵消极: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养成社会惰性,带来道德 危机;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 “穷人因懒惰而贫穷,富人因努力而致富。”
【典型例题】☆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 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 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四.“新经济”出现 1.含义: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 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内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 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 3.影响: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
☆本课小结
1.经济危机和经济“滞胀”有何区别?凯恩斯主义与滞 胀有何关系? 2.理解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的关系。 3.什么是“里根经济学”? 4.概述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2.理解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的关系。 ⑴标志: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 通论》。
⑵积极:面对大萧条,国家就必须通过降低利率、通 货膨胀、刺激投资和消费、兴办公共工程等手段来干 预调节经济生活。“战后繁荣之父”
⑶消极:凯恩斯主义者的口号:奢侈是美德,节俭是 罪恶,导致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 “战后滞胀病之母”
D.缓解20世纪70②年代科的经技济滞,胀 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发展新
⑶措施:建立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在内的国家制度。
兴产业。 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
3.第三阶段:80年代,复苏
⑴原因:国家过度③地干金预经融济和,福利建国家立的形布成逐雷渐产顿生消森极影林响。体系,提出马歇尔计划,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1.第一阶段:50~70年代初,繁荣 2.第二阶段:70年代,滞胀 3.第三阶段:80年代,复苏 4.第四阶段:90年代,发展
⑵目标: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2.第二阶段:70年代,滞胀 ⑴原因:国家过度地干预经济和福利国家的形成逐 渐产生消极影响。 ⑵表现: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 注意:经济“滞”、通货“胀”和经济危机的区别。 3.第三阶段:80年代,复苏 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税收、减少政府 开支、减少社会福利开支、紧缩通货(严格控制货 币供应量的增长);增加军费。 注意:“里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开始遭到质疑。
战 后
繁荣
资 本 主 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福利国家出现:目的、实质、内容、影响 第三产业兴起:概念、原因、表现、作用
滞胀 复苏 发展
新 “新经济”出现:含义、内容、影响


注意:前两个变化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后两个变化
受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其影响不局限于资本主义世
界,而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