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 1841年12月,时任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的亚当斯发表 演说指出,中英外交礼仪的争执导致了战争。这一看法( ) A.揭示了战争的根源 B.掩饰了战争的侵略性 C.忽视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D.渲染了冲突的必然性
题目立意:本题旨在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要求能 够对人物观点作出基本的评价和判断。
素养阐释
1.将鸦片战争放到19世纪中期世界大环境中考察,认识鸦片 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培养时空观念。 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等历史材料,分析 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史 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3.通过分析开眼看世界的内容,认识当时中国的思想状况, 培养国际视野。
(3)英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局势:鸦片战争前,英国正在经历 严峻的经济危机,宪章运动高涨,国内矛盾尖锐。为转嫁国内 矛盾,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重要背 景。
(4)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暴露 无遗,东西方国力的差距大,这一点已经被英国访华使臣马戛 尔尼察觉,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重要背景。
解题指导:“中英外交礼仪的争执导致了战争”这一观点没有 认清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无法揭示鸦片战 争爆发的根源,故B项正确,A项错误。“外交礼仪的争执”是中 西文化差异的表现,排除C项。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是指英 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排除D项。
答案:B
探究点二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知识点二 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1)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 走私,清政府派林则徐到广州严厉禁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对 华发动战争。 (2)侵华战争:1840—1842年,英国侵略者从广州开始,发动了 对华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3)深刻影响:《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 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 的开端。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 患与救亡图存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课堂小结
时空坐标
课标定位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周边形势、 清朝统治的状态。 2.两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 内容及具体影响、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3.开眼看世界: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 习的主张。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 目的。 ②直接借口:“亚罗号”事件。
(2)过程 ①第一阶段:1856—1858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 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 条约》。 ②第二阶段:1859—1860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 京换约,再次发动对华战争,焚毁圆明园,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 签订《北京条约》。 ③沙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 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 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
3.影响:这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 以求自强的主张。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探究点一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史料实证 材料一 英国派往中国的通商使团
伊丽莎白时期 詹姆士时期
乔治三世时期
1596年 1610年、1613年 1793年 1816年
伍德 不详 马戛尔尼 阿美士德
夭折 夭折 失败 失败
题目立意:本题考查对不平等条约造成的恶劣影响的理解, 考查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协定关税严重损害 了中国的司法和关税主权,但当时的清政府却认为是外交的 成功,反映了当时的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A项正确。
答案:A
课堂小结
十年寒窗磨利剑, 一朝折桂展宏图!
史料实证 材料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 的危害非常大。第一项规定确立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的 税率。第二项规定使“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 夷人”获得了管理自己的权利。第三项规定则保证了以后其 他国家在中国得到任何权益,英国都可以同样享有。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论从史出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 成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广泛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市场 庞大,早已被英国资产阶级所垂涎,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 原因。 (2)禁烟运动断绝了英国的财路:鸦片战争前,英国通过鸦片 贸易获得巨额财富,中国的禁烟运动断绝了英国的发财美梦, 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3)社会方面: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 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中国 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4)思想方面: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开始兴起。鸦片战争后,地 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典型例题 近代历史学者指出:“道光时代的人不反对领事裁判权,因为 他们想以夷官按夷法来治夷人是极方便省事的;不反对协定 关税,因为他们想把税则一五一十地订在条约里,可以免去许 多的争执。”这反映出清政府( )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B.被迫从闭关走向开放 C.固守“天朝上国”理念 D.灵活博弈的外交态度
(3)影响: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知识点三 开眼看世界 1.背景:鸦片战争战败;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 腐朽。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 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 对外交涉时参考。 (2)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 部书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在书中 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 个国家和地区的状况,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崛起 (1)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 指向了中国。
2.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 (1)腐朽落后: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军事落后。 (2)闭目塞听: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而清政府对世界形势 的变化浑然不觉。 (3)矛盾尖锐: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821年和1833年的中英贸易情况对比(千万元)
年份 中国商品出口总额 英国商品出口总额 鸦片走私总额
1821 年 1.4
1.37
0.2
1833 年 1.78
1.0
1.2
——摘编自[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互动探究: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 象的原因。 提示:(1)英国对中国的通商需求强烈。随着工业革命的开 展,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2)现象:中英两国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 入超地位,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原因:中国 的自然经济对英国工业品的抵制。
互动探究: (1)指出材料中三项规定的内容。 (2)概括这些规定的危害。 提示:(1)内容: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2)危害:国家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论从史出 二、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政治方面: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独立 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 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