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悟长大的写作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关于“感悟长大”的写作指导(附: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会长大三次:第一次是在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努力不
一定有成效、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没有成效或回报却依然倾尽全力的时候。
你经历过哪几次“长大”?有何人生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湖北省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作文)
【材料分析】
与一般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素材不同,该作文材料不是取自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存在的现象,而是直击生命本体,即对“人自身的长大(成长)”的观照。
因为缺少现场感,所以解读思
考的角度就不同。
不过,有了具体情境的设定,而且指向性比较明确,所以理解起来不是太艰涩。
就完整的材料看,“三段式”是基本的结构:话题情境,以假托的方式——有人说,设置大
的前提,随之摆出话题——人会长大。
“长大”是一个动态的词,对一个人来说,其长大不是一
下子完成的,而要经过反复的锤炼和磨砺。
而去除外在的附加,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简单地
要经历三个阶段。
依据材料所说,三个阶段分别是“首次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努力付
出与预期相悖”和“明知无所获还全力以赴”。
根据三个阶段的表层意义可以推定出各自隐含的深
层意义,即原本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世界的主宰,一切都应该围绕自己转。
可是,经过
时间的检验和大量事实的验证,证明自己的自我认定是错误的,自己并非很重要;在“一份付出,一分收获”的激励下,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懈地努力。
可是,现
实的不确定性,导致付出不一定获得相应的回报,要么回报甚少,要么一无所得;经过生活的
历练,心智日渐成熟,对现实与未来,以及自我人生价值的认识从感性回归理性。
即使多次品
尝付出与所得失衡的挫败,但并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愈挫弥坚,勇敢地面对生活和人生的挑战。
【写作指导】
王国维先生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
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从作文材料的内容看,一个人的成
长也同样需要经历三个过程,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人从“唯我”到“违我”,再到“有我”,是对自我认识从感性的模糊不清到理性的清楚明确的不断深入的过程。
对自
我认识不断的提升,其实就是不断成长,逐步长大的过程。
从写作角度看,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
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能从某一局部入手,只盯住只言片语不放,这样极容易跑题。
而要准确地理解材料,抓住材
料中的关键词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是关键。
对于组合型的材料,还要理清关系,切不
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要抓住重点。
当然,对材料的理解,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
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
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
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
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这是一则关于成长话题的材料作文,三次长大,是三次骨子里的
成长和成熟。
第一次“在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就应在被忽略中重新定位自我,重
新定义自我的价值,重塑自我;第二次“在发现努力不一定有成效、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的时候”,就不再过分强调结果,坦然面对挫败,接纳普通而又平凡的自我。
第三次“在明知没有成效或
回报却依然倾尽全力的时候”,这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这是有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勇气,这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自我超越。
基于此,写作时可以从“自我定位、自我价值定义、坦然
面对挫败、接受平凡自我、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知其不可而为之”等角度构思立意。
【范文示例】
认清自我当奋进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带有几分戏谑,透析出的却是对自我清醒定位的笃定。
面对世界,不是主宰,只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但对生命个体,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生命的唯一性,注定行走在世上会留下只属于自己的印记,深与浅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
井底
之蛙沉醉于井底的安逸,它的世界只有那么大;翱翔苍穹的雄鹰不屈服于风雨的肆虐,它用行
动诠释了勇敢的真意;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但能够改变的是在人生画卷上挥毫泼墨的姿态。
即使卑微的低入尘埃,但在风雨中守住自我,落入大地,也会掷地有声。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有了千姿百态绿叶的装点,大自然才富有生气;正是有了尽
态极妍花花草草生命的展演,才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享受。
作为社会性的群体生物,我们
是茫茫人海中普通的存在。
但是,普通和平凡不代表庸俗与卑贱。
一枚螺丝钉相较于直冲云霄
的“北斗”,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但“一枚螺丝钉也可以拯救一个国家”。
渺小与伟大,不是以体
积的大小判定,而是以人生价值与意义彰显的多寡来衡量。
“我是谁”,看似简单的问题,但要真正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是容易的事情。
把自己看
得太高、太重,可能会遭受当头棒喝的痛击;把自己贬得太低、太轻,因过于“自卑”而负重前行,让自己身心俱疲。
无法成为世界的中心,如果以主宰者的身份经营,让世界围绕自己转,
只能适得其反;成不了世界的中心,却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存在即合理”,在人生的园囿中精
耕细作,付出与回馈很难实现无缝对接,但是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过程中,体验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惬意。
有人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傻子。
”其实,对于“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而言,纵使无法“留得生前身后名”,只要活出真正的味道,体现生命的价值,也就不虚此行。
人生就
是从已知不断向未知探索的过程。
脚踏实地,立足当下的挥汗如雨,感受的是踏实;仰望星空,展望未来的美好怀想,体验的是曼妙。
只想不做是空想者的标配,敢想敢做是勇敢者的标识。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在没有路的世界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要经历无数
次的跌倒,无数次的爬起。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会获得成长,才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