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生产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稻生产技术要点
针对早稻生产栽培技术,特提出如下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
早稻宜选择米质优、抗性强、生育期适中、比较耐寒的高产品种。

根据我县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早稻应选用湘早籼45号、中嘉早17、中早39、陵两优268等。

二、秧田选择和整理
1、秧田选择。

要求选择背风向阳、肥力较高、排灌方便、无污染、运输便利的田块作秧田。

按秧田与大田的比例软盘育秧1︰25、洗插秧1︰8、机插育秧1︰70备足秧田。

2、秧田翻耕。

在播种前30天左右进行翻耕淹沤,播种前5~7天结合整平,每亩秧田施入45%的复合肥20~25公斤作基肥。

3、秧厢规格。

按厢面宽1.8~2米、厢沟宽0.3米、厢沟深0.2米做成秧厢,并开好腰沟、围沟,以便于排灌。

三、适时播种
1、用种量:早稻每亩大田用种量常规稻5~6公斤、杂交稻2.5~3公斤。

2、种子催芽。

常规种子破胸阶段的适宜温度32~35℃、最高不超过38℃, 催芽阶段的适宜温度28~32℃。

早杂种子适宜催芽温度25~28℃。

2、早稻在3月20—3月25日选冷尾暖头抢晴天播种。

四、秧田管理
1、出苗前。

以盖膜为主,一般不揭膜。

保持秧田厢沟畅通,厢面湿润不积水。

2、出苗后。

秧苗一叶一心后,晴天中午要揭开秧厢两头通风,傍晚前盖好。

膜内温度保持20~25℃为宜,不得超过35℃。

如遇连续阴雨寡照天气、或者秧苗出现绵腐病等病害时要用敌克松(500倍
液)或硫酸铜等杀菌消毒防病。

3、揭膜炼苗。

秧龄在2.1~3.1叶时揭膜炼苗。

揭膜时间最好选晴天下午,且厢沟内灌满水后才能揭膜,以防青枯死苗。

栽前5~7天,每亩秧田用3包爱苗+3包安泰生兑水40公斤喷雾。

五、大田管理
1、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

抛秧田要求4.5~5.5叶时抛,洗插秧5.5~6.5叶时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之内。

每亩抛足2.5万蔸,插1.8~2.0万蔸,每亩基本苗10~12万。

2、科学施肥。

底肥亩用45%的复合肥20公斤,移栽后5~7天每亩施尿素7.5公斤,倒4叶期(5月10~15日)看苗增施穗肥,每亩用复合肥10公斤,叶色淡的多施,叶色浓的少施或不施。

齐穗后2~3天每亩喷施一包谷粒饱,达到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的目的。

3、合理管水。

移栽后做到深水活蔸,浅水分蘖。

每亩茎蘖数达到18~20万时开始排水晒田,晒至田边开细坼,下田不陷脚为度。

后期做到有水抽穗,干湿壮籽,防止脱水过早,收割前5天断水。

4、综合病虫防治,确保高产。

在病虫防治上,选准对口农药,根据病虫情报与生育期,及时防治二、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同时防治纹枯病和稻瘟病。

5、适时收割
桃源县粮油作物站
2014年元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