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一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课件-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武德元年 (622年) 神龙元年 (705年) 开元十四年 (726年)
总户数
在籍户数 逃户数
逃户 比例
6 500 000 2 500 000 4 000 000 62%
7 654 201 6 156 141 1 498 060 20%
10 101 800 7 069 565 3 032 235 30%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培养辩证思维,突出唯物史观 1.坚持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分析历史。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是我们 认识历史的一把钥匙。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物质生产的活 动是人类社会所有活动中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活 动,物质生产活动的水平和具体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 程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因而也决定了上 层建筑中的政治统治形式、法律制度、哲学思想以及文化 艺术的状况,等等。如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 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大变革,井田制、分封制、 宗法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英国失去了其“世 界工厂”的地位,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也因此逐渐从以英国 为中心的西欧转移到以美、德为中心的大西洋两岸。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1.(2020·河南新乡二模)下边为某学者对唐代前中期 逃户数占比变化的统计表(单位:户),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
素养一 素养一
唯唯物 物农史史观观抑————商学学科科”核核心心政理理论论策是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的。这是因为战国时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素养一
唯唯物 物期史史观观封————建学学科科经核核心心济理理论论刚刚确立,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农业为人们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素养一
素养一 素养一
唯唯物 物法史史观观论————是学学科科非核核心心常理理论论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素养一
唯唯物 物只史史观观有————运学学科科用核核心心唯理理论论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全面、客观的认识。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2.(2020·山东威海一模)下图为周成王(公元前 1055 年—公元前 1021 年)时期的青铜器何尊。何尊内底铸铭文 12 行 122 字,其中有周武王灭商后决定营建洛邑(今洛阳), 即“宅兹中国”的记载。据此可知( )
5 436 148 2 440 254
A.政府注重逃户的安置工作
B.脱籍人数不断增加
C.政治环境影响社会秩序
D.财政收入持续受损
3 073 971 5 899 114 13 899 266 13 756 415 2 995 884
28% 40% 88% 82% 55%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素养一
唯唯物 物有史史观观增————加学学科科、核核心心时理理论论有减少,并不是不断增加,排除
B
项;逃户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素养一
唯唯物 物增史史观观加————的学学科科确核核心心会理理论论影响唐代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持续”一词表
解析:根据唐代前中期逃户数占比变化的统计表,可 知自唐武德元年至天宝十四年,逃户人数及其所占比重虽 有波动,但总体在大幅度降低,这是由于唐前期实行休养 生息、与民休息的政策,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的得到 了恢复与发展,而天宝十四年后爆发了安史之乱,整个社 会开始处于战乱与动荡局面,民不聊生,造成逃户人数猛 增,因此政治环境的稳定与否影响社会秩序,故选 C 项; 材料说的是唐朝前中期逃户人数及其所占比重,没有提及 政府的安置工作,排除 A 项;根据材料可知脱籍人数时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开元二十年
(732年)
10 935 207 7 861 236
天宝十四年
(755年)
14 818 423 8 919 309
乾元三年 (760年)
15 830 411 1 921 145
广德二年 (764年)
16 689 540 2 933 125
元和二年 (807年)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史观认为对历史的评价应 该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历史不具有重复性,任何历史 事物都是具体的和唯一的,不要以现在的标准苛求古人。
4.政治、经济状况与文化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思想文 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如儒学思想在春秋战国 时期没有占据统治地位是因为它不符合当时诸侯国争霸战 争、富国强兵的需要;而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就迎合 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3.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任何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 是各种矛盾相互影响的结果。 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是相互影 响的,发生在同一时代的各个事件都会或多或少地打上这 个时代的烙印。 如:19 世纪 70 年代后期的“电气化”,推动了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发展。19 世纪末,重工业迅速发展,继英 国之后,美、德等成为主导工业化的国家。这一时期,资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2.坚持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析历史。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第养1讲一聚唯焦物五史大观核—心—素具学养科,体核引心领分理高论考析突破就高分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素养一
唯唯物 物从史史观观历————史学学科科上核核心心的理理论论社会存在解释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和社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规律相符,故选 A 项;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是随着生产力 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转化,与材料中日本 的民族扩张是为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不符,排除 B 项;全 球史观是以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与材料中关于日 本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进行民族扩张的观点不符,排除 C 项; 日本的民族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以及 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材料中观点并不是日本近代化的 特殊性,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的途径,排除 D 项。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2.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 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 存在。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4)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商周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 C.何尊是武王伐纣的直接产物 D.文物具有证实补史的重要作用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解析:周武王灭商后着手在中原建立新都的史实,在 《周礼》和《史记》中都有提及,材料中何尊的记载则验 证了这一史实,说明文物具有证实补史的重要作用,故选 D 项;材料并未提及世界其他地区的青铜铸造技术,无法 得出商周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 A 项;材 料并未提及其他时期关于“中国”一词的记载,故“最早” 一词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B 项;根据材料“周成王 时期的青铜器何尊”可知,其为周成王时期的器物但并非 武王伐纣的直接产物,排除 C 项。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素养一
唯唯物 物会史史观观意————识学学科科,核核“心心理理对论论 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如对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素养一
唯唯物 物“史史观观重————农学学科科抑核核心心商理理论论”政策的分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采取的“重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一、唯物史观核心理论的基本内涵 1.唯物史观题目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指导思想, 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 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 中;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 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答案:D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3.(2020·四川绵阳四模)大多数学者认为,日本近代 以来的民族扩张,是为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资 金、劳动力和商品销售市场。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 ()
A.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B.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 C.全球史观的研究应用 D.日本近代化的特殊性 解析: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充足的资源、资金、劳动力 和市场,日本国小人少,市场狭小,资源贫乏,必然会向 外侵略扩张,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故这一观点与近 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对外殖民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素养一
唯唯物 物史史观观————唯学学科科物核核心心史理理论论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
发展规律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D
项。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答案:C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第1讲 聚焦五大核心素养,引领高考突破高分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 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 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以五大核心 素养引领专项提能,是突破高分瓶颈的重要途径。
素养一 素养一
唯唯物 物史史观观————人学学科科类核核心心对理理论论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
的,要透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过史观历——史学科的核心纷理论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唯唯物 物提史史观观供————最学学科科基核核心心本理理论论的生活资料,为手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市场。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因此,相对商业活动来讲,着力发展农业生产,对于满足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人民的生活需要,稳定社会秩序,实现富国强兵是更为重 要的事情,农业生产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最重要 的表现。秦国就是在“重农抑商”政策指导下,粮食充足、 军备雄厚、综合国力得到加强,最终具备了统一六国的物 质条件的。所以这一政策在当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是进步的。但明清之际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则不利 于社会经济发展。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5)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 政权。
(6)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 条件的制约。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二、唯物史观高考考查的基本要求 1.唯物史观在多年来的高考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渗透在高考命题之中。要注意几种基本的唯物史观,如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 件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一定时期的思想文 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反映的问题。 2.在能力要求上,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高考试题 都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一分为二地分 析历史问题,掌握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