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艺术指导在艺术歌曲声乐演唱中的功用——以《母亲教我的歌》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声乐艺术解析SONG OF YELLOW RIVER / 122020
一、歌曲创作背景《母亲教我的歌》是作曲家安东尼-德沃夏克中期的艺术歌曲作品,选自《吉普赛歌曲集》第四首,该作品集共七首歌曲,创作于1880年。

德沃夏克的创作体裁主要涉及艺术歌曲、歌剧、合唱、室内乐、交响乐等。

他几乎在每个体裁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而艺术歌曲《母亲教我的歌》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旋律之一”。

二、艺术指导的定义及作用(一)艺术指导的由来艺术指导这个名词来自英文“Coach”,用英文直译过来即为“教练”的意思。

在国外,艺术指导和钢琴伴奏是有严格界定区分的。

我国最早正式提出“艺术指导”一词,是于1998年,在由文化部主办、中央音乐学院和聊城师范学院承办的“全国钢琴艺术指导研讨会”上,业内专家们郑重地提出了将钢琴伴奏正名为艺术指导的建议。

这次会议的召开对艺术指导这一专业的建设发展和推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艺术指导的作用1.伴奏衬托功能参看《母亲教我的歌》人声声部运用2/4拍,而钢琴声部采用6/8拍,伴奏部分还带有切分效果,这种二对三的特别处理,内紧外松。

并带有稳定长音,作为整个作品持续的铺垫。

这种伴奏织体使该作品更具流动性,可以填补音乐的单薄,衬托出演唱者表演的饱满,以及不断推进演出的节奏感。

艺术指导在声乐表演中,最基础的功能即为伴奏与衬托演唱者的表演,如触键的深浅、主旋律的强弱变化、乐句的渐强渐弱皆是烘托表演者的方法。

给予表演者提示和附和表演者的节奏呼吸更是毋庸置疑的伴奏基本。

优秀的艺术指导不会喧宾夺主,只会做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因为,艺术指导的伴奏衬托功能是艺术指导之本。

2.情绪表达作用以《母亲教我的歌》为例,全曲演唱者主要沉浸于思念母亲的深沉情绪里,而德沃夏克在没有歌唱旋律的钢琴部分巧妙地加入了一系列装饰音,这一做法恰如其分的使表演的意境中显露了一丝活泼与轻盈,艺术指导的这一效果则是作曲家所增添的回忆往昔欢愉之情绪。

在有些无法用歌唱表现出来的细节中,艺术指导可以及时弥补上这一缺憾。

由此可见,艺术指导在表演中可以丰富作品的表达,使作品的情绪得到多层次、多元化的展现,也更进一步扩大了声乐演唱者的渲染力。

所以说,艺术指导的情绪表达作用是艺术指导功能的进阶体现。

3.指导功能在《母亲教我的歌》中,钢琴与声乐运用不同的节拍展开,旋
律节奏的律动经过碰撞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但节拍的不同极容易导致合乐时音乐不能完美的契合,因此在进行的合作练习时,节奏的拿捏感要强。

钢琴需要自身准确把握节奏的平衡,并指导演唱者在摘 要:在声乐艺术中,伴奏衬托功能是它的基本所在;情绪表达作用是它的升华表现;指导作用则是它的重中之重,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
和谐共生的。

艺术指导作为近年新兴发展的一个专业,在国内还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机会,使这个专业的功用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关键词:艺术指导;艺术歌曲;协作钢琴
刍议艺术指导在艺术歌曲声乐演唱中的功用
——以《母亲教我的歌》为例
◎ 江百灵 (四川音乐学院)
节奏上达成一致统一。

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张佳林教授在四川音乐学院歌剧与合唱系开展的艺术指导公开课中提到,“艺术指导之所以称之为艺术指导,是指其在教学领域中不仅仅提供钢琴伴奏的工作,还应给予学生包括曲目选择、音乐处理、节奏、语言等各方面的建议。

”钢琴艺术指导不能取代系统且专业的声乐技巧教学,但是可以在演唱者建立起了基本的正确演唱方法的基础之上,引领其
演唱的深度和对作品的处理表现更上一层楼。

例如,对于语言的拼读,
音乐风格特征的把握,音乐速度、节奏的处理,由艺术指导在平日的课堂上配合声乐老师一起进行指导。

艺术指导的指导功能主要通过和声衬托、旋律节奏的主动带动、适时的情感支撑以及合理的激
情推动等种种形式和手法来体现的。

这种指导功能多发生作用在舞台表演之下,但其效果体现于舞台表现之上,故此,艺术指导之所以称之为艺术指导,最重要的功用即指导功能。

三、艺术指导在艺术歌曲中的特殊显现
由于艺术歌曲这种声乐作品的特殊性,有别于歌剧咏叹调等体
裁,演唱与钢琴都是协作形式表现给观众。

这是因为创作者往往赋
予了声乐旋律和伴奏音乐各自相对独立却又相辅相成的特点。

声乐旋律既不凌驾于钢琴伴奏之上,而钢琴伴奏亦没有完全傀儡般依附于声乐主角之畔。

所以艺术歌曲中的艺术指导准确来讲应该是与所有演奏演唱者以协作的模式进行表演。

现如今艺术歌曲中的钢琴角色被称作“协作钢琴(Collaborative Piano)”(也称“合作钢琴”)。

协作钢琴一词最早是由朱利亚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桑德斯提出,在此之前只有钢琴伴奏“Piano Accompanying”专业。

随着艺术歌曲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在欧美国家的许多音乐学院,在研究生阶段将“合作钢琴”归入“室内乐演奏”领域。

在国际学术界,对于19世纪后半叶以后的欧洲艺术歌曲,更多的是用“声乐与钢琴的重奏”视角去审视与研究,而不是“钢琴伴奏的独唱曲”。

在国内,自2014年
“第一届中央音乐学院协作钢琴艺术节”举办以来,“协作钢琴”一词被广泛接受与传播,逐渐取代“钢琴伴奏”这一说法。

结 语
艺术指导作为声乐演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与声乐演唱本身不是从属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和谐共生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我国的艺术指导还处于一个萌芽的阶段,虽然在高校教育中,艺术指导作为一门单独的专业学科还未遍地开花,但在各相关学者专家的努力下,这门专业正欣欣向荣的发展。

笔者希望艺术指导专业可以拥有更多的资源与专家,让这个学科有更具体准确的定义和划分,能够使更多人正确认识艺术指导在我国音乐艺术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可以系统准确的学习这门专业。

■参考文献
[1] 范文慈.谈协作钢琴的历史与发展[J].钢琴艺术,2018,(09):29-31.[2] 刘丽娟.钢琴伴奏艺术[M].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46-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