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建议
作者:张学跃王子春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7期
张学跃,王子春
(姚安县栋川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云南姚安 675300)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关系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是习总书记站在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勾画的发展蓝图。

我国
是农业大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农业机械作为先进农业
生产工具的代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

一、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建设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是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是生产装备和生产水平现代化的综合表现,代表了农业发展
的总趋势。

乡村振兴战略,对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
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曾经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
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先进的农业机械代替人、蓄力成为农业生产工具,这是人类
伟大的技术革命,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

农业机械化的长足发展,不仅明显改
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而且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了农业现
代化建设的步伐。

(二)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机科技贡献率的重要手段。

姚安县坝子平坦,有着适宜农业机械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机械在姚安县农业生产耕耙、播、收、排灌、植保及农产品初加工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019年底,姚安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6.29万W,农业机械总值7930万元,全年完成机耕、机耙2.53万hm2,机收5700 hm2,机械排灌1.4万hm2,机械植保6400 hm2,机插秧420 hm2,农
机经营总收入达8078万元。

各类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极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机械是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重要生产手段,是实施先进的农艺技术、养殖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的桥梁和纽带,是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型的保障。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解决了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市
场竞争力。

农业机械是实施先进农业技术的载体,要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必须把农业机械装备落实到农业
生产的种植、收获、精深加工、包装、保鲜等环节。

(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增收
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把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
解放出来,也促进了打工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农业生产机械化能促进
实现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必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同时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既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又能延伸农业产业链,吸收大量农村剩余
劳动力就业,促进城镇建设步伐。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机械利用率低,综合作业水平与全国相比存在差距
姚安县农业机械大部分分散在农户,大多都是自用,机械闲置时间多,经济效益不高,农
机专业合作社少且规模较小,农机作业主要是机耕机耙、机械排灌。

2019年末,全县主要农作
物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为52%,与全国、全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特别在机插、机播、机收、
机械植保、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还较低。

(二)农业机械陈旧老化
由于农业生产主要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大中型农业机械、先进农业机械价格较高,投
入资金大,制约了农民对大中型农业机械及先进农机具购买力。

农业机械使用季节性强,新型
农机具引进、示范、推广难度大,现有农业机械陈旧老化,机具技术性能差、作业效率低且质
量不高。

(三)种植专业户、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
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近几年虽然涌现了一批种植专业户、农机大
户及专业合作社。

但大部分耕地仍集中在农户手中,农民受传统种植观念影响,不愿把土地流
转出来,给土地流转带来了较大困难,严重制约了种植专业户、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规模小、辐射带动效果不明显。

(四)农机推广经费缺乏,新机具、新技术推广难度大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实施,近几年部分农民购买了较为先进的大中型农机具,如联合
收割机、插秧机、15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推广经费,给
农机推广部门开展机械插秧、育秧、栽插、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带来了一
定的困难。

三、发展建议
(一)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
为使姚安县农机化得到全方位发展,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加大政策、资金扶持
力度,引导农民购买节能型、环保型等科技含量高,适合地区特点的新型农机具,使全县农业
机械装备得到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大购置补贴力度
上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争取,调整、优化补贴方案,加大购置补贴力度,提高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大型耕作、植保等机械补贴金额,缩减脱粒机、微耕机、铡草机等小型农机
具补贴金额,确保想购买对提高农业生产耕、种、收、植保机械化程度的大中型农机具的农户,有能力购买,促进农机化发展。

(三)加大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
围绕服务“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战略,增加农机推广项目及经费,加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着力解决农机科技技术滞后,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满足农业发展及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通过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逐步减少和淘汰不适应农业可
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落后机具,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良性循环和发展的科学推
广体系。

(四)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一些烤烟、蔬菜、水果种植大户涌现出来,种植规模化、连片化种植面积有一定的提高,也为农业机械作业提供更加广阔的作业市场。

但以农户为经营
主体的农业生产还占有很大比例,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规模小、辐射带动弱,要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形成规模化、连片化种植促进农机大户和农
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收稿日期:2020-0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