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东-埕岛构造带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 造带的构造 演化和 形成机制。模拟结果表 明, 东一 埕 岛构 造带 的演化可 以划分 为 3个 阶段 , 垦 即前 中生代基底 形成阶段、 中生代末期挤压作 用阶段和新生代 以来 的断陷一 拗陷阶段。该 构造 带 中的凸起带形成 于 中生代 郯庐断 裂 左旋走滑挤压期 , 陷带形成于新生代。郯庐断裂 的活动是构造 带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 凹 关键 词 : 构造 ; 物理模 拟; 左旋走滑挤压 ; 右旋 走滑 伸展 ; 垦东一 埕岛构造带 中图分 类号 :E 1. T l 1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6 3 2 0 )2— 0 8— 3 10 9 0 ( 06 0 00 0
ma l d h u y @ so . o 。 i: z s n i lf c r n -
维普资讯
第l 3卷
第 2期
孙怡 : 垦东~埕岛构造带构造物理模拟 实验
・ 9・
该区的郯庐断裂带为一近北北东向直线型走滑 断裂系, 将走滑带的西侧断盘作为模拟实验的主要 研究对象 。西侧断盘的基底 由 3部分组成 : 北部为
程及形成机制等地质问题一直困扰着该构造带的油 气勘探部署。
2 模 型设计
垦东一埕岛构造带为一断续的凸起带 , 向近 走
北北西向 , 其与走向近北北东 向的郯庐断裂交角约
为 4 卜 5 。据构造 剖面及平面 资料 推测 , 长期 活
动的郯庐断裂带对该区的影响较大 。实验主要探讨 两者之间的关系, 即在郯庐断裂带的影响下 , 垦东一 埕岛潜山披覆构造带的构造演化过程。根据垦东一
字形凹陷。橡皮 区以伸展为主, 原走滑挤 压带变为 走滑伸展带 , 形成狭长的盆地 。这些正 断层 或走 滑
正断层 切割 原有 的构 造 , 该 区原 本 不 完 整 的 区块 使
稳 固该区及位移传递 的作用 , 中间的主要变形 区采 用橡皮制成 , 与南部 的布基底连接。根据郯庐断裂
带中生代 以来的活动特点 , 将实验分为 2 : 期 第一期
( . 国石油大学 ( 1中 华东 ) 山东 东营 2 7 6 ; . 国石化胜利油 田有 限公 司 地质科学研究院 , , 50 1 2 中 山东 东营 2 7 1 ) 50 5
摘要 : 区域构造条件综合分 析和 三维构造精细解释 的基础上 , 在 利用平面构造 物理模拟 的方法 , 分析 了垦 东一埕 岛
埕 岛构造带的特点 , 设计 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模型
收 稿 日期 2 0 0 5—1 1—1 改 回 日期 20 0 8; 0 6— 2—1 。 5
b_ 验拨 ) _实
图 1 研究 区构造与 实验模 型对 比
作者简介 : 孙怡, , 女 工程师 , 9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及天然气地质专业 。 0 获石 油大学 ( 东 ) 15 9 2 4年 0 华 地球探测 与信息技术专 业 硕 士学位 , 现为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地质 资源 与地质工程 专业在读博:研究生 . £ : 长期从事石油勘探工作 。联 系电话 :04 )752 . (56 8137 E—
为左旋走滑挤压, 号 、 l 2号和 4号马达驱动作挤 压 走滑运动 ; 第二期为右旋走滑伸展 , 号 、 号和 4号 l 2 马达驱动作伸展走滑运动。
变得更加破碎。此 时模 拟结果 已与实 际情 况较相 似, 但为了更好地体现该区的构造特征 , 两侧 4个马 达又进行了不同步的差异拉伸 , 而使模 型处 于几 从 个活动 带 的交汇 处 , 时 的模 拟结 果 与 实 际情 况 更 此 加相似 。由此 , 在更大的区域内产生正断层 , 它们在 表面或深部切割原有的走滑 断层和逆冲断层 , 明 表 新生代构造活动对老地层的改造剧烈( 3 。 图 )
维普资讯






第 1 3卷 第 2期
P T OL UM EOL E R E G OGY A COV Y E F C EN ND RE ER F I I CY
垦东一埕岛构造带构 造物理模拟实验
孙 怡2
构造物理模拟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构造形成机制 和形成过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 中, 这种方 法得 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l 4。通过物理模拟不仅可 以再现 1 J I 构造形成过程 , 正确认识构造的形成机制 , 还可以研
如图 1 所示 。
究各种构造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建立科学合理 并
的构 造解 释模 型。
1 研究区概况
垦东一埕岛潜山披覆构造带紧邻郯庐 断裂带 ,
处于济阳坳陷与渤 中坳 陷的交汇处 , 先后经历了印
支、 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次强烈的构造活动, 地质结 构异常复杂。该区构造样式多种多样 , 表现为收缩 、
a 垦 东一 埕 岛 构 造 带 ・
伸展和走滑等多种构造类型的叠加l6。其形成过 - ] 5 I
d =4 m Oc d 4 nP n、
3 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期实验 此期实验为模拟左旋走滑挤压。 首先, 号和 2号马达进行 同步挤压 , l 在模型 的中部 形成了一“ ” V 字形 的褶 皱隆起。然后 , 马达开 4号 始推动基底木板进行走滑挤压 , 构造开始变化并趋 于复杂 , 表面上 的逆冲断层都呈现走 滑的性质 ( 图 2) a 。走滑挤压量持续增 大 , 至第一期 结束。此 直 时, 平面上呈“ ” Y 字形隆起 , 并且同时发育 4组不 同 性质的构造 : ①分布于橡皮 与布的交界处的密集 的

首先 , 两侧的驱动马达 l 、 号 2号和 4号全部 由挤压 变为伸展 , 开始右旋走滑伸展运动。伸展初期 , Y “” 字形隆起带 由轴部开始下 陷; 当两侧 ( 3个 马达 同
三角形 的聚苯薄板 , 仅产生微小的变形 , 主要起到
时) 进一步伸展后 , Y 字形隆起带 中部演化成“ ” “”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