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窗二
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教材简析
信息窗以一列火车要过隧道为背景引入对两点间线段最短等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在对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的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具:
班班通、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学生讨论、猜想、分析。

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学生观察情景图,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

对!可以修隧道,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活动二
我们先确定两个点代表大山两侧的两地,自己动手画一画着两点的连线,看能发现什么?
通过交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两点间距离”的例子吗?学生画两点间的连线。

活动三
出示图:王奶奶病了,她到哪个医院更近一些?
. 第一医院
. 第二医院
. 第三医院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操作感知“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我们都发现了垂直的那条线段最短最短。

它的长度就是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你能自己画一下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吗?(注意要标上垂足)
活动四
说说生活中“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应用。

学生画出几条不同的线段,再通过观察、测量得出结论。

活动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


活动六
自主练习1、2题。

(学生独立画图。


作业:同步P55~P57
板书设计:
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后小结:
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第2课时
教材简析
信息窗以一列火车要过隧道为背景引入对两点间线段最短等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进行相关的自主练习。

3、学习“我学会了吗”的相关知识。

教具
班班通、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练习:
1:你能说出下面每组的两条直线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2、在下面的字母中找出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

E F H K L N Z
3、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A
·A
·A
4、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A ·A
·A
活动三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

全班集体订正。

活动四:
“我学会了吗?”学生自己看图,理解题意,
你能接着完成这幅画吗?
图中的哪些线可以看作线段和射线?
哪两条线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线是互相垂直的?
从小房子到院门口,哪条路最近呢?
活动五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同步P58~P61
板书设计:
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1、在下面的字母中找出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

E F H K L N Z
2、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A
·A
·A
3、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A ·A
·A
教学内容: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学习目标:
1、学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导学
1.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学生观察情景图,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

师:对!可以修隧道,今天这节课就一起跟随老师,在以下几个活动中共同研究关于这方面的数学知识。

师板书: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2.出示目标:
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学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自学指导:
过渡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大家的努力,请同
学们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60页和61页“自主练习”前面的部分,重点看方框内部分,按课本的要求做一做,思考:
(1)两点之间什么最短?
(2)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4分钟后,看谁能把例题讲清楚,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二、看一看
1.过渡语:自学竞赛现在开始,比一比,谁坐姿最端正,看的认真。

2、生看书,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遇到问题可以小声问同位。


三、说一说
1.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同学请放下手?同位之间先互相交流一下你的结果。

2、班内汇报交流
3、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4、开展活动:
(1)我们先确定两个点代表大山两侧的两地,自己动手画一画着两点的连线,看能发现什么?
通过交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两点间距离”的例子吗?学生画两点间的连线。

(2)出示图:王奶奶病了,她到哪个医院更近一些?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操作感知“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我们都发现了垂直的那条线段最短最短。

它的长度就是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你能自己画一下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吗?(注意要标上垂足)
四、考一考
1. 老师要来检测一下大家自学的怎么样?谁有勇气接受挑战?出示检测题:
课本62页自主练习第4题。

师: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字体写的最端正,板演的同学注意把字些的大些,并有一定的间距。

五、议一议
1.更正
师:下面的同学做完后检查一下自己做的,检查后,再看黑板上同学做的,有不一样的可以举手。

请学生上台更正。

提示:在错的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议一议
(1)师:先看第1位同学做的题及更正,再看第二位同学做的题及更正。

同意白粉笔同学做对的请举手?
同意第一次更正对的请举手?
师:错、错在哪儿?为什么错了?
(2)评价:师、生评结合,可从书写质量与解题规范进行评价。

(可实行等级评价或分数评价)
3.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得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

b、全对的请举手。

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
在哪里?请说一下。

4.小结: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作业:配套练习中的题目
练习:课本61页自主练习第1、2题。

教学反思:
信息窗2: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2011-11-17 19:35:50| 分类:数学备课|字号订阅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在对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探究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

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时怎么办?学生想办法。

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弄清图中包含的信息。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独立尝试,合作探究
1、师:我们先确定两个点代表大山两侧的两地,自己动手画一画这两点间的连线,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3、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两点间距离“的例子。

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教师出示图:
服装厂计划修一条路和公路相通,怎样设计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钱完成?
5、学生独立思考后画出几条不同的线,通过观察、测量得出结论。

6、师生总结:。

(标上垂足)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推铅球的成绩,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2、找一找:找出生活中“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应用。

3、小游戏:4个同学做“抢板凳“游戏,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根据他们所站的位置,谁最有可能抢到板凳?这样公平吗?
四、总结体验
1、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这些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创意作业: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