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不同地区肉牛场的环境检测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不同地区肉牛场的环境检测与分析
李宏双;高玉红;吴广军;李晓滨;曹玉凤
【摘要】选择了河北省4个地区6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肉牛舍,对夏季和冬季舍内外的环境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和噪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夏季平原丘陵地区牛舍的温度均达到29℃以上,各地区牛舍内和牛舍外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各牛舍的舍内平均温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冬季燕北山区牛舍的湿度较高,接近或超过80%,而平原丘陵地区的牛舍湿度只有59%,除敞棚式牛舍(沧州)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舍内光照和噪音基本符合我国的相关标准,但夏季舍内风速偏低.综合分析牛舍的各项环境参数,建议河北省肉牛舍夏季配置防暑降温设施,且冬季要尽量减少舍内的湿度.
【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
【年(卷),期】2016(037)003
【总页数】5页(P50-54)
【关键词】肉牛场;温湿度;光照;风速
【作者】李宏双;高玉红;吴广军;李晓滨;曹玉凤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承德市畜牧研究所,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市畜牧研究所,河北承德067000;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1.5
牛舍环境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牛体的生长和健康[1]。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牛生产
水平的主要环境因素[2-3],其他物理因素如风速、光照和噪音等也是牛舍内不可
缺少的重要环境因素。

一般情况下,舍内环境好坏取决于多个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与当地气候和牛舍的建筑类型密切相关,但国内肉牛业起步较晚,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有限的研究多集中于东北、西北和南方地区[4-6]。

东北地区的黑
龙江省冬季肉牛舍普遍存在气温低、湿度高、空气质量差等问题。

西北地区的冬季若降低舍内风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牛舍内的环境状况。

南方牛舍环境存在高温、高湿的问题,需采取适宜的防暑措施。

河北省作为一个肉牛短期育肥大省,肉牛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由于省内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地区肉牛舍的建筑类型也有所不同,其舍内环境也有很大差别,本研究选择河北省4个代表性地区6个肉牛肥育场,在夏季和冬季对舍内外的环境因素(温湿度、风速、光照和噪音)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旨在对目前河北省肉牛舍环境的现状进行
真实、客观的综合评价,为肉牛场的合理建设和改造提供借鉴。

1.1 试验材料
选择河北省不同地区的6个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肉牛肥育场。

针对河北省地形特点,被选择的试验牛场分别为处于太行山山地丘陵的保定易县、平原地区的沧州盐山县和廊坊三河市、冀北燕山山区的承德隆化县。

每个肉牛场选取建筑结构完全相同的2个拴系育肥舍进行测定,舍内畜栏排列方式均为双列对头式,粪便干清。

测定肉牛舍的建筑特点见表1。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1年7月份~8月份(夏季)和12月份~1月份(冬季)对所选肉牛肥育舍内外的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和噪音进行检测。

每个试验点连续检测3个
晴天,每天7∶00、13∶00和19∶00进行三次测定。

样点选取采用均匀布点原则,舍内水平布置5~8个点,舍外布置6~10个点;其
中舍内和舍外温度和湿度垂直布置4个点,即离地面高分别为0.1、0.6、1.2、1.8 m。

风速、光照和噪音的检测在垂直方向上只选择1.2 m高度。

1.3 试验仪器
温度和湿度的检测仪器采用美国天马思温湿计(型号TM-181);风速检测仪器采用热球式电风速仪(型号QDF-3);光照检测仪器采用光照计(型号TES-1350A);噪音检测仪器采用数字式噪音计(型号 TES-1350A)。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Standard Version 13.0, SPSS Inc.)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不同处理结果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测定结果用表示。

2.1 不同地区牛舍对肉牛场空气温度的影响
不同地区牛舍内外的平均温度和最高、最低温度检测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夏季舍内和舍外的平均温度相比较,各地区牛舍内和牛舍外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舍外温度稍高于舍内,平原丘陵地区牛场(沧州、保定和廊坊牛场)的舍内外平均温度为29.1~29.7 ℃,舍内外温差为0.2~0.5℃,而燕山山区的承德3个牛场舍内温度比平原丘陵地区的牛场低约2.9 ℃。

从表3也可以看出,各牛场舍内最高温度为31~34 ℃,最低温度各牛舍差异较大(19.1~27.2 ℃),这和牛舍的建筑形式和结构直接相关。

从冬季舍内外温度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各牛舍的舍内平均温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尤其是承德地区三种不同建筑形式的牛舍,舍内平均温度比舍外高
6.27~8.12 ℃,而平原丘陵地区的3种牛舍温度只比舍外高0.85~2.94 ℃,砖混有窗式(承德3)舍内外温差最大。

冬季舍内温度在4 ℃以下。

2.2 不同地区牛舍对肉牛场相对湿度的影响
不同地区各牛舍内外湿度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夏季舍内和舍外的湿度相比较,各牛舍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但平原丘陵地区牛舍的湿度明显高于承
德山区。

冬季舍内和舍外的湿度比较,多数牛场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尤其是承德地区三种不同建筑形式的牛舍,舍内湿度接近或超过了80%,比舍外
高11.6%~22.4 %,而平原丘陵地区的三个牛场舍内外湿度差值不明显,舍内湿
度平均约为59%。

2.3 不同地区牛舍对肉牛场风速的影响
不同季节、不同地区肉牛场舍内外的风速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

不同地区肉牛场
舍内外的风速在夏季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冬季除了砖混有窗舍(承德2)出
现差异极显著外(P<0.01),其他牛舍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

夏季舍内外风
速明显高于冬季,夏季舍内风速为0.22~0.49 m/s,舍外风速为0.38~0.77 m/s;而冬季舍内风速为0.07~0.28 m/s,舍外风速为0.22~0.81 m/s。

2.4 不同地区牛舍对肉牛场光照的影响
不同季节、不同地区肉牛场舍内外的光照检测结果见表4。

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各个牛场舍内外光照强度均表现出差异极显著(P<0.01)。

夏季各牛场内外的光照
强度均高于冬季,夏季舍内光照强度范围为122~3633 lux,敞棚舍光照强度最
高(沧州、承德1和保定),砖混有窗舍最低(承德3)。

冬季舍内光照强度范围为25~2515 lux,舍顶设有阳光板的半开放塑料暖棚舍光照强度最高,而砖混有窗
密闭舍光照强度最低,只有25 lux。

2.5 不同地区牛舍对肉牛场噪音的影响
不同季节、不同地区肉牛场舍内外的噪音检测结果见表5。

夏季和冬季各个牛场舍内外噪音均未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但有一定的规律性,夏季舍内采食的噪
音平均为49.1 DB,躺卧时的噪音平均为46.1 DB;冬季舍内采食的噪音平均为64.0 DB,躺卧时的噪音平均为60.2 DB。

冬季舍内的噪音远远高于夏季,可能是冬季各地区牛舍内存栏数量多于夏季,甚至有些牛舍内的肉牛均为满栏,导致舍内噪音增加。

国家标准(NY/T 388-1999)规定牛舍内噪音不超过75 DB。

本研究中
各地区牛舍内的噪音均未超标,最高达到68.3 DB(承德3牛舍),最低为43.8
DB(承德2牛舍)。

肉牛舍内的环境除了与当地气候有关外,还取决于牛舍的建筑类型和结构。

研究表明,肉牛在夏季平均温度大于25 ℃时,采食量和日增重有明显的下降[7]。

所以,夏季肉牛舍应配备防暑降温设施,国外比较重视肉牛舍温热环境的控制[8-10],而我国的相关研究却很少。

冬季舍内外温度差异显著,特别是砖混有窗式(承德3)舍
内外温差最大,因为其保温性能相对较好,这主要取决于牛舍外围护结构的热阻值。

有资料表明,肉牛最适的相对湿度是55%~80%。

冬季低温高湿的环境下不利于
肉牛生产。

而承德地区三种不同建筑形式的牛舍,舍内湿度接近或超过了80%。

所以冬季特别注意降低舍内湿度,有必要对密闭舍的通风设施进行改进,或铺设垫料增加地面的保温吸湿性能,以降低舍内的水汽含量,改善空气环境。

一般认为,牛舍夏季的风速以0.8~1.0 m/s为宜,而冬季适宜的风速则为0. 10~0. 25 m/s[11]。

本研究中,所测牛场的夏季舍内风速较低,夏季尽量增加舍内风速,而冬季的风速也要适宜,以利于改善舍内环境。

鉴于所测牛舍夏季均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舍内风速主要受外界环境影响,所以风速只作为通风是否足够的指标之一,还需联合通风量和气流分布的均匀情况对畜舍通风情况作评价。

NY/T 388-1999规定牛舍内日平均照度不低于50 lux。

本研究中,虽然冬夏两季各舍内的照度均超过50 lux(承德3的砖混有窗密闭舍冬季除外),但问题仍然很多,如舍内光照均匀度较差,这和采光窗和其他采光设施的设计和管理密切相关。

少数牛舍内设有采光设施,但也只有在早上喂料时打开,其他时间完全采用自然光照,阴天或雨天舍内光线非常暗,所以建议牛舍内安装采光设施,早晚可适时补充光照。

牛舍内的噪音主要来自牛的鸣叫、采食以及喂料机械的声音,舍外噪音主要来自机动车辆运行、工人交谈以及舍内传出的声音。

舍内采食时产生的噪音比躺卧时的噪音要大,本研究检测结果也证明了各牛舍内采食时的噪音不同程度地高于躺卧休息
时的噪音。

冬季舍内的噪音远远高于夏季,可能是冬季各地区牛舍内存栏数量多于夏季,甚至有些牛舍内的肉牛均为满栏,导致舍内噪音增加。

另外,在肉牛舍设计中,需综合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对肉牛的影响,适宜的风速和光照是目前我国肉牛业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种设施、设备,控制好舍内环境,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提高肉牛生产性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牛舍的环境主要与牛舍的建筑类型有关,河北省平原和丘陵地区的敞棚式肉牛舍,舍内环境很容易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夏季平均温度在29 ℃以上,冬季舍内温度在4 ℃以下,不适合肉牛的增重,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

燕山山区的敞棚舍夏季温度在25 ℃以上,冬季温度4 ℃以下,属低温高湿环境,夏季需注意防暑降温,冬季保温。

【相关文献】
[1] 李建国,曹玉凤. 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275-297.
[2] Arias R A,Mader T L,Escobar C P. Climatic factors affecting cattle performance in dairy and beef farms[J]. Arch Med Vet,2008,40(1):7-22.
[3] Mader T L. Environmental stress in confined beef cattle[J]. J Anim Sci,2003,81(14):110-119.
[4] 栾冬梅,赵靖,冯春燕,等. 黑龙江省不同类型肉牛舍冬季环境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6):66-67.
[5] 陈佳琦,陈林,王美芝,等. 西北地区冬季肉牛养殖环境控制及管理措施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3):6-10.
[6] 丁露雨,王美芝,郭霏. 我国不同地区肉牛舍夏季环境状况测定[J]. 家畜生态学报,2011,32(1):68-71.
[7] 孙志明.肉牛热应激与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畜牧兽医,2008,29(8):39-40.
[8] Brown-Brandl T M,Eigenberg R A,Nienaber J A. Water spray cooling during handling of feedlot cattl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2010(54):609-616.
[9] Gaughan J B,Mader T L,Holtl S M. Cooling and feeding strategies to reduce heat load of grain-fed beef cattle in intensive housing[J]. Livestock Science,2008(113):226-
233.
[10] Mader T L,Davis M S,Gaughan J B. Effect of sprinkling on feedlot microclimate and cattle behavio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2007(51):541-555.
[11] 赵育国,史彬林,郭祎祎,等. 肉牛舍的环境控制[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9):68-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