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中考二模语文专题训练(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23届[标签-九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句名篇默写
填空。

(1)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

(宋·王安石《元日》)(2)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3)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____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人们常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自己受环境影响找借口,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________”来反驳。

(5)诗歌要有感情地朗诵。

同样是感叹语气,陆游的“______,______”(《游山西村》)可以读出惊喜之情;杜甫的“_______,________”(《望岳》)可以读出豪壮之情。

(6)根据文言文中“阴”“阳”所指的山水位置可知,与高淳毗邻的“湖阳”应该在古丹阳大泽的______岸。

【答案】(1)春风送暖入屠苏;(2)大漠孤烟直;(3)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4)出淤泥而不染;(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北
【解析】
“孤”“染”“绝”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所以“湖阳”指的是古丹阳大泽的北岸。

综合性学习
几个同学相约暑假里去游览故宫,他们关注了故宫的数字化平台,先来了一次足不出户的“故宫之旅”,邀你参加。

小永关注了故宫微博。

【1】小永想把最近的一则内容(见上图)准确地读给大家听,请为其中几个字注音。

轻薄(____)絮状(____)魅力(____)
【2】请你任选下面一种字体临写这则微博介绍的文物名称。

【3】小桠在微信中发现了小程序“见大臣”。

小桠试着与里面的“大臣”互动了一下(见下图)。

请你分析一下“大臣”的应对技巧。

【4】小淳关注了微信公众号。

小淳在其中推送的文章里看到一个表情包(见下图),在下面情景中使用了。

请你根据提示,用生动的描写补全这个情景。

双休日,小淳独自在家做了很多事,中午,妈妈打电话来。

他说:“____________。

”然后,他发了这个表情包给妈妈,把妈妈逗乐了。

妈妈表扬了他,回来时,还给他买了最喜欢吃的水果。

【5】你参与网上“故宫论坛”的讨论。

网友一:我小时候常到午门外广场上练习骑自行车,对博物院却没有什么印象,倒是最近看了《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这些电视综艺节目,关注了故宫数字化平台的各种创意产品,对故宫又有了兴趣,想再去看看。

网友二:故宫现在靠数字化平台的运作,一度成了“网红”,却没有真正地“根红”。

因为大多数人是冲着生动有趣的文创产品而来,并不是冲着历史文化来的。

而600多岁的故宫,真正的魅力在于它的历史文化价值。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故宫之旅就要在暑假开始。

你在故宫博物院官网“在线预约订
票”中浏览到以下信息:(故宫博物院规定参观门票全部网上预订)
购票说明:
①门票提前10天预售,售完为止。

②故宫购票实行实名制,所有观众需录入身份证或护照信息方可预定。

③每个证件(身份证/护照)每个入院日限购一张门票。

④如有发票需求,请在订单中填写发票抬头内容后,持相关证件到检票口东侧的“综合服务窗口”领取。

退改签:
①预售门票在未使用的情况下,可于预约参观日当天下午20点前在本平台申请退款或改签,超过时限则无法退款或改签。

改签只可选择日期,不可选择上下午。

②退款会在您预约入院日之后的5日内执行,如果您届时尚未收到退款,请致电客服咨询。

验票说明:
①下单时填写了二代身份证号的观众可在入院日当日持身份证或户口本原件在任意检票口直接入院,无须兑换纸质门票。

②下单时填写了港澳台身份证或护照的观众,可凭预售登记的证件原件到检票口东侧的“综合服务窗口”申请兑换入院凭证。

③参观当天,因证件丢失、损坏或其他情况导致无法验票的观众,可凭预售登记的证件号到检票口东侧的“综合服务窗口”申请兑换入院凭证。

④多人订单在验票时,任意一人验票成功后,订单内所有观众均视为
已验票(已验票则无法申请退款),但其他人仍须出示证件进行二次验票。

参观时间:
除法定节假日,故宫博物院全年实行周一闭馆。

开始售票
停止售票
停止进入
景区关闭
旺季(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8:30
16:00
16:10
17:00
淡季(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8:30
15:30
15:40
16:30
注:以上时间规定均包含大门、珍宝馆和钟表馆。

参观路线:
午门(南门):只作为参观入口,观众一律从午门进入故宫;
神武门(北门):只作为参观出口;
东华门(东门):只作为参观出口
【6】为了顺利入院并争取当日游览的最大时长,请你根据以上信息,给大家作重要提醒。

【7】你发现上面材料划横线处在时间表述上不规范。

请将你的发现表述出来,在网页反馈入口提交给网站管理员。

【答案】
【1】báo xù mèi
【2】名称抄对,字体规范、工整、美观。

【3】“大臣”的应对技巧是巧换概念,小桠的问的是体重,而“君子不重则不威”的“重”指的是言行举止庄重。

两个“重”不是同一概念。

【4】示例1:一上午,我认真细致地写完了家庭作业,凝神静气地练了半小时书法,全神贯注地读了两小时书,还愉快地整理了自己的房间,从早上到现在忙得不亦乐乎,一刻都没停呢!
示例2:一上午,我写作业、练书法、读名著,还整理房间,分分钟都用上了,弄的我满头大汗,可忙得不也乐乎呢!
【5】提示:可以站在网友一的角度阐述,可以站在网友二的角度阐述,也可以辩证地阐述。

有理有据即可。

【6】(1)商定游览日期,不能是周一;参观当天,上午8:30到达午门,有更多时间尽兴游览。

(2)提前网上购票,带好身份证,参观时直接用身份证验票进入。

(3)按时到达午门,从午门进入,不跑错入口
【7】示例:尊敬的网站管理员,您好!贵网站“在线预约订票”页面“改退签”栏目第一条信息中,“下午20点”这一时间的表述不规范,希望予以更正。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

“轻薄”指物体分量轻,厚度薄,“薄”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báo;“絮”在这里指像棉絮的东西,“絮”应该读四声;“魅力”指的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应该读mèi。

【2】此题考查学生对书法知识的掌握。

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

作答时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字体,如用楷书来作答,笔划要清楚,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君子不重则不威”的意思是“一个人不庄重,就会轻佻,没有威严”,而“胖不胖”问的是体重,这两个“重”的概念是不同的。

【4】此题考查学生补全对话的能力。

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

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表情包的含义可知,补充的内容应该围绕小淳主动做家务和自发学习来回答。

【5】本题考查针对生活中的某种现象谈自己的看法。

这类题目属于探究性题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解答时,只需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就可以了,不要面面俱到。

作答任意选择一种观点,写出自己的见解即
可。

如:故宫文创产品出现在年轻人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例如行李箱上挂着“奉旨旅行”的小挂饰,说明故宫文化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走向世界。

【6】此题考查学生关注生活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整体感知能力。

“除法定节假日,故宫博物院全年实行周一闭馆”告诉我们,应该尽量避开周一去参观;“故宫购票实行实名制,所有观众需录入身份证或护照信息方可预定”强调了要实名购票;“观众一律从午门进入故宫”告诉我们,不能走错入口。

【7】此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作答时首先要有称呼和问候语,然后指出“预售门票在未使用的情况下,可于预约参观日当天下午20点前在本平台申请退款或改签”中“下午20点”的表述不恰当,应该改为“晚上8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桐城派古文,望溪开之,海峰继之,至惜抱而其传始大①,此天下之公言也。

惜抱出于刘门,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

然惜抱之学,师法、家法,殆兼有之。

惜抱之世父姜坞编修范②,博闻强识,诵法先儒,与海峰友善,诸子中尤爱惜抱,每谈文,必令侍侧。

惜抱幼时,即喜亲海峰,客退,辄肖其衣冠,谈笑为戏,故编修授以经学,而复
使受古文法于海峰。

惜抱先生纂修秘书时,于文襄③雅重之,欲一出其门,竟不往。

书竣,当议迁官,刘文正公④以御史荐,已记名矣,未授而公薨,先生遂决计去。

既退归,梁阶平⑤相国属所亲传语曰:“姚君若出,吾当特荐,可得殊擢。

”先生婉谢之,集中所谓《复张君书》也。

南康谢方伯启昆⑥,见先生,退而叹曰:“姚先生如醴泉、芝草,使人尘俗都尽。


(选自清代葛虚存《名人轶事》,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9月版)(注)①此句中望溪、海峰、惜抱,依次为方苞、刘大櫆、姚鼐的号,世称“桐城三祖”。

②这句话指姚鼐的伯父姚范是姜坞人,曾任编修的官职。

③于文襄,清臣于敏中的谥号。

④刘文正公,清臣刘统勋的谥号。

⑤梁阶平:清代名臣和著名书法家梁治国的字。

⑥谢启昆:清代官员,出生江西南康,曾任布政使等职。

方伯,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尊称。

(甲)怀刘海峰先生
(清)姚鼐
先生高卧楚云旁,贱子飘摇每忆乡①。

四海但知存父执,一鸣尝记值孙阳②。

于今耽酒能多少,他日奇文恐散亡。

脱足耦耕③如未晚,百年吾亦发苍苍。

(注释)姚鼐得悉刘大櫆准备离开歙县问政书院,回故乡隐居,至为挂念。

在赴湖南任乡试副考官途中写下此诗。

①贱子:姚鼐自谦;
②父执:父亲的朋友;孙阳,指伯乐。

③耦(ǒu)耕:指二人并耕。

后亦泛指农事或务农。

(乙)绝句(其一)
(清)姚鼐
新蕉才展中心绿,芳杏将残半树红。

门掩小庭无客到,呼儿相对立春风。

【1】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此/天下之公言也
B. 于文襄/雅重之
C. 辄肖其/衣冠
D. 呼儿相对/立春风
【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惜抱出于刘门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 故编修授以经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D. 未授而公薨人不知而不愠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诸子中尤爱惜抱
(2)先生遂决计去
(3)梁阶平相国属所亲传语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惜抱之学,师法、家法,殆兼有之。

(2)姚先生如醴泉、芝草,使人尘俗都尽。

【5】阅读诗文,回答问题。

(1)古文记叙姚鼐轶事,不仅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说说文
中哪些地方使用了侧面描写。

(2)文中姚鼐辞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再结合两首诗歌推断一下:姚鼐辞官还可能有什么原因?
【答案】
【1】C
【2】A
【3】格外;尤其;离开;“属”通“嘱”,叮嘱(嘱咐)
【4】(1)然而姚鼐的学问,老师的传授、家学的传承,大概两者兼而有之。

(2)姚先生(的气质品行)如同甘美的泉水、芬芳的兰草(“醴泉、芝草”作为专有名词保留也行)使人内心的凡尘俗气都消失殆尽。

【5】(1)世人称颂姚鼐师承刘大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梁阶平让亲信传话要特别提拔他;谢启昆称颂他品行高洁。

(2)举荐姚鼐的刘统勋没有等到姚鼐上任就去世了;从甲诗中可以看出姚鼐在得知恩师刘大櫆归隐后,也有归耕田园的愿望;从乙诗可以看出姚鼐是个甘于淡泊,热爱自然,喜欢田园生活的人。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C项的停顿有误,应为:辄/肖其衣冠。

【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
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自,从/自,从;C:用/用;D:表转折/表转折。

故选A。

【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诸子中尤爱惜抱”的意思是“众多子侄中格外喜欢姚鼐”,“尤”的意思是“格外”;“属”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然后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

【4】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师”“殆”“醴”“尽”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5】(1)此题考查侧面描写的辨析。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所要描写对象周围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衬托被描写的主要对象。

文章中他人对姚鼐的评价以及梁阶平提拔姚鼐的行动都属于侧面描写。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

从“刘文正公以御史荐,已记名矣,未授而公薨,先生遂决计去”可知姚鼐辞官的原因。

从甲诗中“先生高卧楚云旁,贱子飘摇每忆乡”可知姚鼐深受老师思想的影响,乙
诗表现了姚鼐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选自《名人轶事》作者:葛虚存年代:清
参考译文:桐城派的古文,方苞是开创者,刘大櫆是继承者,到了姚鼐才开始发扬光大,这是天下人所公认的。

姚鼐出自刘大櫆门下,世人常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比喻。

然而姚鼐的学问,老师的教授、家学的传承,大概两者兼而有之。

姚鼐的伯父姜坞人姚范曾担任编修,见闻广博,记忆力超强,记诵儒家经典并效法,和海峰关系友善,众多子侄中格外喜欢姚鼐,每当谈论诗文,必定让他侍奉身旁。

姚鼐小的时候,就喜欢亲近刘大櫆,客人退下后,在穿戴上模仿成他的样子,学着刘大櫆谈笑的样子嬉戏,因此姚范传授他经学,却让他跟随刘大櫆学习古文。

姚鼐先生编撰《四库全书》时,于敏中很器重他,想要他做门徒,竟然不去。

书编完之后,正值讨论官员升迁的时候,刘统勋作为御史推荐了他,已经记下了名字,还没有授给官职刘统勋却去世了,姚鼐先生就决定离开。

退隐之后,梁治国叮嘱亲随告诉他说:“姚先生如果想出来做官,我一定推荐你,可以得到特别提拔。

”先生委婉地谢绝了他,这些都集中写成了《复张君书》。

南康布政使谢启昆拜见了先生,回去后感叹道:“姚先生如同甘美的泉水、芬芳的兰草,使人内心的凡尘俗气都消失殆尽。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哈尔滨访雪记
阿来
在中国这个老的国家里,每一座城市都很古老。

这些古老的城市,现在都变得千人一面般的年轻。

哈尔滨是个年轻的城市,却舒服地保留了一些老城市的味道。

夏天,不管你走到什么地方,除非荒漠,总是绿色覆盖了原野。

夏天的绿色像一个帝王,把整个国家至少从地理上统一起来。

到处都是雨水,到处都是浩大的水流。

而冬天就不一样了,从北到南,气温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梯次,从低到高,改变了大地的色调。

与此同时,水在枯萎,同时也变化出了丰富的形态:冰,雪,霜,雨,雾。

仅仅凭借于此,整个国度就分出了南方与北方。

2005年元旦,我从成都出发的时候,就担心弥漫在四川盆地里灰蒙蒙的雾气使飞机不能正常起飞。

温润的空气里绿色植物继续生长,但雾气长期阻断视线却使人心情黯淡。

飞机在耐心的极限到来之前起飞了,降落在作为这次旅途中转站的北京。

地理书告诉我们,北京是在冰雪的北方。

但是,这里没有冰雪,没有水的另一种形态与气息。

只有大堆的房子,干冷的风。

好在今天,这里只是一个中转,只是从飞机场转到火车站时经过的一个地方。

天很蓝,枯萎的树却是灰蒙蒙的一片。

夜晚的火车向着哈尔滨进发。

火车穿越寒冷而又干燥的大地,除了偶尔一声汽笛,没有原野的辉光与声音。

铁轨与车轮合奏的单调音节与
同一节奏的摇晃,把人扔到床上,沦陷于睡眠。

夜半之后,我醒来,不是因为吵闹,而是因为安静。

火车行进中那单调的声音越来越低,低到犹如梦境一般了。

然后,我听到了一种巨大的差不多是无边的安静,那安静就是原野的声音。

有这么巨大安静声音的必出自更为宽广的原野。

这样的原野上,必有河流浩大,犹如一株枝叶舒展的巨树一般。

一些山冈蹲守在远处,犹如神灵。

我没有睁眼,那寂静就已经让我看见。

睁开眼,就看见透过窗户的稀薄的光亮。

披衣走出包厢,走到更宽大的车窗前,光亮像水一样弥漫而来。

我看见了南方雾气中久违不见的月亮!那月亮不发光,像只银盘滑行在天上。

光是从地上弥散开来的,准确地说,是从地面的雪、地面的冰上弥散开来,把天空、树木、村庄、山冈照得微微发光,好像天地万物在这个夜晚,从自己的内部发出了光芒,而新鲜的寒冷的空气运行在这些光芒中间。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北方!想象中的冬天的北方或者北方的冬天。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在想象一些事物的面貌,也总在发现这些事物与想象的差距。

但是,在2005年开始的这个夜晚,我看到了与我想象契合的景象。

我呆立在窗前,列车的声音低下去,低下去,梦境一般穿越着冰封雪覆的原野。

静谧的月光,穿过云层,穿过树林,越过村庄,梦境一般跟随着列车穿越。

直到天渐渐放亮,月亮才隐去。

此行是应哈尔滨市有关方面之邀前去观光,所以,我不能说哈尔滨之旅的高潮已经提前到来,但我可以说,哈尔滨之旅的调子已经定下了。

我的目的不是喧闹驳杂的城市,而是静谧广大的原野。

南方冬天晦暗的雨雾中,田野
已经很疲惫了,但仍然要生长粮食,生长蔬菜,生长鲜花,而不得休息。

但在东北大地上,田野盖上洁净的雪被静静地休息了。

我喜欢这种安静的休息,我们所有人的内心都渴望这样安静而且洁净的休息。

在中国这个老的国家里,每一座城市都很古老。

这些古老的城市,现在都变得千人一面般的年轻。

哈尔滨是个年轻的城市,却舒服地保留了一些老城市的味道,而这些老城市的味道,并没有作为什么遗产,被圈禁起来。

仅仅因为这个,哈尔滨就应该让我们喜欢,更何况还有大江穿过,更何况还有冰灯闪烁。

更何况,还有程式夸张、内在质朴、语涉低俗、幽默机智却浑然天成的二人转在人们心头唱着,但我还是固执地喜欢着汇集在这个城市四周的旷野。

所以,友人带我逛街时,我特别想到冰封的松花江上。

好客的主人同我去访萧红故居,车经过一条河,我便被疏朗宽展的河床,河道中冰封的蜿蜒水流,河岸两边虬劲沉默的大树,以及背后夕阳的光芒感动了。

主人指引说:“呼兰河。

”我甚至说,可以兴尽而返,不去看什么故居了。

相信哺育了萧红的不是那个故居的地主院落,而是这条呼兰河。

当然,后来还是去了故居,果然是一个生气已失的院落。

所以,一行人到哈尔滨郊区滑雪时,我想到的是,回到南方便无雪可滑,所以不必费力去学。

然后,就被滑雪场四周疏朗的松林,松林中厚厚的积雪所吸引,一路踩着雪向着这个山冈的顶部走去。

这山看上去很低,攀爬起来,却显得越来越高。

太阳的光斑稀稀落落,积雪在脚下吱吱作响,呼吸越来越深,越来越多前所未有的凛冽,但也前所未有的新鲜刺激的空气涌入了胸腔。

休息时,我脱下手套扒开深雪,
现出了干枯的草和绿色的松树苗,但似乎没有想看见的东西。

问题是有一时半会儿,我也想不起来,自己想在深深的积雪下扒出什么。

我躺在雪地上,身上,脸上,洒着斑驳的阳光。

在这冰雪覆盖的绵远大地上,身上无法感到阳光的热量,但闭上眼睛,却会感到透彻的明亮,听见阳光落在树上,落在雪地上,发出细密的声响。

这种声音里,宽广的大地,白雪覆盖的大地晶光闪耀,向四方铺展。

起身继续往上时,我想起来,前些时候,看过迟子建一篇小说,说是东北的秋天短促,冬天来得迅猛,所以,积雪下会封冻住很多颜色鲜艳的野生桨果。

我扒开积雪其实就是想看看下面有没有秋天未及凋落就已被冷藏的浆果。

回哈尔滨看冰灯的时候,好像给迟子建谈了这事,她好像大笑,说,有,但在更深的山里,在她的家乡那边。

确实,那天穿过的松林都很整齐,树都太小,而且品种单一,只是躺下来透过一些树冠看天的时候,有点森林的感觉。

爬上那座小山冈,举目看见更广大的雪野,更多的连绵起伏的山冈,休息的田野,封冻的长河。

然后,一列火车,蜿蜒着穿过寂静大地,从远处而来,又向远处而去,使大地更加洁净与空阔,而道路辖辏,会聚于目力所及那片烟云氤氲热气腾腾处,那座叫做哈尔滨的城市。

白天活力四射,傍晚,夜幕落下,然后点上盏盏冰灯,拢着那么晶莹的光,在整个白山黑水梦境的中央。

【1】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成都、北京、哈尔滨这三座城市留给作者的印象,完成填空。

城市气候特点
“我”内心的感受
成都
(1)
(3)
北京
(2)
单调乏味
哈尔滨
冰雪覆盖
(4)
【2】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回答。

(1)但是,在2005年开始的这个夜晚,我看到了与我想象契合的景象。

(结合全文,概括文中这个画线句中“景象”的特点。


(2)但闭上眼睛,却会感到透彻的明亮,听见阳光落在树上,落在雪地上,发出细密的声响。

(赏析文中画单横线的句子)
【3】画浪线的这段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有什么作用?
【4】阅读下面的二则材料,从给出的作家中任选一人,结合他的作品,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对第八自然段画双横线句的理解。

备选作家:吴敬梓鲁迅老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