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硬质矿(岩)棉板及半硬质玻璃棉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用标准:
1.1《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 GB/T 11835-1998
1.2《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 GB/T 13350-2000
1.3《建筑绝热用玻璃棉制品》 GB/T 17795-1999
1.4《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GB/T 5486.1~5486.4-2001
1.5《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T10294-1988
2. 检测仪器及环境条件:
2.1 标准试验条件:
温度:23℃±2℃,湿度:50%±10%。

在无特别指出或特定要求时,试验条件按标准试验条件执行。

3. 取样方法:
以同一原料、同一生产工艺、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稳定连续生产条件下的产品为一个检查批,同一批被检制品的生产时限不得超过一星期。

5. 检测方法:
5.1 检测前准备工作:
(1)检测前先根据所检项目核对所需设备是否齐全,检查设备运作是否正常;
(2)检测前先根据所检项目核对所需标准是否齐全且有效;
(3)检测前先根据所检项目核对环境(室内温度、相对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登记设备使用记录。

5.2试样检查、制备:
随机抽取三块样品,在每块平板(或块)任一对角线方向距两对角边缘5mm处及中心位置各切取一块,制成三个受压面积约100mm*100mm的正方形,厚度为制品厚度的试件。

弧形板和管壳制成受压面积约100mm*100mm 的正方形、尽可能厚的试件,但试件厚度不得低于25mm 。

当无法制成该尺寸的试件时,可用同品种、同工艺制成的同厚度的平板替代。

5.3试验与计算:
5.3.1抗压强度试验:
5.3.1.1 试验步骤:
(1)将试件置于干燥箱内,缓慢升温至383K±5K(110℃±5℃)烘干至恒质量,(若粘结材料在该温度下发生变化,则应低于其变化10℃)然后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恒质量的判据为恒温3h两次称量试件质量的变化率小于0.2%。

(2)在试件受压面距棱边10mm处测量长度和宽度,在厚度的两个对应面的中部测量试件的厚度。

测量结果为两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mm。

(3)泡沫玻璃绝热制品在试验前应用漆刷或刮刀把乳化沥青或熔化沥青均匀涂在试件上下两个受压面上,要求泡孔刚好涂平,然后将预先裁好的约100mm*100mm大小的沥青油纸覆盖在涂层上,再放置在干燥器中,至少干燥24h。

(4)将试件置于压力试验机的承压板上,使压力试验机承压板的中心与试件中心重合。

(5)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试件受压面于承压板均匀接触。

(6)以约10mm /min速度对试件加荷,直至试件破坏,同时记录压缩变形值。

当试件在压缩变形5%时没有破坏,则试件压缩变形5%时的荷载为破坏荷载。

记录破坏荷载P,精确至10N。

5.3.1.2 数据处理与计算:
每个试件的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MPa。

σ=P/S
式中:σ——试件的抗压强度,MPa;
P——试件的破坏荷载,N;
S——试件的受压面积,mm2
5.3.1.3 试验结果:
单块样品的抗压强度为该样品中三个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制品的抗压强度为三块样品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

5.3.2导热系数试验:
5.3.2.1 根据装置的形式从每个样品中选取两个试件,它们应该尽可能地一样,厚度差别应小于2%。

试件的尺寸应该完全覆盖加热单元的表面。

试件的厚度应是实际使用的厚度或大于能给出被测材料热性质的最小厚度。

5.3.2.2 试件的制备和状态调节应按照被测材料的产品标准进行。

无标准时按下列方法:
(1)试件的表面应用适当方法加工平整,使试件与面板能紧密接触。

(2)测定试件质量后,必须把试件放在干燥器里,以对材料适宜的温度(或材料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将试件调节到恒定的质量。

5.3.2.3测定过程:
(1)测量质量:
测定试件质量准确到±0.5%,称量后立即将试件放入装置中测定。

(2)测量厚度和密度:
试件在测定状态的厚度由加热单元和冷却单元位置确定或在装置里、在实际的测定温度和压力下测量。

从这些数据和试件质量,可算出试件在测定状态的密度。

有些材料(例如低密谋纤维材料)测量以计量面积为界的那部分试件的密度可能更精确些,这样可得到较正确的热性质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3)温差选择:
传热过程与试件的温差有关,应按照测定目的选择温差:
a.按照材料产品标准中要求;
b.按被测定试件或样品的使用条件;
c.确定温度与热性质之间的关系时,温差尽可能小(5~10K);
d.当要求试件内的传质减到最小时,按测定温差所需的准确度选择最低的温差。

(4)环境条件:
a.空气中测定:
调节环绕防护热板组件的空气的相对湿度,使其露点温度至少比冷却单元温度低5K 。

当把试件封入气密性封袋内避免试件吸湿时,封袋与试件冷面接触的部分不应出现凝结水。

(5)热流量的测定:
测量施加于计量面积的平均电功率,精确到±0.2%。

输入功率的随机波动、变动引起的热板表面温度波动或变动,应小于热板和冷板间温差的±0.3%.
调节并维持防护部分的输入功率(最好用自动控制),以得到合乎要求的计量单元与防护单元之间的温度不平衡程度。

(6)冷面控制:
当使用双试件装置时,调节冷却面板温度使两个试件的温差相同(差异小于±2%)。

(7)温差检测:
测量加热面板和冷却面板的温度或试件表面温度以及计量与防护部分的温度不平衡程度。

确定试件的温差。

(8)过渡时间和测量间隔:
为得到热性质的准确值,装置和试件必须有充分的热平衡时间。

热平衡时间与装置的构造、控制方式、几何尺寸以及试件的热性质和厚度有关。

在不可能较精确的估计过渡时间的场合,或者没有在同一装置里、在同样测定条件下测定类似试件的经验时,按仪器生产厂推荐的过渡时间(180min )和测量间隔(30min )设定。

当温度为自动控制时,记录温差和(或)施加在计量加热器上的电压或电流有助于检查是否达到稳态条件。

(9)最终质量和厚度测量:
所述的测温完成以后,测量试件的最终质量和厚度。

5.3.2.4结果计算:
)
(21T T A d Q -⋅=λ 式中:
Q ——加热单元计量部分的平均热流量,其值等于平均发热功率,W ;
T 1——试件热面温度平均值,K ;
T 2——试件冷面温度平均值,K ;
A ——计量面积(双试件装置需乘以2),m 2;
d ——试件平均厚度,m 。

5.3.3干密度试验:
5.3.3.1试验步骤:
(1)将试件置于干燥箱内,缓慢升温至383K±5K(110℃±5℃)烘干至恒质量,(若粘结材料在该温度下发生变化,则应低于其变化10℃)然后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恒质量的判据为恒温3h两次称量试件质量的变化率小于0.2%。

(2)在制品相对两个大面上距两边20mm处,用钢直尺或钢卷尺分别测量制品的长度和宽度,精确至1mm。

测量结果为4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3)在制品相对两个侧面上,距端面20mm处和中间位置用游标卡尺测量制品的厚度,精确至0.5mm 。

测量结果为6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4)按上述方法测量试件的几何尺寸,计算试件的体积V。

5.3.3.2 数据处理与计算:
试件的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kg/m3
ρ=G/V
式中:ρ——试件的密度,kg/m3;
G——试件烘干后的质量,kg;
V——试件的体积,m3。

5.3.3.3试验结果:
制品的密度为三个试件密度的算术平均值。

6.结果判定与复试规则:
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按GB/T 11835-1998 执行;
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按GB/T 13350-2000执行;
建筑绝热用玻璃棉制品按GB/T 17795-1999执行。

7. 检测结果核对:
检测结束后,核对样品和原始数据并做记录。

8. 检测结束工作:
检测结束后,切断电源、水源、清理设备,并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正常,登记设备使用记录。

9. 异常现象及意外情况处理办法:
9.1检测过程中,因工作失误或产品内在质量问题造成样品损坏,无法获得完整资料,该检测数据全部作废,必须重新取样试验。

9.2检测过程中,因突发性外界因素(如停电、停水等)干扰中断试验,立即送至附近,具有检测该产品资质的检测单位试验。

9.3检测过程中,因仪器设备发生故障而中断试验,应立即调换能满足检测要求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测。

如不能满足以上条件,应将试样送至附近具有检测该产品资质的检测单位。

10. 出具报告:
出具统一格式的报告 (有特殊要求的需注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