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半荒漠草原生态养羊模式[农广天地] - 养羊视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漠、半荒漠草原生态养羊模式-养羊
荒漠、半荒漠草原生态养羊模式来自:CCTV农广天地荒漠、半荒漠草原生态养羊模式(20221030):
荒漠、半荒漠化草原生态养羊模式,主要适用于我国西北的草原地区,该模式通过卫星勘测草原牧草生长的状况,遵循自然规律和牧草生长的规律,要求成年羊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为全舍饲养殖期,此期间羊只在棚圈内饲喂,不得放牧;7月1日至10月31日为全天放牧期,羊只日粮全部以天然草场为主;11月1日至第二年年3月31日为半舍饲半放牧期,规定每天上午实行放牧,下午舍饲喂配合饲料。

这种养羊模式的出现,对我国草原生态植被恢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农牧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这荒漠、半荒漠化草原生态养羊模式的技术要点。

相关知识:
狭义荒漠化也即沙漠化。

在极端干旱、干旱与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并逐步形成风蚀、风积地貌结构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定义的关键是“沙质地表条件”。

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
沙漠化土地。

沙漠化土地还包括了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的地方和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于植被破坏发生流沙活动的沙丘活化地区。

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

草原生态由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

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植物、迁徙的野生动物、人类和饲养的牲畜等组成。

草原是地球最大的碳储库之一[/],占地球有机碳总量的33%;;34%,是目前人类活动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草原生态系统对维持全球及区域性生态平衡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里说的是内蒙古大草原,千年来中国人对这片大草原最著名和最准确的描述是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浸古道,青翠接荒城。

”。

当代学者对这片大草原生态系统最准确的描述来自下面的文字:
“首先向各位概述一下中国北方草原生态和社会的一些特点,事实上在中国所谓长城以北是一个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生态系统,实际上是有自身独特的生态特点的,就表现在自然资源高度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降水量非常少,可能在有些地区低于年降水量150毫米,而且降水的变率非常大,雨量、降水时间、地点都非常不确定,在这种自然资源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如何维持他的生计?在草原区事实上生活着蒙古的游牧族群,他们在适应这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当中有自身的策略,这个策略的核心特点就是流动。

这个流动并不是我们很多人所想像的那样,是一种漫无边际、没有目的的流动,事实上在这个看不到边的蔚蓝的草原上有着非常清晰的社会边界,虽然这种边界不是固定的,但是它非常清晰,这种边界是依赖于社会的规范来实践的,它非常明确的规范着人们的行动。

事实上这种流动性不仅体现在游牧族群能够在多变的生态条件下灵活应对的这样一种能力,而且也体现了他们自身的社会组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保持秩序和整合的一种能力,可能对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方式有很多借鉴的意义。


相关新闻:
西林县昌和种草养羊示范基地,位于西林县普合乡者底村,是由广东老板李灿荣投资建设的,总投资50万元,总面积为550亩,其中宜牧林地500亩,种草面积48亩,其它用地2亩。

基地现有标准化圈舍480平方米,基础母羊105只,种公羊4只,已种植牧草45亩。

经过一年的科学规划和建设,现已形成了以地种草、以草养畜、以畜积肥、以肥改土、草畜平衡的生态养殖方式。

目前,牧草长势茂盛,羊只膘肥体壮,种草养羊示范初具规模。

基地以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科学致富能力为己任,牢固树立“科技兴农、为民服务”宗旨,引领农民依靠养殖致富。

该基地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这一发展模式,引进波尔山羊和本地黑山羊进行杂交,培育二元杂母羊,并把母羊发放给农户饲养,推广“种草+青贮+补饲+舍饲”新的山羊养殖模式,既转变了传统的养羊观念,保护了生态,解决了林畜争地的矛盾,又节省了劳力,提高劳动效率;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青贮饲料喂羊,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目前,该基地结合西林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已在那佐乡、古障镇等乡镇发展种草养羊户12户,户均种草2亩以上。

种草养畜这一模式的推广,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