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圣俞诗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圣俞诗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全部,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古怪。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
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假设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整理。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
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
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
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
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4.对以下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而写人情之难言人情:人的情感。
B.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有司:官吏的通称。
C.以歌咏大宋之功德歌咏:歌颂、颂扬。
D.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穷人:生活穷苦的人。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梅圣俞“穷”的缘由的一组是:
①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②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③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④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⑤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⑥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认为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大多出于困厄之士的笔下,他们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就把内心郁积的忧愁感慨转化为诗兴,写出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
B.梅圣俞孩童时就已使长辈惊异于他的诗歌才华,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写的文章简古纯正,但他不情愿随意向世人表明,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歌,感叹已经二百年没有这样的杰作,这话从侧面印证了梅圣俞诗歌的工巧。
D.文章没有把论述梅圣俞的诗歌艺术当作主要内容,而是借诗序
的形式,表达了对梅圣俞虽才智超群却未能“得用于朝廷”的惋惜和悲叹。
7.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答案:
4.D
5. A
6.B
7.〔1〕怎么〔或“为什么”〕让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
〔2〕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并担忧不能全部得到它,于是非常兴奋谢氏能为它分类编辑,我就为它作序并保存起来。
【解析】
试题分析:
4.此类题目肯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详细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D穷人:境况困厄的人。
此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
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肯定的关联的。
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定会有所不同。
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
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详细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
因此,在详细的语句中,一个词的准确意义可以辨析出来。
最末,比较互证法。
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技能层级为理解B。
5.2写他“穷”的现状4写他借写诗抒发不得志6写世人喜其工巧。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技能层级为分析综合C。
6.B原文中“说”同“悦”,即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
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全部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精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精确的分析理解,才能精确地答题。
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认真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
技能层级为分析综合C。
7.〔1〕大意1分,其他得分点为“奈何、穷者、徒”。
〔2〕得分点“嗜、遽、类次、序”。
翻译文言文时,应留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
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
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援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非常句式等现象,以达到精确翻译的目的。
〔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许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
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
据此,我们可运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像语言结构推断。
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
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
在相像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4〕语境分析推断。
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技能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我听到世上的人常说:诗人显达得意的少,困厄潦倒的多。
莫非果真是这样的吗?大略是由于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作品。
大凡胸藏才智、理想,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大都喜欢放任恣纵于山头水边。
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外部事物,经常探究讨论它们的奇怪怪异之处;而他们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心情,感发寄予在怨恨讽刺的作品之中,倾诉着逐臣寡妇的哀叹,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
大略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
如此说来,那么就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而应当是诗人际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伙伴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举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
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
郁积着自己的才能聪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
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
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定会向圣俞请教。
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爱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常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
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举他。
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举。
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莫非不是很壮伟的吗?惋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
社会上只喜欢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莫非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许多,自己却不整理整理。
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忧它太多
简单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
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忧不能全部得到它,非常兴奋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原先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
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许多了,所以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