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a—1b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75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组人干扰素a—1b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75例疗效观察
儿科临床中我们常见的感染症状基本都是病毒引起的,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研制出非常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的问世填补了这一项的空白,干扰素被证实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作用。

重组人干扰素a-1b是一种采用健康人白细胞来源的干扰素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由于其疗效显著、副作用低、不易产生中和抗体等优点,近年来已逐渐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

目前我国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疾病使用干扰素,可以减少滥用抗生素,在儿科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综述干扰素在儿科常见几种病中的应用。

标签:干扰素;上呼吸道感染;儿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将2014年1月~5月间住院治疗的145例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75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75例患儿中,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龄
2.9岁;对照组70例患儿中,男35例,女35例,平均年龄
3.1岁;患儿入院前病程均控制在3d以内;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均有发热、流涕、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及咽后壁可见滤泡增生;咽腭弓可见疱疹破溃;部分上腭可见溃疡等症状。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人选标准①年龄在4个月~12岁;②急性起病病程<3d,体温≥38℃,并伴有咳嗽、流涕、鼻塞、喷嚏等症状,部分年长儿还可诉有头痛、头昏;③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部分患儿咽后壁可见滤泡增生,咽腭弓可见疱疹破溃;部分上腭可见溃疡;④周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在正常范围或分类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稍高于正常值,部分血常规中含有1~2%变异淋巴细胞。

1.3方法按常规应用止流涕、止咳、高热时口服布洛芬退热,不应用抗生素,嘱患儿多饮水或增加补液量。

治疗组:按患儿年龄差异给予不同剂量的干扰素(商品名:赛若金,由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肌注重组干扰素a 1b 10 万u·kg-1·d-1疗程根据患儿病情轻重情况治疗3d。

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注射液重庆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15mg·kg-1·d-1,加入葡萄糖静滴,1次/d,连用3d。

1.4疗效评价本试验中观察指标为发热天数、咳嗽时间、扁桃体肿大分度、口腔咽腭弓疱疹及疱疹恢复情况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疗效判定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显效:用药12~48h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流涕、咽腭弓疱疹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有效:体温48~72h内恢复正常,咳嗽、流涕、咽腭弓疱疹等临床症状好转;无效:体温在72h内仍未恢复正常,咳嗽、流涕、咽腭弓疱疹等症状无改善。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治疗组显效率66.9%,对照组显效率23.1%,两组显效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值均<0.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在治疗组的75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第一次肌注干扰素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在38.5℃以上,经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其余未见毒副作用。

3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

干扰素是人体在外源性或内源性有生物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低相对分子糖蛋白,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 VP)发挥效应。

干扰素首先作用于细胞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转导等一系列生化过程,激活细胞基因表达多种抗病毒蛋白,实现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抗病毒蛋白主要包括2′-5′A合成酶和蛋白激酶等。

前者降解病毒mRNA、后者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使病毒复制终止,同时可以调节免疫反应以及细胞生长和分化,所以抗病毒效果比一般药物强而持久。

本资料显示,治疗组经重组人干扰素a1b治疗,和对照组相比,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咽充血及咽腭弓疱疹消退消退时间均有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01)。

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作用,故我们认为重组人干扰素a1b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比较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3.1儿科抗病毒治疗病毒可以引起儿科多种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小儿健康。

我国已采用预防接种来减少病毒性感染的流行,如甲乙型肝炎、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等发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特别是乙脑疫苗的开展,大大减少患儿的患病率及死亡率。

近几年来又不断出现新的病毒,如冠状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对小儿的健康和生命带来新的威胁,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十分明显。

3.2 从小儿发病率来看,其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其中病患率最高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是主要病原,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抗病毒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

现目前我国滥用抗生素情况比较普遍,盲目大量使用抗生素,忽略抗病毒治疗。

据调查资料:90%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是病毒,但98.5%的门诊处方使用抗生素,其中80%使用的抗生素没有明确指征或根本不是适应证,仅有1/3是单独或合并使用抗病毒疗法。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疾病使用干扰素,可以减少滥用抗生素,在儿科有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梅.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源学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117-118.
[2]蔡晓红.儿童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6):341.
[3]赵晓东.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1996~2001年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儿科杂志,2002,40(8):467.
[4]陈亚民,武建国.重组人干扰素-αIb滴鼻治疗新生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2007(06).
[5]段竹梅,夏丽萍.重组人干扰素-αIb超声雾化治疗新生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4).
[6]黄东,林俊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09(06).
[7]罗翌,李际强,郑丹文,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调查及临床特征的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7).
[8]王福霞,刘丽利,任劼,等.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05).
[9]张国有.156 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J].求医问药,2012(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