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城的南门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门口
数十年前,南门口是榆林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地名。
现在,这个老地名渐渐被疏远和淡忘了,甚至面临彻底消失的危机。
细小的变化,伴随着一连串巨变滚滚而来。
南门口的老样子,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210国道从南门口经过,沿着城墙脚跟北去。
榆林汽车站的进出口就开在城墙上,汽车站是当时市民唯一的旅客集散中心。
除此之外,没有大汽站,更没有机场。
全城能数见得几家食堂,如一食堂、二食堂;规模较大的百货公司,医院,有点名气的旅社,如长城旅店,红星旅社,地区招待所等服务单位都紧邻大街,离南门口很近。
南门口形成城市最大的交通、商贸、服务枢纽,市民们出行购物等日常生活与其密切相关。
可以想见,那个年代里南门口曾在整个城市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它在老一辈市民心里留下怎样深刻的记忆。
贫穷落后,成就了南门口昔日的特殊份量与繁华。
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管理缺失,南门口也曾有过不太光彩的一面。
南门口当年的万人坑就曾经一度沦为藏污纳垢的场所,城市的精神污染,脏乱差的代名词。
跨越数十年的时光,我们再来看今天面貌全新的南门口:宽敞、漂亮、整洁有序。
210国道早已西迁,新建的上郡路、肤施路、榆阳路、驼峰路在南门口交汇,交通繁忙而井然有序。
镇远门、城墙、凌霄塔等文物古迹得到修复保护重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的东南一角。
脏乱差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高楼大厦,漂亮的凌霄广场、活跃的现代气息。
数十年来,尽管南门口从外部景观到内在品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它在市总体格局中的位次却显著下降。
在今天日新月异,繁华灿烂的城市中,南门口只能缩小成为一个小亮点。
榆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在走出小县城模式,昂首阔步,向着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历史正以惊人的创造力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然而,历史前进的每个历程又都是复杂多变、妙趣横生的。
南门口这个地名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凌霄广场等一批崭新建筑的色彩越来越亮。
凌霄广场从地面沉落下去,衬托了凌霄塔的笔直挺拔,高大建筑无意间成合了凌霄广场的幽静清闲。
在凌霄广场和镇远门中间的宽敞路面上,有一组骆驼雕像,被视为榆林市的标志。
市民的记忆里,现在这组骆驼已是第二代。
第一代的骆驼略显粗糙,但高大雄壮,颇有些豪迈气概。
第二代骆驼显然是精雕细刻、刚柔相济,给人的感觉似乎温顺有余缺少了力感和生气。
艺术、生活和历史都在不停的吐故纳新,新陈代谢,都难十全十美。
高与低,大与小,新与老都是相互关联,相互映衬,相扶而行的。
我相信迟或早,第三代骆驼将会在南门口诞生。
榆阳河经过治理后泛起幽幽绿波,缓缓从南门口的凌霄广场旁边流过。
在淡淡晨光里,在暖暖的夕阳下,榆阳河像是一曲绵绵的歌,带着祈盼带着祝福,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不断延伸,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