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窃读记》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窃读记
教学目标:
1、通过勾画描写心理活动、动作的语句,揣摩人物思想情感变化。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感染。

3、学习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体会作者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课前找林海音的资料,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

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

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

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2、看看题目,窃字的原意是指什么?窃读又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能根据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作者林海音吗?(生简介林海音)师出示课件。

(二)理清文章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相关的词语。

(汇报自学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概括,师出示图片。

(三)感悟窃读的滋味
1、那么,作者在窃读时的滋味是怎样的呢?(学生说出自己初步读后的感受。


2、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

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勾画出心理描写和动作描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在书上做批注。

重点句子:
⑴“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终于发现书并
没有卖出去,又可以读的惊喜。


⑵“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
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

”勾画动作描写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⑶“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 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

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⑷“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愧而尴尬,涨红了脸。

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

”(体会作者当时及其难看的表情,感受窃读的苦。


⑸“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侯我的光临。

”(体会作者见到书时的喜悦心情,感受读书的快乐。


⑹“我不想再去书店,但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来到熟悉的街路,我再施惯伎,却因受了前次的教训,我便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体会作者迫切地想读书的心情,感受读书的艰难。


⑺“我偷窃了什么?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体会作者渴望读书,却读不到书的无奈之情。


学生品读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些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将作者“窃读”的滋味展现给了我们,此时此刻,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当作者走出书店时,想起国文老师说的一句话,课件出示:“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学生齐读。

师:但是作者此时却发现这句话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生再次齐读文章最后一句,课件出示:“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四)拓展延伸
1、你有过窃读的经历吗?(学生交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2、阅读名人读书故事,并把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五)板书设计
窃读记
林海音
惧怕
窃读的滋味”收获
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