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清江中学2009年第二学期高中二年级化学期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清江中学2009年第二学期高二化学期末测试(一)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所克服的作用力也完全相同是A.CO2和SiO2 B.NaCl和HCl
C.(NH4)2CO3和CO(NH2)2D.NaH和KCl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 N A
B.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C.1mol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0.5 mo1/L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
D.CO和N2为等电子体,22.4L的CO气体与lmol 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碳酸氢钠溶液中: K+、Al3+、SO42-、Cl-
B.存在较多Fe3+的溶液中:Na+、SCN-、SO42-、K+
C.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C(OH-)=10-24溶液中:Cl-、CO32-、NH4+、F-
D.在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Na+、S2-、CO32-、NO3-
5.物质的量浓度相同(0.1 mol·L-1)的弱酸HX与NaX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错误是
A.c(Na+)+c(H+)=c(X-)+c(OH-)
B.若混合液呈酸性,则c(X-)>c(Na+)>c(HX)>c(H+)>c(OH-)
C.c(HX)+c(X-)=2c(Na+)
D.若混合液呈碱性,则c(Na+)>c(HX)>c(X-)>c(OH-)>c(H+)
6.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

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XO2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
C.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高 D.XCl4的沸点比SiCl4的高
7.三氯化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

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理由的叙述,正确的是:
A.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相等
B.PCl3分子中的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
C.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均相等,
D.PCl3分子中P—Cl键的三个键的键长相等,且属于极性分子
8.已知0.1 mol·L-1的NaHCO3溶液的pH=8,同浓度的NaAlO2溶液的pH=11,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并且发生了反应,可能较大量生成的物质是
D.Al3+
A.CO2
B.H2O
C.CO 2
3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
.....选项符合题意) 9.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两种溶液①0.1mol/L CH3COOH溶液②0.3mol/L CH3COOH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的混合液 c(H+):①<②
B.常温下将NaHCO3与NaHSO3混合溶于水,恰好呈中性的溶液中:
c(Na+)= c(HCO3-)+c(HSO3-)+2c(CO32-)+2c(SO32-)
C.相同条件下,pH=9的①CH3COONa溶液、②NH3·H2O溶液、③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①>②>③
D.已知酸性HF>CH3COOH,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F与CH3COOK溶液中:
[c(Na+)—c(F-)] >[c(K+)—c(CH3COO-)]
10.下图是从NaCl或CsCl晶体结构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试判断其中属于NaCl晶体结构的是
A. B.C.D.
11.据报导用激光将置于铁室中的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与此同时再用一个射频电火花喷射出氮气,此时碳、氮原子结合成碳氮化合物的薄膜,该膜的硬度可比金刚石更坚硬,其原因可能是
A.碳、氮原子构成网状的原子晶体
B.膜中的C—N键长比金刚石的C—C键长短
C.碳、氮都是非金属,化合时放出大量热
D.相邻主族非金属的化合物比单质硬度大
12.下图是向100 mL的盐酸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图。

根据图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B.x处为0.1 mol的NaOH溶液
C.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D.x处为0.01 mol的NaOH溶液
13.T C时,将体积为V A L、浓度为a mol/L的一元酸HA与体积为V B L、浓度为b mol/L的一元碱BOH混合,混合液恰好呈中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混合液的pH=7 B.a=b
C.混合液中Kw=[c(H+)]2 D.a=b,V A=V B
14、右图表示难溶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H=3时溶液中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Fe3+
B.若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可通过调节溶液pH 的方法来除去
C.若分离溶液中的Fe3+和Cu2+,可调节溶液的pH在4左右
D.若在含有Cu2+和Ni2+的溶液中加入烧碱,Ni(OH)2优先沉淀
非选择题
15.某研究性小组借助A-D的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
【实验一】收集NO气体。

⑴用装置A收集NO气体,正确的操作上(填序号)。

a.从①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b.从①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c.从②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d..从②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实验二】为了探究镀锌薄铁板上的锌的质量分数w(Zn)和镀层厚度,查询得知锌易溶于碱:Zn+2NaOH=Na2ZnO3+H2↑据此,截取面积为S的双面镀锌薄铁板试样,剪碎、称得质量为m1 g。

用固体烧碱和水作试剂,拟出下列实验方案并进行相关实验。

方案甲:通过测量试样与碱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来实现探究目标.
⑵选用B和(填仪器标号)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⑶测得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 L(标准状况),w(Zn) = 。

⑷计算镀层厚度,还需要检索的一个物理量是。

⑸若装置B中的恒压分液漏斗改为普通分液漏斗,测量结果将(填“偏大”、“偏小”
或“无影响”)。

方案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

选用仪器C做实验,试样经充分反应,滤出不溶物、洗涤、烘干,称得其质量为m2g 。

⑹w(Zn) = 。

方案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仪器、试样和试剂的总质量(其差值即为H2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

实验同样使用仪器C。

⑺从实验误差角度分析,方案丙于方案乙(填“优”、“劣”或“等同”)。

16.现有四瓶丢失标签的NaOH、Na2CO3、AlCl3、NH4HSO4溶液,为鉴别四瓶溶液,将四瓶溶液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和记录如下图所示(无关物质已经略去):
请回答:
(1)A、W的溶液分别加热蒸干并灼烧最后所得固体为、。

(2)D溶液pH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B、C、D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4)等物质的浓度的C溶液与NH4Cl溶液相比较,c(NH4):前者后者(填“<”“>”“=”)。

(5)若B、C的稀溶液混合后(不加热)溶液呈中性,则该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17.(12分)现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市售白醋的总酸量(g/100mL)。

Ⅰ.实验步骤:
(1)用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量取10.00mL食用白醋,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100mL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定容,摇匀即得待测白醋溶液。

(2)用酸式滴定管取待测白醋溶液20.00 mL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2滴
作指示剂。

(3)读取盛装0.1000 mol/L NaOH 溶液的碱式滴定管的初始读数。

如果
液面位置如右图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 mL。

(4)滴定。

当时,
停止滴定,并记录NaOH溶液的终读数。

重复滴定3次。

Ⅱ.实验记录
滴定次数
实验数据(mL)
1 2 3 4
V(样品) 20.00 20.00 20.00 20.00
V(NaOH)(消耗)15.95 15.00 15.05 14.95
Ⅲ.数据处理与讨论:
(1)甲同学在处理数据时计算得:
平均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 V = (15.95+15.00+15.05+14.95) /4 mL = 15.24mL。

指出他的计算的不合理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正确数据处理,可得c(市售白醋) = mol/L;
市售白醋总酸量= g/100mL。

(2)乙同学仔细研究了该品牌白醋的标签,发现其中还含有苯甲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他想用资料法验证醋酸与苯甲酸钠不会发生离子互换反应,需查找在一定温度下的
(填写序号)。

1
2
a.pH b.电离度 c.电离常数 d.溶解度
(3)在本实验的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大的是(填写序号)。

a.碱式滴定管在滴定时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
b.碱式滴定管的尖嘴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锥形瓶中加入待测白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
d.锥形瓶在滴定时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
18.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

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

X跟Y可形成化合物X2Y3,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X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_;
⑵Y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_;
⑶X与Z可形成化合物XZ3,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已知化合物X2Y3在稀硫酸溶液中可被金属锌还原为XZ3,产物还有ZnSO4和H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比较X的氢化物与同族第二、第三周期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以氯化钾和钛白厂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过二硫酸钾和氧化铁红颜料,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

其主要流程如下:
⑴反应Ⅰ前需在FeSO4溶液中加入(填字母),以除去溶液中的Fe3+
A.锌粉 B.铁屑 C.KI溶液 D.H2
⑵反应Ⅰ需控制反应温度低于35℃,其目的是。

⑶工业生产上常在反应Ⅲ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醇类溶剂,其目的是。

⑷反应Ⅳ常被用于电解生产 (NH4)2S2O8(过二硫酸铵)。

电解时均用惰性电极,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

20.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

与Cl2相比,ClO2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

⑴在ClO2的制备方法中,有下列两种制备方法:
方法一:NaClO3 + 4HCl = 2ClO2↑+ Cl2↑+ NaCl + 2H2O
方法二:2NaClO3 + H2O 2+H2SO4 = 2ClO2↑+ Na2SO4 + O2↑+ 2H2O
用方法二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消毒,其主要原因是。

⑵用ClO 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
亚氯酸根离子(ClO2—)。

2001年我国卫生部规定,饮用水中的ClO2—含量应不超过0.2 mg·L-1。

饮用水中的ClO2、ClO2—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

ClO2被I—还原为ClO2—、Cl—的转化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当pH≤2 .0时,ClO2—也能被I—完全还原为Cl—。

反应生成的I2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2 Na2S2O3+ I2=Na2S4O6+NaI
①请写出pH≤2 .0时ClO2—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V mL水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水样的pH为7.0~8.0。

步骤3:加入足量的KI晶体。

步骤4:加入少量淀粉液,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1mL。

步骤5:。

步骤6:再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

③根据上述分析数据,测得该饮用水中ClO2—的浓度为mol·L-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④若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超标,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Fe2+将ClO2—还原成为Cl—,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填化学式)。

21.(1)已知在25℃时,醋酸、碳酸和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
醋酸 K i = 1.75×10-5
碳酸 K i 1= 4.30×10-7 K i 2 = 5.61×10-11
亚硫酸 K i 1= 1.54×10-2 K i 2 = 1.02×10-7
①写出碳酸的第一级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 i = 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相同条件下,试比较H2CO3、HCO3-和HSO3-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_
③若保持温度不变,在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下列量会变小的是______(填序号)
A. c(CH3COO-)
B. c(H+)
C. K w
D. 醋酸电离平衡常数
E. 醋酸的电离度
(2)一定温度下的难溶电解质A m B n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平衡常数
Ksp=c m(A n+)×c n(B m-),称为难溶电解质的离子积。

在25℃时,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依次加入等浓度的KI溶液和Na2S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黄色沉淀,最后生成黑色沉淀。

已知有关物质的颜色和
物质AgCl AgI Ag2S
颜色白黄黑
K SP(25℃) 1.8×10-10 1.5×10-16 1.8×10-5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度积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
B.若先加入Na2S溶液,再加入KI溶液,则无黄色沉淀产生
C.25℃时,饱和AgCl、AgI、Ag2S溶液中所含Ag+的浓度相同
D.25℃时,AgCl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度积相同
22.在900℃的空气中合成出一种含镧、钙和锰(物质的量比为2∶2∶1)的复合氧化物其中锰可能以+2、+3、+4或者混合价态存在。

为确定该复合氧化物的化学式,进行如下分析:
⑴准确移取25.00 mL 0.05301 mol L1的草酸钠水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25 mL蒸馏水和5 mL 6 mol L1的HNO3溶液,微热至60~70℃(此过程无氧化还原反应),用KMnO4溶液滴定,消耗27.75 mL。

写出滴定过程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计算KMnO4溶液的浓度。

⑵准确称取0.4460 g复合氧化物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25.00 mL上述草酸钠溶液和30 mL 6 mol L 1 的HNO3溶液,在60~70℃下充分摇动,约半小时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用上述KMnO4溶液滴定,消耗10.02 mL。

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复合氧化物中锰的价态,给出该复合氧化物的化学式,写出样品溶解过程的反应方程式。

已知La的原子量为138.9。

高二化学期末测试题答案
一、二选择题(共5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D D C D C B AD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AB AD C C
15.⑴c ⑵D ⑶1m 4.2265V (或2
m 9.2V 等合理答案) ⑷金属锌的密度(等合理答案) ⑸偏大 ⑹1
21m m m -(或其他合理答案) ⑺劣于 16.(14分) (1)Al 2O 3 、 NaAlO 2 (2)大于;CO 32-+H 2O HCO 3-+OH -
(3)NaOH>Na 2CO 3>AlCl 3>NH 4HSO 4 (4) > (5) C(Na +)>C(SO 42-)> C(NH 4+)>C(H +) =C(OH -)
17.(12分) I .(1) 酸式滴定管(或10mL 移液管)(1分) 烧杯 (1分) 容量瓶(1分)
(2)酚酞(1分) (3)0.60(1分)
(4)溶液由无色恰好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不褪色(1分)
III .(1)第1次滴定误差明显大,属异常值,应舍去(1分) 0.075(1分) 4.5(1分)
(2)c (1分) (3)ab (2分)
18..⑴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3 As ⑵
⑶三角锥 ⑷As 2O 3+6Zn +6H 2SO 4=2AsH 3↑+6ZnSO 4+3H 2O
⑸稳定性:NH 3>PH 3>AsH 3,因为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合物越稳定
沸点:NH 3>AsH 3>PH 3,NH 3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最高;AsH 3相对分子质量比PH 3大,分子间作用力大,因而AsH 3的沸点比PH 3高
19.⑴B ⑵防止NH 4HCO 3分解(或减少Fe 2+的水解)
⑶降低K 2SO 4的溶解度,有利于K 2SO 4析出 ⑷2SO 42——2e —=S 2O 8
2— 20.⑴方法二制备的ClO 2中不含Cl 2
⑵①ClO 2—+ 4H + + 4I —= Cl —+ 2I 2+2H 2O ②调节溶液的pH≤2.0
③()V
V V c 4412— ④Fe(OH)3 21(共8分)
(1)① )
()()(323CO H c HCO c H c -+ (2分) ② H 2CO 3 > HSO 3- > HCO 3- (2分)
③ A E (2分)
(2)C (2分)
22.⑴2MnO4- + 5C2O42- + 16H+ = 2Mn2+ + 10CO2 + 8H2O 0.01910 (mol L-1)
⑵设复合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a2Ca2MnO6+x, 其中x = 0~1。

滴定情况:加入C2O42总量:25.00 mL ⨯ 0.05301 mol L1 = 1.3253 mmol
样品溶解后,滴定消耗高锰酸钾:10.02 mL ⨯ 0.01910 mol L1 = 0.1914 mmol
样品溶解后剩余C2O42量: 0.1914 mmol ⨯ 5/2 = 0.4785 mmol
样品溶解过程所消耗的C2O42量: 1.3253 mmol 0.4785 mmol = 0.8468 mmol
在溶样过程中,C2O42变为CO2给出电子: 2 ⨯ 0.8468 mmol = 1.694 mmol
复合氧化物(La2Ca2MnO6+x)样品的物质的量为:0.4460 g / [(508.9 + 16.0 x) g mol-1] La2Ca2MnO6+x中,锰的价态为: [2 ⨯(6+x)- 2 ⨯3 - 2⨯2] =(2+2x)
溶样过程中锰的价态变化为:(2+2 x- 2)= 2 x
锰得电子数与C2O42给电子数相等:
2 x⨯ 0.4460 g / [(508.9 + 16.0 x)g mol-1] = 2 ⨯ 0.8468 ⨯ 10-
3 mol x = 1.012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