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上)高一半期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
命题人:余肇耀林冬英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①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 !
②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⑤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二、语文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解剖.(pāo) 作揖.(yī) 捉.弄(zhuō) 籼.米(shàn)
B.散.步(sàn) 煎熬.(áo) 浸渍.(zì) 创.伤(chuāng)
C.桀骜.(wù) 抚.慰(fǔ) 捏.造(niē) 监禁.(jìn)
D.摄.影(shè) 附.近(fǔ) 游说.(shuō) 弄.堂(lò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宣纸叱诧提纲长歌当哭
B.文采诵读搅绊歌功颂德
C.愉悦浸渍渡河手舞足蹈
D.记忆纪实光茫锋芒毕露
3.下列横线处选出正确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民公园对面的国际饭店二十四层楼的屋顶上着的一个大大的‘喜’字。
②2月27日,温家宝总理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接受专访,并与众多网友
进行沟通和交流,回答了网友们共同关心的许多问题。
A.树立做客
B.竖立做客
C.树立作客
D.竖立作客
4.将语段后面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选择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005年10月17日,巴金老人停止了心跳,一颗文坛巨星陨落了,这位百岁老人离开了我们。
巴金所经历的这个一百年,堪称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迅疾的一百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就是这样以独特的生命方式走过了一百年。
①有时他如电、如雷、如激流;有时又如阴云、如浓雾、如溪水
②多少风云人物在百年历史舞台上能够走过
③不同生命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感情形态、生活形态
④很难用单一的比喻来概括巴金
⑤巴金以他自己的个人姿态走在历史画卷中
A.②⑤③①④ B.③①④②⑤
C.⑤②①④③ D.②⑤④①③
5.下列汉字形体发展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 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三、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
(《殽之战》)
6.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敢以烦执事
...
..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
..也
..之往来 D.文王之所辟风雨
7.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敢以.烦执事劳师以.袭远
B.朝济而.夕设版焉勤而.无所
C.君之.所知也师之.所为
D.蹇叔之子与.师与.郑人盟
8.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烛之武是从越国鄙远的不现实,邻厚己薄的得不偿失,结交郑这个东道主好处多,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等角度说退秦师。
B.蹇叔从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
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从而得出反对秦师伐郑的结论。
C.烛之武说话站在秦国的利益上,说明郑亡对秦国的重大影响,使秦伯不敢参与“围郑”。
D.蹇叔的说话站在秦国的角度上,说明劳师袭远必败,成功说服秦穆公放弃伐郑。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9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分)
译: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分)
译: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3分)
译:
四、文化经典与文学名著(16分)
(一)文化经典(6分)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①,官事不摄②。
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③,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释】①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②摄:兼职③反玷(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1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管仲是既不节俭,又不知礼,对管仲持批评的态度。
B.孔子认为管仲违反了“节俭”和“礼制”的精神,因此,管仲还不是一个君子。
C.孔子认为管仲虽不节俭,但还是知礼的,对管仲持宽容态度。
D.从语段可以看出,孔子是很重视礼的,对人物的评价也是实事求是的。
12.结合上面的语段,分析下面选段,请简述孔子对不合“礼”行为的态度及主张。
(3分)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答:
(二)文学名著(10分)
13.以下有关名著情节内容阐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 袁绍屯兵河内,缺少粮草。
谋士逢纪献策:暗中派人送信给公孙瓒,令进兵攻冀州,约以夹攻。
冀州牧韩馥必请袁绍相助,冀州可趁机取得,袁绍依计而行。
B.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在小亭对饮,说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两人。
刘备一惊,将筷子掉落,幸好当时雷声乍起,刘备急中生智,沉着俯身拾筷,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掩饰。
C. 曹操邀孙权伐刘备之檄文到,孙权因朝上主战、主降者意见不一,踌躇不决。
张昭以地利不可恃,天意不可违,与谋士主降。
孙权问周瑜,公瑾极言“众人皆可降曹操,唯将军不可降曹操“,以孙权一人而论,降曹位卑而势力皆散,如何可以称孤。
孙权遂允,但使孔明先见诸谋士。
D.张飞大闹长坂桥,以虚势暂退曹兵,走汉津张飞再断长板桥以泄力怯,但李典因畏孔明之谋而暂非进兵。
幸得关羽借江夏兵来救,行船至汉津,刘琦再救,再遇孔明,至夏口,方得保命。
E.阚泽回来跟黄盖说了事情的经过后,至甘宁帐中,赚得蔡和兄弟的信任,为之报书曹操,言“甘宁与某同为内应”。
阚泽另自修书与操,言:但看船头插青牙旗而来者,即黄盖。
却说曹操连得二书,心中疑惑不定,乃遣蒋干再入吴营,终于探得实情
14.简述题(两题任选一题,字数120字以内)(5分)
①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请简述“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情节。
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五、新闻阅读(12分)
感恩老兵
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跚着走来。
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军乐队奏响了迎宾曲,礼炮轰鸣,年轻的军官和士兵们庄严地抬起右臂——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女王站起来了,总统站起来了,总理、首相和部长们站起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民众也站起来了,并且用不同的语言欢呼——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
这是在诺曼底——这些耄耋老人都是60年前在这里登陆的老兵。
他们的很多战友长眠在这里,他们自己也曾经准备把血洒在奥马哈海滩上。
今天他们之所以故地重游,就是为了接受欢呼,享受荣耀。
希拉克总统在一个礼宾官的陪同下,再次向他们授予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然后致辞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老兵此时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我不得而知。
曾经拍摄了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纪念仪式后引用父亲当年的一句话形容这些健在老兵的心境:“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兵们可以放心了,他们不仅没有被遗忘,在这一刻还成了全世界注目的中心。
60年前的“D—day”,当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上滩头的时候,可能没有想过会有今天,但有了今天,他们当年的牺牲,便全都得到了补偿。
诺曼底的庆典也吸引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人的目光,有的媒体开始寻找参加过登陆作战的中国人。
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固然值得给予最大的关注,但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应该受到我们同样的关注呢?那些在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以及在八年漫长的战争中,所有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他们都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选一个适当的日子,比如“7·7卢沟桥事变纪念日”,“8·15日本投降纪念日”或者“9·3抗战胜利纪念日”,让他们胸前挂满勋章,接受我们的欢呼和敬意,然后庄严地告诉他们:中国和亚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
老兵们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凋零。
抗战爆发时20岁的老兵,今年就应该是87岁高龄了;抗战胜利时20岁的老兵,今年也应该是79岁高龄了。
一位接受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美国老兵霍斯勒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明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希望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隆重的庆典,能够听到有人对他们说“我们永远感激”,能够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听到他们欣慰地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一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新民晚报2008年7月8日)(本文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5.(1)开头两段主要写了什么?(2分)(2)就整篇文章而言,又有何作用?(2分)
(1) 答:
(2) 答:
16.作者说,“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他为什么这样说?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7.如何理解“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句话在文中
的含意?(4分)
答:
第六部分语言文字应用(8分)
18.请根据汉字的结构,对“和”“谐”两个字进行分析,并分析其中的寓意。
(4分)和:
谐:
19.下面是打乱了的两幅对联,内含两个人的名字,请将对联的顺序排好,再写出对联所含的人名。
(4分,每空1分)
①金笔巨书照玉寰②森空两弹耀神州
③学海双星托巨子④巴山蜀水育方寸
(1) 人名
(2) 人名
六、作文(70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犯错误,一个错误就是一次挑战,就是一次机遇,如果你不是被吓倒,而是奋力一搏,也许会因此而创造超越自我的奇迹。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见闻,以“错误”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
注意:1.体裁只能写记叙文。
2.字数800字左右。
3.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他人的经历。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