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治疗器官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
中 国 为 肝 炎 大 国 ,肝 硬 化 和 肝 癌 患 者 新 增 病 例 逐 年 上 升 。 目 前随着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人群增长,肾脏疾病是 发生率也在随之增长。而器官移植已经成为人体器官疾病末期的 治疗手段 。 [1,9] 据研究表明,由于急性排斥反应、术后常规应用抗 生素以及必须长期服用大剂量抗排斥药物等因素,会破坏微生物 群与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约 28% 的患者术后发生肠道 菌群失调、出现顽固性腹泻 。 [2,4] 而肝移植患者因“肝 - 肠循环” 作用及腹水、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原因,术后 14 天内发生肠道菌群 失调的几率可达 77%[3,5]。
2 FMT 的治疗现状
2.1 粪菌移植的适应症 粪菌移植定义为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
肠 道 内,重 建 新 的 肠 道 菌 群,实 现 肠 道 及 肠 道 外 疾 病 的 治 疗 [10]。 目前,FMT 应用于临床常规治疗或临床试验的疾病大体包括炎症 性 肠 病(IBD)、IBD 合 并 CDI、肠 易 激 综 合 征(IBS)[11],不 明 原 因 的腹痛、腹泻、便秘以及非胃肠疾病,如代谢综合征(肥胖、II 型糖 尿病)[12]、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 硬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疾病、自闭症等。 2.2 粪菌的制备
3 器官移植术后肠道菌群紊乱的发病机制
肝脏的 70% 的血供来源于肠道回输到门静脉的血液,它是防 御肠源性抗原的第一道防线,也最容易暴露在肠源刺激下。故肝移 植术后非常容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肝移植术后患者常规使用保 肝及抗生素,这些药物经肝转化,代谢的物质进入胆汁,经胆总管 片排入十二指肠,其中一部分被小肠重吸收,由门静脉回流入肝, 最后再经胆汁排入肠道,这就是总所周知的“肝 - 肠循环”,更加证 实肝移植术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概率极大 [18]。肾移植术后由于 急性排斥反应,全身及肠道免疫功能受损。口服霉酚酸酯(MMF)、 环 孢 素(CsA)、他 克 莫 司(FK506)和 西 罗 莫 司 等 抗 排 斥 药 物, 这些免疫抑制剂能诱发细胞因子大量释放而致顽固性腹泻 [19]。 同时免疫抑制剂大量并长期使用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较容易 发生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经研究表明,已被证实器官移植术后 与肠道菌群失调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82 期
89
·综述·
粪菌移植治疗器官移,张丽,范铁艳,温浩,樊海宁 *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 西宁)
摘要:器官移植是将一个器官整体或局部从一个个体用手术方式转移到另一个个体的过程。其主要为肝脏、肾脏移植占首位,而截至 2018 年 底,中国器官捐献、移植数量均居世界第二。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器官移植术后与肠道菌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改善肠道菌群紊乱对移植术 后顽固性腹泻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肠道微生物的治疗在移植术后取得一定进展,尤其是粪菌移植治疗肾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获得了较好的 效果。本文拟从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肠道失调出发,分析并总结其在器官移植术后的应用现状,并简要阐述 其在临床医用的可行性,旨在为未来器官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器官移植;粪菌移植;顽固性腹泻;肠道菌群;综述 中图分类号:R318.18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2.043 本文引用格式:李姚 , 王海久 , 王志鑫 , 等 . 粪菌移植治疗器官移植术后肠道菌群失调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82):89,91.
1 肠道菌群及其免疫功能
肠 道 菌 群 为 人 体 肠 道 的 正 常 微 生 物 群,被 认 为 是 人 类 的“第 二基因组”。在人体肠道可以培养到的细菌有 400 多种,依据数量 的多少可以分为主要菌群和次要菌群 [6]。主要菌群又可以称为优 势菌群,一般在 10-100cfu/g 以上,包括类杆菌属、优杆菌属、双歧 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和梭菌属等专性厌氧菌。优势菌群是对宿主 发挥生理功能的菌群,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整个菌群的功能。次要 菌群数量在 10-100cfu/g 以下,如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存在潜在 致病菌 [7]。在肠道中,尽管专性厌氧菌是主要菌群,但这些菌群又 依赖于次要菌群的存在,因为后者在增值过程中消耗氧气,保证前 者的生长条件 [8]。肠道粘液厚层内的聚集体中存在大量细菌,靠 近肠道表面的上皮细胞,共生菌荚膜结合免疫系统中的 IgA 抗体, IgA 可增加大肠杆菌、乳双歧杆菌、乳杆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性, 建立粘膜细菌群落。疾病状态可能会诱发 IgA 对病原体和益生菌 的免疫反应,从而破坏健康的微生物平衡。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 :樊海宁,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辨率高于生理盐水制备的分辨率,但前者的复发率更高。 2.3 给药途径
采取何种途径输注,主要取决于病变部位以及所患疾病的特 点。目前使用的给药途径有经口服、经鼻胃管、鼻空肠管、胃十二 指肠镜、经肠镜及保留灌肠以及经造瘘口等。传统口服方法不会 直接损伤皮肤或粘膜,价格低廉而达到治疗目的,但一般患者难以 接受 。 [14-16] 口服胶囊的方式已在临床试验中,可为患者提供更好 的选择 [17]。
1)将大于 50g 供体的新鲜粪便样本中加入 250mL 生理盐水 溶液进行初步加工;
2)粪便中的大颗粒物质经不锈钢滤网过滤; 3)冰上转运至实验室并在采集后 2h 内进行处理; 4 )将 样 本 在 氮 气 生 物 工 程 厨 内 进 行 称 重 并 在 匀 浆 器 中 进 一 步匀质处理; 5 )浆 体 继 续 用 更 小 的 不 锈 钢 过 滤 网 去 除 食 物 残 渣 及 小 颗 粒 物质; 6)样本以 6000r/min 速率离心并将沉淀再悬浮于 0.9% 氯化 钠中,最后得到无色无味的粪菌液 [13]。 缺点在于人工进行制备效率低质量不可控,粪便中比如寄生 虫卵很难分离。有研究表明在厌氧条件,使用水制备混悬液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