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中考总复习资料六
最新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资料
![最新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08427c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f.png)
最新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资料中考是初中一个很重要的考试,也是初三学子升学最好的途径,掌握好相应的复习资料必不可少。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科学中考复习资料(第一章)1.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重)调平: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③调节横梁一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天平调平衡了。
注: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边(左边大,右边小),则把平衡螺母向右移;反之向左移。
称量:④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从大到小)⑤等砝码加到指针离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不多时(在中央刻度线左边),应向右移动游码(此时不能移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再次平衡,⑥这时右盘里的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的指示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若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则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的总质量,砝码的总质量=物体质量+游码质量称量完毕:⑦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注意:①不能用手去触摸天平托盘和砝码②砝码用镊子拿取,轻拿轻放③不可把潮湿物品或者化学药品直接放到天平上,可放在纸上(各放一张)或烧杯中称量。
④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称量范围)2、长度的单位是米,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3.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4.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5.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测量范围(最大刻度、量程)、c最小刻度6.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7.温度计的结构组成?(①玻璃泡、②玻璃管、③液体)8.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A、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B、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C、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D、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9.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科学:浙江地区初三自然科学第六册中考总复习之生物与环境复习教案(浙教版九年级下)
![科学:浙江地区初三自然科学第六册中考总复习之生物与环境复习教案(浙教版九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eb70c5e75ef7ba0d4a733bee.png)
教案(总第课时)
课题生物与环境课型复习课日期200 年月日上
下午第节
教具
教学目标1、了解种群、群落、植被的概念
2、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涵义,气温、降水和降水量的概念,季风的涵义和成因
3、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4、生物因素的概念、生物系统的概念、成分和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
重点
难点
理解种群、群落;天气、气候、生态系统;食物网;生态平衡等
教学过程:1、种群、群落、植被的概念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群落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
5、天气、气候的涵义
某个地区在较短的时间里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叫天气
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叫气候
6、气温(最高气温、最底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降水和降水量的概念,季风的含义和成因
7、理解纬度位置(受热不均)、海陆分布、地貌(垂直变化、水平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8、理解我国气温(6个温度带)和降水的特点
降水特点:一是大部分地区降水比较丰富,二是各地降水量差别很大,三是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年
际间也不稳定
9、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
10、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
11、了解进行生态系统成分调查的方法、
12、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课
时
)。
初三自然科学总复习共16页
![初三自然科学总复习共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82d0d30ab84ae45c3a358c29.png)
END
初三自然科学总复习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中考科学基础复习资料(原始)
![中考科学基础复习资料(原始)](https://img.taocdn.com/s3/m/acc3d0b4f121dd36a32d82f7.png)
科学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篇生命科学 (1)第一章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1)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和细胞 (1)第二节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第二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4)第1节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4)第2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 (5)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9)第四章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11)第1节生物的生殖 (11)第2节遗传与进化 (12)第五章人、健康与环境 (13)第1节人体保健 (13)第2节健康与环境 (14)第二篇物质科学 (15)第六章常见的物质 (15)第1节物质的性质 (15)第2节水 (15)第3节空气 (16)第4节金属 (17)第5节常见的化合物 (17)第6节常见的有机物 (19)第七章物质的结构 (21)第1节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1)第2节元素 (21)第3节物质的分类 (22)第八章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24)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 (24)第2节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26)第3节运动和力 (27)一、机械运动 (27)二、力 (27)三、力和运动的关系 (28)四、压强 (29)五、浮力 (29)六、力学发展史的典型事例 (28)第4节电和磁 (30)一、电路 (30)二、电流、电压、电阻(一) (30)三、电流、电压、电阻(二) (31)四、磁现象 (32)第5节波 (33)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33)二、光的折射 (34)第九章能与能源 (35)第1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35)一、能的多种形式和机械能 (35)二、机械功、功率和简单机械 (35)三、内能 (36)四、电功和电功率 (37)五、核能的利用和能量转化与利用 (38)第2节能源与社会 (38)第三篇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40)第十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0)第1节四季星空 (40)第2节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40)第3节银河系和宇宙 (41)第十一章人类生存的地球 (43)第1节地球、地形和地壳运动 (43)第2节土壤 (44)第3节地球上的水体、天气与气候 (44)第一篇生命科学第一章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和细胞一、放大镜和显微镜1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A .物体固定,移动_________; B .放大镜固定,移动______。
中考必备-初中科学复习资料大全【包含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所有考点】
![中考必备-初中科学复习资料大全【包含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所有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5b0771c4b8f67c1cfbd6b81c.png)
初中科学复习资料最新[中考必备]最全全国通用物理部分知识梳理第一册第一章1、质量与密度公式:ρ→单位:1克/厘米3 = 10千克/米应用:求质量、体积及密度(物质鉴别)注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2、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第二册第一章声波波的存在电磁波光波波的作用:传播信息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不同物质界面上会发生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路线是可逆的。
速度: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数值为3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漫反射凸透镜 凹透镜5、眼睛——视力的矫正第二册第二章1、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a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b )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4)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直线运动 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空气→水(其它)∠入>∠折水(其它)→空气∠入<∠折动。
曲线运动2、速度与平均速度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 = s / t单位:米/秒(主单位),千米/小时(常用单位)(2)平均速度: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3、力)。
大小方向作用点4、力的测量、力的图示(1)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使用时应注意:(1)零点的确定。
(2)量程的选择。
(3)最小刻度值的判断。
(4)让弹簧自由伸缩。
(5)视线与刻度相垂直。
中考科学复习专题:光现象知识点+例题+练习+答案
![中考科学复习专题:光现象知识点+例题+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0ad0cf580216fc710afd84.png)
中考科学复习专题:光现象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A .雨后彩虹B .水中“月亮〞C .墙上手影D .海市蜃楼考点2:光的反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外表时,一局部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典型题例例1、〔2021•〕如下列图,以下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 .凿壁偷光--光的折射B .井底之蛙--光的反射C .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 .杯弓蛇影--光的反射例2、〔2021•〕以下光现象中,属于镜面反射的是〔 〕A .在不同方向都能看见点燃的蜡烛火焰B .太照在地面的玻璃片上形成刺眼的光束C .人在船上看见水中的鱼D .全班同学都能看见教师黑板上的字迹例3、〔2021•〕某水池中水深为1.5m ,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m ,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m .考点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过关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 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中考复习--易混概念
![中考复习--易混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7b96a26453610661ed9f4a1.png)
科学方法类
1、综合与分析 2、演绎与假说 3、典型调查与重点调查
平衡原理:二力平衡、杠杆平衡、 热平衡、生态平衡、溶解平衡 守恒原理:质量守恒、能量守恒、 电荷守恒、机械能守恒 初中范围内的其它恒量不变:电阻、 电源电压、溶解度、密度、比热、熔 点、沸点、
以平衡原理为例: (1) 说——平衡原理: (2) 议——平衡时物体的变化 ▼ 不变性 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热平衡时:物体温度保持不变,分子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 溶解平衡时: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含量保持不变; 生态平衡时: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 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含量保持不变。 ▼ 可变性 二力平衡时,物体的位置、机械能总量有可能改变 生态平衡时,生物的个体在不断发生改变,能量在不断的传 递和转换
化 学 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饱和溶液与浓溶液 3、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 4、单质、化合物与混合物 5、分子、原子与离子 6、有机物与无机物 7、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8、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 9、电解质与导体 10、中和与中性 11、氧化剂与还原剂 12、分子运动与扩散现象 13、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 14、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15、酸、碱与盐
例7、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弹簧秤 下挂一块铁。现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 渐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可发现弹簧秤的示数 A、逐渐变小,最后趋于稳定 B、先变大,后变小,最后趋于稳定 C、先变小,后变大,最后趋于稳定 D、一直保持稳定
例9、如图所示,有一轻质木板(质量可忽略 不计)长为L,右端放一重为G的物块,并用一 竖直向上的力F拉着,左端可绕O点转动。当物 块向左匀速滑动时,木板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 止,则下列表示拉力F与物块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 中,正确的是
中考说明文复习资料
![中考说明文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8ab4a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a.png)
中考说明文复习资料中考说明文复习资料中考即将来临,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来说,复习资料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考说明文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科学类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一些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它们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可以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内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离太阳较近。
外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离太阳较远。
2.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阳光能量、水和二氧化碳,将它们转化为养分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在光反应中,植物叶绿素吸收阳光能量,产生ATP和NADPH。
在暗反应中,植物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等有机物。
二、历史类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造纸术使得文字的传播更加便捷,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印制更加高效,火药在军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针则为航海提供了准确的导航工具。
2. 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文化和商品交流的重要通道。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到了西方国家,同时西方的马、玻璃、铁器等商品也传到了中国。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地理类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由固态和半固态物质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2.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向等因素。
而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短期内的气象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
四、生活类1.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健康饮食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保持膳食均衡,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九年级自然科学复习1—6册浙江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自然科学复习1—6册浙江版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39a36cd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75.png)
九年级自然科学复习1—6册某某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复习1—6册二. 教学重点、难点:以例题的形式回顾1—6册课本的知识,查漏补缺。
【典型例题】一、选择题1、下列设备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是(D)A、电动机B、汽油机C、电磁起重机D、发电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磁感应的应用。
2、下列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D)A、阳光→草→兔→狐B、田鼠→蛇→鹰C、植物→鹿→山羊→狼D、植物→田鼠→蛇→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的构成知识。
3、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知识。
4、白居易有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下面三者关系能用来说明这句诗的是(A)A、地貌→气温→植物B、地貌→降水→植物C、大气环流→气温→植物D、纬度位置→气温→植物解析:本题考查了地貌对气候和生物的影响。
5、某同学在做“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C)A、使用餐巾纸擦拭镜头B、为看清物象,直接使用高倍物镜(40×)进行观察C、观察物象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后调节细准焦螺旋D、用左眼观察物象,闭上右眼防止干扰解析:本题要求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知识。
6、食品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下列各中毒现象中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是(D)A、饮用假酒后导致双目失明B、食用了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泥螺C、食用了酸败的脂肪引起中毒D、食用了发霉的花生解析:本题要求了解各类中毒情况。
7、现有两个用电器,上面分别标有“6V,1.2W”和“12V,6W”的字样,如果将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起来,为了使其中一个用电器正常工作,则加在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应是(B)C、18VD、27V解析:本题考查了电压和功率的计算。
8、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D)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离子知识,应该掌握阴、阳离子的区别。
初中科学会考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中科学会考总复习资料(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c9933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c.png)
初中科学会考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一、物理
1. 运动和力学
- 运动的概念及分类
- 力的概念及分类
- 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
- 重力和万有引力
- 力的合成和分解
2. 声学
- 声的传播
- 声的特性和测量
- 声音的利用和保护
3.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反射
- 光的折射和色散
- 光的干涉和衍射
二、化学
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 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2. 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 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 酸碱中和和盐的制备-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3. 物质的变化和能量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能量的形式和转化
-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三、生物
1. 细胞与遗传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2.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 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 物种的起源和演化
3. 生物进化和生态
-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
- 生物群落和能量流动
以上是初中科学会考的总复习资料,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初中自然科学中考复习资料
![初中自然科学中考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90fe4eaba0d4a7302763af8.png)
初中自然科学中考复习资料(生物)知识要点:第一章生物、群落与环境第一节种群、群落与植被1、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要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
2、种和种群(1)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品种不是生物分类单位。
同一种生物可以有多个品种。
(2)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是一个生物群体。
同一种群内的生物个体,虽然有年龄、性别、形态及品种上的差异,但它们都属于同一物种。
一定区域内的生物有多个种群。
3、群落和植被群落也是一个生物群体,它包括了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所以一个区域内只有一个群落。
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一个群落中的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群落的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和研究的需要而定。
跟种群的大小一样,没有明显的界定范围,可大可小。
植被是覆盖在地表上的植物群落。
植被的分布取决于气候条件。
反过来,植被也能影响气候。
第二节天气和气候及中国的气候1、天气与气候天气是某地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某地长期的大气状况。
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在时间长短和相对变化是否稳定的差异上。
天气是气候的某个短时间内的具体表现,气候是对长期以来天气变化规律的综合反映。
对生物及人类影响最大的气候特征是气温和降水。
2、气温(1)气象上,大气冷热状况常用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表示。
北半球陆地,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是7月,最低相差半年,海洋比陆地延迟1个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2)气温的变化大小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表示,变化较大的为大陆性气候,变化较小的为海洋性气候。
3、湿度与降水湿度是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表示大气潮湿的程度。
降水是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主要有雨、雪、冰雹等形式,降雨是降水的一种主要类型。
湿度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条件。
4、影响气候的因素很多,其中大气环流是主导因素,季风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浙江省中考科学 课后强化训练6 人体和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1)(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
![浙江省中考科学 课后强化训练6 人体和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1)(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https://img.taocdn.com/s3/m/2a09812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4.png)
课后强化训练6 人体和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1)一、选择题1.相同质量的下列食物中,含有人体中主要供能物质较多的是(B)A. 鱼、鸡蛋B. 面包、土豆C. 花生、芝麻油D. 白菜、大豆【解析】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
鸡蛋、鱼、大豆中主要含蛋白质,面包、土豆主要含糖类,花生、芝麻油主要含脂肪,白菜主要含糖类、膳食纤维,因此选B。
2.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是由小肠吸收的B.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C.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除胆汁外,都含有消化酶D. 小肠绒毛襞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很薄,由一层细胞构成【解析】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此外胃也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故A错误。
3.食物只有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才能被消化。
下列消化腺中,不能..分泌蛋白酶的是(A)A. 唾液腺B. 胃腺C. 肠腺D. 胰腺【解析】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不含蛋白酶,故A符合题意。
(第4题)4.如图所示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A)A. [①]是胆囊,能分泌胆汁B. [②]是胰管,能收集和输送胰液C. [③]是胰腺,能分泌胰液D. [④]是小肠,肠腺能分泌肠液【解析】胆汁由肝脏分泌,在胆囊中暂存,人进食后胆囊收缩,胆汁进入小肠,胆囊自身并不分泌胆汁。
5.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缺乏锻炼等因素的影响,肥胖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如何控制体重和科学减肥已成为当前医学保健的重要课题。
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造成肥胖是由于(B)A. 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B. 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C. 只有同化作用没有异化作用D. 只有异化作用没有同化作用【解析】同化作用指生物体会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合成新的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异化作用指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自身组成物质,释放能量并不断地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
【初中科学】初中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含答案)
![【初中科学】初中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0a11c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9.png)
【初中科学】初中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含答案)初中六年级科学总复资料(完整版含答案)本文档是初中六年级科学总复资料的完整版,包含了各个知识点的复内容和对应的答案。
以下是对每个知识点的简要介绍:知识点一该知识点涉及xxxxxx内容,重点考察xxxxxx的理解和应用。
在复过程中,请特别关注以下方面:- xxxx- xxxx- xxxx知识点二该知识点涉及xxxxxx内容,重点考察xxxxxx的理解和应用。
在复过程中,请特别关注以下方面:- xxxx- xxxx- xxxx知识点三该知识点涉及xxxxxx内容,重点考察xxxxxx的理解和应用。
在复过程中,请特别关注以下方面:- xxxx- xxxx- xxxx知识点四该知识点涉及xxxxxx内容,重点考察xxxxxx的理解和应用。
在复过程中,请特别关注以下方面:- xxxx- xxxx- xxxx知识点五该知识点涉及xxxxxx内容,重点考察xxxxxx的理解和应用。
在复过程中,请特别关注以下方面:- xxxx- xxxx- xxxx以上是初中六年级科学总复资料的简要内容,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好成绩!Please note that the content provided is a general guide and should be customized based on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science curriculum for the sixth grade.。
初中自然科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自然科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27148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1b.png)
初中自然科学知识点整理自然科学是我们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门学科。
初中自然科学课程涉及广泛的科学知识,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整理初中自然科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物理学知识点整理1.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单位为牛顿(N)。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单位为米/秒(m/s)。
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单位为米/秒²(m/s²)。
2.简单机械:杠杆、轮轴和斜面是最基本的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包括杠杆臂和力臂之间的关系。
轮轴原理是指通过轮轴来减小力的作用面积,增加力的大小。
斜面原理是利用斜面的倾斜度来减小力的大小。
3.能量和功:能量是做功的能力,单位为焦耳(J)。
功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工作,单位也是焦耳(J)。
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化学知识点整理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其成分比例固定不变。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其成分比例可以改变。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和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显现的性质,如酸碱性和反应活性等。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经历化学变化后形成新的物质。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初始物质,产物是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简化描述。
生物学知识点整理1.细胞理论: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是没有核膜的细胞,真核细胞则有核膜。
2.遗传与进化: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传递特征给后代。
基因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染色体上。
进化是物种随时间逐渐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物学系统。
生物群落包括不同物种的生物体,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水和气候等。
科学中考复习地理知识六册部分
![科学中考复习地理知识六册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ed70412fbd64783e09122bdd.png)
第6册部分
第一章 演化的自然
第一节 宇宙的起源 一哈勃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 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1所有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这 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宇宙的中心) 2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 3星系间的距离不断地扩大 以上事实表明:宇宙处在膨胀之中。 二、大爆炸宇宙论(假说) 大约在150亿年前,整个宇宙全部以粒子形式,极高的 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 这个火球的大爆炸中诞生。 霍金:宇宙无边界理论
三、育种和优生 1育种方法的变化 (1)长期以来,采用人工选择和杂交育种(杂 种优势) (2)现在:运用基因工程 2优生学:任务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方法防止有 明显缺陷的婴儿出生。 (1)遗传病:由于DNA、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 化引起的疾病。例先天愚型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 条引起、白化病、血友病、色盲 (2)禁止近亲结婚能大大降低遗传病的发生率 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大质量恒星(大于等于1.44-2倍太阳质量) 星云 原恒星 主序星 超红巨星 超新星 (1.44-2倍太阳质量 ) 中子星:直径30千米,密度1017kg/m3
(大于1.44-2倍太阳质量 黑洞:直径几千米,密度比中子星更大
超新星:处于爆发状态,以光速抛出星球物质, 密度为太阳的10亿倍。
(3)有机高分子物质到多分子体系 场所:原始海洋 (4)多分子体系到原始生命(最具有决定性意 义) 场所:原始海洋 注意:1原始生命诞生于距今38亿年前的原始海 洋 2原始生命特征:能进行简单的物质交换,能繁 殖、新陈代谢。 3
2021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6 人与自然(解析版)
![2021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6 人与自然(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40dac8dd36a32d727581ed.png)
2021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6:人与自然一、单选题1.(2021·宁波)宁波月湖景区的梧桐树因被天牛的幼虫蛀食,生长受到影响。
化学防治以喷洒农药为主,导致抗药性天牛数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显。
2021年5月初,园林部门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花绒寄甲是天牛的天敌之一)的方法,以虫治虫。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月湖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群落B. 天牛的抗药性只与生物的遗传有关C. 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天牛→花绒寄甲D. “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答案】D【解析】A、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是同一物种,构成了一个种群;故A错误;B、天牛的抗药性与生物的遗传、环境有关;故B错误;C、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梧桐树→天牛→花绒寄甲;故C错误;D、以虫治虫的方法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没有污染;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2021·宁波)使用公筷公勺正成为甬城市民文明用餐的良好风尚。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使用公筷公勺属于( )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染途径C. 保护易感者D. 清除病原体人【答案】B【解析】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了与他人的间接接触,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答案为:B。
3.(2021·杭州)吸食或注射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下列关于吸毒危害和禁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 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且毒瘾会越来越大B. 吸毒会损害人体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等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C. 吸毒成瘾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人类遗传病D.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严禁种植大麻、罌粟等能提取毒品的植物【答案】C【解析】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且毒瘾会越来越大,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
A正确,不符合题意;B、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等都有很大的损害,并引发多种并发症,B正确,不符合题意;C、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吸毒成瘾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神经生物学、精神科以及社会学等问题,所以吸毒成瘾不属于遗传病的范畴,C错误,符合题意;D、毒品种类繁多,大致可分鸦片类、大麻类、可卡因、冰毒等。
六年制十册自然中考复习题
![六年制十册自然中考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de4dc60740be1e640e9aa6.png)
六年制十册自然中考复习题一、填空1、北斗七星在一天中的位置是呈()变化的。
2、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一种是()电,用()表示,一种是()电,用()表示。
同种电相互(),异种电相互()。
3、太阳高度用()的视线与()视线之间的角度表示。
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
4、美国科学家()成功地证明了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大规模的()现象。
5、灯泡内的灯丝是用金属()做的,这种金属(),通电后灯丝()而()。
6、空气是由多种()混合而成的,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约占空气体积的(),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大约占空气体积(),其次是(),约占()。
7、做蜡烛燃烧实验时,空气中消耗掉的是(),剩下的主要是()。
8、观察星座时,应该选择一个()物体作标志,每次观察都站在()位置。
9、日晷由()、和()两部分构成。
10、氧气能供给()、()和()呼吸。
1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2、()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
这种由电流产生的热叫做()。
二、判断题。
1、在澄清的石灰水中加入氧气。
石灰水会浑浊。
()2、雷雨声我们可以在大树或高墙下避雨。
()3、北极星总在正北的方位。
()4、氧气是可燃物。
()5、不管是什么情况的火灾,我们都可以用水来灭火。
()6、血液从全身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血管。
()7、收集二氧化碳时,瓶口朝下。
()8、我们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制造泡沫灭火器。
()9、两根玻璃棒相互接近时,会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10、用圭表测出连续两次表影最短(或最长)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就是一年。
()11、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是正午。
()12、北斗七星属于大熊星座。
()13、竹竿在阳光下的影子一定是长的,皮球在阳光下影子一定是圆的。
()。
14、雷电是发生在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15、氮气也能支持燃烧。
()16、能燃烧的物体叫可燃物。
()17、橡胶棒和毛皮磨擦,橡胶棒带负电。
(完整word版)中考必备-初中科学复习资料大全【包含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所有考点】(2),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中考必备-初中科学复习资料大全【包含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所有考点】(2),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9d7428f7cd184254a353544.png)
初中科学复习资料最新[中考必备]最全全国通用物理部分知识梳理第一册第一章1、质量与密度公式:ρ→单位:1克/厘米3 = 103千克/米3应用:求质量、体积及密度(物质鉴别)注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2、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第二册第一章声波波的存在电磁波光波波的作用:传播信息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不同物质界面上会发生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路线是可逆的。
速度: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数值为3×108米/秒。
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 漫反射折射现象特点:凸透镜 凹透镜5、眼睛——视力的矫正类型 特点矫正方法 近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前 戴凹透镜 远视眼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后戴凸透镜第二册第二章1、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a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b )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4)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直线运动 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种类3、光的反射项目不同点相同点 镜面 反射反射面 光线特点 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平整光面如果入射光线平行,则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 粗糙不平 反射光线杂乱散漫。
透镜4、光的折射名称 形状 性质特点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起会聚作用,有实焦点 能成实像和虚像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有虚焦点只能成虚像空气→水(其它)∠入>∠折 水(其它)→空气∠入<∠折动。
六年级自然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自然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656fcc04028915f804dc26a.png)
六年级上期1.一棵“顽强”的小树(1)植物在适应环境中有向地性、向光性、向水性。
(2)人们播种时为什么不管种子的方向?答:因为种子有向地性,根总是向地下生长,而茎总是向上生长。
2.从“南橘北枳”说起(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2)动物通过身体进化、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3)举出两个改变环境让动植物或人适应的例子:答:种蔬菜的大棚、夏天人们使用空调等3.走进池塘(1)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
(2)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总是从植物(生产者)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消费者)结束。
(3)试写出任意两条食物链:4.假如大树都倒下(1)生物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2)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造成过生态灾难。
(3)如果大树都倒下会怎么样?答:气温升高、土壤被水冲走、动物、人类无法生存等1.食物中的营养(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等。
(2)检验蛋白质:放在酒精灯上烧会有烧头发的味道。
检验淀粉:滴碘酒食物会变成蓝紫色。
检验脂肪:在白纸上涂画会让纸变得透明。
(3)我们应该平衡饮食,多吃金字塔底部的食物,少吃上部的食物,不挑食,合理搭配。
(4)设计一份科学的食谱:早餐:牛奶250毫升、馒头2个;午餐:米饭200克、猪瘦肉100克、蔬菜300克、苹果1个;晚餐:米饭200克、鱼肉200克、蔬菜300克、香蕉1支。
2.消化与吸收(1)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肝、胃、小肠、大肠、胆、脾、胰等,按照食物经过的顺序是: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2)口腔里的唾液内有淀粉酶,它能把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
所以馒头在口腔里越嚼越甜。
3.饮食与健康(1)变质食物、有毒的食物、被污染的食物、过期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典教育自然科学中考总复习资料六
十、简单化学计算
1、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
3
的相分子质量为214),食用碘盐可以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
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 mg碘酸钾中含碘20mg;
(2)成人每天约需0.15mg碘盐中摄取的。
若100g碘盐中含碘20mg,则成人每天需食用碘盐 g。
2、测得人尿中含氮0.93℅,假如这些氮都以尿素形式存在,则人尿中含尿素的质量分数为[尿素:CO(NH2)2] ( )
A、3℅
B、2℅
C、1 ℅
D、0.2℅
3、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某维生素C泡腾片,每片含1g 维生素C。
将1片该泡腾片投入适量水中,最终得到250g溶液。
此溶液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
A、0.4%
B、1%
C、2.5%
D、4%
4、最近,科学家研究确认,一些零食特别是油炸食是品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
3H
5 ON)。
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碱式磷酸钙是人的牙齿表层坚硬物质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中除含有钙元素外,还含有3个磷酸根和1个氢氧根,则其化学式为式量为。
6、酚酞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其化学式(分子式)是C2O H14O4,它是由元素组成,它的式量是
7、1995年3月20日,日本东京地铁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袭击事件,造成12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
”“沙林“毒气的化学式是C4PFO2H10,其式量为()
A、95
B、140
C、172
D、190
8、在A+2B=C+2D的反应中,A、B、C的式量这12、80、4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D 的式量为。
9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景德镇的高岭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是制造瓷器的优良原料。
[Al2(Si2O5)(OH)4]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1:4
B、1:24
C、1:36
D、2:129
10、有一包镁粉和氧化镁粉末的混合物,由实验测得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
其中镁粉的质量分数是()
A、20%
B、40%
C、48%
D、80%
11、某N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中,S的质量分数为32%,则此混合物中,
Na与S的质量比为,O的质量分数为。
12、某三价金属的氧化物中,该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这种金属氧化物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盐的式量为()
A、56
B、160
C、320
D、400
13、如图,某同学绘制了三条表示某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与其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的关系曲线。
横坐标表示金属氧化物的质量,纵坐标表示该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
(1)三条曲线中,表示CuO和其中所含Cu元素质量关系
的曲线是,
(2)其中绘制错误的一条曲线(不能正确表示金属氧化物
与它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的关系)是,
理由是
14、某+2价金属元素R的硫酸盐中,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5、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成人每人每天铝元素的摄入量应控制在4mg 以下,否则会损害脑细胞,炸油条时,需加入明矾晶体作膨松剂,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相对原子质量为474。
(1)计算明矾晶体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2)在1000克调和好的面粉中,含有明矾2克,若每根油条平均用面50克,试计算早餐食用两根油条是否超过了铝的安全摄入量(假设烹炸过程中铝不损耗)
13、一份人体尿样,经检测含尿素[CO(NH2)2]的质量分数为2%,假定其它成分不含氮。
求:(1)尿素[CO(NH2)2]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2)此尿样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1%)
14、乳酸在医药、食品等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今年来,乳酸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试计算:
(1)乳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
(2)乳酸中碳的质量分数
15、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与2003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化学式为HCHO)含量不得超过0.1mg/m3。
甲醛的含量可根据下列
反应测定:4KmnO
4+5HCHO+6h
2
so
4
=2K
2
SO
4
+4MnSO
4
=5CO
2
+11H
2
O
现取某装修后居室内空气500mL,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8×10-8(即0.00000158%)的高锰酸钾溶液(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300g,与其中的甲醛恰好完全反映。
(1)求500mL该空气中甲醛的质量
(2)通过计算说明,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16、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
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
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
下图是某乳品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
请你仔细阅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a)包装标签上脂肪≥3.3g,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肪的
质量至少为3.3g。
那么一盒牛奶含钙至少 g
(保留到0.01g)。
b)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 %)。
c)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
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
十一、化学方程式计算
1、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炼制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0克黄铜加入到50克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1g,试求:
(1)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原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请你计算电解10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
3、金属钠跟硫酸铜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
向74.24克硫酸铜溶液中加入2.76克钠,恰好完全反应(溶剂说有剩余),计算:
(1)生成的氢气和沉淀各为多少克?
(2)反应停止后,滤去沉淀,所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取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
滤,发现生成的沉淀和所取的混合气体质量相等。
求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5、甲醇是一种剧毒的、具有酒精气味的液体。
现把一定量的甲醇与4.4克氧气混合于一个
密封容器内,引燃发生如下反应:8 CH3OH + x O2 == m CO2 + n CO + 16 H2O . 当反应物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后,降至常温常压下、容器内余下的液体为3.6克。
求:
(1)系数m与n的和。
系数x的值。
(2)该反应生成CO2的质量。
(精确到0.01)
6、取10克含有杂质氯化钠的碳酸钠样品溶于水后,滴加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得到沉淀9克。
求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7、某学校的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不纯碳酸钠样品(其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中碳酸钠的含量,将样品放入稀盐酸中进行反应,关系如表中所示:
求:
(2)原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若将4克样品溶于水形成50克溶液后,用于150克石灰水恰好使之完全反应。
8、某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0℅,经加热一定时间后,
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变为25℅。
求在加热过程中已分解的氯酸钾占原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9、某课外兴趣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了解到,某石灰厂有一批石灰石原料,其中含有杂质二
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高温时不分解)。
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同学取用2克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20克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每次稀盐酸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CaCO3和CaCl2的混合物27.8克,加入131克某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克
气体,则:
(1)此题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2)求原混合物中CaCO3质量(x)的比例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方案(如图所示),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试剂。
结果发现B中出现了浑浊现象。
(1)描述A中出现的现象:
(2)分析D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哪两项结
合在一起足以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是碳酸盐。
(4)若所取的鸡蛋壳的质量是12克,与
10克18.25%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则该鸡蛋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CaCO3+2HCl=CaCl2+H2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