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减少噪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减少噪音》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用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的教材,以《减少噪音》为主题,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噪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学会在
日常生活中减少噪音的产生。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噪音的概念和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减少噪音产生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噪音的概念和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减少噪音产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噪音模拟道具、环保宣传手册。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的声音,感受噪音
对生活的影响。
2. 讲解噪音的概念和危害:通过PPT展示,讲解噪音的定义、来
源以及噪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噪音产生,
分享各自的见解。
4. 举例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在家庭、学校、公共场所减少噪音。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噪音模拟实验,体验减少噪音的方法和效果。
6. 环保宣传:让学生领取环保宣传手册,了解我国环保政策,增强环保意识。
7. 课后实践:让学生制定减少噪音的计划,养成良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噪音的概念与危害家庭学校公共场所
减少噪音的方法与效果
七、作业设计
1. 画一画,剪一剪:让学生用画纸和彩笔设计一个减少噪音的标志,并用剪刀剪下来,贴在明显的地方,提醒自己和家人注意减少噪音。
2. 写一写,说一说:让学生用彩笔在画纸上写下自己在课堂上学会的减少噪音的方法,并和家人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
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景,如在教室、家庭、公园等场所,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噪音的存在和对生活的影响。
2. 讲解噪音的概念和危害环节:通过生动形象的PPT展示,包括
噪音的定义、来源以及噪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如影响睡眠质量、引起心血管疾病等。
3. 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噪音问题,
鼓励他们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4. 举例讲解环节: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在家庭、学校、公
共场所减少噪音,如家庭中减少使用高音量电器、学校中遵守安静学
习的规定、公共场所降低说话音量等。
5. 实践活动环节:设计有趣的噪音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减
少噪音的方法和效果,如用隔音材料包裹噪声源、尝试使用降噪耳机等。
6. 环保宣传环节:让学生领取环保宣传手册,了解我国环保政策,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
7. 课后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制定减少噪音的计划,养成良好习惯,如家庭中制定安静学习的规则、学校中遵守课堂纪律等。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细节补充和说明
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噪音的概念和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减少
噪音产生。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使用生动、亲切的语言,语
调要适中,既不过于平淡,也不过于激昂。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适当
提高语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2. 时间分配: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
进行,如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约5分钟,讲解噪音的概念和危害环节约
10分钟,小组讨论环节约8分钟,举例讲解环节约10分钟,实践活动环节约10分钟,环保宣传环节约5分钟,课后实践环节约5分钟。
3.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如在讲解噪音的概念和危害环节,可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噪音问题?”在小组讨论环节,可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如何在家庭、学校、公共场所减少噪音?”
4. 情景导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如播放噪音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周围声音等。
同时,可向学生说明噪音对生活的影响,引起他们的关注。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内容既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性。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小组讨论、举例讲解、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环节中全面掌握知识。
3. 教学组织:在课堂组织方面,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5. 教学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拓展相关知识,如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环保政策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