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66kV并联电容装置评价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二:
10. 10kV~66kV并联电容装置评价标准(试行)
国家电网公司
二○○五年十二月
1
目录
1.总则 (3)
2.评价内容 (6)
3.评价方法 (6)
4.评价周期 (8)
5. 10kV~66kV并联电容器装置评价标准表 (10)
2
10kV~66kV并联电容装置评价标准(试行)
1 总则
1.1 为了加强并联电容器装置全过程管理,及时掌握并联电容器装置各个阶段的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设备事故措施,全面提高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管理水平,特制订本评价标准。

1.2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行业、国家电网公司现行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并联电容器生产运行情况分析以及设备运行经验而制定的。

1.3 本标准规定了并联电容器在设备投运前(包括设计选型、现场安装、现场验收)、运行维护、检修、技术监督、技术改造等全过程的评价项目及内容、评价依据、评价标准及方法。

1.4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10kV~66kV电压等级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评价工作。

1.5 引用标准及规定
并联电容器装置评价应遵循以下标准、规范和相关技术要求,当有关标准、规程、规范的内容发生变化时应使用最新版本。

当以下标准规定不一致时,应采用较为严格的标准。

3
GB/T 2900.16—1996 电工术语电力电容器
GB/T 11024.1—2001 标称电压1 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第1部分:总则—性能、试验和定额—安全要求—安装和运行导则
GB/T 11024.2—2001 标称电压1 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第2部分:耐久性试验
GB/Z 11024.3—2001 标称电压1 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第3部分:并联电容器和并联电容器组的保护
GB/T 11024.4—2001 标称电压1 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第4部分:内部熔丝
GB/T 16927.2∽GB/T 16927.6-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
GB 4208-1984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GB 50060-1992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 15116.5-1994 交流高压熔断器并联电容器装置外保护用熔断器
GB 50227-199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50-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DL/T442-1991 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使用技术条件
DL/442-1991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
4
DL/T462-1992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604-1996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订货技术条件
DL/T628-1997 集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653-1998 高压并联电容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
DL/T672-1999 变电所电压无功调节控制装置订货技术条件
DL/T80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
DL/T840-2003 高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
DL/T841-2003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阻尼式限流器使用条件
DL/5014-1992 330~500kV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DL/T584-1995 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JB/T 7111—1993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JB 7112—2000 集合式高电压并联电容器
JB/T 8958-1999 自愈式高电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设备评估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电力生产技术监督工作意见》
5
国家电网公司《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技术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6kV~66kV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运行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6kV~66kV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技术监督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6kV~66kV并联电容器装置检修规范》
2 评价内容
评价工作应对照有关标准和规范,从并联电容器装置的选型、监造、安装、验收、运行、大修、技术监督、技术改造等全过程进行评价。

评价分为“设备投运前性能评价”、“设备运行维护情况评价”、“设备检修情况评价”、“设备技术监督情况评价”和“设备技术改造计划制定、执行及效果情况评价”五个部分内容进行。

具体的评价内容详见并联电容器装置评价标准表。

3 评价方法
3.1评分原则
按照并联电容器装置历史和当前状态,以及其他同类型(或同厂家,或同时期制造)并联电容器的状况进行评价(包括有关事故通报)。

评价时应根据并联电容器装置具有满负荷运行,配套件多,投切频繁等特点,对电容器、
6
熔断器、放电线圈、串联电抗器及避雷器等进行综合评价。

危及并联电容器安全运行,须立即进行检修和更换设备的指标为并联电容器评价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并联电容器装置安全性、环保适应性等。

当存在核心项目(带*号的项目)不得分时,将对该台设备具有否决作用(但仍对该设备继续进行评分)。

每部分评价时,未参加评价的项目(即无相关内容)以满分计入,减去评价扣分(每项分值扣完为止),即为该部分评价的总得分值。

每次评价时对本次评价未发生变动的部分按上次评价的分数计算。

3.2 评价要求及结果
评价采取打分方式,总分1000分,其中“设备投运前性能评价”300分、“设备运行维护情况评价”400分,“设备检修情况评价”100分,“设备技术监督情况评价”100分、“设备技术改造计划制定、执行及效果情况评价”100分。

并联电容器的评价按部分评价和整体评价进行。

评价结论分为:完好、较好、注意三级。

部分评价:应分别计算各部分的得分率,得分率在90%及以上且带“*”号项目合格的设备评价为“完好”;得分率在70%~90%之间且带“*”号项目合格的设备评价为“较好”;得分率在70%以下或有带“*”号项目不合格的设备评价为“注意”。

7
整体评价:每个部分得分率均在90%及以上且带“*”号项目全部合格的设备评价为“完好”;每个部分得分率均在70%以上,但至少有一个部分得分在90%以下,且带“*”号项目全部合格的设备评价为“较好”;只要有一个部分的得分率在70%以下,或有带“*”号项目不合格的设备评价为“注意”。

如设备未能被评为“完好”,应提出针对性的分析和处理意见。

对于核心项目不合格除了扣除该项所有分值外,还应有专题整改报告。

如果评价时发现危及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应立即提出处理意见。

对评价结果为“注意”的并联电容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避免故障的发生,同时对评价结果为“完好”、“较好”的并联电容器也应密切注意设备状态的变化。

4 评价周期
4.1对未经过本标准评价的运行中并联电容器应按本标准进行一次全面评价。

4.2 新(扩)建工程并联电容器应结合交接验收按本标准“设备投运前性能评价”部分进行评价。

4.3 对运行中的并联电容器应按本标准“设备运行情况评价”、“设备技术监督情况评价”内容每年或结合预防性试验进行评价。

8
4.4 对运行中的并联电容器检修后按本标准“设备检修情况评价”部分进行评价;
4.5 技术改造按本标准“设备技术改造计划制定、执行及效果情况评价”部分进行评价。

4.6各单位应根据本评价标准对每台并联电容器进行自评,在各单位自评的基础上,由国家电网公司及网、省电力公司组织专家进行不定期评审。

9
5 10kV~66kV并联电容器装置评价标准表
变电站(所)名称:运行编号:投运时间:制造厂家:型号:安装地点:户内/户外额定电压:电抗器型式及电抗率%:接线方式:
保护方式:
序号评价项目评价要求评价方法
评价结果存在的问题及
措施
标准分值实际得分
一设备投运前性能
评价
150
1 设计选型1)初步设计是否经过审查,是否符合无功配置原则,是
否有正式的批复文件。

审核设计安全性、正确性、可靠性。

2)设备制造商是否提供了同类型产品合格、有效的型式
试验报告、产品鉴定文件。

3)查设计图纸、并联电容器装置出厂试验资料,变更设
计的证明文件;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
格证件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调整试验记录;备品、备件
清单。

4)电容器耐爆容量是否超标。

查阅过程记录、资料、图纸、报告等。

设计和设备选型不符合规定扣10分;设计
未经审查或虽经审查但无资料扣10分;设
计资料不全,扣5分,缺项较多,扣10分。

设计存在安全性、可靠性问题,设计不正确,
不得分。

单串并联总容量超过3500kVar不得分。

50
2安装施工1)电容器装置的安装应使其铭牌面向通道一侧,并有顺
序编号。

2)电容器连接线应为软连接,或采用有伸缩节的铜排(或
铝排)。

*3)熔断器的安装应符合厂家说明书的要求,熔断器熔查看设计资料,现场检查。

每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0分。

熔断器的安装不符合说明书的要求,熔断器
熔体的额定电流不符合标准要求,不得分。

40
10
体的额定电流应符合标准要求。

4)清查设备选型及参数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
3 交接验收1)装置电容量的偏差值应满足订货技术条件要求。

2)校核放电线圈的线圈极性和接线是否正确,确认无误
后方可进行试投,试投时不平衡保护不得退出运行。

3)应对继电保护初始不平衡值进行实测。

*4)电容器装置组的布置与接线应正确。

5)引出端子连接牢固,垫圈、螺母齐全;外壳应无凹凸
或渗油现象。

6)凡不与地绝缘的每个电容器装置的外壳及电容器装置
的构架均应接地;凡与地绝缘的电容器装置的外壳均应接
到固定的电位上。

7)电抗器接线选型是否正确,熔断器选型安装是否正确。

8)外绝缘爬电比距满足安装地点防污要求。

*9)电容器的介质场强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10)交接试验报告应完整,各项试验合格。

查阅过程记录、资料、图纸、报告等并进行
现场检查。

每一项不符合要求扣7分。

电容器装置组的布置与接线不正确,不得
分。

60
部分
评价
结果
二设备运行维护情
况评价
300
11
1 设备档案资料*1)建立并联电容器装置设备档案(设备台帐),并联电
容器装置的技术文件和图纸资料齐全,包括:制造厂提供
的说明书、图纸、出厂试验、交接试验、预防性试验报告
等。

2)运行状况和重大事项,定期开展设备评级工作的记录。

查阅设备档案(设备台帐)、资料、图纸、
报告等。

台帐管理应包括出厂资料、交接验
收、缺陷管理、运行记录、检修记录。

无台帐不得分,未定期开展设备评级工作扣
15分, 技术文件和图纸资料不齐全,每缺一
种扣5分。

50
2 设备装置的完好
性*设备是否有渗漏油,电容器是否有鼓肚,外熔断器是否
有锈蚀、熔断现象,串联电抗器是否有异常响声和振动。

现场检查,设备有问题未查出者不得分。


现问题每项扣10分。

40
3 正常巡视*1)是否按正常巡视规定进行巡视。

2)是否定期进行红外测温。

电容器装置及各元部件接地
引下线及围栏测温。

3)并联电容器装置(包括电容器和电抗器)室内运行温
度不允许超过设备环境温度类别上限值。

查阅巡视记录并进行现场检查。

未巡视或巡视无记录不得分。

未进行红外测温扣40分,并联电容器装置
运行温度不满足要求扣50分。

90
4 维护1)容器外观、绝缘子、台架及外熔断器检查及更换。

2)定期对电容器装置进行清扫,检查接触点、连接点。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3)有合理的备品备件。

4)预防试验报告应完整,各项试验合格。

查过程记录、相关试验报告,每一项30分,
未开展此项工作不得分。

120
部分
评价
结果
三设备检修情况评

100
1 1)依据检修前试验,做检修消缺方案和检修后试验方案。

2)发现缺陷后按缺陷处理办法进行检修处理。

3)检修记录规范、齐全、完整。

现场查阅检修记录。

无检修方案、无检修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全、不规范每项扣20分;检修后主要技术指标不符合规定者每项扣20分;检修后仍遗留缺陷且无应对措
12
4)检修后试验报告应完整,各项试验合格。

施扣40分。

部分
评价
结果
四设备技术监督情
况评价
300
1 全过程监督加强对并联电容器装置从设计、选型、订货、监造、交接
验收、运行维护、预防性试验、检修、事故缺陷分析、技
术改造的全过程技术监督。

对存在问题向相关单位进行通
报或告警。

不符合要求,每项扣3分。

30
2 试验1)是否按设备调试大纲和交接试验规程要求进行试验和
测试,报告完整,方案齐全、规范、完整。

2)电容器装置安装后应进行以下交接试验项目,试验结
果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中相关部分.交接试验项目有:
2.1)用观察法进行渗漏油检查,漏油时停止使用。

2.2)电容器组各串联段的最大与最小电容之比应不超过
1.02。

宜采用不拆线测电容量。

2.3)并联电容器应在电极对外壳之间进行,并采用1000V
兆欧表测量小套管对地绝缘电阻。

2.4)并联电容器电极对外壳交流耐压值应按产品出厂试
验电压值的75%进行。

2.5)在电网额定电压下,对电力电容器组的冲击合闸试
验应进行3次,熔断器不应熔断,电容器组各相电流相互
间的差值不宜超过5%。

并复测电容量。

3)电容器装置运行后应进行以下预防性试验项目,试验查阅过程记录、方案、报告等
不全,每缺一件扣10分;
交接、预试试验未作不得分,缺一项扣10
分;未对继电保护初始不平衡值进行实测扣
10分;未进行谐波测量扣10分。

140
13
结果应符合《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相关部分。

预防性试验项目有:
3.1)用观察法进行渗漏油检查,漏油时停止使用。

3.2)单台电容器电容值,有内熔丝电容器的电容值与铭牌值相比减少5%,应退出运行;无内熔丝电容器的电容值与铭牌值相比增加10%,应退出运行。

宜采用不拆线测电容量。

3.3)极对壳绝缘电阻不小于2000兆欧。

3.4)并联电容器电极对外壳交流耐压值应按产品出厂试验电压值的75%进行。

4)应对继电保护初始不平衡值进行实测。

5.电容器装置投运后,有异常时应进行谐波测量。

3 运行维护1)应按周期进行预防性试验和保护校验,重点放在电容
量测试、继电保护配合等方面。

2)按要求进行红外热成像仪测温,每半年至少一次,大
负荷期间每月一次,检修后投运时进行测量。

*3)并联电容器装置保护动作跳闸后,应进行试验和分析,
并形成报告。

4)根据电网谐波测试数据, 发现有谐波超标问题后,针对
性的对该母线电容器组进行谐波测量。

查阅记录、试验报告。

包括国家电网公司、
各网省公司事故通报中发现的同类设备存
在的共性缺陷,对发现的缺陷应定期分析上
报。

对于需进一步跟踪的缺陷,未进行跟踪
的,扣15分。

对需要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消
缺的缺陷,未能及时消缺的,扣35分。

未开展1、2、4项每一项15分,
并联电容器装置保护动作跳闸后,不检查、
无分析报告不得分
80
4 检修在检修前后进行试验,重点是电容量测量。

在检修前后未进行试验的不得分。

30
5 技术改造在技术改造完成后,做试验验收合格。

验收试验不合格不得分。

20 部分
评价
结果
14
五设备技术改造计
划制定、执行及效
果情况评价1.变电站容性无功补偿装置容量不满足《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规定下限要求,或35~
220千伏变压器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低于0.95
的变电站应进行无功补偿装置的增容改造。

2.变电站主变压器进行增容改造时,应同时考虑容性无
功补偿装置的增容改造。

3.已严重老化或劣化的电容器(老化设备一般指运行年
限在15年以上且电容器年损坏率超过5%)进行改造。

4.由于系统变化(系统参数或系统谐波)造成电容器组
谐波过电流的电容器组应进行改造。

5.运行中的电容器及其成套装置、回路中的相关设备不
满足反措要求的进行改造。

6.单组容量过大,配置不合理,不能满足经济运行要求
的电容器。

7.电容器本身及成套装置中重要配套设备存在设计与制
造隐患的电容器及配套设备。

8.其他存在运行安全隐患、运行经济性差等电容器,根
据评价结论,应进行改造。

查看技术改造的计划资料,现场检查。

不满足第1项要求,应制定增容改造规划,
并报国家电网公司批准后执行,无规划或为
按照规划执行扣30分;
未开展2、3、4、5项每一项扣15分;
存在5、6、7、8项为采取整改措施的,每
一项扣10分。

150
部分
评价
结果
说明:
1、本评价标准注重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全过程管理,有些评价项目内容在交接验收、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中互有交叉,各有侧重,需要同时进行;为减少篇幅并没有在每个阶段一一重复列出。

2、交接验收内容评价除评价该阶段的全部内容外还应评价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的内容;运行维护内容评价除评价该阶段的全
15
部内容外还应评价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交接验收、检修管理的内容;检修管理内容除评价该阶段的全部内容外还应评价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交接验收、运行维护管理的内容;
3、并联电容器装置安全性评价标准总分值为1000分,计算每次评价实际得分时,未参加评价的项目以满分计入,减去评价扣分,即为该次评价的得分值。

4、如有带“*”号的项目不满足,该设备评为“注意”,应扣除该项所有分值并有专题整改报告。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