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局外人》的荒诞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局外人》的荒诞性
作者:林婷
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05期
内容摘要:中篇小说《局外人》的出版令阿尔贝·加缪声名大噪,这部存在主义代表性作品充满了世界的荒诞:主人公默尔索的人物性格是荒诞的,默尔索是个悲剧人物,造成他的悲剧命运的不仅仅只有个人因素,还有社会因素;默尔索生活的世界是荒谬的,整个社会都显得荒诞不经,作品中的荒诞性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在分析《局外人》作品中的荒诞性的产生背景的同时,对主人公默尔索的性格、默尔索生活的世界和作品中的荒诞性产生的影响也展开了分析,从而探讨《局外人》的荒诞性。

关键词:荒诞性背景表现影响
分析一部作品的创作内容,必然少不了分析它的创作背景。

分析《局外人》中的荒诞性,要从作品产生的背景着手,本节从作家本人、作品产生的时代及其他作家的影响来讨论《局外人》荒诞性的背景因素。

首先,作品是由作家创造出来的,会体现出作者的意志。

作品《局外人》中充满了荒诞性,而这种荒诞性与作者阿尔贝·加缪是紧密相连的。

加缪的个人成长经历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倾向,让他的这部作品中带上了荒诞元素。

1913年,加缪出生在还属于法属殖民地的阿尔及利亚,加缪自幼早孤,家境贫寒,读书时间不得不依靠助学金和打工维持生活,作为孤儿的他又属于当地穆斯林社会仇视的欧洲人行列,这让孤苦无依的他常常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由此可见,这个冷酷的世界对加缪来说是极为残酷的,可他又无法摒弃这个社会,于是他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荒诞性。

他创作的很多作品都可以看出荒诞的意味,这部《局外人》也不例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身上反映出来的荒诞性其实也是作家加缪内心的体验。

其次,一个作品的诞生和时代的关系也是极为密切的。

诗歌也好,散文也罢,一个文学作品的创作总是会烙上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等一个或多个因素的烙印,《局外人》亦是如此。

《局外人》这部作品酝酿于1938-1939年,完成于1940年5月,出版于1942年。

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并迅速席卷了大半个陆地,人民在战争的黑云下不安与恐惧地生活着,法国在水深火热,不久也成为沦陷区。

战争的残酷让时代蒙上了压抑、苦闷、孤独、恐惧等消极情绪。

世界是荒诞的,时代是恐怖的,人生是痛苦的。

加缪创作的《局外人》就是在这种历史现实下应运而生的。

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来看,加缪的《局外人》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的加工。

最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创作艺术的影响。

文学史上是将小说《局外人》划分为“存在主义文学”中的。

让-保罗·萨特等一些存在主义作家的创作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加缪的创作。

比如存在主义者们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这里就表明了世界充满了荒诞、充斥着丑恶
与罪行,这与《局外人》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人公默尔索所处的荒谬性世界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了;又比如萨特在《存在主义与人道主义》中说:“人在为自己做出选择时,也为所有的人做出了选择。

”“局外人”默尔索在面对法院最终的判决时,选择了接受,这是给他自己做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又顺应了法官、律师等人的选择。

作品《局外人》的荒诞性体现在很多方面,本节从主人公默尔索的荒诞性人物性格、默尔索所处的荒诞性社会以及作品中虚构的荒诞性故事展开。

首先,《局外人》的荒诞性体现在荒诞主人公默尔索身上。

默尔索对社会和世界的态度是冷漠的、麻木的,他与周围的人也格格不入,一般的人遵循人的伦理道德规则、信仰上帝,而他绝不,他是一个绝对的孤独者。

对于母亲的去世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今天,妈妈死了。

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这是作品的开篇,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但是却表现出了默尔索对周围世界的漠不关心:自己的亲生母亲去世了,一般人都会痛哭流涕,而他却连母亲的死亡日期都不清楚,更别谈伤心流泪了。

对于女友提出结婚也一副与我无关的样子:默尔索表示他爱不爱她并不重要,如果说女友希望的话,那么他可以娶她。

对于一般男人都很看重的事业,默尔索也没有表现出热衷的情绪,只想做个普普通通的小职员,就算巴黎有好岗位,他也无所谓。

默尔索脱离了世界,他能感知的只有光与热,作品中多次描写了默尔索对阳光的变化产生了感知,这样的描写看似与人物性格毫无关联,实际上也表明了默尔索对周围的冷漠。

默尔索就是一个荒诞人物。

其次,《局外人》的荒诞性体现在默尔索所处的社会中。

偌大的社会对默尔索的态度不是宽容和理解,而是批判和谴责,这主要体现在小说的第二部中。

小说的第二部讲的是社会对默尔索的无情又无理的审判:在一次外出中,默尔索莫名其妙地成了一个杀人犯,等待他只有监狱和法庭,在法庭上,一个个看似普通又正常的人带着偏见对默尔索进行了一又一次不可理喻地审判。

代表着公平和正义的法庭并没有就案件本身来讨论默尔索是否有罪,而是以他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来判定他就是有罪。

生活在默尔索周围的人仿佛都在不约而同地替社会论证默尔索的罪行,在重重证词之后,默尔索就变成了一个冷血又邪恶的杀人犯,默尔索生而有罪。

“我听着,我听见他们认为我聪明。

但我不太明白,平常人身上的有点到了罪犯的身上,怎么就能变成沉重的罪名。

”默尔索是不能够理解的,社会是荒诞的,世界是荒谬的,正是因为这种荒诞不经才会让默尔索身陷囹圄。

最后,《局外人》的荒诞性体现在整个故事建构中。

作品中有的故事情节就是很平常的生活叙事,看似普通,但是串联起来就有深意了。

守灵、安葬、恋爱、杀人入狱等一系列故事情节都看似毫无联系,作者却在最后的审判环节中将它们密切联系在了一起。

法院最终的审判依靠的证据不是指控默尔索杀人的证据,而是他以前的种种过往。

本来默尔索有获得无罪释放的机会,可是法院的审判环节中,几乎所有证人都是在刻意提及他的过往,让默尔索成为法律、成为往事回忆的牺牲品。

这样的安排打破了惯常的逻辑思维模式,然而这样的拼接建构又让人无法反驳。

从文学创作手法上来看,整部作品悬念四伏却又前后呼应,这种手法创作是作品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一个作品的出现,总是会引起一定的影响的,讨论一部作品是否成功,它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作为荒诞性作品的代表作品,《局外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本节就《局外人》中的荒诞性对作者、对社会、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展开分析。

首先,《局外人》的荒诞性深刻地影响着作者本人。

对于作家本人来说,他所创作出来的每一个作品都投诉了自己的心血,这些如宝贝似的作品也会带给作家本人很大的影响。

《局外人》的出版让加缪声名大噪,从此之后,他在法国文坛甚至是世界文坛都有了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他从《局外人》中的荒诞性中受到了重要的启发,从“荒诞性”着手,这以后他又陆陆续续地创作了一系列带有荒诞性意味的作品,比如《西西弗斯神话》、《鼠疫》等优秀的荒诞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加缪进一步阐释了他的荒诞文学。

其次,《局外人》的荒诞性对社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社会历史观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那文学也就会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

《局外人》这部作品虽然说是作者虚构的,但是其中主人公默尔索的人物性格的真实性、默尔索生存环境的真实性以及作品中很多细节的真实性都会对读者大众产生深刻的影响,让读者反思自我,让大众反思社会,这样就会推动一个社会的进步,促进一个时代的发展。

《局外人》中的法律问题就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法律是权威的,在作品中乍一看也似乎合情合理,但仔细想想就很有问题,这种法律缺也势必会引起现实生活中国家立法机关的重视,建立更完善的法律体系。

最后,来谈谈《局外人》荒诞性对后世的影响。

一部作品是否成功,它的历史影响也不容小觑,这在社会历史观中是不能忽视的。

随着《局外人》的出版和流传,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这部优秀的作品,书中的“局外人”也因而成为了文学史上十分经典的人物形象和关键词,很多后起之秀纷纷效仿。

英美等许多加缪爱好者还成立了加缪协会,由此举办了很多成功的学术研讨会,这之中“加缪和荒谬”就是其中的谈论重点之一。

[1]加缪(著)柳鸣九(译)《局外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
[2]徐真华黄建华《文学与哲学的双重品格:20世纪法国文学回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3]徐真华张弛《20世纪法国小说的“存在”观照》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
[4]刘成富《现当代法国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
[5]徐曙玉《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