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1历史习题:第十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14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广西学业水平测试)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C )
A.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B.北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北京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高涨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英美等国完全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A项是阶级基础;B项是阶级矛盾尖锐的重要因素,长期存在;D项学生是发起者,不是原因。
2.(2017·石家庄高一检测)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这说明五四运动( B )
A.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从人们对五四运动中学生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们同情学生的行为,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故应选B项。
3.(2017·怀化高一检测)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作者在此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主要是强调( D )
A.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它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中国工人阶级和学生的先锋作用
D.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奠基作用
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从对民主革命所起作用的角度对五四运动作出地肯定和高度评价,答案选D项。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4.促使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因素有( A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③五四运动的推动④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案为A项。
5.(2017·沈阳高一检测)“中国最初的共产主义支部是于1920年5月在上海和北京组织起来的”,材料表明当时( C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筹备工人阶级政党D.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共产主义支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应是为建立中国共产党而作准备。
A项在1921年,B项在中共一大会议上才明确提出作为目标;D项最早大规模出现应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与材料不符。
6.(2017·福建学业水平测试)看到“1921年”“上海”“嘉兴南湖”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D )
A.五四运动B.国民革命运动
C.辛亥革命D.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7.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对此评价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其中,“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C )
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口号
B.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D.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主要“新”在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等方面,C项正确。
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首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上制定的,排除A、B、D三项。
8.(2017·佛山高一检测)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
”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 )
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C.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别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材料“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故A项正确。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故B项错误;C项说法本身错误;从材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来看,已经明确革命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
9.(2017·兰州高一检测)中共“三大”上,陈独秀和马林认为:全体共产党员、产业工人都应参加国民党,全力进行国民革命;凡是国民革命的工作,都应参加国民党组织进行革命,即所谓“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C )
A.接受共产同际的统一领导B.能够深刻地认识中国国情
C.决定与国民党合作D.高估了无产阶级力量
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主张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国民革命运动是反帝反封的运动,因此是致力于开展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没有体现共产国际的相关内容,排除A 项;“深刻地认识”说法有误,应该改为“初步认识”,排除B项;材料即所谓“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可排除D项。
10.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41人中,有10人是共产党员。
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C ) 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
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
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
D.国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两党合作体现了孙中山的诚意。
11.(2017·泉州高一联考)下图《同去,同去,砍人去》漫画,反映了发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D )
A.五四运动遭镇压B.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
C.国民党一大召开D.国民大革命失败
从图中可获得信息,蒋介石、汪精卫和财阀、青红帮同去砍人,指的是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这一事件出现于“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12.(2017·韶关高一检测)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
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
”此话针对的是( B ) A.北伐战争的失误B.国民党右派镇压革命
C.军阀纷争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
结合1927年史实,“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针对的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故B项正确;从题中可知不是表述北伐战争失误,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领导过革命的人”,故C项错误;1927年主要是国民党右派镇压共产党,不是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有些当代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
材料三杜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个口号,具体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本问根据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以及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的作用回答。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特点:劳工(无产阶级)在运动中后期起了主力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补课”和“起点”的含义?
本问从五四运动的彻底性以及其历史作用答出含义。
第一次历史巨变指的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并不彻底,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说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
第二次历史巨变指的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而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
本问要结合五四运动的过程概括出主旋律。
主旋律:是指爱国主义精神,还包括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
……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
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产生的原因。
从材料一中的“独立的攻击的政策”“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到材料二中的“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说明中共由采取独立、攻击的政策转变为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原因”应从中共与国民党两个角度去思考。
转变: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
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使其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取得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转变反映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直接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积极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获得哪些发展?
抓住材料三中的“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可知,中共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重要性。
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