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取得的成绩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取得的成绩与对策
摘要总结了黑龙江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提出黑龙江省外向型农业今后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外向型农业;取得成绩;发展对策;黑龙江省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外向型农业的发展,致力于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将其作为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在省各级领导部门的密切协调配合下,黑龙江省农业的对外合作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农业科学研究的水平日益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取得成效,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村基层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过去的十几年间,外向型农业在黑龙江省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黑龙江省外向型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1通过引进国外智力,黑龙江省农业科研水平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政府智力引进办公室就开始在农业科技交流、农作物新品种引进、作物优良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区域性农业开发等领域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如引进的日本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经过近20年的示范推广,目前黑龙江省水稻平均产量达到 6 150kg/hm2以上,在加拿大圭尔大学专家的指导下,采用加拿大的小麦先进栽培技术,黑龙江省的小麦产量达到4 050kg/hm2以上。

松嫩平原草场土质优良改造中先后与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专家开展草场技术改良研究,改善了黑龙江省松嫩平原的草场土质“三化”的现象,现在每年增加干草总量100万t以上。

1.2发挥黑龙江省地域优势,积极开展以对俄为主的农业经贸合作
黑龙江省在粮食生产、草原改良、畜牧业生产、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由于黑龙江省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全省各县市农业部门紧紧抓住中俄边境口岸开放这一机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俄农业科技合作及经贸合作。

对俄经贸口岸开放初期,主要在蔬菜种植方面向俄方输出农业科技管理人员和大批的劳务人员,俄方以易货贸易的形式补偿劳务
费用,同时通过边境口岸向俄方出口水果、蔬菜、肉类罐头、木耳、蘑菇、大米等农副产品,随着口岸经济的发展,输出劳务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也由劳务输出为主转化为在俄罗斯边境城市及腹地城市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农副产品种植和养殖基地。

现已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哈巴罗夫斯克、比罗比詹、布拉戈维申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城市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在俄生产的和国内出口的农副产品。

由于俄方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较为先进的农业机械,价格低廉的水、电、化肥、农药等必要的生产资料,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较为先进的农业种养植技术,近年来黑龙江省各县农业部门纷纷在俄方境内开垦或承租土地大面积种植大豆、玉米、水稻、马铃薯、蔬菜、瓜果及其他经济作物,在俄境内还先后建起了叶面肥厂、大米加工厂、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粮食处理中心等中小型企业,逐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网络[1,2]。

由于黑龙江省位于北纬40°~50°,无霜期在110d左右,降水量充足,土壤中有机质丰富,农产品质量优良,有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为规模化养殖提供了天然条件,目前在黑龙江省内地建立了百余个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种植、养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产品直接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出口贸易成为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2对策
2.1加强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
资金是黑龙江省外向型农业生产经营离不开的首要条件,是外向型农业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应当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以保障金融支持外向型农业,同时加强农村金融产品的品种开发、创新和服务,为外向型农业发展多渠道提供资金信贷、资金结算、资金信息咨询,拓宽信用卡、保险、信托投资等金融业务,为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农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以满足外向型农业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要。

同时,应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增加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商业性的保险机构对农业领域的支持,提高农业企业、农民个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拒风险的能力,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构建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险体系[3-6]。

2.2注重发挥信息服务在外向型农业中的作用
在全省范围内应建立专门的信息采集、整理、咨询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动态分析,及时、无偿地向企业、生产者、销售者提供分析结果,从而为决策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2.3加强产品形象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生产的农副产品品质优良,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标识认证的品种在900种以上。

黑龙江省的气候条件适宜,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是国内最好的奶牛养殖基地之一,生产的奶制品品质优良。

黑龙江省应围绕绿色食品的品质加强绿色食品的形象宣传力度,使产品的质量得到国内外更广泛客户的认可,以此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2.4转变以往对外合作的方式,拓宽农副产品出口的品种,增加高科技领域的合作
黑龙江省目前有900多种农副产品通过国家的绿色食品标识认证,产品数量居全国第一。

应加大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提高加工能力,增加产品品种,提高科技含量,改善产品包装,不断拓宽绿色食品销售空间。

积极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与俄罗斯合作,发挥俄方土地资源丰富,灌溉、农药、化肥、农业机械成本相对较低,黑龙江省种植和畜牧养殖技术较为先进、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俄建立大规模的大豆、玉米、马铃薯及家禽等生产基地。

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对大豆、玉米、马铃薯等进行深加工,增加原始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深入研究并探索农副产品的储藏保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寻找国内外伙伴,将产品远销其他国家和地区。

2.5深入研究农业标准化体系,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健全农业标准化
深入研究并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并完善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增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2.6强化对农民的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黑龙江省农民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实用技能掌握较差的现象。

应针对该问题,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优势,广泛开展对农民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加强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3参考文献
[1] 王杜春.推进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6(1):23-24.
[2] 张维明.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外向型农业[J].农场经济管理,2008(6):39-40.
[3] 唐振宇,刘艳梅.黑龙江省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1):106-107.
[4] 叶裕惠.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农业[J].改革与战略,2004(2):4-9.
[5] 王淑红,张汉.外向型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4(2):26-27.
[6] 王猛.关于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4(1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