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素材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两首》备教策略
文本定位策略
一、单元定位:本课处于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高中必修四第二单元,其文本价值在于让学生
对婉约派词风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横向定位:柳永和易安都属于婉约派词风,两者同中有异。

也可联系秦观等其余婉约派
词人的作品,横向比较定位其独到风格和价值。

三、纵向定位:这两首词表记了易安的词风在南渡前后发生的变化,虽都在写“愁”,但风格殊异,值得鉴赏玩味。

四、深度定位:易安体不一样于前后其余任何婉约派词人,她的“愁” 词拥有独到的抒怀艺术,她的生命折射了中国古代女性生命与历史生命的触犯与交融。

目标确定策略
一、单元视角
进一步认识婉约派词风的特点,体会婉约派和豪迈派不一样的美,认识宋词几大家不一样的风格特点。

二、单篇视角
1、此派
认识婉约派词风的整体特点和前后承袭,以及李清照对婉约词的发展与创新。

2、这人
认识李清照的平生经历,以及她的作品在词坛上的独到价值和重要地位。

研究中国古代女性的命运与时代的关系。

3、此篇
体会两首词在写“愁” 方面不一样的手法微风格,以及它们所反应出来的作者在不一样期间
的生活经历及感情背景。

涵咏字句,体会其声律美、境界美、感情美。

教法选择策略
一、阅读方法:朗诵、冥想、感悟
1、朗诵,感觉旋律,领会情绪,提升对语言美的感觉力。

2、冥想,“入定”,专心灵去看,进入画面情境,培育想象力。

3、感悟,浸入词整体的情绪感觉里,并从中从头认识宇宙,理解人类,发现人生,复生心
灵。

二、研究方法:鉴赏、比较、剖析
学一点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将能力内化;经过比较阅读,将知识系统化;经过“知人论世”的剖析,将理解深入化。

研究的切入角度可有以下几种:
1、面式研究 (婉约词派的风格共性;李清照作品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
2、线式研究 (婉约词派的前后承袭和演变;李清照前后期作品风格的变化)
3、点式研究 (妙点品尝:声律美、境界美、感情美;炼字、造境、意象、感情、层次)
三、生命研究:
1、李清照的词对生命的踊跃作用和悲观影响。

2、李清照词中女性生命意识的觉悟以及自我发现。

3、中国古代女性的命运与时代的关系。

请文本解读策略
一、领会两首词的共性。

1、“生香真色”
刘熙载说:“词之为物,色、香、味宜无所不具。

以色论之,有借色、有真色。

借色每为俗
情所艳,不知必先将借色洗尽尔后真色见也。

” (《艺概》卷四《词曲概》)王国维也有所谓
“生香真色”之说。

何谓“真色”?当如唐人咏虢国夫人诗所谓:“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又如李白所
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这类“生香真色” ,龙榆生认为最好的例子要算李清照的《醉
花阴》的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她的《声声慢》里面也未曾使用一个
典故,未曾抹上一点粉泽,“看来都只平常语言,却使后代惊其‘遒逸之气,
如龙腾虎跃’ (万树《词律》卷十 ),能‘创意出奇’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 ),达到语言艺术
的最顶峰。

”(龙榆生 )
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出心裁,精妙清明,风姿天然。

如“绿肥红
瘦”(《如梦令》)、“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宠柳娇花”(《念奴娇》)、“柳眼梅腮”(《蝶
恋花》)等,都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王士祯 );不论是写情绘景还是咏物,都不用华美
的色彩、富艳的词采来装修,而用白描手法创建出水墨画般的清婉秀逸的境界。

故“生香真色”应可作为对易安这两首词以致她全部词作的一个归纳的总评。

2、词如生命
李清照词的另一个共性就是:词如生命。

我以前给学生打过一个比方:你的文字若不浸透你这个个体生命的个性、思想、感情和灵魂,那
么,文字就好像你的头皮屑,没有带上你生命的温度与活力,它是死的,不过一种代谢物。

而好
的文字,应该是作者生命的延长。

王国维《人间词语》云:“尼采谓以血书者也” 。

李清照的词也相同是“以血书”的。

她将生
命个性、生活情味、出身之感、家国之恨融入词中,她的文字生动地表现了她的人生,集喜怒哀
乐、离合悲欢、国破家亡、民族之悲、出身之感于一体,境界深远。

她的作品都是她生
命历程的真切记录,也是时代的目睹。

同时,她的文字中充满了对自我心里的观照、女性生命意
识的觉悟以及自我发现。

她以女性的目光来对待和发现着自己,用写作来观照着自己的
心里与处境。

我们在词人的行动中感觉到了她情绪的执著,她全部行为的意义仿佛只在于静
静地任由这些情绪吞没自己,而我们在她夜半展转时、东篱把酒时、雁字回时、独守傍晚时、向
帘儿底下听雨时,分明看到了情思如人一般醇厚,人与情思相同清美。

二、理解两首词的内涵。

先期词风的代表:《醉花阴》
薄雾和浓云的一“薄”一“厚” ,熏香袅袅青烟的轻快俊逸和金兽的凝重静穆,玉枕的“实”和
纱厨的“透” ,“重阳”和“子夜”的暖与凉的文字触感,往日与今天的潜隐对照,室内与
室外的心情穿越,酒香与菊香的氤氲缭绕,西风卷帘,也凋朱颜、销芳魂,“佳节又重阳”
的意在言外,“子夜凉初透”的两重含义,人与黄花的惺惺相喻重重富裕质感的对照和
映托,让这首词的画面层次复杂,重重掩映,意味无量。

首句“薄雾浓云愁永昼”正好与《声声慢》中的“单独怎生得黑”形成响应,都是感觉日间
漫长,光阴难捱,不过程度不一样罢了。

末句特别为人称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前一句在“有幽香盈袖”(“馨
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的基础上呼起,想与丈夫一起分享这
醉人的幽香,但无计传达,缠绵相思令人销魂;紧接着融情于景(“帘卷西风”,室内更显空寂,愁绪便在风中纷繁扬扬),借相映带,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一种娇柔婀娜、难过自怜的
天然标格,足使读者勾魂摄魄。

“人比黄花瘦” ,一个“瘦”字,归纳全词的情义,前方各种
光景描绘归纳于这一“词眼”。

黄花,即菊花,菊花清静清雅,且一派天然,有隐者俊逸之
风。

赵明诚曾题易安画像云:“清丽其词,庄重其品,回去来兮,真堪偕隐。

” 并且,“黄花
晚节香”,她对丈夫的爱情,也像黄花那样历经风霜而刚毅不屈幽香沉郁,以菊自况,固然
深得风采。

对丈夫刻骨的相思和深情的依恋, 使词人哀怨难诉, 愁肠百结。

南朝江淹的《别赋》说:“黯
然销魂者 , 唯别而已矣。

”故而因分别而失魂潦倒, 因相思而憔倅。

但是,这又是一种唯美的
愁:自怜的同时,又有些自赏;华而不俗,哀而不伤。

后期词风的代表:《声声慢》
开篇“寻寻找觅” 反应词人心中如有所失的凄惶,无可排解,无所栖寄。

想要抓住一点什么,
获得的仍不过空虚,这才恍然大悟,感觉“冷冷清清”,明言环境,暗指心情,或曰由环境
而感染到心情,亦是因心情而更为强了环境。

接下来“凄悲惨惨戚戚”,则由冷清的环境过
渡到惨戚的心里,由浅入深地描绘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悲凉心境。

但是词人其实不肯将心里暴露无遗,词人无心于哀告,无心于乞怜,她有一颗自尊而尊贵的心。

旧事不堪回顾,此情已成追想,没法遮蔽的情绪欲说还休,因此又将这悲苦的心境归因于“乍
暖还寒”的季节,将开篇没法克制的情绪略略收敛。

“三杯两盏” ,借酒暖身亦暖心,然酒温不
足以敌急风,心还是坚冰,身亦难将息。

急风更添寒意,亦撩乱思绪。

行文腾挪,抒怀内
敛,情在词外。

“雁过也”三句,将上文含忍未说之事略加点明:词人已在风中把盏多时,
正悲伤时,仰头见征雁斜掠,由北而南,词人亦是逃难南下的北人,这征雁似是“旧时认识” ;
或许,这雁似曾是当年词人的信使,只此刻,未然事过境迁;又或许,这雁正是自己每天凝
望期盼着能给自己带来那明知已不行能再有的信息的使者。

日日等候着一份无望的希望,已
然熟悉的雁却不肯作半刻逗留。

“旧时认识”带给自己的,不不过是天涯堕落和旧事不堪回
顾之感,还是一次一次绝望在心上切割的痛苦。

过片直承上文。

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

菊花虽曾开得极盛,然此刻已憔倅。


年总要摘来戴在头上,此刻,无人为我摘,戴亦无人看,不如任花与人一起老去。

睹物思人,
正是愁上加愁。

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

“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光
阴难捱,痛彻心肺,更况且又有梧桐叶落,小雨霏霏,更添愁绪。

最后一句总括上文,另
辟深意:“此次序,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次序”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各种;
“怎一个愁字了得” 又撒开一笔,宕出一种更为深刻茫远的境地,让人读后愁绪纷繁,意乱如
麻。

“一个愁字”分明无以归纳词人生命中所遭受的各种。

这结尾,能调换读者深层次的思虑与体悟,进而扩大并深入主题,大有“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成效。

三、鉴赏两首词的异同。

1、《醉花阴》以“愁”发端,《声声慢》以“愁”作结。

《醉花阴》以愁发端 , 一开篇就愁云笼盖:重阳无阳 , 有高难登 , 诗兴难发 , 此一愁也;丈夫远离 , 独饮闷酒 , 此二愁也;秋风飒飒 , 菊残人老 , 此三愁也。

三种愁思聚于一处 , 借酒浇
愁, 不胜酒力 , 酒醒以后愁绪更浓。

《声声慢》在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词人宕开了这个“愁”字的浅表意义,给予它更深广
而厚重的内涵:丧夫之痛、亡国之悲、孀居之苦、堕落之愁以及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的全部
无助与无奈
2、“愁”之风神不一样,人之形象迥
异。

《醉花阴》中的愁是迷茫而华美的。

词中先摹愁态,把一位思妇难过徘徊、孤独无主的愁态
勾勒了出来:日间孤独难耐 , 夜间通宵难眠,傍晚东篱把酒。

再绘愁容:“人比黄花瘦” ,抒写了一位敏感多才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住持夫铭心刻骨又委宛感人的相思之情。

《声声慢》中的愁是孤标而凄清的。

词中先设愁境,用七对叠词刻画了冷清萧索的环境,烘
托了一位寡居妇人凄惶愁闷、恍然悲凉,以及痛定思痛时的“忧从中来,不行隔离”。

再布
愁景: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过雁、满地黄花、梧桐秋雨景景含愁,声声入心,抒
发了一个茕独的寡妇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乱离,孤单孤独、悲凉愁苦的思绪。

3、“黄花”及“酒”相像,情调心境迥异。

《醉花阴》中的黄花“有幽香盈袖”, 象征词人自己的美好年光,虽“人比黄花瘦”,却仍不失自命不凡的情调解诗酒自适的潇洒。

《声声慢》中则是“满地黄花聚积。

憔倅损, 此刻有谁堪摘” ,花开花落象征了人事的悲欢
离合,既表现了词人暮年孤傲飘零的处境,又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痛。

《醉花阴》中的酒是相思的载体,是才思的伴侣。

词人在酒中品尝思夫之情,挥洒绝代之才,
开释一位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

《声声慢》中的酒 ,是凉薄的安慰,是生计的一丝寄望,词人欲借酒暖身,也暖一暖冰凉的
心,惋惜这一丝酒温难敌“晚来风急” ,酒消融不了词人心头的冰霜。

4、同写秋风傍晚,写情寄意殊异。

前者是“帘卷西风” ,后者是“晚来风急” 。

西风卷帘似让词人产生幻觉:远道而归的夫君翩翩而入,给自己一份巨大的欣喜;或许想到以前二人双双卷帘入室,笑语欢颜如在眼前;或许风解人意,催词人傍晚已晚,莫在夜凉中再作逗留词人用画面轻轻说话,富裕浪漫诗情。

而“晚来风急”直抒胸臆:急风中,难存点滴暖意;急风中,记忆变为碎片,如落叶茫无寄
处;急风中,难理愁绪,只能任由它纷如柳絮;急风中,最难将息,单薄此身流浪无寄如
死的孤寂与哀怆,令词人无心作任何唯美的熏染或修饰,直面眼远景,直抒胸中情。

前者是“东篱把酒傍晚后”,后者是“梧桐更兼小雨,到傍晚,点点滴滴”。

前者有“人约傍晚后”的潜隐蕴涵,傍晚,似是词人等待的起点时辰。

到了傍晚,就应相互
的心灵之约到达东篱遥相问候。

固然山南海北,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相互的情义应
该是能够遥相感知、心有灵犀的吧。

就算不可以“千里共婵娟” ,或许也能千里共傍晚吧。


者的“傍晚”似是词人苦捱至斯的终点时辰。

前方说“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是说光阴难
捱,又加上梧叶纷繁,小雨霏霏,好不简单才单独熬到了傍晚,但又要如何持续熬过黑夜?因
此《声声慢》中的傍晚,充满了完整的冰凉和无望,而《醉花阴》中的傍晚,尚存一
丝想象的浪漫和甜蜜。

《醉花阴》是李清照先期夫妇暂离但又相互依恋的幸福生活的写照,是一首难过幽怨的相思
之愁的思夫绝唱;《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家破夫亡受尽摧残流浪失所生活的缩影,是一首
深重悲伤的忧患之愁的存亡恋歌。

两首词 , 相同是写愁 , 但表现“愁”的方式不一样 , 解说“愁”的内涵各异,塑造的形象也有别。

流程安排策略
方案一:自主研究
学生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研究以下课题,而后采纳多种多样的形式沟通研究成就。

1、婉约词派的前后承袭、演变及其风格共性(要点研究李清照和柳永、李煜的风格差别)。

2、李清照的平生经历及词学理论思想。

3、以《醉花阴》和《声声慢》为例,研究李清照前后期作品风格的变化及其贯串一直的精
神内核。

4、李清照“愁”词的独到的抒怀艺术。

5、研究李清照词作中间常用的意象及其所传达的情义。

比如“酒”、“雁”、“黄花”“西风”等。

6、李清照作品在词坛上的独到价值和重要地位。

7、李清照豪迈风格的作品及其背后的时代事变和生活遭际。

8、李清照的词对生命的踊跃作用和悲观影响。

9、李清照词中女性生命意识的觉悟以及自我发现。

10、中国古代女性的生命内涵与时代命运的关系。

方案二:惯例讲堂
一、导入——其人其词其情其品。

梁衡称李清照为“乱世中的美神”,请同学们也用一句话谈谈自己所认识的李清照。

(“这是一个的女人。

” )
比如:
这是一个独创一格的女人。

虽写离情别绪,却并没有委靡颓丧;委宛酝藉,却从不艰涩艰深;
细腻委宛,却决不纤柔做作;清爽自但是绝少绮艳雕琢。

“用浅俗之语,发清爽之思”,“以平常语度入乐律” ,自成一家,形成了她独到的“易安体”,在宋朝词坛上放射出醒目的异彩,与辛弃疾 (安幼安 )并称“济南二安”。

1987 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边的15 座环形山,用 15 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此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

“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可以追得上的。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这全部的诗词,在清照以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论。

”(郑振铎)
这是一个英勇率直的女人。

写爱情特别是分别之情的感觉,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
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表达的是间接体验,其实不真切。

李清照英勇表露自

的心里世界,表达的是直接体验和亲自感觉,表现了自己渴求爱情生活的热忱和对封建妇道
的歧视,这无疑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挑战。

生活在士医生全力倡导封建礼教的程朱理
学时代,这确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只管她主观上不见喜悦识到这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冲击,
但在客观的社会作用上却拥有反对封建礼教约束的意义。

她同时代的王灼在他所著的《碧鸡漫志》中诽谤她的作品说 :“闾巷荒淫之语,任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
此无顾藉也。

”这正是她的爱情词拥有踊跃意义的最好的反证。

这是一个柔情万种的女人。

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情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

”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类喜好,比作杜预的左传
癖和王维的书画癖,她想方设法减少衣食的支出,“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
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而每得一帖稀有的古书、名画或彝鼎金石,夫妇二人便共同
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瑕疵;空暇时烹茶猜书、诗酒酬答,其乐滋滋,“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甘愿总是乡矣” 。

闻说赵明诚异地大病,“遂解舟下,一昼夜行三百里”
这是一个激情万丈的女人。

李清照之因此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能够写下重重的一笔,很重要的一个原由是:她不只有婉约之情,并且有豪壮之气;不只有金刚怒目的勇气,并且有非凡的历史洞察力。

请看她的诗《夏季绝句》:“生看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到现在思项羽,不
肯过江东。

”这首诗几乎就跟杜牧的那首《题乌江亭》唇枪舌剑:杜牧认为审时度势,能屈
能伸,先退一步以图卷土重来,这是英豪;李清照认为士可杀不行辱,英豪应该宁愿大方悲壮
地直面死亡的威迫,也不肯意做缩头乌龟得过且过。

李清照在她的作品里表达了她的英豪观,剧烈抨击了当朝的软弱逃跑。

这是一个愁若烟海的女人。

少女时代的无牵无挂很快成为过去,婚后的李清照体会过爱情的
甜蜜,但更多的日子是浸泡在绵绵相思、年光变迁、时代混乱、生离死其余愁绪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
愁。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准愁人不起。

”“故土哪处是?忘了除非醉。

”“梧桐落,又还秋景,又还孤独。

”“此刻憔倅,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二、深入——写景抒怀绘形造境
理解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如何写“愁”,分别写了如何的“愁”。

1、朗诵,整体感知《醉花阴》和《声声慢》中“愁”的不一样意蕴和内涵。

2、冥想,从写景、抒怀、绘形、造境四个方面来鉴赏这两首词是如何写“愁”的。

发问设计:
①两首词都写到了“酒” “风”“黄花”“傍晚”,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明确每个
意象都有其特定意义与语境意义。

②“子夜凉初透”与“寒”“冷冷清清”的感觉有何不一样?领会作者表情达意时关于词语的
选择与磨炼。

③两首词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有何不一样?着眼于词人心境与性情的前后变化,并认识这变化背后的本源。

④在两首词中,词人分别是如何层层衬着,创建境界和气氛的?剖析作者的行文脉络和感情
脉络,理解“词言情”的特点及“言情”的手法。

(答案拜见前方的文本解读)
3、配乐表情朗诵,深入体会感情。

三、宕出——横联纵比心领意会
1、横向联系
联读温庭筠、李煜、秦观、柳永写“愁”的词。

参照篇目以下:
温庭筠:《梦江南》 (梳妆罢 )、《更漏子》 (玉炉香 )
李煜:《虞佳人》 (月下花前何时了 )、《清平乐》 (别来春半 )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 )、《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 )
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 )、《阮郎归》 (宫腰袅袅翠鬟松 )、《点绛唇》 (醉漾轻舟 )、《风流子》 (东风吹碧草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 )、《减字木兰花》 (天涯宿怨 )、《踏莎
行》 (雾失楼台 )
柳永的词前方课文已经学习,此处略提一提即可。

联读以上作品,研究李清照词作与男性词人作品的不一样风格及其独到贡献。

2、纵向比较
李清照先期作品芳馨俊逸、敏锐聪颖,后期作品悲痛沉痛、豪健飘举。

比较研究其变化原由,
认识其感情生活的背景和时代社会的背景,认识其婉约的主流风格之外的另一面。

比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夏季绝句》 (生看作人杰 )。

研究作者的生命体验、人品
内涵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可供参照的看法: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赵翼《题元遗山诗》)
“一个真切的强者,一个真切激越着和高兴着的人,未必会唱好多的歌。

一个财路旺盛的富翁未必会去写公司家的报告文学。

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大概不会去做特型演员演革命领袖。

一个与自己的心上人过着团聚美满的夫妇生活、海枯石烂不分别、人丁兴盛、后代满堂的人,大体也不会去谱写吟唱小夜曲。

” (王蒙 )
李清照优秀的家庭修养和美满的婚姻,使她对世界对生活持定美好的理想,而封建礼教对妇
女的约束以实时代事变造成她命运的惨剧,又使她的理想破灭。

在理想和破灭之间,即是愁闷的渊薮。

人生的悲情,常常恰能创建艺术的绝美。

由于正是磨难的生活使得词人对社会和人生的各种
体验和感悟更为深刻,这反而催生了创作的激情:她需要用写作这类方式来开释情绪,表达生命。

不经意间,留下了振聋发聩、流传千古的作品。

3、感悟生命
理性认识她对赵明诚铭心刻骨的深情和她最后的改嫁,以及此举在当时社会所需要的勇气,
进而认识那个时代的中国女性需要面对的各种困难和全部主客观的不得已,以及李清照对女性生命的自我发现与深度认可。

引入一则资料进行对照思虑:
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帅张愔纳为妾氏。

白居易远游徐州,张愔摆宴招待他,席间,还让宠妾关盼盼歌舞助兴,白居易大为欣赏关盼盼才艺,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嫋牡
丹花”一诗。

两年后张愔病逝,姬妾们作猢狲散,只相关盼盼难忘恩德,移居旧宅燕子楼,矢志守节,过
着与世隔断的生活,一晃,十年过去了。

白居易听闻了关盼盼守节一事,认为她既已坚持这么久,何不干脆以死殉夫,留下贞节烈妇的名望,成就千古嘉话呢。

于是提笔作诗,托人转交关盼盼:“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
四五枚。

歌舞教故意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关盼盼看到这首诗,马上大哭一场。

她之因此不死,是生怕他人误解张愔自私,让宠姬殉身,
反屈辱了张愔名望,因此苛延残喘,偷生了这些年,而白居易竟以诗作讽,逼她殉夫,怎不
悲忿?性情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

阅读婉约派的词,还要注意能出能入,吸取那些纯美的感情和生命体验,并注意清除其悲观影响。

引入一则信息加以议论评论:
合肥 13 岁女生读宋词患抑郁症“婉约派”害了她
俗语说“开卷有利” ,但假如给孩子阅读的文学作品选择不妥,不只无益,并且有害。

近期,
合肥市的王女士女儿因大批阅读宋朝婉约派的诗词,本来爽朗的性格此刻变得闷闷不乐,患上轻度抑郁症。

凄美宋词改变女儿性格
王女士女儿今年 13 岁,刚上初二。

孩子很小的时候,便教其背诵诗词。

为了让女儿能从古
代诗词中吸取更多的营养,五年级时,王女士给女儿买了好多相关宋词的书。

王女士称,自
己比较喜爱婉约派的词,词中语句优美,境界上更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

自从女儿看了这些词后,也对其产生了兴趣。

王女士说,她逐渐发现,本来爽朗爱笑的女儿缄默了好多,家里基本上听不到她唧唧喳喳的
喊声,以后便看到女儿的书籍上摘抄了好多凄美的词句,有的还是女儿自己写的。

此刻,女儿已变得寡言少语,不上学的日子就闭门不出。

看了心理医生,诊疗为轻度抑郁症。

孩子阅读作品应加以选择
关于王女士女儿的状况,安徽省中小学心理指导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志敏解说说,王女士女儿的变化及当前状况与其阅读的作品有很大关系。

黄秘书长说,一部文学作品是作者心理状
态的显现,古代诗人有好多是潦倒诗人,其作品中不免会有悲伤、郁闷、灰暗、狭小的成分,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也是一种心理学习,假如没有鉴别能力,很可能会遇到诗歌中所反
映的精神状态的影响,进而让自己也“郁闷” 起来。

因此,父亲母亲和老师在给孩子介绍作品
时,
不单要看作品的内容健康与否,还要看作品所反应的精神状态如何。

黄秘书长最后重申,家长和老师应给孩子多项选择择一些光明的、坚定的、爽朗的文学作品。

假如孩子稍大一点,能够适合介绍一些其余作品,但家长、老师要注意指引,让孩子能进得去、出得来,保持一种平
常的心态。

四、潜沉——乐学静思善辨笃行
叶嘉莹说:“我认为,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利处就是使你的心灵不死。

”请课外达成一篇研究
论文,话题:“古典诗词,让心灵面对心灵,从生命走向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