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3.2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14-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二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基础梳理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 (1)南半球:因海洋面积广大,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2)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由带状断裂成块状。 ①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关闭
第C.1风题力,S较市弱为地D中.光海气照候较,夏强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
弱2.夏,导季致,常S市被主雾要笼受罩。( 第2题)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其切断了副极地低
气压带。
-14-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15-
②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气压中心N是亚洲(印度)低压 ,其切断了副热带高 气压带。
-15-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以具体区 域为载体, 结合实例 考查大气 环流原理 的表现及 应用,侧重 考查大气 环流原理 的阐释
-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3-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一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基础梳理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关闭
1.C 2.D
解-析11- 答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12-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能力提升
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气流运动 上升
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纬→低纬 下沉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低纬→高纬 上升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8-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其位置大致 是7月偏北,1月偏南。
-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9-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诊断反馈 (2017江苏南京模拟)下图为1月份低纬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2题。
关闭
1.A 2.B
解-析10- 答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11-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真题探究
(2013全国Ⅱ卷,10~11)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
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第1~2题。
高纬→低纬 下沉
性质 湿润 干燥 干燥 湿润 湿润 干燥 干燥
-12-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13-
(1)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水汽易凝结→湿润。 (2)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干燥。 (3)西风带控制→低纬吹向高纬→降温→水汽易凝结→湿润。 (4)信风、东风控制→高纬吹响低纬→增温→水汽不易凝结→比 较干燥。(一般而言,信风带控制比较干燥,但来自海洋的信风,遇到 地形阻挡,易形成丰富的降水;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 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4-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 的季节移动。 (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其位置大致夏季偏北 南。
,冬季偏
-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5-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整合构建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气温有关。气温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气 温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型成因:与气温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 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1.图中近地面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9-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2.若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其景观最可能表现为( )
-10-
关闭
第1题,图示地区在赤道附近,且盛行上升气流,即对流旺盛;1月是北半球冬 季,南半球夏季,所以该地应在南半球,图中甲近地面风应是南半球的东南 信风。第2题,若甲地位于大陆西岸,且处在信风带内,应为热带沙漠气候, 对应的景观图是B图。
-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6-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抓“偏转”——带的分布确定风带 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 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所示。
-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2-
考 纲 考 情 考 向 知识网络
全球气 压带、风 带的分 布、移动 规律及 其对气 候的影 响
2015 海南 卷,1 题 2015 海南 卷,23 题 2013 全国 Ⅱ 卷,10~11 题 2012 全国 卷,37(1) 题
-7-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 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 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 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主要有以下 三种类型。
-16-
2.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 月 A 西北 季风 B 东北 季风
7 月 C 东南 季风 D 西南 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