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创设:
利用 "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的教学课件演示:
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BC的顶点A上 ,另一端从点B出发沿BC方向移动 ,在这个过程中 ,橡皮筋 (线段 )的位置不断变化 ,你认为其中有哪些位置是特殊的 ?请与同学交流.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 ,可以归纳出橡皮筋
(线段 )的另一端点与边BC有3个特殊的位置:
(1 )橡皮筋的另一端点是BC的中点;
(2 )橡皮筋的另一端点是A
的平分线与BC的
交点;
(3 )橡皮筋的另一端点是点A到BC的所在直线
的垂线段的垂足.
利用 "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的教学课件可以
使问题显得更加的形象、直观 ,学生通过动态的过
程理解这3种特殊的位置关系.通过图形的变换 ,
让学生发现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的线段 ,而这三条
线与以前所学的垂线、角平分线及线段中点等概念
有联系 ,从而到达知识迁移 ,引入本课课题 -
-7.4认识三角形 (2 ).
课后作业:
1.课本P27习题7.4第5、6题;
2.思考题 (选做 ):
如图 ,AF、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 ,且∠B=36º ,∠C=66º ,求∠DAF的度数.
课后完成必做题 ,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确定是
否选做思考题.
同一道题往往有多种解题途径 ,此题解法较
多 ,但又不规定必须用几种方法 ,学生可根据自
己的能力去自主选做.做到因材施教 , "让不同
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开展〞.
本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过程教案法的理论根底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它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更正其错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课堂是写作车间, 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 提出反应或修改意见, 学生不断进行写作, 修改和再写作.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 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 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 从不会
修改到会修改, 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根底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拟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