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九年级上册 动态电路及其应用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电路及其应用
执教: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是一节研究“动态电路及其应用”的电学专题课,主要围绕着“电路中物理量随电阻而变化的动态分析”的专题思想,旨在向学生介绍一种常用的物理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法,并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此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
“动态分析法”的应用又与电路中欧姆定律知识点及实际生活中的电学现象相结合,使传授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加深印象,深刻理解,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习题课教学模式,改变以往习题课“枯燥乏味”、“纸上谈兵”、“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局面,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电学部分的动态电路在近年的中考中出现较频繁,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也是作为选择题的压轴题形式出现,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在上课中通过引入环节引起学生的重视,通过分类的例题解析让学生归纳方法,再将方法应用在实际解题中。
电路动态问题包括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还有开关的开与关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
本节课同时体现了“方法教育指导”、“实验观察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态度教育”等方面的课改精神,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难于脱离具体事物。
他们在考试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动态分析”问题,若学生未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往往容易“凭空”推理,导致判断错误或无法判断。
通过介绍“动态电路的分析法”让学生找准电路分析的误区,从而更好的分析动态电路。
学生在静态情景中认识串、并联电路,会应用欧姆定律分析静态电路。
动态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欧姆定律入手,明确电阻的原因,再由欧姆定律求知,电流以及电压的变化情况。
让学生明白了判断的应有依据及基本处理手法,他们就会对“动态分析问题”判断的正确率也大大提高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动态分析法”,会运用此法判断电路中物理量随电阻而变化的分析问题,并能解释实际生活中电路方面的一些现象。
(2)学会判断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动态分析的异同。
(3)会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分类的例题解析让学生归纳方法,再将方法应用在实际解题中。
(2)培养学生根据物理规律推理判断及自觉运用“动态分析法”的能力。
(3)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和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物理规律、不盲目臆断的科学求知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动态分析法的基本要点及其运用。
(2)串联电路中电压表示数变化的动态电路问题分析
(3)并联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动态电路问题分析
难点:(1)同一物理变化量的多途径动态分析。
(2)生活中动态电路结构判断的分析。
(3)设计生活中的动态电路应用与实践。
五、教学资源
1、器材:
学生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键、小灯泡、滑动变阻器。
教师演示器材:电路示教板、电学模拟实验室。
2、课件:PPT课件。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串联电路中常见动态电路基本题型,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是处处相等的,所以引起动态变化的主要观察的是电压表间的对比,而在并联电路中常见动态电路基本题型,理解并联电路中两端电压是相等的,所以引起动态变化的主要是电流表的示数间的对比。
二是在实际生活中动态电路的应用,教会学生自主分析动态结构的类型,然后画出电路中并应用动态分析法。
以及逆向思维的考察,即按照实际生活中要求自行设计符合要求的动态电路图。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演绎推理的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动态电路、动态分析法的概念。
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教师有效引导,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动态分析问题。
七、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