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人教版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
1.选择题
第1题.
半坡文化遗址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

由此推断,半坡先民已经掌握()
A: 打制石器技术
B: 简单的纺织、制衣技术
C: 农耕技术
D: 金属冶炼技术
【答案】B
【解答】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是磨制石器,故A错误;
依据材料半坡文化遗址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知,半坡先民已经掌握简单的纺织、制衣技术,故B正确;
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与农耕技术、金属冶炼技术无关,故CD错误。

故选B。

第2题.
分析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 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 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C: 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王国数量减少
【答案】C
【解答】分析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可以看出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为解决王国问题,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符合题意;
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是分析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排除A;
西汉王朝四分五裂的说法错误,排除B;
王国数量减少违背了推恩令内容和结果,排除D。

故选C。

第3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创造发明。

下面属于唐朝时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是()
①曲辕犁
②筒车
③水碓磨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B
【解答】
第4题.
丞相是中国古代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自丞相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随着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这一矛盾基本解决。

同时在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也存在另一对基本矛盾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北宋时期得到了解决。

下列关于北宋加强中集权,削弱地方的措施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B: 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C: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赋予地方官员军政大权
D: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答案】C
【解答】据所学知,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但是并没有赋予地方官员军政大权,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各州又设通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BD三项表述正确。

第5题.
梁启超在19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中华民族中的回族形成于()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B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时期定居中国的波斯、阿拉伯、中欧人与当地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杂居通婚,至元代形成一新的民族——回族。

故选B。

第6题.
成语是中华文明的精华。

以下成语最能体现秦王嬴政用十年之功,灭东方六国,统一全国特点的是()
A: 退避三舍
B: 远交近攻
C: 纵横捭阖
D: 围魏救赵
【答案】B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的局面。

故最能体现秦王嬴政用十年之功,灭东方六国,统一全国特点的是远交近攻。

故选B。

第7题.
下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出现在()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答案】C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第8题.
太平天国运动不过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农民大暴动,十几年席卷大江南北,除了带给社会巨大的破坏,似乎没有任何值得称许的建树。

而且,假如太平天国成功了,……甚至远不如中国的传统帝制社会。

有关这段话说法正确的有()
①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②太平天国运动无任何积极作用
③太平天国运动仍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
④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答】太平天国运动不过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农民大暴动,十几年席卷大江南北,除了带给社会巨大的破坏,似乎没有任何值得称许的建树。

而且,假如太平天国成功了,……甚至远不如中国的传统帝制社会。

有关这段话说法正确的有①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④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③太平天国运动仍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它建立了政权,提出了鲜明的纲领,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在华势力,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太平天国运动无任何积极作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第9题.
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A: 公元1912年
B: 公元1918年
C: 公元1919年
D: 公元1920年
【答案】C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912年按民国纪年法就是民国元年,同理,题干中的民国八年即1919年,C项符合题意;
ABD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C。

第10题.
它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它是()A: 《狂人日记》
B: 《阿Q正传》
C: 《子夜》
D: 《愚公移山》
【答案】A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来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A正确。

BC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选A。

第11题.
对如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 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B: 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 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 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答案】A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处于敌后的共产党人数、军队数量、根据地的数量、根据地人口得到巨额幅度的增长,显然,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力量得到壮大,故A项正确。

敌后根据地力量增强,正面战场地位不一定削弱,排除B。

材料只反映了敌后战场,排除C。

百团大战标志着囚笼政策破产,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

故选A。

第12题.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百万雄师遵照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命令,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

这一军事行动的结果是()
A: 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B: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C: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结束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
【答案】D
【解答】三大战役后,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

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故选D。

第13题.
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以下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原子弹研制成功与科学家贡献密切相关
B: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C: 我国政府和领导人重视原子弹研制
D: 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经济实力增强
【答案】B
【解答】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实验,获得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6月,我国又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
法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这些成就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少数国家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掌握,直接增强了我国的国
防力量,使我国走上了科技强军之路。

第14题.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携,担任公职,这是作为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以上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 古希腊
B: 古印度
C: 古巴比伦
D: 古埃及
【答案】A
【解答】据材料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可知,此事件是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

故选A。

第15题.
如果比较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的历史功绩,可以看出他们的相同之处是()A: 反抗殖民统治
B: 为民族独立而战死
C: 摧毁了殖民统治
D: 赢得了国家独立
【答案】A
【解答】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章西女王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二者的共同点是都领导了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故选A。

17-18世纪,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两场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国都把专制国王送上断头台
B: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C: 法国大革命中颁布了《权利法案》
D: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三级会议的召开
【答案】A
【解答】17世纪,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故A正确;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故B错误;
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故C错误;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故D错误。

故选A。

第17题.
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这是对苏俄哪一政策的评价()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斯大林模式
【答案】B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仍然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经济政治危机;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立足国情,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是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探索,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B正确。

故选B。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经济危机发展的历史看,每一次规模较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带来包括技术、管理和制度创新在内的破坏性创新’。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破坏性创新()
A: 国际经济交流准则确立
B: 国家通过大规模直接干预经济摆脱危机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 知识经济出现
【答案】B
【解答】有学者认为,从世界经济危机发展的历史看,都会带来包括技术。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破坏性创新国家通过大规模直接干预经济摆脱危机。

为挽救经济危机,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先河。

B符合题意。

第19题.
现代人习惯空闲时通过QQ与朋友聊天,在淘宝上购买购买漂亮的服饰,通过朋友圈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些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得以实现依赖于()
A: 互联网的发展
B: 妇女地位的提高
C: 社会平均收入的增加
D: 大众教育的普及
【答案】A
【解答】QQ、淘宝、微信等社交购物软件的运用依赖互联网的发展。

这表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因互联网的存在而发生改变,A符合题意。

2.材料分析题
第20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

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学校。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1)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1)根据材料四回答现代化治国方略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答案】
【解答】
第21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满目疮痰,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各国债台高筑。

丘吉尔在1947年5月把西欧描绘成一座废墟……一个瘟疫和仇恨的孽生地。

美国的决策者们自战争结束后便开始酝酿援助西欧,以便拉拢西欧国家。

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不到15分钟的演说,这个演说被称为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西欧2/3进口物资来自美国,确立了美国在西欧无可怀疑的领导地位,西欧国家纳入了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

——摘编自滕海剑《试析马歇尔计划》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摘编自王绳祖何春超《国际关系史》材料三
人类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比过去更加复杂多变。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到了21世纪,核威胁依然存在。

但是世界的
变与不变,其中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发展,都没有离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既矛盾、斗争,又联系、依存,彼此是一种在竞争中共存、在共存中竞争的关系,但是资本主义国家仍把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头号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对手。

南北关系构成21世纪国际关系的主线索,在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进程中,北方国家经济发展离不开南方国家的积极参与。

——摘编自张静、唐远华《21世纪初期国际政治格局及其斗争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及对美国的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1世纪初期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

【答案】
【解答】
3.论述题
第2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有关土地改革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观点:土地改革是解放我国农村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了。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规定结合所学可知,可围绕土地改革是解放我国农村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作答。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了。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