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监管农地流转市场的模式及启示
国外监管农地流转市场四种模式

活 动 。 四是 空 闲地 制 度 , 目的 是 防 止 投机 性 囤积 土地 ,提 高 农 地利 用
程度 。
开 发机 构 和 公共 组 织 机构 等 。在 微
观 层 面 ,地方 政 府对 农地 市 场 的干 预 管理 分 为 三个 方 面 :编 制 土地 利 用 规 划 、审 核批 准 “ 划 许 可 ”和 规
美 国 : 自由式 的政 府 监 管
美 国是 自由市 场 经济 国家 ,土 地 分为 私 人所 有 、联 邦 政 府 所有 和
州政 府 所 有三 种 。美 国农 地 市场 是
在 完 全 的 市 场 经 济 条件 下 形 成 的 ,
政 府 通 过 经济 手 段和 法 制 手段 管 理
农地 流 转 ,农 地 市场 是 一 种 “ 完 准
政府 对市 场 的监 管主 要有 三种
他客 户提 供服 务 。地 区 合作 银行 主 金 的场 所 并充 当基 层信 用 社融 通 资
金 的 中介 ; 运用 现 代化 手段 处 理来
方 式 :一是 制 定相 关法 律规 定 。规
定 私有 土地 必须 用 于农 业 ,不 准用
的合作 金 融组 织 网络 和健 全 的合 作 要 是 为基层 信 用 社提供 存 放 闲置 资
政 府 通 过 中 央 和 地 方 双 层 管 理 体
收 费 ,土地 交易 纠 纷一 般 通 过法 律
程 序来 解 决 。政 府 通过 对 衣地 产 权
边 界 的界 定 ,为 农地 所 有 者权 利 提 供法 律 保 障等 措 施 ,使 农 地 市场 机 制正 常运 行 。
农 地 交易 申报 制 , 目的 是控 制 影 响 农 地 市场 价 格 波动 的大 规模 土 地 交
国外农产品现代流通模式的特点与启示

国外农产品现代流通模式的特点与启示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共同特点,就是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在横向上实行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集约经营,实现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管理企业化和服务社会化。
总体说来,比如,法国的合作制一体化模式、日本以农协为主的一体化模式、美国的合同制一体化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协会为主的一体化模式、韩国的“产、学、管、研”一体化模式、泰国的“政府+公司+银行+农户”一体化模式。
下面主要介绍美国和日本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美国模式美国农产品营销渠道较短,而且,主要从产地批发市场直接出售给零售商,概括起来可以说美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是直销模式,其主要特点为:1)产地市场集中。
由于美国农产品生产区域化程度高,形成了玉米、小麦、大豆、蔬菜、水果等生产区域,因而农产品产地市场比较集中,华盛顿州、密歇根州和纽约州等三个州产量几乎占全国产量的70%。
在整个渠道系统中,产地批发市场与零售商的交易量占98.5%。
2)销地批发市场分布在大城市。
美国销售批发市场又称车站批发市场,主要是因为美国公路、铁路发达,农产品常常能够迅速运往大城市车站,形成城市农产品集散市场。
美国大城市农产品供应并非集中在大城市郊区,而是在遥远的生产区域,因而美国的城市批发市场比较发达。
虽然销地批发市场占农产品总交易量的20%,但对农产品价格形成具有主导作用。
3)渠道短、环节少、效率高。
美国农产品78.5%从产地通过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而车站批发商销量仅占20%左右。
由于渠道环节少,农产品流通速度快,成本低,从而大大提高了渠道效率。
4)服务性渠道组织齐全。
为配合农产品高效流通,产生了许多专门为农产品交易服务的渠道组织,如装卸公司、运输公司、加工和分类配送中心以及银行等。
5)批发市场内部交易方式主要以拍卖、代理销售为主。
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形成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如芝加哥期货市场等。
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本文从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经验出发,探讨了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价格调控政策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经验包括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制定有效政策措施,应对市场变化灵活。
我国可借鉴国外经验,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农产品市场稳定发展,确保农民利益和国家经济稳定。
展望未来,我国可以通过与国外合作,共同探索更加有效的农产品价格调控模式,实现双赢局面。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市场监管体系、价格调控政策、农产品价格波动、启示、经验总结、展望、我国农产品价格调控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产品市场在国际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农产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于农民和消费者来说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和压力。
为了维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农产品价格调控的方式和方法。
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经验对于我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学习和总结国外的经验,我国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农产品市场监管体系,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价格调控政策措施,深入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从而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本文将从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经验出发,探讨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价格调控政策措施、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分析等方面,以期为我国农产品价格调控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经验,并从中汲取启示,为我国农产品价格调控提供借鉴和优化的参考。
通过对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从而为我国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和价格调控政策措施提供借鉴和借鉴。
通过研究国外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可以帮助我国更好地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国外土地流转制度及对我国启示

国外土地流转制度及对我国启示国外农村土地产权边界明晰,市场调节流转,土地买卖和出租自由,流转方式有租佃制、自寻使用者出租、通过中介出租等,政府还采用法律政策,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适度扩大经营规模。
因此,对正处于创新时期的中国土地制度,在实践中还应适当借鉴国外经验,以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健康发展。
1国外土地流转概况政策举例1.1征用政策1.1.1美国的土地征用制度美国法律规定:政府因发展公共事业而征地,个人要做出让步,但是,政府必须提出需要征地的充分理由,以及不低于市场价格的足够补偿。
由于美国是典型的土地私有制国家,所以通过给予合理补偿来征用土地实际上就是购买土地,是一种市场行为。
美国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是根据土地被征用时的市场价格为基准,加上土地可预期的未来价值,并充分考虑土地所有者的利益而加以补偿。
为了避免政府操纵征地过程,确定给农民的补偿一般通过独立的市场中介组织,如资产评估公司等对土地的价值进行评估。
在对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上,美国非常重视教育和职业培训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增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能力。
1.1.2英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在英国,当议会确认土地的使用目的是有利于公众利益后,用地部门可以依法获得强制征用土地的权力。
法律规定只有法定机构才有有强制征地权,如地方政府或政府中负责经济振兴的部门。
在英国,征地拆迁户都会按照到其受损利益的市价为标准以及额外补偿做出的赔偿。
一般来说,征地拆迁户在此基础上,在《强制征购土地法》实施的第二个月,拆迁户可以得到10%的额外补偿。
征地农民的安置由征地部门与开发商通过谈判实现,通过重新安置拆迁户减少开发商赔偿金额,也使被征地拆迁户得到合理的补偿。
1.1.3日本的土地征用制度日本实施征地的主体资格必须得到建设大臣或者相应都道府县知事的批准,严格按照《土地收用法》、《河川法》等规定的公益性设施建设进行审批。
征地补偿金额为市场价格乘以物价变动修正率,征地必须在政府的严格监视下进行,双方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只有在正常交易受挫时才动用征用程序。
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波动越来越频繁。
针对这种情况,国外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调控农产品价格。
本篇论文将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例,探讨其调控农产品价格的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美国调控农产品价格的经验1、政府实行收购制度美国政府通过强迫收购农作物来稳定农产品价格。
政府的收购价格通常比市场价格高。
政府收购的农产品会被销售给政府的合同商,这些商人会将农产品出售给制造商或出口商。
这一制度在调节市场供应量的同时,为农民提供了一种保险机制,使他们能够在市场上稳定地销售自己的农产品。
2、政府实施贷款制度在美国,政府向农场主提供贷款,以保证他们在生产季节中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种子和肥料。
政府发放的贷款通常低于市场利率,这就帮助农民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他们更能够承受住市场价格的波动。
3、政府实行保险制度美国政府通过农业保险计划向农场主提供农产品保险。
这种保险计划可以为农民提供保险理赔,以帮助他们在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拒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农产。
这项保险计划也为农场主承担了一些风险,使得他们更愿意投资于农业生产,从而增加了市场供应量。
二、欧洲调控农产品价格的经验1、政府出台价格支持政策欧洲的政府出台价格支持政策,确保农民能够获得较高的价格,这种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补贴机制。
通过向农民支付差价补贴,政府鼓励农民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生产效率,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2、政府通过延期付款来稳定农产品价格欧洲政府通过延期付款来稳定农产品价格。
例如,在欧洲葡萄酒产区,政府提供了一种延迟支付的机制,以确保生产商能够在生产周期结束后仍然得到一个稳定的价格。
这项政策将价格风险转移到了政府,使得农民在经营中更加稳定。
3、政府限制农产品进口欧洲一些国家采取措施限制农产品进口,以保护本国农民和本国农业市场。
这个政策措施通常会促使农民更加努力工作,使得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市场供应需求得到平衡,从而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升值的潜力。
国外农村土地流转经验及启示

国外农村土地流转经验及启示作者:李珂,高晓巍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4年第12期李珂高晓巍日本:政府积极推动农协提供服务日本的土地流转主要通过买卖和租赁两种方式。
日本的农地改革和1952 年制定的《农地法》,不允许拥有土地的农户离开村落,凡是那些离村就职的农户必须出售他们所持有的土地;1962 年对《农地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开始允许农地出租和出售,但是,由于地价的不断上涨,阻碍了农地耕作权的让渡;1970 年和1982 年先后两次修改《农地法》,突破了土地占有和使用方面的限额,以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为中心内容,鼓励土地的租借和流转等;1980年日本政府颁布的《农用地利用增进法》对农地的有效流转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除此之外,日本还建立合作经济组织等中介机构,来促进农地的流转。
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地租借转让的桥梁,他们接收租出的农地,再将这些农地租给那些有需要的人们。
1993 年制定的有关法律规定,农地流动的方向主要是向“认定农业者”集中,并且那些认定农业者可以获得农地方面优惠的政策支持。
点评:在日本农地流转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政府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培育了良好的农地流转的政策和法制环境,也为农地流转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
另外,农民合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也发挥了其作为农地流转市场中介的作用。
日本农协的良好发展是各国农民组织发展中的一个比较典型例子。
它不仅促进了农民的合作,也成为了农地流转过程中最重要的媒介,加快了流转的速度,保证了流转的成功率,为农民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美国:产权边界清晰市场自由度高美国在20 世纪初确定了以家庭农场制为主的土地制度。
美国农村的土地有国有和私有两类,土地流转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出售国有土地,它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法案,如《土地先购权法》《宅地法》来鼓励拓荒和土地的开发。
二是市场交易,如果要使用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土地,都需要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
国外农地流转制度启示与借鉴

国外农地流转制度启示与借鉴作者:王秀玲来源:《山东农机化》 2016年第2期王秀玲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农地使用权流转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和研究发达国家的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与实践,可以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一、国外农地流转制度简介(一)大陆法系国家农地流转法律制度大陆法系国家的农地用益权、永佃权流转法律制度目标是通过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实现农地合理流动和提高农地使用效率最大化。
其中的用益权范畴十分宽泛。
在法国,农地用益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等方式流转,在德国,农地用益权不得抵押。
1.法国农地用益权流转法律制度法国大革命之后,逐渐确立了土地所有制自己直接经营和租佃经营的农地私有制度。
法国民法通过用益权制度对相应的土地租佃农地流转进行调整。
《法国民法典》第二卷第三编第一章用57条规定了“用益权”,主要涉及用益权的概念、性质、设立方式、标的物范围、用益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用益权的消失等内容。
由这些法条可见,在法国,农地用益权可以通过出租、无偿转让、出卖、抵押等方式进行流转。
当今,法国政府在将小农场土地合并,促进农用地流转的同时,限制土地过度兼并。
政府规定,对农用地使用和转让时,私有农用地必须要用于农业,不准弃耕、劣耕和在耕地上进行建筑。
法国还建有具有土地市场管理功能的土地事务所,并建有土地银行。
2.德国农地用益权流转法律制度德国现行的土地私有制度是在容克庄园式的封建领地制逐渐瓦解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在这种制度下,地主完全有可能重新拥有租佃出去的土地,佃农并没有优先购买权。
德国民法以用益权来调整土地租赁关系,对各州的永佃权也持肯定态度。
根据《德国民法典》规定,用益权可以转移或转让行使权,但不得抵押。
3.日本农地永佃权流转法律制度日本的土地使用关系起先是通过永佃权制度进行调整的,后来通过土地租赁契约进行调整。
《日本民法典》用10个条文规定了“永佃权”,日本农地的永佃权可以通过让与、出租、抵押等方式流转。
国外农地流转市场监管的经验与借鉴

易。但是私人买卖 土地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依法进
行 , 严格履 行法 律规 定 的义务 , 并 向政府 缴纳不动 产
税 , 以个 人 所 得 税 的方 式 缴 纳 土 地 转让 收益 税 。 并
方法直接 为韩 国 、 国台湾等 国家和地 区所借鉴 。 中
( ) 国古典 式 的市场 监管 三 英
英 国 的土 地名 义上 为国家所有 而且 市场 经济高 度发达 , 政府计 划 与 自由市场相结 合 、 府干 预与 自 政
美 国土地管理 机 构对 私人 土地买 卖 的管 理只 限于登
记收费, 土地交易纠纷一般都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 。 政府对农地交易进行管理的主要 目的是为了降低交
一
、
国外 政 府监 管农 地 流 转 市场 模 式
美 国是 自由市场 经济 国家 , 土地分 为私人所 有 、
是农地 交易许 可 制 , 日本农 地 交 易许 可 制 是指 直
( ) 国 自由式 的政 府监 管 一 美
接控制地 价水平 、 调节 土地利用方 向 ; 是农 地交易 二 申报制 , 交易这 一 制度 的建立 与实 施 , 是 为了控 主要 制 那些影 响农 地市 场 价 格 波动 的 大规 模 土地 ; 是 三 农 地交易 监视 区制 度 , 它作 为对 农 地交 易 申报制 的
联邦 政府所 有 和州政府 所有 三种 。美 国农 地市场 是 在完 全 的市 场经 济 条件 下 形 成 的 , 府 通 过经 济 手 政 段 和法制手 段 管 理农 地 流转 , 地 市 场是 一 种 “ 农 准 完全 竞 争 性 ” 场 。法 律 保 护 农 地 所 有 权 不 受 侵 市 犯 , 许私人 土 地买 卖 和 出 租 , 允 政府 一 般不 予 干 涉。 出售 土地 时 , 买卖 双 方 根 据 当时 农 地 的市 场价 值评 估买 卖价格 , 成买卖 协议 , 达 既可 由买卖 双方 自己协 商 , 可聘请 私人 估价 公 司 , 也 然后 双方共 同到县政 府
国外现阶段土地承包经营的模式

国外现阶段土地承包经营的模式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土地资源交流和利用也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而在国外,土地承包经营的模式更是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本文就国外现阶段土地承包经营的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1. 土地流转模式在一些国外国家,土地承包经营采取了土地流转的模式,即通过土地交易市场,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一些农民可以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专业的农业经营者或者合作社,从而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和现代化。
2. 合作社模式另外一个国外土地承包经营的模式是合作社模式。
一些国外国家建立了农业合作社,农民可以通过加入这样的合作社,共同经营土地,共同分担收益和风险。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农民个体经营面临的风险,提高整个农业产业的效益。
合作社模式也有利于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和共享,推动整个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和改进。
3. 农业产业化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土地承包经营已经走向了农业产业化的模式。
通过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和经营更加注重科学化和规模化,大型的农业企业通过吸收和整合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
在这样的模式下,农民个体经营逐渐被大规模的农业企业所取代,整个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和产业化迈进。
4. 合理的政策支持无论是哪种模式,国外的土地承包经营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需要出台合理的土地承包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鼓励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提升。
政府还可以通过资金支持、税收政策等方式,激励农民和农业企业投入农业生产,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5. 推动可持续发展国外的土地承包经营模式也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承包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也需要注重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关于农地流转的理论研究与启示

(二)关于农地流转、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绩效研究
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了运用货币和土地相互交换,以满足个人致富的需要。亚当·斯密
则极力主张废除限制土地买卖的各种规定,实行土地自由买卖。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产权的清晰界
定和自愿交易将会带来交易效率的提高,因此,农地产权自愿交易有利于农地资源利用和交易效率提
参考文献:
[1]WEGREN STEPHEN K.Why Rural Russians Participate in the Land Market:Socio—economic Factors【J】.Post—
Communist Economics,2003,15(4):483—501.
式n 3】I 】,甚至比农地买卖市场更有效。
(四)关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
关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农地产权制度、交易费用、制度环境等方面予以研究。
1.农地产权制度
清晰的土地产权是农地交易的前提。在前苏联东欧国家,农地产权私有化并没有创造出有效的农
地市场 ],原因部分是因为被分配的财产权是不完整的。Dale和Baldwin通过对这些地区的研究指出,
富增长的方式之一。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很早就提出了土地自由买卖,可以满足个人致富的需要。
产权经济学家认为产权自愿交易将会带来交易效率的提高。尽管如此,古往今来,由于农地所有权的买
卖,导致了农地所有权过度集中,从而使得许多农户沦为无地耕种的悲惨境地,最终走上暴力革命道
路。因此,许多国家基于政治和社会稳定等原因无不对农地的买卖采取了各种干预和限制措施。这些干
率低下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因此,中国必须进一步加快农地流转,提高农地经营规模和土地利
农村土地流转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农村土地流转的国内外研究综述本文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下,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流转的概念、模式、机制和政策等方面,而国外研究则更多地土地流转的效率、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等方面。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同时,农村土地流转也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探讨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国内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流转的概念和模式:国内学者对土地流转的定义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下,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
同时,他们还对土地流转的模式进行了分类,如出租、转包、转让等。
土地流转的机制和政策:国内学者还对土地流转的机制和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
同时,他们还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土地流转与社会保障:部分学者土地流转对农民社会保障的影响,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措施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包括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
国外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与国内有所不同,他们更多地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流转的效率:国外学者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土地流转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土地流转的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法律制度、市场机制等因素密切相关。
他们认为,一个高效的土地流转市场可以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地流通制度改革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农地流通制度改革的国际比较及借鉴摘要:合理有效的土地流通制度能够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地流通制度改革实施相对成功的美国、日本及俄国进行研究,从中得出对我国农地流通制度改革问题的有益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地流通制度改革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地流通制度;国际比较;对策一、国际农地流通制度改革的主要经验1.美国农地流通制度变迁过程。
美国农地实行农场主私有制,因此农地买卖和出租比较自由。
土地转让主要方式是租佃制,拥有土地而不经营的人自找使用者出租,或通过中介出租,采用固定地租和分成地租,价格由交易双方协议确定。
土地所有者在土地转让、租赁、抵押、继承等各方面都具备不受干扰和侵犯的权利。
法律规定,家庭成员可拥有或继承农场土地股份,但不能退股或将股份抵押,只允许内部转让,以保证在代际继承中土地不被细分碎化。
政府如果用于公用目的进行土地征用,必须征得社区成员的首肯,并给予土地所有者以市场价值的补偿,如果社区成员坚决反对,土地征用也是很难实现的。
政府进行土地管理规划时,只能通过农业支持项目来吸引农场主进行投资或开发,政府不能强迫和指令执行某个种植计划或调整其产业结构。
因此美国的农地买卖和出租均很自由,美国的佃农越来越少,19世纪中期有40%左右,到1999年就只有11.2%了。
这说明美国的土地在改变所有权上是变化不大的。
但是,在对土地进行流转重组上却是不断进行着的。
2.日本农地流通制度改革及特点。
日本政府认为日本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占有过于分散。
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放宽《农地法》对土地占有和流动的限制,扩大经营规模,扶持中心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主要政策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不断完善农地流通制度,消除农民疑虑,促进农地流转。
如制定《农业振兴区域整备法》和《农用地利用增进法》,用法律确保农民安心贷出土地,缩短了土地的借用期,解除了土地贷出者的后顾之忧,从而克服土地流转的障碍。
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价格凋控机制是指影响价格形成、控制价格总水平和调控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中所构成的各种因素的联系、功能与组织形式。
传统价格调控机制主要是指价格形成、价格调控都以高腰集中管理、指令性计划为其特征的价格调控机制,它是在五十年代中期随着高度集中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而形成的。
以下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阅读!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全文如下:摘要:从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视角出发,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了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农产品价格调控方面的具体做法,并对这些做法的共性进行了抽象概括;同时,在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认为我国要确保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政府应从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每一个环节着手,不仅要重视农产品的均衡稳定供给,还需要重视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
关键词:农产品; 价格; 价格波动。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农产品价格基本上是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农产品价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先后出现了19821990、19901999、199920XX、20XX20XX、20XX20XX 年等5个完整的波动周期[1]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从蒜你狠到姜你军,从豆你玩到糖高宗,从药你苦到棉里针,从苹什么到玉米疯,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1 国外农产品价格调控的具体做法。
1.1 美国。
美国是全球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城镇化率超过82%,农业人口数量远低于发展中国家,但美国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都处于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列,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程度高,农产品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1.1.1 从农产品生产的角度来看高效的家庭农场为农产品的均衡稳定供给夯实了基础,为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提供了保障。
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借鉴

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借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农产品的流通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境线内,而是成为了跨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对于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直接销售模式直接销售模式是指生产者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中间没有任何环节。
这种模式在美国的农产品流通中很常见,而且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与传统的批发市场不同,直接销售模式可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耗和成本。
在美国,很多农场主会在自己的庄园门口或者城市集市上售卖自己种植的农产品,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销售。
这种模式既能够保证消费者的需求,也能够提高经营者的收益,对于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二、超市零售模式在欧美等国家,超市成为了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
这种模式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物流和供应链系统,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控制,并且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超市零售模式通过对农产品的等级划分、分拣和包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营销力度。
同时,也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确保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价格稳定。
这种模式在我国也已经开始应用,但是仍需加强物流和供应链建设,加强对农产品品质和营销的监管。
三、产地直供模式产地直供模式是指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直接向超市、餐厅和酒店提供农产品。
这种模式在日本、韩国等地应用比较普遍。
产地直供模式通过直接联系生产者和需求方,优化了农产品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同时,也可以有效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提高了销售额和收益。
对于我国的农产品流通而言,产地直供模式可以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需要加强生产者的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
总之,国外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借鉴意义,虽然各国情况和市场需求不同,但是模式的质量和功能是具有共通性的,我们可以吸收借鉴,完善自己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启示

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启示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消费者的需求满足以及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对于优化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主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一)美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美国拥有高度发达和市场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其特点包括: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专业化分工,农产品产地集中且规模大;完善的冷链物流设施,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品质;强大的批发市场,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具有全球影响力,通过期货交易等方式实现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以超市为主要销售终端,减少了流通环节,提高了流通效率。
(二)日本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日本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
由于耕地资源有限,农业生产以小规模和精细化为主。
其流通模式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实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追溯制度;农协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织农民生产、收购农产品,并进行统一销售和市场推广;批发市场功能齐全,交易方式多样化;此外,日本还注重发展直销模式,如农产品专卖店和电商平台,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三)荷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荷兰是农业强国,其农产品流通模式高效且创新。
荷兰拥有先进的农业物流体系,依托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冷链技术,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配送;强大的农产品拍卖市场,通过公开、透明的拍卖机制确定价格,保证了交易的公平性和效率;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荷兰的花卉、蔬菜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特点(一)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发达的交通网络、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等,为农产品的快速、高效流通提供了保障。
(二)组织化程度高无论是美国的农业合作社、日本的农协还是荷兰的农产品拍卖市场,都体现了高度的组织化,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三)重视质量安全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符合安全标准,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
中外农地使用权制度的流变及其启示

中外农地使用权制度的流变及其启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理论决策,提出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并要求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笔者受此启发,通过考查国内外相关立法之规定,简要梳理中外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经验,指出现有立法的不足,探索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土地经营关系的新路径。
中外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历史源流我们可以考察一下两大法系及我国关于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的发展源流,从中发掘其不同的特点及内在价值。
发现对于如何合理配置农地权利,提高农地使用效率则是不谋而合。
大陆法系国家是以罗马法为衣钵,而永佃权作为罗马物权法他物权之一,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永佃权早在希腊时代就已出现。
农地租佃关系是通过永佃权制度来加以调整,长期或永久对他人不动产土地行使充分权利而以每年向土地所有人给付租金为条件者,即称之为永佃权或永借权。
至公元 2 世纪永佃权正式成为罗马法上明确的法律概念,并在优士丁尼时期,希腊的永佃权制度与罗马固有的公地、私地的永借地制度合而为一,形成了一种完整的制度并为后世所承袭。
罗马法的永佃权实际是由公法规范转而为私法规范;又由债权关系转而为物权关系(江平、米健,2004)。
也有学者提出永佃权制度萌芽于《汉穆拉比法典》,其时土地归王室或公社占有,耕地则分配给各家使用,使用者以缴纳赋税或服劳役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该权利可世袭(杨立新,2000)。
而且永佃权具有长期性特点,佃租人可以将这种权利出让、抵押或继承。
鉴于永佃权制度设计的可取性,并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后世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典均多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受罗马法的影响,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意大利、日本、法国等也确立了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而且规定农地使用权可以通过转让、抵押、出租或继承等方式流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聘请私人估价 公司 ,然后双方共 同到县政 府办理变更登记 手 地价 格上涨 起 到 了积极 作用 。其 中不少 方法直
续 ,以实现土地 产权 的转移 ,完成交 易。 但 是 ,私 人买 卖 土 地 的 一 切 活 动 都 必须 依 法 进 行 , 中国台湾等 国家和地 区所借鉴 。
美国 :自由式的政府监管
交 易许 可制 ,直接 控制 地价 水平 、调节 土地 利月 是 农地 交易 申报 制 , 目的是 控制 影响 农地市 场影
美 国是 自由市场 经济 国家 ,土地分 为私人所 有、联邦政 大 规模 土地 交易 。三 是农地 交 易监视 区制度 ,r
府所有 和州政府所有 三种。美 国农地市场是 在完全的市场 经 交易 申报制 的重 要补 充 ,主要用 于控 制规模 较 济 条件 下形成的 ,政府通过 经济手段和法制 手段管理农地流 易活 动 。四是空 闲地 制度 , 目的是防 止投 机性 目
日 和韩 国与美 国、英 国相 比 ,政 府 对市场 的监 管 更 本 律 规 定 。规 定 私 有 土 地 必 须 用 于 农业 ,不 准 用 于 非 农 用 加 带 有亚 洲 国家 的政 治和 文化 色彩 。 日本 和韩 国的封 建 主 途 。国家 有权 征购 弃耕和 劣耕 者 的土 地 。同时 还规 定 ,土 义和 中央 集权 的 历史要 比 欧美 国家 长 ,非 民主参 与政 治和 政府 对市场 的 监管 主要 有三 种方 式 :一是 制定 相关 法
转 ,农地市场是 一种 “ 准完全 竞争性 ”市场 。法律 保护农地 提高 农地 利用程 度 。 所 有权不受侵 犯 ,允许私 人土 地买卖和 出租 ,政 府一般不 予
在 市场监 管 中 , 日本政根据 当时农地 的市场价值评 估 障市 场运 行 ,同时 由于 农地交 易管理 以土 地 的 买 卖价格 ,达成买 卖协议 ,既可 由买卖 双方 自己协商 ,也 可 基础 ,且 管理 目标 明确 、管理 范 围比较宽 泛 ,
所 有者 权利 提供 法律 保障 等措施 ,使 农地 市场 机制 正常运 和微观 两个 层面 对市场进 行监管 。
行。
中央政府 在宏 观上 对农地 市场 进行干 预管
定 各种相 关 的法律 、条 例和法 令 ,实施 无偿或
日本 :严格式 的市场监管
策和 减 免税收 政策 ,建 立 国有化开 发机 构和 公;
管理 。
日本农地 交 易管理 制度 建立于 上世 纪7 年代 ,政府 在 0 流通 领域 内运 用行 政手 段严格 控制 地价 水平 ,主 要 由都 道 府县 级地 方政 府负 责 。具 体 由以 下四部 分构 成 :一是 农地
资源 导 刊 2 0 0 9/ 6
法 国 :综合式的市场监管
等 。在微 观 层面 ,地方 政府 对农地 市场 的干预 ;
日本是 土地 私 有制且 政府 主导 型市场 经济 国家 ,人 多 个 方面 :编制 土地 利用规 划 、审核 批准 “ 划{ 规 地少 ,农地 资源极 为短缺 ( 均耕地 不No 5 ,所以 E本 制 征购 土地 。英 国古典 式的 市场监 管 ,强调 市j 人 .亩) t 政府 多年 来一直 严格 限制 农地 流转 ,对 农地 流转 实行 实地 调 节 ,辅之 以行政 手段 ,这 种调 节方式 使农 地f 调查 制度 ,规 定限 制区域 ,实行许 可证 制度 ,对地 价进 行 加规 范 、有 序 。
法 国建 立 了以小块 私有 土地 为基 础的 农业 {
本 成分 是 小 农 。在 农 地 所 有权 的 经营 上 存 在 两 种 不 同土 比 较 严 格 。 美 国和 英 国是以 经济 性调 节 为主 的 国家 ,因此政 府 的 地经 营制 度 ,一 种 是 土 地 所有 者 直 接 经营 自己的 土 地 。 另 外一 种 是 租 佃 ,这 在 法 国北 部 农场 相 当普 遍 ,佃 农 的 监 管 职能 体现 了市场 的经 济性 特 点。英 国、美 国对土 地 市
并严 格 履行法 律规 定的 义务 ,向政 府缴 纳不 动产税 ,并 以 个 人所得 税的 方式缴 纳 土地转 让收 益税 。美 国土地 管理 机 构对 私 人土地 买卖 的管 理只 限于登 记收 费 ,土地 交 易纠纷
一
英国 :古典式的市场 监管
市 场经 济高 度发达 ,政 府计 划与 自由市 场
权 利越 来 越 大 。法 国土 地 流转 的途 径 主 要 是 通 过 市 场 或 场 监 管 中 ,政 府始 终 保护 契约 关 系和私 人 财产 的合法 性 。 继 承获 得 。农 民可 以 在 市场 上 通过 拍 卖 进 行 土 地 交 易 。
政府权 力限制 在既 定的范 围里面 。
般都通 过法 律程 序来 解决 。政府 对 农地交 易进 行管 理的 府 干预 与 自由竞 争相结 合是 英 国经济体 制 的主
主 要 目的是为 了降低交 易成 本 ,减少 农地 交易 的障碍 。美 国的 土地 名 义上 为 国家 所 有 ,在 农地 市场 中 ,
国人均 土地较 多 ,土地 市场 发 育成熟 ,政府 对 市场监 管的 指导性 计划 、法 律 、经济政 策等 间接 手段指 导 力度是 最小 的 。政 府通 过对 农地 产权 边界 的界 定 ,为农地 市场 。 同时 ,政 府通 过 中央 和地 方双 层管 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