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开发与交流[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PPT课件 (15)

初中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PPT课件 (15)

比一比
玄奘和鉴真有哪些共同 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我们能从玄奘和鉴真 身上学到什么?
• (1)共同之处:
• 都是僧人;都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使 者,都与佛教有关;都为实现目标历经 艰辛,都有感人的事迹。
• (2)不同之处:
• 方向不同、目的不同(鉴真去传播文化、 玄奘去学习文化)、目的地不同、影响 不同、是否归国、是否独行。
• 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 对外开放的政策。
•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 文化。
•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 精华,为己所用。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你知道还表现在哪 些方面?
鉴真东渡示意图
日本朝野为什么那么 尊重鉴真?
• 二、玄 的唐僧与历 史上的玄奘 有何相同与 不同?
• 相同:他们都西游取经,历 尽艰难险阻,最后获得成功。
• 不同:小说中的孙悟空、猪 八戒等一系列人物,以及他 们与神仙妖怪之间曲折生动 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而玄
• 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
贞观年间,有3位波斯商人到 长安来做生意,住在长寿坊的旅 店里,他们要在回国之前的一天 之内完成以下任务再回旅店:到 小雁塔和曲江参观游玩;到西市 买唐三彩;到东市买箫和琵琶; 快到快安行兴动坊吧与,老设友计告一条别省。时(又参省考地力图的册最合
课后延伸: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 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 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 们有什么启示?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你知道世界
上哪些地方有 “唐人街”?
为什么外国人 会将中国人称 为“唐人”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课件

第六课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教案

第六课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教案

第六课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教案在第六课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教案。

开放教案是指教师通过开放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对于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教案的一些建议:首先,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参与度。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此外,引入课堂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开放教案的关键在于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建构中。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和讨论,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教案,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和工具。

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虚拟实验室、在线教学平台等,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途径和资源选择。

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研究性课题或者开展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评价和反馈是实现高水平开放教案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作品展示、口头报告、学科竞赛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总结而言,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教案需要教师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参与度,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和工具,以及重视评价和反馈。

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潜力,实现全面的发展。

第6课开放与交流教案

第6课开放与交流教案
多媒体播放玄奘西行视频、玄奘西行路线图和鉴真东渡视频
比较分析
通过刚才问题的解决我们已经了解了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状况和影响,这两个事件是唐朝对外交往的代表性事件,那么这两个事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从玄奘和鉴真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分组合作填写课后比较表格,并讨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从中学到什么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关键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3.情景创设策略:运用学生的印象和多媒体展示相结合
4.资料收集整理展示策略:课前安排资料收集和整理,课堂个别展示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在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知识:了解遣唐使的含义和影响,知道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过程和影响,了解唐都城长安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
技能:从阅读中获得历史信息,搜集整理资料,比较分析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积极对外交往,并在对外交往中获得发展;学习鉴真和玄奘克服困难的精神,了解他们对唐朝对外交往作出重要贡献。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年龄段的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的:
·学生是中山中学七年级学生
·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学生有过比较分析学习的经验
·学生已经学过唐朝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

6课开发与交流

6课开发与交流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于哈尔滨市香坊区第49中学的历史教师,刘霞今天我说课的题目选自北师大版教材7年级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下面我将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

我本着“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设计本节课。

本课通过谴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及国际性大都会长安来展现唐朝对外交流的全貌。

我将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加工,以开放交流为主线,将教材内容分为“游历古都长安、”“谴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三个板块,依据课标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策略如下,下面我重点说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因此我选用世博会的主题曲《世界看中国》作为我的导课导语设计:‘世界目光看到东边,舞台写满了岁月留恋总是中国元素闪亮眼传奇点燃盛典再重现’2010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呼喊着一个城市的名字--中国----上海,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上海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世界看中国,五千年经典世界并不遥远心灵打开了历史画卷”在1300多年前就曾经有一个梦幻般的王朝印入人们的眼帘,一座宫殿林立,富丽堂皇、车水马龙的城市成为当时世界人们心目中的天堂,今天我就梦回唐朝,感受一下她的开放与交流。

我选用世博会的主题曲就是为了突出本课开放与交流这一主题,抓住热点话题,以今博古,拉近历史和现实距离。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这一部分我设计三个环节:“豆豆带你游长安、”“谴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1、豆豆带你游长安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豆豆制作游历长安城的flsh。

设计豆豆乘着时光机回到唐朝以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长安城,并巧妙设问引发学生思考。

演示课件问题设计1)这是长安城的布局图,你能说他有什么特点?图中的好多方格代表什么?(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2)豆豆介绍长安城市坊街道街鼓3)朱雀大街宽155米结合今天说说有什么好处?在当时说明了什么问题?4)最后在长安东市遇到一群衣着异样的人他们是什么人?这样在轻松愉悦中既了解了长安城又引出了遣唐使的学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第六课《咏雪》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修改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第六课《咏雪》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修改版]

第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第六课《咏雪》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第六课《咏雪》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文章第一句话讲了时间:地点:事件:人物:二、解释下列词语。

内集儿女俄而欣然何所似差可拟三、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3、公大笑乐。

四、公大笑乐。

说明谢太傅更喜欢哪一个比喻?谈谈你的看法。

五、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六、本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七、写出关于雪的比喻词或诗句。

例如:梨花飞花鸭绒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八、你喜欢雪吗?将你看到的雪景描绘出来吧!第二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通过对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研读和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我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做以下解读。

一.课标解读:(一)单元目标:新课标第三学段目标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

新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对于综合性学习明确提出:1.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特从以下三方面拟定《轻叩诗歌大门》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感受诗歌的特点。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能搜集诗歌并按一定的标准给诗歌分类,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41页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41页

鉴真东渡
鉴真,俗姓淳于,
14岁出家,鉴真年 轻时在长安、洛阳 留学,后来主持扬 州大明寺,是唐朝 著名的高僧。
鉴真为什么东渡?
鉴真在东渡过程中遇到什 么困难?
鉴真为中日友好做 出了哪些贡献?
1、传播佛教 2、介绍医药知识、建筑艺 术、书法绘画等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宫城





西市
东市


外郭城
我很想到长安购物,你们会带 我去哪儿?
不仅是唐代全国的政治经济 中心,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国
际大都的是( ):
A.东京 B.长安
C.洛阳 D.北京
唐朝时,我国称印度半 岛为( ):
A.安息 B.天竺 C.大秦 D.大食
唐朝初年不畏艰险,西游天 竺取经的是( )。
唐 大雁塔
日本 五重塔
中国唐装
日本和服
材料一: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唐代中 日之间交流盛况空前。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先后发动了 甲午战争、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 大的伤害…… 问:
⑴对比两则材料,你认为中日之间哪一种关系 好,请举出史实加以证明?
⑵材料二反映的事是真的吗?现在的日本右翼 分子却值矢口否认,作为中国人你有何想 法?
玄奘的贡献
1.从天竺取回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2.把《老子》译成梵文,介绍给印度。
3.玄奘是第一个系统把天竺佛教、历史、地 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他架起中印友谊的桥梁,在世界文化史上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公元652年,玄奘上表请求捐资建塔。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中, 玄奘出国求学佛法很典型, 但事隔百余年,有一个人 历尽艰险亲自出国传授文 化,这个人是谁?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31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31张)

答:1、东市;2、唐长安是经济发达、商 业繁荣的城市。
国际性的大都市——长安
西亚的商人 (胡商)
长安城西市
魏征住宅
留学生
学生动手参与 小组活动,体 胡人卫兵
会长安城的 “大”、“繁 鸿胪馆外宾 荣”、“开放
性”
长安城内有哪些异
国元素呢?
毕罗店
学生动手参与
魏征住宅
小组活动,体胡人卫兵
会找长找安看城:的
动态生成式历史课堂初探
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
2011课程标准
•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 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 交流的发展。
动态生成式历史课堂初探
确立渗透理念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动的教学 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接纳的、支 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分
享自己的感情和思路等。
• 阅读与思考:
长安城不仅
• 有一个日本僧人圆仁曾记下,在唐“武大宗会”昌,三而年

(843夜)三一天更半,夜东里市,长失安火城,发生烧且了东相火市灾当曹:“门繁以 西二十四行,四千四百余家。荣官”私财
务、金银绢药,总烧尽。
余秋雨《寻觅中华》
• 1、材料中失火的地方,在长安城的什么地方?
• 2、这段材料说明了唐都长安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教学过程 导入:猜猜这是哪?
骑行2小时,对 长安城的“大” 形成直观印象
阐明长安城 布局及大致 轮廓,形成
初步印象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一、国际性大都市——长安
猜猜这是谁?
阐明长安城 布局及大致 轮廓,形成
初步印象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一、国际性大都市——长安
唐长安城 棋盘式布局

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

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
《第六课开放与交流》教学设计
小关中学:余江海
教学目标:
1.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则须疑”,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问,初步培养学生自己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探索历史知识,发现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现象,解答历史问题,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点:
频繁的贸易往来:当时我国比其它国家强在哪里?
教学难点:
唐朝为什么要和外国交往?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语:
频繁的贸易往来:当时我国比其它国家强在哪里?唐朝为什么要和外国交往?能不能不和别国交往?唐朝与七十多个国家有往来,交流是否方便?
二、课文朗读:
学生齐读课文。
三、理解分析:
2.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等方式积累资料;启发学生利用自己查找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图画、表格、多媒体课件)或以讲故事、表演等形式,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前的准备活动,以便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初步体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愉悦,增强其参与的意识和成就感。
教案(教学过程)
教师:日本受唐朝文化的影响也是广泛和深远的。著名史学家郭沫若真东渡
问题:唐朝和日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往来?著名的人物有谁?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什么样?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为什么被日本人视为艺术明珠?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的哪些遗风?
多媒体:展示图片,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3、玄奘为什么去天竺?他是怎么去的?
问题:玄奘为什么去天竺?他是怎么去的?
学生:介绍一两件有关玄奘西游取经的故事,学生课件演示,图画展示。

开放与交流教案

开放与交流教案

开放与交流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开放与交流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和核心要素。

开放教育指的是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交流教育则是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与信息交流。

开放与交流教育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创新思维和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教案目标1.理解开放与交流教育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开放与交流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积极参与开放与交流教育的实践活动;4.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教案内容1.开放教育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开放教育是一种将教育资源向社会公开、共享的教育模式。

通过开放教育,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并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

同时,开放教育也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公正,提高教育的效益和覆盖范围。

2.交流教育的概念和意义解析交流教育是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

通过交流教育,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拓宽视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则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提高学习的目标性和实践能力。

3.开放与交流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开放原则: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2)交流原则: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互助合作。

(3)引导和支持: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在开放与交流教育中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发展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开放与交流教育的实践活动(1)开展主题研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究,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和开展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社区参与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和发展情况,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社会认知。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四、国际性大都会长安Βιβλιοθήκη 1、说说遣唐使是怎么回事?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 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的文 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 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 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2、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事件 内容
身 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
独行 是否
还是 结伴
回国
鉴真 僧 日本 东渡 人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拓展文字)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拓展文字)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遣唐使时间: 公元七世纪初至895年朝代: 唐代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四世纪中叶,大和朝廷大体上统一了日本列岛,日本国王曾多次向中国南朝政权遣使朝贡,并请求授予封号。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近四个世纪的分裂动乱,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当时日本正是圣德太子摄政,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为了直接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先后向中国派出了四次遣隋使(公元600年、607年、608年、614年),这是中国和日本作为两个统一国家正式交往的开始,也是日本统治者采取主助积极态度,派遣大型文化使团直接吸收中国先进文明的开端。

遣隋使可以说是后来遣唐使的先驱。

公元618年,唐朝灭隋,建都长安(今西安)。

唐帝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达,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声威远扬,对日本和亚洲各国都有巨大吸引力。

而日本通过四次遣隋使,朝野上下对中国文化更加仰慕向往,出现学习模仿中国文化的热潮。

623年。

遣隋留学僧惠齐、惠日等人在留学中国多年后回国,同天皇报告大唐国是法律制度最完备的国家.建议派使节赴唐学习。

为了实现更加直接有效地学习唐朝先进制度和文化的目的,日本政府决定组织大型遣唐使团、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臣,并携带留学生、留学僧去中国。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终于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任命后因故中止者三次,实际成行的十六次。

但是有一次仅抵朝鲜半岛的百济国,有两次是作为送回唐朝专使的“送唐客使”,另有一次是因入唐日使久客末归而特派使团前往迎接的“迎入唐使”。

因此实际上页正名副其质的逍唐使是十二次。

《第6课 开放与交流》教案

《第6课 开放与交流》教案

《第6 开放与交流》教案
《第6开放与交流》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唐朝前期周边少数民族的概况,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及意义。

通过本学习,认识到政府的开明政策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保证。

3使学生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4使学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使学生了解到自古以来x藏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本重点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2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本难点
民族关系对国家统一与稳定的重要意义。

一、天可汗
(读读想想)
唐朝对东突厥采取了哪些政策?
2唐朝为什么要用突厥贵族而不用汉人进行管理?
3解释“天可汗”的含义,“天可汗”指的是谁?他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想想说说(任选其一,可小组交流展开讨论)
(1)松赞干布对吐蕃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假如你是文成公主,你愿意远嫁吐蕃吗?
(2)假如你是陪同文成公主入藏的总管,你能帮文成公主做哪些有利于吐蕃的事?几年后,你会发现吐蕃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3)你能评价文成公主吗?
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
三、点苍山会盟
四、1学生快速阅读,简单了解唐与南诏交往的史实。

2你能说说为什么唐朝能实现“和同为一家”吗?。

《开放与交流》教案新部编本06

《开放与交流》教案新部编本06
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回答问题
完成检测题,
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作业设置
本课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教学
反思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指导学习新课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本目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设计自学问题如下,学生自学中如有困难,也可讨论交流)
1.什么叫“遣唐使”?为什么日本会派那么多遣唐使来中国?
(遣唐使就是派遣到唐朝的使臣。为了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2.仔细观察唐朝钱币与日本钱币有哪些相似之处?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你知道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法
选择
导学法、讨论法、比较法、读图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媒 体

教学
时数
1
教 学
时 数
第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6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源自一、导入新课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有一个著名节目《唐人街》(展示图片),该节目是反映海外华人真实生存状况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现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区都有“唐人街”,你知道哪些地方有“唐人街”?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时期与外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展示课题)
2.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唐朝文化和各国的交流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重点
难点
重点: 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第6课开放与交流教案

第6课开放与交流教案

第6课开放与交流哈尔滨市72中学高振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哈尔滨市72中学历史教师高振松,今天我教学设计的内容是《第6课开放与交流》,本课题选自北师大版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适用于四年制初二年级学生,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重点介绍的是开放与交流,由于唐朝时期经济文化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政策,所以吸引了许多国家的使团、留学生来到中国,使得唐朝文化远播到东西方各国,对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这时期起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通过本课学习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根据学生当前认知水平,遵循学生认知思维规律,本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通过高僧到日本传教,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朝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

2.“玄奘西游”则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真、玄奘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等史实的学习,培养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教学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学难点:头绪较多,内容较杂,地名、国名(古今地名)较陌生,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第二部分:教材处理一、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学生天生有着探究的动机,任何神奇的、未知的事件都能促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发现问题。

所以当他们从影视文学作品中了解了一些与本课有关的事件后,各种疑问、奇思妙想也就随之而来。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教案教案不能仅重视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还要开发和提高学员智力、培养学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教案,一起来看看吧!《散步》课文原文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以往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6课开发与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学习运用比较法与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通过有关唐都长安的历史图片和材料,想像当年唐都长安中外交流的盛况,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鉴真、玄奘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等史实的学习,培养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通过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频繁交流的史实,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朝鲜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重点]
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难点]
头绪较多,内容较杂,地名、国名(古今异名)较陌生,学生掌握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媒体)Flash《西游记》主题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大家都看过这部动画片,听过这首歌的吧?
生:看过,听过
那我们一起来跟着唱吧。

我相信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看过这部由小说《西游记》所改编
的动画片了,那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讲一个《西游记》里的小故事。

生:
好,非常精彩,鼓掌!
我们刚才一起欣赏了《西游记》主题曲——《一个师傅仨徒弟》,那么各位同学对这首歌的哪句歌词印象最深呢?
生:西天取经不容易,容易干不成大业绩。

是啊,连神仙到西天去取经都不容易,还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何况凡人呢?但1300多年前的一位唐朝人的的确确历经千辛万苦,从天竺取回了经,那他是谁呢?
生:玄奘
(二)新课新授
我们知道《西游记》是一部小说,书中绝大部分内容和情节都是虚构的神话故事,但它是以真实人物玄奘天竺取经故事为原型,经艺术加工而成的。

那真实的玄奘西行是怎么回事呢?
(媒体)玄奘形象图
请同学们描述玄奘的形象?
表明了什么?
生:表明他夜晚一边赶路,一边还在苦读经书。

年仅26岁的玄奘就这样在贞观初年,踏上了漫漫西行路。

他为什么要去天竺?
生:求取佛经精义
在西行途中有没有马骑?
生:没有
有,一匹瘦马
有没有收到三个功夫高强的徒弟?
生:没有
《西游记》中唐僧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玄奘西行所遭遇的艰险有异曲同工之妙之处。

所不同的是,小说中唐僧取经的路上还收了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并有白龙马相伴,遇到困难又有各路神仙相助,化险为夷。

而历史上的玄奘西行天竺是独自一人骑着一匹瘦马走出玉门关,那热风如火、寒风如刀的茫茫沙漠几乎使他丧生。

(媒体)玄奘西行图
提到玉门关,我们就想起了敦煌,想到了阳关,想起了与之有关的两首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媒体)沿途景色
出了玉门关,这里没有平原,有的是沙漠,是戈壁,是高山,是险峰。

然而,玄奘却一一走过。

(媒体)《大唐西域记》材料
哪位同学来把玄奘所写的这段文字来翻译一下?
生:读课文
请同学们根据玄奘所记录的这一幕情景,想一想玄奘西行途中的艰难程度?
生: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寒风惨烈;毒蛇猛兽;不谙风俗,祸从天降;沙暴天气等。

在这条西行路上,他曾经经历了五天四夜没有水喝的艰苦历程,几乎丧身在这茫茫的戈壁滩中,但也正是在这戈壁滩上,玄奘立下了“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的誓言,终于成就了玄奘毕生的伟业。

(媒体)誓言
那玄奘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他的西行天竺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媒体)玄奘视频
生:观看视频后进行讨论回答
生:成就:带回佛经657部,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还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大唐西域记》;还把《老子》也就是《道德经》翻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

生:影响:西行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天竺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天竺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同进玄奘也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传到中国的第一人。

正是由于唐王朝的全面开放政策以及像玄奘一样的文化传播者,使得唐王朝的文化更加繁荣昌盛。

它的国都长安城更是繁华。

(媒体)唐长安城图
请同学们看图,你对长安城布局的设计有什么看法。

(媒体)领略唐长安城风采
生:从城市的平面布局来看,规划者严格要求左右对称,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城中给水、排水设施齐备;拥有东市、西市两大商业区。

(媒体)王维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句诗说明了什么问题?
由于唐朝的强盛与开放,与外国往来密切,长安也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最具国际性的大都会。

每年有大批的少数民族和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受到唐政府的热情接待。

而这首诗就展现出各国达官贵客云集长安、拜见唐朝皇帝的景象。

而此时,有些国家的都城越看越像唐长安城。

(媒体)长安城与平城京比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繁荣与强盛已成为周边各地区和国家极力学习的榜样。

在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

那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生:遣唐使
(媒体)遣唐使
那什么是遣唐使呢?
生: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日本为何要派“遣唐使”来唐朝?
生:日本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从中国吸取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

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

“遣唐使”给日本社会带去了什么?
生: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你能举出一些日本方面与唐朝相似的东西吗?
生:货币、茶道、绘画、书法等
阿倍仲麻吕是谁?
生:是日本留学生
阿倍仲麻吕和中国哪些人关系比较好?
生:李白、王维
何以见得?
生:《哭晁卿衡》
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中日文化交流的频繁。

(媒体)晁衡
在中日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有日本僧人邀请唐朝著名高僧鉴真去日本。

公元742年,鉴真不顾弟子们的劝阻,毅然应邀并决定东渡。

(媒体)东渡图
当时唐朝的航海技术怎么样?
生:不太好
(媒体)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共进行了第几次?
生:6次
成功了吗?
生:第六次成功了
(媒体)到达日本
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这一年,他已66岁,而他的眼睛早已在第五次东渡失败后失明。

(媒体)鉴真的精神
你从鉴真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精神?(讨论)
生:执着、坚持等
鉴真到达日本后,日本朝野是怎样的态度?
生:热烈欢迎
后来,他定居在哪里?
生:日本奈良
鉴真东渡对中日两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讲授佛经、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日本人民对鉴真是怎样的态度?
生:1200年来,始终受到日本人民的敬仰。

(媒体)鉴真纪念堂
中国现代著名文字郭沫若是这样评价鉴真的(诗)
(媒体)郭沫若
本课我们了解了唐朝时期对外文化史上的两件大事:玄奘西行
和鉴真东渡。

(媒体)对比表
[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两汉的基础上,唐朝的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日本向唐朝派遣遣唐使,唐朝也有很多有志于交流的学者,如鉴真、玄奘等,勇敢地克服困难去外国进行文化的交流。

双方的交流促进了唐朝的发展,也大大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唐朝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唐朝国都长安在频繁的交流下发展成了国际性的大都市,显示了盛唐王朝的自信,也以无可辨别的事实证明了对外开放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